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主题贴 [复制链接]

1#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主题贴

 

“广角”工作站工作性质的描述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 张红琴


如果用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术语来描述,广角工作站应该是萧山区一个小小的教师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如果用国际上通用的术语来描述,广角工作站应该是萧山区的小学科学新教师寻求职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一个职业学习社区。


工作站成员包括:


导师----来自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


顾问----来自中国的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教研员和资深的小学科学教师


学员-----多位有理想有潜力的一线的年轻的小学科学教师 (小学科学教龄不超过5)


工作站学习内容:


1.      美国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学习


2.      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录的讨论与研究


3.      每位学员根据个人实际,深入实践和研究几节小学科学课例,不断改进提高,并在每次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对有效的探究性教学的理解


4.      通过剖析每位学员的课例,提出几个具有共性的目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5.      每位学员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自己行动研究的课题,通过这个行动研究学会怎样科学地做行动研究和写研究报告,并在实际的行动研究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工作站的学习方式:

    在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的理论指导下,在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的支持下,资深小学科学教师担当工作站站长负责分配协调工作站的工作。工作站以多所小学校为实践基地,开展学员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站将通过QQ群以“每周一谈”进行每周的工作总结,并以每“两周一坛”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2 22:51:2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学员个人成长主题贴:


 


       罗海军    陈  斌    莫小丽    陈   婷   


       何佳明    冯思思   陆祝林    髙莹燕


       徐玉红    冯水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2 20:57:39编辑过]

TOP
3#

 

搭起“广角”平台,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萧山区城东小学 喻燕萍


64“‘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启动仪式在城东小学举行。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和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首先由城东小学的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党湾二小的陈婷老师、益农镇第六分校的罗海军老师分别执教了《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电和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节科学课。四位老师对自己的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热情高,给博士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课后,何树德老师主持了“‘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的首次会议,确定了高桥小学顾云涛老师为工作站的站长,工作站的基地学校是城东小学,工作站的目标是关注科学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多思考,多反思。同时向几位科学新教师提出:要在开放性、自主性、研究性方面多动脑筋。建议老师要让我们的学生有质疑的能力,尽量避免齐声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多发言。


接着,张红琴博士作为工作站的导师,说明了成立这个工作站的目的:是为了她回美国之后,还能继续和萧山的科学老师保持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帮助老师们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她希望上课老师能好好研究自己的课堂录像,找出自己最迫切想改变的问题,然后关注,讨论,总结,写反思,并把反思内容发到QQ群上,她会老师们一起讨论交流这些问题。


活动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大家互相约定,今后QQ群上要及时保持联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的成立,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搭起了萧山和美国教育交流的平台,为更多的教师创造了学习的机会。相信工作站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2 0:51:48编辑过]

TOP
4#


莫小丽老师执教“磁铁有磁性”


陈斌老师执教“磁铁的两极”


陈婷老师执教“电和磁”



 

TOP
5#


罗海军老师执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全程录像


课后研讨

TOP
6#


教研员主持会议


工作站导师张红琴博士讲话


站长顾云涛老师发言

TOP
7#


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全体成员合影
TOP
8#

 

                      参加城东小学研讨活动的感受


          萧山区益农镇小六分校 罗海军


64,我参加了在城东小学开展的网络教研环境下的教研活动,聆听了3位老师的课,自己也厚着脸皮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讨课,并且全程录像,现在回到自己学校,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录像课,回想博士和何老师的点评,自己拿起笔也写下这次活动的感受:


1、课前猜想要肯定。(导入)


  在刚上课时,我就让学生填写了第一张记录单。








我的猜想:声音是(                                )产生的。

 


 



我的原意想让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并且让学生在探究后自己来否定自己的前概念。我整理了一下他们的回答1、声音是碰到物体产生的。2、声音是从我们喉咙里产生的。3、声音是颤动产生的。4、声音是从嘴里产生的......这个环节大概花了2分钟时间,我没有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而是把这些记录单让学生们放入自己的记录袋里。学生的回答真的非常的有趣。


