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位萧山老师的衢州听课随笔 [复制链接]

1#

三位萧山老师的衢州听课随笔

衢州听课随笔

             萧山区闻堰镇小
            沈华梁

我有幸到衢州观摩浙江省的小学科学课的评课比赛,上课的12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12节高质量的课,给我们12次学习的机会。在这12节课中如果非要评选出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每节课都有它独到,闪光的一面,每节课也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瑕疵。每节课的上课老师都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都花了许多的心思。其中最让我推崇的是《显微镜的使用》
            这一节课。

     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堂课,没有按照我们以往的思路,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主题内容的,它反而强调的是操作技术的训练。我个人觉得它是最具有现实应用性的。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可能,也不要求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或者是科学工作者,更多的还是培养普通的劳动者。而一个普通或者优秀的劳动者他所必须要有很好的操作技术。我们现在都知道就业的问题很大,很多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与此相对的是很多技校的学生却是争着被抢掉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那是我们的社会太缺少有熟练技术的普通劳动者了。这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的劳动者,这也是我们前一段时间里教育的不全面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教育定位于培养更多的具有熟练操作技术的劳动者,应该从小就从技术训练的方面入手。

    曾经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我们国家从德国引进了桑塔娜轿车的生产线,最先开始的是用中国工人组装德国原产的零件,制造出轿车。工人千心万苦组装出来的轿车,在固执、严谨的德国专家面前被否定了。是外国人在刁难我们吗?面对工人的质疑,赶来的德国工人用他们的双手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认识到了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被称为世界的血汗工厂,为什么我们没有出口高质量的产品,而都是廉价的底质量产品。我想这就是劳动者素质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还需要面向更多的培养高技术劳动者。

所以在这里我很佩服这位老师,他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这么大的活动中,上一节非主流,专门针对现实情况的课,尤其让我钦佩。

 

 

衢州行随笔

萧山区新湾镇小
            沈阳

十分荣幸能够参加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要感谢教研员帮我们争取这种学习的机会。说实在的我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参加这类活动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的惰性在作怪。自从分担了学校的一些日常工作后,惰性在慢慢地滋生,原有是激情不时地在流失。有时也会有一种失落感,但内心常常会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来自我安慰。参加此次活动,听了12位老师课,不说别的,仅从他们对科学教学的那份投入与虔诚,就足以让我感到惭愧。又听了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阮翔老师关于星空的精彩讲座,他对科学教学的奉献和对科学素材收集的执着,让我由衷的佩服。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最后向我们全体科学老师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感触颇深。这次活动,虽然整天的听课坐得腰酸背痛,但收获颇丰,内心产生一种想做些什么的激情。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2007420日晚

 

 

 

衢 州 行 随 笔

     ——把握理念,重组教材

萧山江寺小学
            戴军方

非常有幸参加了在衢州举办的2007年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说实在的要感谢教研员何老师帮我们争取这样的机会,也要感谢学校支持我们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在衢州的四天里,总共听了12节课和一个讲座,虽然坐着总觉得腰酸背痛,但比起这几节课的对我的作用来说,倒也感觉收获颇丰。下面我就从重组教材这一点谈点看法。

听着这12节课,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几位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与修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池松华老师《热胀冷缩》一课,他用一个简单的喷泉实验引入,激起学生思考水喷出来的原因。一是烧瓶里的空所受热膨胀了,二是烧瓶里的水受热膨胀了,以揭示课题。而后教师从研究的科学性出发,兵分两路,展开研究。不仅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清楚的认识的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而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实验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相信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后必会在以后的实验中排除干拢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富圣江老师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自然也是处理教材的典型,改变教材中滴漏实验,选择让学生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开始,让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推测积聚20406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认识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解决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难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钟。叶军老师的《杠杆的研究》也改变了教材按排的两个学生活动和10个小组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让学生在实验中把所有的情况都显露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只要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离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省力的道理。类似的情况在这12节课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可以说这种对教材的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有的教材重组为学生的理解设计了恰当的梯度,像富圣江老师的课,有的教材重组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证,像池松华老师的课,有的教材重组为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像叶军老师对《杠杆的研究》。

其实会议结束的时候省教研员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的科学课标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科学教材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国家正组织力量对科学课标与教材进行改编与修订,下半年可能会推出新版本的教科书,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早做准备,仔细审视新课标和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对加以重组,说不定这样的教材会更具生命力。

分享 转发
TOP
2#

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只有思考和交流才会促使我们更快地进步。
TOP
3#

只要是科学课本里有的课,我们科学老师那就都得上啊,为什么就不能在优质课里上呢?从结果看:上技能训练课的后果就是这样!

/或许这是第一次,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吧?

TOP
4#

科学老师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发扬教师个性,群策群力很重要!
TOP
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2 22:33:40编辑过]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6#

写点东西还是挺有意义的!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7#

作为萧山团队的一员,还是很自豪的,外出学习机会多,科学研讨氛围好。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