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篇教学设计,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本教学设计打算参加萧山区优质课评比第一轮。


 


一、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六课时的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空气占据空间;(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为了验证上面的知识概念,教材设计了三个经典实验,一是利用空气将瓶子里的水挤出来,二是纸的奇遇,三是通过推拉注射器,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教材的意图在于通过引领学生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水)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通过注射器推拉等方法,与水的推拉做比较,充分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初步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升,并且拉伸和压缩后的空气有拉力和弹力。根据现在学生接受能力普遍比较强的事实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课程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部分实验也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占据空间,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


 


二、学生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5.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学生想象、画画,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一个矿泉水瓶(带气球)、注射器一个、呼啦圈一个、少量食用油、篮球一个、课件。


小组实验材料:每生一个矿泉水瓶(带气球)、每生去底的矿泉水瓶一个(瓶口有纸)、每生一个注射器、每生餐巾纸1-2张、每组一个玻璃水槽、实验记录单。


课前组织活动:游戏“走进呼啦圈”


教室前面放上一个呼拉圈,大约可站7个左右同学。请10个学生上来,开始放音乐,学生在圈外走,音乐结束,同学们抢着走进呼啦圈。让同学们感受挤压和扩张,请同学说说为什么有同学不能走进呼啦圈。


 [设计意图]:其一:形象的感知人要占据空间。其二,让学生感受挤压和扩张,有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其三: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前概念,提出问题


师生交流


1.刚才的游戏中发现人要不要占地方?我们把物体占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2.猜一猜:


师:从抽屉中,双手捧着空气,请同学们猜一猜手中是什么?


请一个同学上来看一看是什么?看的同学不准告诉其他同学。


双手一合,啊,我手中的东西跑出去了,可惜啊,你们看,都跑你们那里去了。还跑到你肚子里面去了,是什么啊?


生:空气


3.刚才我手中的空气跑掉了,现在问大家,刚才我们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


4.统计


认为占据空间的      *   并说说占据的理由


认为不占据空间的    *   并说说不占据的理由


板书:认为占据空间的    *


认为不占据空间的  *


5.我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设计意图]:展示前概念,初步认识到物体要占据空间;引起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争论,激发学生探索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欲望,引发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进一步探究。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1.师:出示,一矿泉水瓶,瓶口放入气球,你能把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为什么?


学生猜测:生1:能吹大。师:为什么?


              2:不能吹大。师:为什么?


2.吹气球


师:怎么办?生:试一试就知道了。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生:想。


学生试吹气球,每组同学中有1-2个能吹大。


师生统计。反馈:请能吹大两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能吹大,而有的同学能吹大?


学生再吹(用手放在瓶底有什么感觉,放在水槽中吹又会怎样?)


3思考交流:


为什么他们的气球吹大了呢?


为什么有洞的就能被吹大呢?


为什么没有洞的就吹不大呢?


4.再统计


现在认为    空气占据空间的*


        认为  空气不占据空间的*


板书:认为空气占据空间的*


            认为空气不占据空间的*


  5.形成共识,得到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三)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探究活动:纸的奇遇)


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师:将纸放进截去底的矿泉水瓶靠近瓶盖处,准备将矿泉水瓶倒着插进水槽中,问同学们水会不会潮湿?生:不会。师:为什么?生:空气占据着,水进不去。师:想不想试试?生:想


2.实验指导


师:既然你们想试试,那么在试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纸要塞紧,不要掉下来。矿泉水瓶要垂直倒扣在水中。将乒乓球放在水中,以便观察瓶内的水位。仔细观察扣入水中的杯子里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你的发现。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现象


把矿泉水瓶倒立竖直压入水槽里,乒乓球下降,矿泉水中水的液面下降。把杯子提出水面,发现纸团没有湿,说明水没有进到杯子里去。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


5.对比实验


师:如果把矿泉水瓶瓶盖拿掉又会怎样呢?学生猜测:纸可能会湿。


师: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矿泉水瓶内壁擦干(只擦干内壁),并把擦干的餐巾纸放一边,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汇报实验现象


