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主题贴 [复制链接]

1#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主题贴

 

“广角”工作站工作性质的描述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 张红琴


如果用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术语来描述,广角工作站应该是萧山区一个小小的教师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如果用国际上通用的术语来描述,广角工作站应该是萧山区的小学科学新教师寻求职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一个职业学习社区。


工作站成员包括:


导师----来自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


顾问----来自中国的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教研员和资深的小学科学教师


学员-----多位有理想有潜力的一线的年轻的小学科学教师 (小学科学教龄不超过5)


工作站学习内容:


1.      美国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学习


2.      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录的讨论与研究


3.      每位学员根据个人实际,深入实践和研究几节小学科学课例,不断改进提高,并在每次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对有效的探究性教学的理解


4.      通过剖析每位学员的课例,提出几个具有共性的目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5.      每位学员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自己行动研究的课题,通过这个行动研究学会怎样科学地做行动研究和写研究报告,并在实际的行动研究中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工作站的学习方式:

    在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的理论指导下,在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的支持下,资深小学科学教师担当工作站站长负责分配协调工作站的工作。工作站以多所小学校为实践基地,开展学员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站将通过QQ群以“每周一谈”进行每周的工作总结,并以每“两周一坛”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2 22:51:2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学员个人成长主题贴:


 


       罗海军    陈  斌    莫小丽    陈   婷   


       何佳明    冯思思   陆祝林    髙莹燕


       徐玉红    冯水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2 20:57:39编辑过]

TOP
3#

 

搭起“广角”平台,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萧山区城东小学 喻燕萍


64“‘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启动仪式在城东小学举行。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和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首先由城东小学的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党湾二小的陈婷老师、益农镇第六分校的罗海军老师分别执教了《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电和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节科学课。四位老师对自己的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热情高,给博士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课后,何树德老师主持了“‘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的首次会议,确定了高桥小学顾云涛老师为工作站的站长,工作站的基地学校是城东小学,工作站的目标是关注科学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多思考,多反思。同时向几位科学新教师提出:要在开放性、自主性、研究性方面多动脑筋。建议老师要让我们的学生有质疑的能力,尽量避免齐声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多发言。


接着,张红琴博士作为工作站的导师,说明了成立这个工作站的目的:是为了她回美国之后,还能继续和萧山的科学老师保持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帮助老师们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她希望上课老师能好好研究自己的课堂录像,找出自己最迫切想改变的问题,然后关注,讨论,总结,写反思,并把反思内容发到QQ群上,她会老师们一起讨论交流这些问题。


活动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大家互相约定,今后QQ群上要及时保持联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的成立,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搭起了萧山和美国教育交流的平台,为更多的教师创造了学习的机会。相信工作站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2 0:51:48编辑过]

TOP
4#


莫小丽老师执教“磁铁有磁性”


陈斌老师执教“磁铁的两极”


陈婷老师执教“电和磁”



 

TOP
5#


罗海军老师执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全程录像


课后研讨

TOP
6#


教研员主持会议


工作站导师张红琴博士讲话


站长顾云涛老师发言

TOP
7#


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全体成员合影
TOP
8#

 

                      参加城东小学研讨活动的感受


          萧山区益农镇小六分校 罗海军


64,我参加了在城东小学开展的网络教研环境下的教研活动,聆听了3位老师的课,自己也厚着脸皮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讨课,并且全程录像,现在回到自己学校,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录像课,回想博士和何老师的点评,自己拿起笔也写下这次活动的感受:


1、课前猜想要肯定。(导入)


  在刚上课时,我就让学生填写了第一张记录单。








我的猜想:声音是(                                )产生的。

 


 



我的原意想让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并且让学生在探究后自己来否定自己的前概念。我整理了一下他们的回答1、声音是碰到物体产生的。2、声音是从我们喉咙里产生的。3、声音是颤动产生的。4、声音是从嘴里产生的......这个环节大概花了2分钟时间,我没有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而是把这些记录单让学生们放入自己的记录袋里。学生的回答真的非常的有趣。


2、课内探究要放手(探究)


   围绕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我们开始了第一个活动,我发给学生每人4样东西,分别是皮筋、尺子、棉线、鼓。我的要求是用4样物品制造声音并观察记录。因为材料比较容易找到,所以我给每位学生都准备了,这样就避免了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学生没能够动手的弊端。(在以前的小组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强权或则特权的学生,他们包办了,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没事干)。我并没有指导他们尺子怎么弄出声音等方法,直接开始了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出现一件我以前课中没出现的一幕,教室里好安静,每个学生都在自己静静的动手。这个活动花了15分钟的时间。第二个活动是探究音叉的振动,通过摸、听、放入水中观察来使学生明白当一些振动不明显时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使振动明显一点。这个活动花了7分钟时间。我自己上下来,感觉在活动是放手了,学生的回答是精彩了,虽然出现的问题多了,但是我还是坚信:要放手给学生。


3、课堂交流要强化(解释)


   在第一个活动之后,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因为在课堂交流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发现的),这里花了2分钟左右,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我是按尺子、皮筋、鼓、棉线这样的顺序交流,在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什么?这一栏中,我们的学生回答:、尺子在摇动、鼓凹下去了......这个时候我引出了振动的概念,得出振动这个概念后,我没有把概念强化,博士和何老师之后也给我提出了意见。


4、课外活动要延伸(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在每位同学的桌子抽屉里放了2片叶子,请大家吹树叶,结果我发现了班里有几位同学非常的棒,吹的声音很不错。这里我引出: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


在上课结束后,教研员何老师和张博士都对我们提出了要求,特别是近段时间你最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选择了“当学生在探究后,老师如何来引导交流”,希望在张博士的指点和我们工作站的帮助下,自己能快快进步。