2、课内探究要放手(探究)


   围绕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我们开始了第一个活动,我发给学生每人4样东西,分别是皮筋、尺子、棉线、鼓。我的要求是用4样物品制造声音并观察记录。因为材料比较容易找到,所以我给每位学生都准备了,这样就避免了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学生没能够动手的弊端。(在以前的小组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强权或则特权的学生,他们包办了,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没事干)。我并没有指导他们尺子怎么弄出声音等方法,直接开始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出现一件我以前课中没出现的一幕,教室里好安静,每个学生都在自己静静的动手。这个活动花了15分钟的时间。第二个活动是探究音叉的振动,通过摸、听、放入水中观察来使学生明白当一些振动不明显时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使振动明显一点。这个活动花了7分钟时间。我自己上下来,感觉在活动是放手了,学生的回答是精彩了,虽然出现的问题多了,但是我还是坚信:要放手给学生。


3、课堂交流要强化(解释)


   在第一个活动之后,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因为在课堂交流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发现的),这里花了2分钟左右,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我是按尺子、皮筋、鼓、棉线这样的顺序交流,在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什么?这一栏中,我们的学生回答:、尺子在摇动、鼓凹下去了......这个时候我引出了振动的概念,得出振动这个概念后,我没有把概念强化,博士和何老师之后也给我提出了意见。


4、课外活动要延伸(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在每位同学的桌子抽屉里放了2片叶子,请大家吹树叶,结果我发现了班里有几位同学非常的棒,吹的声音很不错。这里我引出: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


在上课结束后,教研员何老师和张博士都对我们提出了要求,特别是近段时间你最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选择了“当学生在探究后,老师如何来引导交流”,希望在张博士的指点和我们工作站的帮助下,自己能快快进步。

TOP
9#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萧山区城东小学   陈斌


64网络教研环境下小学科学新教师专业成长调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讨论成立了“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和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当天进行了工作站的第一次录像课研讨,城东小学的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党湾二小的陈婷老师、益农镇第六分校的罗海军老师分别执教了《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电和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节科学课。课后,博士和何老师对工作站的新教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追求更开放自主的科学课堂,多思考,多反思,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磁铁的两极》一课上下来,让我感到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这节课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正好借此机会请博士和何老师指导;惭愧的是,这节课我也准备了好几天了,但是还是问题多多。因此,趁调研课刚结束,赶紧把教学反思写下来。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本节课书本上的实验一直颇受争议,用挂回形针的方法来证明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是两端挂的回形针太多了,浪费时间且挂起来难度大,二是中间的回形针会往两端移动,影响实验准确性。因此,我采取了挂螺帽的方法,但是在挂螺帽的过程也经历了不少坎坷,由于我校实验室的凳子是铁做的,我本来设想是直接把条形磁铁吸在凳脚上,然后再挂螺帽,非常方便。但是,我发现内径5毫米的螺帽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不上(在条形磁铁上取12345点),再试内径4毫米、3毫米的螺帽也挂不上,这才觉悟原来是铁的凳脚也是吸在磁铁上的,“占用”了一部分的磁力,所以只得在凳脚和条形磁铁之间固定塑料磁铁盒,这样才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上了螺帽。



其次,我在上课之前的材料准备中出现了较大的疏忽。在学生实验前,我是想进行演示的,但是正要演示的时候,发现演示用的凳子放在了实验室后面忘记拿到讲台前了,正因为没有演示,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凳子、接螺帽用的材料盘的放法都出现了问题,我也只得走到那些小组中进行指导。我想,这次的教训肯定会让我在今后的每一次教研课前仔细地核对教师演示用的材料,不让同样的错误发生第二遍。


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生成,我还是显得茫然无措。这节调研课不如我的试教课顺利,主要是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我的预设之外,比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探究活动的汇报,简单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汇报的小组却出错了,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是单独给这个小组指导重新实验?还是换一个小组进行汇报?最终因为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后者,但是对这个小组却产生了歉意,他们明白了吗?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最考验教师的临时反应能力和教学功底的,我想我还差的很远,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地磨练自己。


