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主题贴 [复制链接]

91#

 

大胆创新,细心实践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年第六次网络研讨活动报道


 


621晚上2030分,中美“广角”工作站又一次迎来了网络研讨活动。导师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张红琴博士和工作站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语音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是研讨615日在新塘小学开设的两堂研讨课,要求学员在上次听评课以及事后观看录像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活动感受和建议等作详细的交流。大家对陆祝林老师的《矿物的特征》、罗海军老师的《给矿物分类(一)》两课评价很高,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设计创新之处的认可,比方说陆祝林老师拿饼干和岩石做对比;罗海军老师的活动场地布置,生生评价的采用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交流活动中,学员们研讨热情高涨,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张博士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细致、中肯的点评,并就如何细腻落实课堂实践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张博士指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5E探究教学法要求,设计新颖,目标明确,但确实还存在材料准备不够细致,活动安排不够缜密,提问引导不够到位等问题。并且就此话题对下一次活动进行了安排,将给全体学员作关于“有效提问”的专题讲座,集中解决学员们在这方面存在的困惑。


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TOP
92#

 

陆祝林:《矿物的特征》研讨过程记录


621周二晚8点半,进行了我们中美广角本学期的第六次网络研讨活动,这次研讨的主要内容是对我上的《矿物的特征》和罗海军的《矿物的分类》这两堂课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讨论,学员们、顾站以及张博士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非浅,找到了课堂当中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明白了哪些地方需要做出改进。在这里也要非常谢谢他们的帮助。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课堂设计,课后陈教授和Link教授给我的一些建议,以及学员们和张博士的一些想法,把我这段时间来对上了这堂课的一些收获做一个梳理:


 


先是我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提供的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并能初步了解矿物在颜色、光泽、纹理、硬度、形状、透明度等方面的特征。并通过矿物特征卡鉴定几种矿物。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园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所学的方法开展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


2、难点:对矿物的性质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饼干若干;花岗岩;矿物标本:萤石、云母、雄黄、石英;放大镜;刻刀;矿物特征记录单;矿物鉴定卡;矿物鉴定表。


 


、教学过程


1、研究矿物的特征


(1)    分给每个学生一小块饼干,请同学们吃,吃之前的一个要求:仔细观察饼干和花岗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分发给每组学生四组矿物标本,先观察一分钟,思考你想从哪几方面来描述你看到的这些矿物。


(3)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4)    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矿物,并将矿物的一些特征记录到矿物特征记录单上。


(5)    开展交流讨论。


 


2、矿物的鉴定


(1)    通过课件认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


(2)    活动:学生利用矿物特征卡对这四种矿物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的结果写在矿物鉴定记录表上。


(3)    交流学生的鉴定结果。


 


再来说说陈晓萍教授和Link教授给我这堂课的一些建议:


1、在研究矿物的特征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当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哪些特征时,有补充的小组教师可以把学生补充的内容在记录单上写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明白所观察的矿物还有这些特征。


2、活动二矿物的鉴定,很多小组的鉴定结果不一致,教授就指出,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鉴定的过程上,而不是鉴定的结果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鉴定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学生们就会去注意是不是鉴定的时候没有仔细去对照矿物特征卡上的信息,从而意识到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才是让学生真正明白怎样才是正确的鉴定过程。


3、课堂当中一些细节的完善:比如活动当中注意事项的问题,我在上课的时候只让学生们花短时间默读了一下注意事项,很多学生可能没完全看明白,所以教授觉得可以把注意事项一并写到记录单上去,这样学生做的时候哪怕忘了也可以再看一看。再比如李四光这个例子,教授觉得这个过渡很好,但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应当说得更生动和合理一些,这样能启到一个非常好的承前启后的效果。


4、还有一点是教授对我们两堂课的一些建议,她鼓励教师应当经常去思考怎么样做才会使交流活动更加有效,在思考有效性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大胆地去对教材做一些创新,不必要束缚于教材,教师可以有一种对教材处理的能力。


 


接下来我整理了一下学员们给我这堂课提出的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这些:


1、对于活动一,在讲活动注意事项时可以将这四步内容的文字进行精减,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字少一点,学生看得快一点,也更容易理解和牢记。另一方面,可以将这张PPT留在屏幕上,让学生在活动时可随时再看,明确任务。这里也可以将放大镜、刻刀等观察工具有序呈现给他们。在汇报活动中,一个学生汇报完之后,应该继续把记录单用投影展示着,再让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不会造成重复回答的现象,或者把学生补充的内容填写到这张记录单上,肯定学生的补充,让交流更具实效,也可以让上台汇报的同学把他观察的矿物一起带上来投影展示,然后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2、在第二个活动中,几个小组产生了不同的命名结果,遇到这种特殊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交流观点的机会,让学生提出各自的理由,找到反驳其他命名结果的证据,让学生在研讨质疑中发现错误。陈婷老师也提出,可以不用卡片,直接打印在纸上,把比较重要的矿物信息划出来。


3、在一些细节中可以处理的更完善一些:比如少重复学生的话;在介绍李四光的时候比较枯燥,可以讲一个有关李四光的小故事,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榜样激励的作用;在课的结尾的处理上,可以再给学生播放一些矿物的图片,有一些矿物非常漂亮。让学生在体验矿石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矿物的兴趣,真正走进丰富的矿石世界。


 


最后,博士在百忙之中也对我的课提出一些很宝贵的建议:她指出我的课从形式上面做到了我们所提倡的5E模式,但是在内涵上还没有达到5E的要求,在交流和研讨上要做得更为深入。她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在设计第一个活动观察矿物特征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即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小组里先把几种矿物的特征记下来,然后让学生们互相去看别的小组的记录单,并且判断其他小组里根据特征记录的矿物是自己小组对应的哪一种矿物,对应的程度越高,说明小组里同学的描述更加准确。

TOP
93#

http://www.zjxxk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00


 


我们以课题形式深化研究,归纳提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该课题现已在省教研室及省师训中心立项,希望大家多提建议,为我们工作站的发展,为我们学员的成长献计献策,

TOP
94#

















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1160


萧山小学引国外专家组建职业学习社区

(杭州日报报道中美“广角”工作站活动)
2011-06-16








  本报讯(萧山记者站 褚晓春 通讯员 曹益芳)昨日,萧山新塘小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德国班贝克大学科学教学法教授Reinhold.link,他来参加由中美“广角”工作站组织的一个“岩石与矿物质”专题研讨会。


  中美“广角”工作站成立于2010年6月,是萧山小学科学教师寻求职业发展而自发形成的一个职业学习社区,其导师是来自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顾问是国内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教研员和资深的小学科学教师,而学员则是在教育一线的教龄不超过5年的小学科学教师。


  目前,中美“广角”工作站已有多所萧山小学作为实践基地,萧山新塘小学就是基地试验学校之一,学校有多名科学骨干教师参与其间。另外,中美“广角”工作站不定期进行中美小学科学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并融入本地教学中,去年以来,已有多位外国科学教育专家莅临萧山指导。

TOP
95#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七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7月5日(周二)晚上2000分~21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研讨内容:


一、关于有效提问的专题讲座


二、自由交流


三、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402000  QQ群报到,语音交流准备。


20002040  张博士讲座:有效提问


20402110  自由交流。


21102130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7月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4 15:24:42编辑过]

TOP
96#

你们的活动挺频繁的,羡慕。
TOP
97#

 

广角工作站暑期第一次网路研讨活动小结


712晚上8点,我们广角工作站的所有成员聚集在QQYY里,开始了我们暑假的第一次网络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提问,对于我们前面研讨课出现的问题,工作站导师张红琴博士即时把脉,诊断出我们在有效提问环节还有待改进,这次活动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本次研讨活动第一个环节,博士结合2个案例给我们做关于有效提问的讲座,在讲座中,博士非常生动形象阐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她把我们的研讨交流比喻成一种为“乒乓球模式”的交流,一种为“篮球模式”的交流,第一种就像打乒乓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教师干预比较多,第二种篮球模式,教师提问---学生间传递。教师体现出引导作用,让这个问题在学生中传递,并达成共识。博士鼓励我们要多向第二种模式靠拢。


在活动中,博士把教师的提问分成了多种类型,其中的一种分法是聚敛性提问和开放性提问,还给我们结合实例进行了判断,比如:在浮力单元中,各种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有以下问题:


1、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你们都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问题中,问题一就是聚敛性问题,它指向于正确答案,有标准。第二个问题就是开放性的提问了,他可以回答的内容很多。导师鼓励我们要多学习崇文老师他们的经验,在课堂上多提些开放性的提问。


