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听课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听课,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惜,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听课当成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亦有之。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完全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达不到听课的效果和目的。听一节好课如同读一本好书,“开卷有益”同样适合于听课。
(2)听课缺乏计划
有些学校的教师听课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有时候心情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这样的听课方式只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量,而无法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听课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去听、听课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3)没有调整好听课心态
新课程要求教师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而有些教师在听课时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教师授课时的小小缺憾。经常在听课后把授课教师贬低得一文不值,体无完肤。听课前一定要树立学习经验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4)听课前不做任何听课准备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前做好学识准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和物质准备。而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只要带着耳朵进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听课准备。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糊里糊涂地听,不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5)听课只关注授课教师的教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关注学法。而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只是教师怎么讲,在课后评论的也是强调教师怎么讲、怎样上,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6)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跨学科听课,无疑是重温或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而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跨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7)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后能做到和上课的老师充分地交流,以学习者的身份对这一节课进行真实的评价,并能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得到启发。然而,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地分析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师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一味地说好话,要么一味地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
(8)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听课迟到;听课时进进出出,严重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而恰恰是这些忽略了的“细节”,使教师形象大打折扣,削弱了自身的魅力。
4、怎样听课才有效
(1)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2)作好听课准备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②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③)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④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
⑤听课前切实进入三个“角色”。
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作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评点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把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他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如何提高听课记录的效果呢?通常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①记录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即情境创设一新课的导人一新知的探究一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②记录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③记录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学会调查、探究等。
④记录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⑤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抓好听课反思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着重围绕以下环节进行:
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从师生关系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
从时间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
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方面反思;
从反馈矫正的及时有效方面反思;
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方面反思;
从教学效果是否到位达标方面反思;
从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
另外,要提高听课后的反思的实效,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①:
①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
听课后,听课教师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要尽可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这种交流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需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②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
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③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
无瑕之玉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尽善尽美。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是发出他这一点还不如我的感慨,还是做出这一点究竟该怎样处理才会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人家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④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案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 23:03: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