第四,课堂教学技巧比较欠缺。这四节课中有三节课是我教的三年级班级上的,但在上课以及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他们总是习惯于听老师的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质疑很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这需要我在平时上课时长期地进行培养。另外,尽量避免学生齐声回答也是我当前教学中必须要改正的地方。


第五,如何把握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是我最困惑的地方。以探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这个活动为例,我很想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探究空间,但是在试教之后,我却对实验指导越来越细致,原因是一旦我指导得不到位,学生就容易出差错。像这样需要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的探究活动,教师若是指导太多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若是放手让学生探究,又怕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真的是两难的选择。美国科学教育注重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理念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接下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摸索,最终使我们的科学课能够收放自如。

TOP
10#

 

《磁铁有磁性》教后反思


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64,来自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的张博士,还有教研员何老师来到我们城东小学,听取我和其他3位教师的研讨课。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教研员何老师听我的课;第一次来自遥远美国的张博士听我的课;第一次经历全程录像上课;还有是第一次外校同行听我的课。诸多的第一次,心情是紧张而又激动。一整天下来,感受颇多。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


1.正常的教学状态


这堂课经历过两次试教,而两次试教自己的状态都不正常,教学激情也没有被提起来,因此在正式上课前,一直提醒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好在,本堂课,我没有出现之前的状态。


2.硬生生的教学内容过渡


本堂课,一直有几个地方的过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比如在导入部分引出磁铁后的语言过渡,以及第二部分内容:“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的过渡,给我感觉很生硬,因此在过渡的语言组织上还需要下功夫。


3.有待精炼的语言


这几天在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感觉自己上课时的语言,经常有“是吗?对吗?是不是?对不对?”等之类的口头禅,同时,自己的每句话,都没有做到简明、扼要,给人一种繁琐的感觉。


4.缺少关注每个学生


这节课的实验活动,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学生实验中,我并没有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块磁铁,一张记录表,以及一份实验材料,而是四人小组一份。因此在学生实验探究中,有部分学生只在看,没有动手做,因此整节课的学生活动,我没有关注到每位学生,这是我以后必须注意的地方。


5.缺少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堂课中,有个小朋友的几次回答都非常的精彩,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但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表扬,只是一笔带过,或者与预设有点出入而给与了否定。课后,我认识到,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要给与肯定,给与表扬,这样他们在以后才会愿意交流,愿意发言。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暴露了自己很多方面的缺点,通过录像回顾,也让我自己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以前未认识到的不足,很值得,也很开心。


二.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这次活动下来,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在不到一年的科学教学中,我渐渐熟悉现在的科学课教学模式,对于实验研究,教师都做到细致,各方面都给学生安排好,记录表,实验材料都是小组一份,组内做好分工。而今,博士的到来,将我即将要成熟的教学模式打破,在观念上改变了现今的教学模式。我突然发现,其实博士所说的放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样的课堂探究氛围才浓烈,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当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教学的“改革”,但是我知道,要真正放手,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还有许多许多要去尝试,我会在不断的探索中,真正实现放手!


 

TOP
11#

 

从扶到放 循序渐进


——浅谈学生在《电和磁》一课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二小陈  


案例描述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


【我的思考】


——引言: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教师惟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展现独立,张扬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手”做好基础


我一直尝试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但总有许多时候不如意,静下心来反思,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适应这样的方式,该怎么转变孩子的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TOP
12#

接上帖


 


1、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学生从来不会去怀疑老师的答案。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沉湎于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认知、记忆、思维以及言语、操作等活动抱着消极心理,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提不出几个问题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而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怀疑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断开拓、创新、实践的过程。怀疑精神固然可贵,但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某一理论或现象提出怀疑的时候,我们教师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全班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TOP
13#

  接上贴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电和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火花的碰撞中引领思维向前发展。


