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50毫升水到10毫升水的变化 [复制链接]

1#

从50毫升水到10毫升水的变化

学校要举行三年内新教师教学比武,我和徒弟甚为重视,早早地定好内容《马铃薯在水中是沉了还是浮了》,选定这课,基于以下考虑:当前科学探究轰轰烈烈,更多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很热闹,而科学思维的意识、习惯重视不够,本课强调让学生有目的的猜测,注重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教师前后三次教学,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特别是在许多细节地方,不仅想到了,而且处理比较到位,现选择其中一个片断与大家交流。

教师在导入部分出示两个水槽,里面放了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水槽里放清水,另一个水槽里放一定比例的盐水,同时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马铃薯,问这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这两个水槽中是沉还是浮。活动在学生的猜测中,教师的演示中展开,出现了许多让学生感到惊讶的现象,当学生说到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时,许多同学都认为一个是清水,另一个是盐水。

师:你怎么肯定这个水槽的水是清水,这个水槽的水是盐水?

生:我发现一个水槽的水很清,另一个水槽的水很浑浊,浑浊的这个水槽的水是盐水。

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相信你的猜测是对的?

生:称一下,分别在两个水槽中各取一样多的水,看看谁重。

于是教师取出天平秤,在学生的介绍下,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同样大小、轻重的两个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调节好平衡,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各取50毫升水,先在一个杯子中倒入50毫升清水,然后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50毫升盐水,结果,天平一下子出现了倾斜,由于这过程很快,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倾斜的变化过程。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这个过程,考虑到天平的特点,所称重的物体,应该越轻越好,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天平的作用,如果各换成30毫升水,可不可以?试了一下,结果现象与50毫升水差不多,继续实验,换成20毫升试试,也不理想,结果是改为10毫升水时,不仅能得到浑浊的这些水比清水重的结果,而且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倾斜的变化过程。我们惊喜不已,最终决定把称重的水量由50毫升改为10毫升。

很少的10毫升水,就能使天平倾斜,学生自然联想,两个大大的水槽,装满了那么多的水,重量肯定会相差很大,同样的一个马铃薯,放在一个水槽中会浮,而放在另一个水槽中会沉,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马铃薯的沉浮,除了跟它的大小、轻重有关,还跟它放在什么样的液体中也有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1:09:1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经验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们教师的一笔财富。
TOP
3#

以下是引用大江南北在2007-4-24 11:07:24的发言: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这个过程,考虑到天平的特点,所称重的物体,应该越轻越好,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天平的作用,如果各换成30毫升水,可不可以?试了一下,结果现象与50毫升水差不多,继续实验,换成20毫升试试,也不理想,结果是改为10毫升水时,不仅能得到浑浊的这些水比清水重的结果,而且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倾斜的变化过程。我们惊喜不已,最终决定把称重的水量由50毫升改为10毫升。


一个反复研究的案例,一份追求教育最优化的信念!佩服!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4#

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TOP
5#

我觉得如果改成10毫升也有很大的弊端!  因为数量少,误差的影响就会增加。在量筒量取10毫升水的时候会有误差,倒的时候又会有残留的误差,而这一点点的误差在50毫升面前可能可以忽略,但在10毫升面前,可能会改变实验的结果。

TOP
6#

实践出(新)知!学习了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7#

学生很厉害,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关键。
我是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老师,邮箱: hzwsj@126.com qq:308566384 欢迎交流。
TOP
8#

细致的观察,深入的研究,就有不少收获。

TOP
9#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


两种不同教学思路的探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沉浮”单元第七课。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先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沉浮不同的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测和假设:两种液体可能不同或某杯液体中加入了一些物质等,接着进行两个验证活动: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


然而这两种验证活动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呢?是否可以交换顺序呢?笔者通过研究教材和教学设计后发现两个验证活动之间的顺序其实是可以交换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假设思路来确定不同的验证过程。所以,我觉得本课验证实验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具体如下:


教学思路一:开始学生观察到同样一个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了沉浮不同的现象后,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和假设,假如学生推测可能是某杯水中加入了一些盐或别的物质的话,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提出验证的方向:是不是在水里加入盐或某些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顺其自然的引入到验证活动,你们是否能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具体到验证环节,教师可以准备盐、糖、味精三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究。最后,学生发现在水里加入一些物质,比如食盐、白糖、味精,都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改变(加入了一些物质)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接着,教师提出一问题:教学开始的时候那杯液体是不是也加入了一些物质呢?是什么物质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进行检测。学生自然会想到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和探究,最后,“发现了白色物质”的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学生的推测:马铃薯浮起来了确实是在水中加入了一些物质。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老师调制的这杯液体其实就是加入了食盐。


教学思路二:当学生观察到同样一个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出现了沉浮不同的现象后,学生如果直接推测说两杯液体是不同的或者一杯液体中加入了食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验证的问题: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出水里面加入了某些物质呢?用这样的方法引入到“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这个验证活动上来,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加热后发现了白色物质)后,引导学生认知到两杯液体是不同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那杯液体加入了一些白色物质。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不是加入某些物质真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我们就来调制几杯这样的液体观察一下。通过学生在水中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等物质后,再一次验证了在水中加入一些物质,确实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认识到改变了液体的性质有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把握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做到“用教材教”,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去进行教学和开展探究活动,这样就能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果,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转变。







袁雄敏


2010-3-17中午

TOP
10#

以下是引用大江南北在2007-4-24 11:07:00的发言:









师:你怎么肯定这个水槽的水是清水,这个水槽的水是盐水?


生:我发现一个水槽的水很清,另一个水槽的水很浑浊,浑浊的这个水槽的水是盐水。


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相信你的猜测是对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4 11:09:18编辑过]

盐水浑浊吗?

TOP
11#

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TOP
12#

回复 5楼章兴波的帖子

章老师的意见很中肯,数值越小,误差的影响越大,我想如果是学生操作的话成功率会下降很多。
TOP
13#

这么久的帖子都被拿出来了,说明好文章不怕时间,赞
TOP
14#

教学经验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TOP
15#

实验就是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得到改进
TOP
16#

有时候学生也会是我们的老师,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生不必不如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TOP
17#

多研究就会有更多发现,教学经验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TOP
18#

很仔细的研究,学习
TOP
19#

在不断研究中进步。
TOP
20#

更多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很热闹,而科学思维的意识、习惯重视不够,本课强调让学生有目的的猜测,注重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教师前后三次教学,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特别是在许多细节地方,不仅想到了,而且处理比较到位,现选择其中一个片断与大家交流。注重思维而不是流于形式,这个想法很好。
TOP
21#

回复 10楼方山春的帖子

完全溶解以后应该是透明的吧
TOP
22#

回复 10楼方山春的帖子

盐水会有一些浑的,比起清水来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