   在讲座的最后,张博士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让我们自己选择自己的一堂课堂实录,把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提问罗列下,有哪些是聚敛性提问,有哪些是开放性提问,并提出改进意见。


    原本认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导师的讲授下,我们所有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的最后,站长顾老师回顾了我们近来的工作,提出让我们及时总结,展望未来。最后布置在将在8月初进行暑假第二次网络研讨活动。


 

TOP
98#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八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年8月2日(周二)晚上1900分~20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研讨内容:


一、交流自己教学设计中主干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二、张博士点评


三、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0020:00  学员交流


20:0020:25  张博士点评


20:252030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年8月1

TOP
99#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0学年第二学期


第八次网络研讨活动


新塘小学  何佳明


82日晚上8点整,广角工作站迎来了暑期的第二次网络研讨活动,与会的导师仍然是我们熟悉的张红琴博士和何树德老师。按照上次活动的要求,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交流学员教学设计中的主干提问,并就其有效性进行分析。针对要求,学员们都相应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本次的研讨过程进行得非常顺畅和充实,也因此使得活动从原本安排的一个半小时最后竟延长到两个半小时。可想而知,这种高实效的活动对学员们的帮助是甚大的。


研讨活动之前,学员们通过观看原先的课堂实录及视频,再联系张博士上次关于有效提问的讲座,作出思考和梳理。在研讨过程中,深度剖析了自己的课堂,坦诚地交流了自己的课堂在提问环节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并对照这些不足的“提问”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式以寻求导师及学员的意见。在大家的交流中,学员们一致发现了我们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无效问题太多,类似于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等给学生做选择题式的问答;课堂中的开放性问题太少,聚敛性问题占绝大多数;提问的语言生涩冗长、不够简练,使学生难以清楚的理解,更容易导致问题的指向性发生错误……同时,学员们还将上次有效提问的讲座中梳理出来的一些观点参照自己的课堂,提出了不少的疑惑,如:开放性问题与聚敛性问题是否以“问题的答案唯一”作为判断标准;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交流从乒乓球模式走向篮球模式等。为此,学员们也各自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并达成了一些共识。如问题是否属于开放性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是否多样性来判断;如对于乒乓球模式的交流贯穿整个课堂,或许是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开放性不够所导致的;如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尽量在课堂教学的主干提问中体现,因为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毕竟要能在短短的候答时间中灵活提出开放性问题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听完学员们的交流分析后,张博士也对大家的意见予以了赞同。并针对学员们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给出了她的几点想法。她提到在小学科学课堂里,我们更多的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注重于让学生养成共同来探讨、共同来交流、共同来质疑这样一个习惯,这才是更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中就要扮演好角色,充当好调和剂的作用,联接好生生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迸发出新的问题。在谈到如何使我们的课堂交流从乒乓球模式走向篮球模式时,张博士提出了两点:一、老师的习惯,即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语言里无形中体现着权威,尽量扯平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二、提问的方式,即教师要适时的介入学生间的问答,鼓励学生养成自己接话的习惯,而不是老师经常性的提醒:还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吗?接下去张博士还对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回去后按照她的19点课堂提问要求分析自己的课堂,并试着将课堂当中学生的提问列出来,然后在接下去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


在活动的最后,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诚挚地感谢了一直以来对工作站辛勤付出的张博士以及认真组织活动的顾云涛站长,并肯定了学员们的努力,希望学员们能够继续保持高涨的热情,将博士的这些经典经验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TOP
100#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830日(周二)晚上2000分~21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研讨内容:


一、暑期工作简要回顾


二、学员交流参加“浙江小学科学协作组”事宜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20002010  工作回顾


20102040  学员交流


20402120  导师工作指示


21202130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826

TOP
101#

刚开学就开始活动了,真好!