本课的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讲述奥斯特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对“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期待中开始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起思维,那么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本课中,安排了两个思维点:


第一:在学生“重演”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交流了观察到的现象后,让学生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从而得出:通电之后的导线产生了磁性,导致磁针发生了偏转。


教师最后再进行小结:电流能产生磁性。


之后,出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


引导学生从电和磁的关系上思考,学生想到增加电池、增加导线的长度、把导线变粗、电路短路等方法。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一探究,只选择了改变导线,至于怎么改变这根导线,则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探究任务自主探究的。而其余学生想到的改变因素,则是放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去研究(见下表)。





















课 后 探 究 一


我想研究:


1、增加电池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2、改变导线长度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3、改变导线粗细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4           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


我的猜测:


A.            B.不会       (在相应的栏目打√)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


 


 


 

TOP
14#

很好的活动啊,张博士来了后据说在萧山带了好几个徒弟啊哈哈!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5#

有组织有活动的专长成长道路挺幸福的!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6#

最大的受益者是学员,我们也能沾光学到一些,贵在坚持,加油!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7#

很好的活动载体,希望越走越好。
TOP
18#

很幸运成为工作站的学员,希望在这里留下成长的足迹
TOP
19#

在成长道路上有导师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可谓是一大喜事。


谢谢博士、何教研、顾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2 16:56:42编辑过]

TOP
20#

张博士的到来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东西,受益匪浅!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1#

萧山走在前,我们跟后面,愿浙江小学成为全国的引领者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22#

新学期开始了,向“广角”学习,开拓更大的视野。
TOP
23#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研讨活动通知(一)


 


各位工作站成员:


大家好!定于831日(星期二)晚上2130分开始本学期的第一次QQ群研讨活动,研讨时间90分钟左右,讨论主题是本学期工作站工作规划和学员专业成长规划。请学员们提前做好准备。


 


另:1.工作站QQ群共享内有针对本站的工作性质描述,请大家过目。


    2.如果时间允许,9月份高桥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也在讨论范围之内,请做好准备。


  


 


 


“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0年8月25

TOP
24#

 

尊敬的何树德老师,各位萧山区的老师们:


    你们好!


本应该一回美国就向大家问好,无奈回来后除了倒时差,带两个女儿外,还有一大堆的杂事让我不能静下心来。


    这次回国,我首先要感谢何老师,让我参与了一系列的萧山区的小学科学活动。作为特约嘉宾,我参与了第二期和第四期的主题沙龙。第一次参加主题沙龙,我和老师们基本不认识,但是老师们的热情欢迎使我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同寻常地团队。还记得那次主题是讨论如何记录听课笔记。老师们各抒己见,提了很多高招。这些技巧都是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为我在美国曾经做过新教师督导,所以有一些美国老师们听课的程序性的表格。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他们习惯把东西程序化,标准化。而这些程序和标准是研究者经过长期的调查总结出来的。如果人们遵循这些程序和标准去做,一般都不会出错。遗憾的是现场我只有英文的表格,没有当时把表格上传给大家。最后主持人让我做总结,我因为没有经验(之前没有在word文档里先写出来),所以现场只是寥寥几句,现在感觉有点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第四期沙龙的主题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讨论了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是:如何组建合理的科学学习小组?第二个话题:如何促进科学学习小组的有效探究?第三个话题:如何评价科学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这一次,我接受上次准备不足的教训,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同时记录下大家的主要观点。所以最后的总结环节,既及时,又有内容。


这两次主题沙龙使我体会到了萧山区小学科学网路教研的扎实而有序的工作,老师们参与网络研讨的热情。也使我确立了要把萧山区小学科学教育作为自己调研的重点的想法。


4月份的高桥小学的领雁工程的后续活动,第一次让我体会到我们科学老师在探究性教学上的不断探索。也是在那次会议上我领教了网络直播的巨大效应,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科学老师们对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执著。


