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
两种不同教学思路的探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沉浮”单元第七课。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先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沉浮不同的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测和假设:两种液体可能不同或某杯液体中加入了一些物质等,接着进行两个验证活动: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
然而这两种验证活动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呢?是否可以交换顺序呢?笔者通过研究教材和教学设计后发现两个验证活动之间的顺序其实是可以交换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假设思路来确定不同的验证过程。所以,我觉得本课验证实验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具体如下:
教学思路一:开始学生观察到同样一个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了沉浮不同的现象后,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和假设,假如学生推测可能是某杯水中加入了一些盐或别的物质的话,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验证的方向:是不是在水里加入盐或某些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顺其自然的引入到验证活动,你们是否能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具体到验证环节,教师可以准备盐、糖、味精三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究。最后,学生发现在水里加入一些物质,比如食盐、白糖、味精,都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改变(加入了一些物质)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接着,教师提出一问题:教学开始的时候那杯液体是不是也加入了一些物质呢?是什么物质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进行检测。学生自然会想到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和探究,最后,“发现了白色物质”的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学生的推测:马铃薯浮起来了确实是在水中加入了一些物质。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老师调制的这杯液体其实就是加入了食盐。
教学思路二:当学生观察到同样一个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了沉浮不同的现象后,学生如果直接推测说两杯液体是不同的或者一杯液体中加入了食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验证的问题: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出水里面加入了某些物质呢?用这样的方法引入到“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这个验证活动上来,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加热后发现了白色物质)后,引导学生认知到两杯液体是不同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那杯液体加入了一些白色物质。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不是加入某些物质真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我们就来调制几杯这样的液体观察一下。通过学生在水中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等物质后,再一次验证了在水中加入一些物质,确实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认识到改变了液体的性质有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把握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做到“用教材教”,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去进行教学和开展探究活动,这样就能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
袁雄敏
2010-3-17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