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许多老师的教学比武课,听得多了,也就有了比较,比如关于“课前谈话”,有经验的老师则会把它作为教学预案的一部分进行了很好的设计,但也有老师似乎感觉这段时间很难挨,处理也比较随意。 其实课前谈话是借班执教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都把谈话点确定在活跃气氛方面,较少关注课前谈话和教学内容的联系,把课前谈话与教学内容硬性地隔离开来,其实它们之间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分离混合物》一课,教师先前与学生有了接触,学生知道上课的老师来自沿海乡镇,于是课前师生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老师来自大海边,如果你来到海边,你会干什么?
生:欣赏大海美景;捉鱼虾、捡贝克;夏天和大人一起游泳;听海的声音……
其中一位学生突然说:我要把很脏的海水变成干净的海水。
老师没有进行及时评价,继续听学生的回答,最后,一看上课时间到了,然后就是师生问好。按照自己预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上课,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圆放在有热水的锅里煮,然后把煮熟的汤圆舀出来,让学生知道汤圆和水分离了。接着又看图片(图片一,利用风力把饱满的谷粒与秕谷筛选出来;图片二,把沙子和石子分离出来),然后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课题:分离混合物。
其实当学生说到“把很脏的海水变成干净的海水”时,教师要继续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听听他的意图,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个问题:如果舀一杯很脏的海水,你会用怎样的方法让这杯混浊的海水变得干净些?估计学生回答的可能性有:放在桌子上等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杯中的脏东西沉在杯底,上面的水变得清了,其他可能还用过滤的办法,比如把脏的海水倒在餐巾纸上分离等等。如果在这样探讨的基础上让孩子继续举一些例子,然后揭示课题导入,这样,感觉会更自然,因为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像“利用风力把饱满的谷粒与秕谷筛选出来”,现在的城市孩子,我估计他们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例子。所以,在课前谈话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介入学生的思维活动,让我们的目标朝着积极方向拓展。如果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这样的课前谈话往往会流于形式,显得做作。
因此,我们要关注课前谈话的价值取向,精心设计课前谈话,让它成为课堂教学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起到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