从那次高桥活动以后,萧山区的小学科学老师们就成了我的亲密朋友。我们一起去诸暨参加萧山和诸暨之间的区域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我们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情不自禁的为老师们叫好。并在那里我们作为编外人员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管理人员的会议。再一次我体会到了网络在我们浙江省小学科学老师中的无穷魅力。


作为一个置身于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者,却又游离于祖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之外的我,这些学习的机会是多么的难得。何老师和萧山区的老师们的热情,使我感觉到自己就是萧山区的教育工作者之一,体会到了一种归属感。在接下来的两个来月里,只要时间许可,我基本不放过萧山区的大小活动。参观学校,参与教学研讨,向老师们介绍美国的探究性教学,一系列的活动使我成了很多萧山区老师们的老熟人。


最让我自豪的是,在我离开中国的前半个月里,我们成立了“广角工作站”。名字是何树德老师取的, “广角”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中美科学教育交流支在萧山的这样一个平台。应该说,成立这样一个“广角工作站”,我是自私的。我希望自己虽然人离开了萧山,但是与萧山老师的情谊,与萧山老师们的交流不要中断。的确,这种情谊是不会中断的。我要感谢城东小学的校长和喻燕萍老师,广角工作站从酝酿到成立并开始第一次的研讨,都是在城东小学举行的。我要感谢工作站的四位老师,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罗海军老师和陈婷老师。我知道,为了准备一次研讨课,每位老师不知道花了多少休息时间。正因为他们的勤奋,认真和热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的素材。我更要感谢的还有顾云涛老师和何树德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个广角工作站是不可能运作起来的。所以,我们把站长的头衔送给了顾老师。这个“站长”可不是什么官衔,他是为工作站服务的先锋。何老师则是我们最好的顾问,为工作站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优良的平台。我除了感谢他们,还能做的就是真诚的为我们的广角工作站付出,传递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的信息,和工作站的老师们研讨如何改进教学,让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研讨活动中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成长。


最后,我还要感谢浙江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和浙江省小学科学网。是浙江小学科学网使我认识了这么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团队;是喻伯军老师的引荐,使我认识了活跃在这支团队中的老师们。


美国的生活是轻松的,没有中国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没有中国大城市繁忙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密密麻麻的人群。然而对于我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很繁忙。要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要总结繁多的毕业论文的素材,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自从这次从国内回来,我热情高涨而且充实,因为我与你们为伍,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孤独。


   


大家暑期愉快!


                                             


                                           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  张红琴


                                                    2010年7月29


 

TOP
25#

谢谢张博士的真诚与热情!
谢谢“广角”工作站给大家带来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
我要像海绵一样从这里吸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快快成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7 22:57:46编辑过]

TOP
26#

 

“广角”教师成长工作站第二次研讨活动随笔


                  萧山区益农镇小  罗海军


618晚上7点半,我们科学“广角”教师成长工作站进行了第二次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研员何老师、导师张博士和站长顾老师全程指导,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整个活动充满着浓浓的研讨气氛。


1、自我剖析、互相点评、你们共同成长。


    这次研讨活动中,导师张博士让我们在研讨前自己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把自己认为这堂课中一些不足之处先找一找,整理成文档,谈谈对自己这堂课的看法和想法,提出自己特别想改进的一点,然后谈谈自己打算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对其他3位老师的课也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我们共同成长。


   2、专家把脉、对症下药、为我指引方向。


在这次活动中,博士的一句话还是触动了我,“我今天看了你们一天的录像课”虽然只有这么几个字,但是很暖我们心窝的,博士的话始终贯穿着活动,针对我们课堂整个环节的设计,提出了她的见解,令我们茅塞顿开。比如我在设计制造声音这个活动的时候是单人完成的,博士建议我能不能改成2人合作完成,这样会不会便于发现振动现象。再比如下面学生填写的记录纸非常好,怎么让学生愿意来交流呢?博士建议我好好往这方面去思考。还有我们的教研员何老师在活动之前还在与唐山、桂林的教研员在研讨教材问题,我们活动开始后何老师也很认真的听了我们的反思。并且不时的进行点评。在2位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课堂的很多问题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


时间过的很快,我们探讨的意犹未尽,无奈指针已经指向10点了,大家相约第三次活动继续探讨。我们站长顾老师还提出建议,让我们相约高桥小学,在9月份,还是这批人,还是这堂课,不同的是教案变了,理念变了,不知道效果会怎样,让我们在高桥再见!