矿泉水瓶倒立压入水槽里,矿泉水中的乒乓球没有下降,矿泉水瓶子里面的液面也没有下降,说明水占据了矿泉水瓶的那个空间,空气让出了部分空间。矿泉水瓶中的纸潮湿了。 


[设计意图]教材上用的玻璃杯入水,杯底纸巾不湿。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材料单一,便于操作和分组实验。但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纸巾不湿与空气占据空间成因果关系,讲起来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学生会更加能理解纸巾不湿与空气占据空间的因果关系。在设计这一实验时,我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将实验中的透明玻璃杯换成了一个截去底、带盖的透明矿泉水瓶。实验时,我仍将纸巾放在瓶子的瓶口(相当于原实验中杯子的杯底)处,并拧紧瓶盖。接着将矿泉水垂直倒扣入水中,可以发现乒乓球下降了,这时纸巾不会被水浸湿。然后拧开瓶盖,将矿泉水瓶内壁擦干,再次垂直倒扣入水中,乒乓球的高度没有下降,说明水位基本没有变化,瓶子里的空气被挤出,水便涌了进来,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纸巾也被浸湿了。这样一改进,使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效果更形象,纸巾不湿的原因就是空气占据空间造成的,因与果一目了然,非常明显。


这里我还设计了两个细节,第一是在水的液面处加入一个乒乓球,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水的液面的情况,水位的高低从乒乓球的高低就能看清楚,有利于学生直接观测。第二是请同学们擦干矿泉水瓶内壁(只擦内壁),一是为了实验的公正公平,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个主题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做铺垫。


 ()空气和水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


 1. 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


刚才大家用餐巾纸擦干的时候,发现水有没有进入矿泉水瓶里面?有没有发现矿泉水内壁有部分是潮湿?那是什么原因?


1:是不是实验没做好让空气跑出来了 


2:空气不完全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空间改变了


2.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生交流研究方法:


怎么研究?结合注射器、实验报告指导。(每个注射器都加入食用油)


[设计意图]每个注射器都添加食用油,一是为了减少注射器的摩擦,二是为了尽可能防止空气进入和外泄,减少实验的误差,三是在压缩和拉升空气后,注射器的位置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师:取一定量的空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大概5毫升的位置。用一些力把压活塞,观察空气的占据空间的多少变化了吗?放开活塞,空气变化又会怎样?


重新取一定量空气,用同样的方法拉活塞,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变化了吗?放开活塞,空气变化又会怎样?


学生实验,并记录。


实物投影上交流


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面向全体反馈:有同样发现的举手


板书 :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 (压缩、扩张)


4)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1:放掉会弹回来。


2:拉伸的空气会缩回去。


3:压缩和拉升后的空气与原有的空气量相等。


4:拉伸相对容易,压缩相对难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压缩和扩张。同时还希望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促进后续研究。例如,压缩空气有弹性,拉伸比压缩容易。  


4.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1)师引导:如果空气是由很多微粒空气宝宝(微粒)组成的,那么空气在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宝宝有什么变化?


2)想象交流 (联想游戏)


3)我们取其中六个宝宝画一画。开始是这样的……


4)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是本课的难点。这次解释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学生作出合理推理。引导学生从空气粒子的角度来思考,尝试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事物,这是物质概念的一次升华,我们知道空气是由很多的微粒组成的,当空气被压缩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占据的空间就少了;当空气被拉长扩张时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占据的空间就多了。这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比较抽象。于是,课前的游戏“走进呼啦圈”,使学生感受挤压和扩张,在现在的解释中迁移,有利推理,并通过学生想象、画画,课件展示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5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


师生交流研究方法。取一定量的水,注意不要让空气进来。


6.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7.交流


预设:水不能被压缩,但是能被拉伸了。


8.讨论:拉伸后多出来的是什么?预设:空气、不是水、真空。


9.小结 


板书: 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设计意图]:有了上面实验的基础,这个实验在研究方法上老师可以放一点。因为材料的简易,空气很容易从活塞进去,特别是拉伸的时候,在实验数据分析上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到底多出来的是什么?再通过严密的玻璃注射器师生演示,用事实说话:“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五)总结:


和学生一起整理思路,把本课课堂作业本第47页《水和空气》的活动记录中的维恩图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水和空气的异同,可以把今天所学的和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水和空气的维恩图,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变成统一的整体。


(六)延伸: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篮球,大家喜欢玩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回去找找!


[设计意图]:科学与生活相联系,把兴趣和研究延伸到课外。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推动学生进行进一步课外科学研究。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前:空气占据空间 *        实验后:   空气占据空间 *


空气不占据空间*                  空气不占据空间*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占据的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扩张)


      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8 15:04:59编辑过]

分享 转发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