TOP
9#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萧山区城东小学   陈斌


64网络教研环境下小学科学新教师专业成长调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讨论成立了“广角”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和教研员何树德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当天进行了工作站的第一次录像课研讨,城东小学的莫小丽老师、陈斌老师、党湾二小的陈婷老师、益农镇第六分校的罗海军老师分别执教了《磁铁有磁性》、《磁铁的两极》、《电和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四节科学课。课后,博士和何老师对工作站的新教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追求更开放自主的科学课堂,多思考,多反思,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磁铁的两极》一课上下来,让我感到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这节课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正好借此机会请博士和何老师指导;惭愧的是,这节课我也准备了好几天了,但是还是问题多多。因此,趁调研课刚结束,赶紧把教学反思写下来。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本节课书本上的实验一直颇受争议,用挂回形针的方法来证明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是两端挂的回形针太多了,浪费时间且挂起来难度大,二是中间的回形针会往两端移动,影响实验准确性。因此,我采取了挂螺帽的方法,但是在挂螺帽的过程也经历了不少坎坷,由于我校实验室的凳子是铁做的,我本来设想是直接把条形磁铁吸在凳脚上,然后再挂螺帽,非常方便。但是,我发现内径5毫米的螺帽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不上(在条形磁铁上取12345点),再试内径4毫米、3毫米的螺帽也挂不上,这才觉悟原来是铁的凳脚也是吸在磁铁上的,“占用”了一部分的磁力,所以只得在凳脚和条形磁铁之间固定塑料磁铁盒,这样才在条形磁铁的24两点挂上了螺帽。



其次,我在上课之前的材料准备中出现了较大的疏忽。在学生实验前,我是想进行演示的,但是正要演示的时候,发现演示用的凳子放在了实验室后面忘记拿到讲台前了,正因为没有演示,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凳子、接螺帽用的材料盘的放法都出现了问题,我也只得走到那些小组中进行指导。我想,这次的教训肯定会让我在今后的每一次教研课前仔细地核对教师演示用的材料,不让同样的错误发生第二遍。


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生成,我还是显得茫然无措。这节调研课不如我的试教课顺利,主要是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我的预设之外,比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探究活动的汇报,简单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汇报的小组却出错了,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是单独给这个小组指导重新实验?还是换一个小组进行汇报?最终因为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后者,但是对这个小组却产生了歉意,他们明白了吗?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最考验教师的临时反应能力和教学功底的,我想我还差的很远,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地磨练自己。


第四,课堂教学技巧比较欠缺。这四节课中有三节课是我教的三年级班级上的,但在上课以及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他们总是习惯于听老师的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质疑很少,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这需要我在平时上课时长期地进行培养。另外,尽量避免学生齐声回答也是我当前教学中必须要改正的地方。


第五,如何把握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是我最困惑的地方。以探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这个活动为例,我很想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探究空间,但是在试教之后,我却对实验指导越来越细致,原因是一旦我指导得不到位,学生就容易出差错。像这样需要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的探究活动,教师若是指导太多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若是放手让学生探究,又怕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真的是两难的选择。美国科学教育注重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理念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接下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摸索,最终使我们的科学课能够收放自如。

TOP
10#

 

《磁铁有磁性》教后反思


萧山区城东小学   莫小丽


64,来自美国马萨诸萨州立大学的张博士,还有教研员何老师来到我们城东小学,听取我和其他3位教师的研讨课。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教研员何老师听我的课;第一次来自遥远美国的张博士听我的课;第一次经历全程录像上课;还有是第一次外校同行听我的课。诸多的第一次,心情是紧张而又激动。一整天下来,感受颇多。


.对于本节课的反思


1.正常的教学状态


这堂课经历过两次试教,而两次试教自己的状态都不正常,教学激情也没有被提起来,因此在正式上课前,一直提醒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好在,本堂课,我没有出现之前的状态。


2.硬生生的教学内容过渡


本堂课,一直有几个地方的过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比如在导入部分引出磁铁后的语言过渡,以及第二部分内容:“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的过渡,给我感觉很生硬,因此在过渡的语言组织上还需要下功夫。


3.有待精炼的语言


这几天在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感觉自己上课时的语言,经常有“是吗?对吗?是不是?对不对?”等之类的口头禅,同时,自己的每句话,都没有做到简明、扼要,给人一种繁琐的感觉。


4.缺少关注每个学生


这节课的实验活动,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学生实验中,我并没有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块磁铁,一张记录表,以及一份实验材料,而是四人小组一份。因此在学生实验探究中,有部分学生只在看,没有动手做,因此整节课的学生活动,我没有关注到每位学生,这是我以后必须注意的地方。


5.缺少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堂课中,有个小朋友的几次回答都非常的精彩,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但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表扬,只是一笔带过,或者与预设有点出入而给与了否定。课后,我认识到,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要给与肯定,给与表扬,这样他们在以后才会愿意交流,愿意发言。


    总的来说,通过这节课,暴露了自己很多方面的缺点,通过录像回顾,也让我自己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以前未认识到的不足,很值得,也很开心。


二.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这次活动下来,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在不到一年的科学教学中,我渐渐熟悉现在的科学课教学模式,对于实验研究,教师都做到细致,各方面都给学生安排好,记录表,实验材料都是小组一份,组内做好分工。而今,博士的到来,将我即将要成熟的教学模式打破,在观念上改变了现今的教学模式。我突然发现,其实博士所说的放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样的课堂探究氛围才浓烈,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当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教学的“改革”,但是我知道,要真正放手,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还有许多许多要去尝试,我会在不断的探索中,真正实现放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