 


 

TOP
27#

 

“广角”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网络研讨随笔


                 萧山区城东小学   陈斌


618日晚,“广角”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第一次网络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不久前开展的录像教研课进行研讨。在两个小时的讨论中,学员们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他学员的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研氛围浓厚。工作站的两位导师张红琴博士和教研员何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并对四节教研课做了详细地指导诊断,让我们四位工作站学员受益匪浅。


1、在反思中寻找不足,在互评中共同进步


在教研课之后,学员们已经就自己的课写了教学反思,并对教研课的不足之处思考了改进方法,为此次网络研讨做了前期的文字准备,让研讨过程更加有序有效。学员们先谈谈自己这节课的不足以及当前最迫切需要改进之处,然后其他学员进行互相点评,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磁铁的两极》一课,老师们就实验指导这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何适度指导实验,给予学生更开放的探究空间,是我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要学会放手,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错误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2、专家指导诊断,引领方向


此次网络研讨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博士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看录像,并对4节课提出了非常细致有效的建议;而作为活动受益者的我,却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看其他学员的录像,没有深入的思考,这是让我觉得惭愧的,我应该更加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的。博士对我这节课提出的建议,使我对“探究”有了新的理解。我对学生的不放心,实际上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束缚,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犯错,把前概念暴露出来,再通过自主探究,形成冲突,真正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例如,《磁铁的两极》第二个活动,即探究条形磁铁两极之间的互相作用,我设计的是常见也是书本上的探究方法,先对磁铁标记号,然后让学生体验两极之间互相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再用箭头符号表示吸引和排斥完成记录单。博士提出的建议是修改记录单,给予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极之间的作用。以下是博士设计的记录单:


 








C        D







A        B

                           


 


两块磁铁接近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我发现:


1                                          


2                                          


3                                           


4                                          


5                                             


简单的修改,却让整个活动更具开放性、自主性,也更容易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这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广角”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已经有了下一次相约,9月份在高桥,还是同样的课,希望到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我们正在成长。

TOP
28#

 

“广角”教师成长工作站网上研讨活动随感


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18号晚上,我们“广角”教师成长工作站的教师们进行了对上次四节课的研讨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张博士,何老师还有站长顾云涛老师进行了全程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整个活动充满着浓厚的探讨氛围。因此也有点想法想要表达一下。


.关于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从刚开始的博士对我们新教师的调研,到现在的听课以及网上评课,以及9月份将在高桥小学举行的对同一堂课的改进展示课。一系列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改变很大。不仅让我的课堂设计思维发生改变,也让自己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们小学科学的同行,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很重要。我也很期待,9月份的自己,将会如何蜕变!


二.关于这堂课


我的这堂《磁铁有磁性》的课,老师们和张博士在这次研讨活动中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博士,仔细的回顾了我的上课过程,并对我的课提出改进意见。因此我想到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实验材料


从原本的四人一个磁铁,一套实验材料,一张记录表尽量改进到每人一套实验材料,一块磁铁和一张记录表,避免出现看客现象。


2.   猜想改进


从原本的全班猜想到独立猜想,从而真正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但对于猜想后是否汇报,如何汇报,还需要斟酌与思考。


3.   收放自如


对于这堂课的实验,因为比较简单,所以准备少说话,不再出现在这堂课效果甚微的温馨提示,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实验,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4.整体改进


    无论在教学内容过渡上以及在语言表达上,通过仔细思考,改进之前的不足与缺陷。除此之外,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与表扬。


我知道,要上好一节课,有很多环节需要仔细思考,有很多细节需要把握。一直对教学比较自信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fighting

TOP
29#

 

共叙愿景 共商策略 共图发展


——记中美“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新学年第一次网络研讨活动


 


831晚上2130分,中美“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2010学年第一次网络研讨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主要讨论麻省州立大学张博士制订的本学期工作站《工作大纲(草稿)》、学员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以及近期即将开展的几项活动。整个研讨过程历时一个小时,活动紧凑、高效。


在今天交流研讨中,各位学员都为自己设计了专业成长的学期规划,信誓旦旦的说(在QQ群内交流),大言不惭的发(放到网站、论坛上),目的就是为自己鼓劲加油,接受来自各方的建议和监督。博士在本学期工作大纲中一共安排了4次研讨课,9QQ群交流,平均每个月2次网络交流,1次课堂教学研讨。虽然活动密度很大,但是,在征求学员意见时,不但没有听到削减或是合并的要求,更多的却是主动“加练”,要求更好地充实自己。为此,博士还打算见缝插针,分期为学员讲授行动研究法、文献阅读法等常用的科研手段,尝试为学员提供一些小学科学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不过都是英文的。她希望学员们乘着年轻,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真正做到融贯中西,洋为中用。


下面摘录了一部分QQ群研讨信息。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21:45:01


我刚完整的看了一遍(工作大纲草案),对于课堂教学(实践)一块,我觉得为我考虑的很周到了,我想能不能(为我们)安排一些读书交流活动。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21:49:21


每人两次公开课研讨,一个行动研究课题,会不会觉得任务重?


城东小学陈   (444322630) 21:51:34


这些活动,我们学员自然是不会觉得任务重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学习的机会,只是让博士辛苦了。


老师(1161008698) 21:55:38


我觉得一次研讨课,开一节课,QQ讨论时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分析比较透彻,讨论问题也比较集中。博士的时间我们不能多占用。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21:54:53


仔细看了工作大纲,安排地很细致,辛苦张博士了。很期待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自己有个质的飞跃。


 


罗海军的成长规划:


1、备好一本科学备课本


新学期我分配教6年级科学,对于毕业班的科学教学,我还是头一次,所以我一定好好备好课,争取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后都写反思。


2、上好一堂区级公开课


这是对我自己上学期活动的一个延续,很高兴在组织的安排下,让我有这么一次展示课,我定要尽我所能,争取上出自己的特色。


3、参与好一个网站的管理


萧山小学科学网是我们的根,有幸成为网管员,我要好好的珍惜这份工作,为它添砖加瓦。


4、读好一本书


积极参与好教师阅读的大活动中去,读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写好随笔不少于5篇。


5、听好10~15节科学课


但凡我有时间,就积极的参与科学课的活动,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了就写感想。联系自己实际。


6、录好自己的录像课


只要条件允许,我想把自己的课堂都录制下来,就上次城东小学的活动一样,发现自己一些问题。想办法再上一节。再录下来,看看解决了哪些问题,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7、写下与学生交流的札记


我上次发现的问题出在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交流,我将把它作为本学期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尝试多种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并记录下来,慢慢整理,争取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


我的计划还很单薄,我将用一学期的时间来充实它。


 


莫小丽的成长规划:


    规划本身只是一项设想,重在践行,而践行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持续的“计划-行动-反思-重建-行动-反思……”这个过程才可以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而我作为城东小学的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因此简单的说下自己的学习设想。


我的学习设想:


1)教育方面:注意分层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落后学生能做到及时补救,使其最大程度地进步,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多交流学习体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教学方面: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学习,能对科学学科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习美国科学的学习模式,将适用的教学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科研方面:多阅读科学方面的报刊和理论著作,同时能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


具体落实措施:


1、 钻研科学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


2、 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


3、 扎实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过去的一年,体验了当教师的种种滋味。有求索的痛苦和苦闷,也有成长的快乐与激动,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更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为了心中的目标,为了那份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不后悔,决不放弃。


陈斌的成长规划:


我们的成长首先得立足课堂。虽然是短短的40分钟,但要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却是一门艺术。没有日积月累的课堂实践,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智慧”的,那就更别说“艺术”了。作为驾驭课堂还比较稚嫩的年轻教师,我们更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从基础做起,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其次,认真研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书籍,并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学习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以便缩短自己的成长期;第三,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展示自己。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以及课后反思的收获。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


陈婷的成长规划:


“清风锁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间,两个月的暑假过去了,在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新学期,新起点,许多老师也都有了新的计划,新的打算,希望从新开始,磨砺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是自己的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新的学期对自己提一些新的要求:


总的来说就是:教育无小事,处处须用心!所以我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首先:要充实理论知识


多看一些理论的书籍,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有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要积极参与,并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次:要提高课堂实效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


2、有条件的话,将自己的课录下来,课后多反思自己课中的缺陷,并想好相关的改进策略,进行实施,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3、多看一些别人上课的录像,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比较,完善成适合自己的课堂。珍惜每次外出听课的机会,争取每次都参与评课或写听课随笔。


再次:要给自己一些压力和动力


抓住每次的学习机会,多锻炼自己、多展示自己。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从8月份开始就一直为工作站忙个不停,起草了工作站性质简介,提出了长期发展建议;现在又撰写了学期《工作大纲(草稿)》。今天更是匆匆离开需要陪读的小女儿,争分夺秒地赶回来参加网络研讨活动。老师也是不顾工作劳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两位导师的工作作风着实令人感动。而学员陈婷老师也因为电脑故障,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还在四处求人摆弄电脑,苦不堪言,最终还是去了学校办公室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学员,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


 


选择在开学前一天的晚上,进行这样一次研讨活动,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次交流研讨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也为学员的新学期工作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建议,为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TOP
30#

 

中美“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201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大纲(草稿)


 
































































时间


内容


形式


831


1.  讨论工作站的学习计划


2.  讨论学员的学习设想


3.  布置下一次的活动内容


QQ群讨论


914


1.    每位老师912日之前在群里公布自己的教学计划。


2.    914, 先每位老师大致介绍自己的课,然后大家讨论。


3.    理论学习如何选取自己的行动研究问题(行动研究系列讲座一)。


QQ群讨论


大概9月底


1.  欢迎新学员的加入


2.  本学期第一次研讨公开课


3.  确定第一批学员第二次研讨课时间和地点


4.  确定新学员第一次研讨课时间和地点


研讨课形式(高桥小学)


9月底


1.  公开课后的讨论,剖析老师们的课,


2.  就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思


3.  第一次观看美老师的课后讨论


QQ群讨论


10月初,国庆节后


1.  每位老师提几个自己最困惑的关于小学探究教学的问题


2.  老师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进行答疑,提出建议


 


公布在QQ群里


1012


1.  老师的答疑,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以及实践经验


2.  新学员公开自己的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大家就其提出建议


3.  确定自己的行动研究课题


4.  如何设计和实施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讲座之二)


QQ群讨论


10月底


新学员的研讨公开课,并确定第一批学员第二次研讨课时间和地点


某学校


10月底


1.  剖析新学员的第一次研讨公开课


2.  谈谈自己的行动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3.  如何写文献综述(行动研究讲座之三)


4.  开始寻找相关文献


QQ群讨论


119左右


1.  第一批学员公布自己本学期第二次修改后的课堂设计,并对其进行讨论


2.  谈谈自己寻找的文献和行动研究进展情况


QQ群讨论


11月底


1.第一批学员第二次研讨课,确定新学员第二次研讨课时间地点


某学校


11月底


1.  讨论第一批学员第二次研讨课


2.  结合学员的课和第二次观看美老师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QQ群讨论


127左右


1.  讨论新学员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2.  谈谈自己行动研究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3.  如何写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讲座之四)


QQ群讨论


1222左右


新学员第二次研讨课


某学校


1228左右


1.    新学员课后反思


2.    其他老师反馈讨论


QQ群讨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