TOP
102#

我上半年在海盐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听顾老师的介绍,真值得思考,借鉴,很有成效。学习学习!
TOP
103#

TOP
104#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为了我们喜爱的科学课,大家共同努力!
TOP
105#

 

“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网络研讨活动


——新学期活动安排探讨


活动时间:201196日(周二)晚上2000分~2130


活动形式:“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广角工作站语音频道”


活动说明:


这是中美“广角”工作站第一次在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上开展活动。广角工作站是一个新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导师有来自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专家、有本地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资深小学科学教师,现有8位有理想有潜力的一线年轻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固定学员。


工作站学习内容主要是美国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前沿理论;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录的讨论与研究;学员的课堂教学以及相关主题的行动研究等。工作站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有实地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QQ群、论坛、YY语音等形式的网络研讨。经过一年的尝试,我们从学员的成长、组织的受关注程度等方面体会到了一些成功的喜悦。新的学年,我们将以广角工作站协作学习小组的团队名义加入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喜悦,更渴望大家对我们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根据工作站导师张博士的安排,本次活动我们将讨论本学期的工作大纲(活动安排)博士将作20分钟的指导性发言,每位学员就工作大纲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修正工作大纲,确定本学期工作站的各项活动。我们预留20分钟时间,希望旁听教师也能对工作站的活动安排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将以YY语音交流结合协作组平台的形式开展活动,将把重要研讨记录以文字形式保留在协作网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学习,欢迎大家前来参加研讨。

TOP
106#

参加本次研讨的操作说明:


一、登录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网站


1 打开网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team.do?method=main&teamId=7


2 请点击最顶端的注册,完成注册。注册必须填写真实信息。(如果信息库中没有你的信息,会无法注册。需要向网管提交注册信息入库,才能注册。浙江省外教师无法注册)


3 使用自己的用户名(非真名)和密码登录。


4、如果没有帐号,也无法注册,可借用本校其他教师(如语数学科)信息在教师学科协作组:http://122.225.201.217/zjer2/main.do?method=center注册登录,然后申请加入小学科学协作组,通过申请后一样可以参加活动。


5 在小学科学协作组页面,点击“教研活动”栏目旁的“进行中”,再点击“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新学年活动安排交流”


6 在出现的界面中点击桔红色的“参与”按钮。


7、我们定在96(周二)2000开始研讨活动,请及时登录。


 


二、登录中美广角工作站研讨QQ


1、群号:172689724。这是一个临时研讨群,进入该群,可向管理人员询问YY语音的使用和协作组平台的使用问题。


2、为方便联系,大家可在96(周二)1930分前申请加入QQ群,加的时候请用“地区+真实姓名”的方式申请,避免混入“广告达人”。


 

TOP
107#

三、登录YY语音服务器


1、登录工作站QQ群后,在群共享中下载《YY使用教程手册》,参照操作即可。操作要点:需要安装YY语音服务软件;需要申请一个YY号码;需要准备一个语音交流用的麦克风。


2、工作站语音服务频道ID91858922,登录YY后进入该语音频道,就可参加语音交流。


3、语音交流具体操作时将采用按键发音(F2键)的方式,为避免回音,请参与活动者自己带耳麦收听声音。关于YY语音使用有技术问题可以QQ联系工作站学员及时沟通。

TOP
108#

 

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次网络研讨活动


830日晚8点整,“广角”工作站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网络研讨。此次活动的主题主要就“工作站加入浙江小学科学协作组开展第一次协作组活动事宜”进行商讨。与会人员除了我们熟悉的张红琴博士、顾云涛站长以及学员外,还加入了两位新导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省网论坛版主陈梅娟(二剪梅)老师,而另一位则是刚上任萧山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的杨春晖老师。可以说,有了两位新导师的加入,“广角“工作站在新学期伊始又站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会上,张博士对工作站能够加入到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感到非常高兴。她谈到,之所以想加入协作组,主要是看到了协作组与我们工作站的宗旨相似之处,都是为我们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服务,能够为我们的新教师提供疑问的解答与理论的支持。同时,通过协作组这一平台还能够将工作站研讨的活动成果与我们全省的老师分享,从而加大信息的利用价值,也让我们的老师领略或者了解探究教学在国际上的走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实名制的YY语音及QQ群平台,不仅缩小了地域,也方便使工作站的学员们与全省的老师互相了解,成为朋友,以更好地交流教学心得,互通有无。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两者结合的形式,也能够打响工作站的知名度,并以此作为一剂强心剂推动工作站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紧接着导师及学员们就如何更好组织开展协作组活动进行了充分地交流讨论,包括协作组平台与YY语音、QQ群三者如何结合使用、参与活动人员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完备了今后协作组活动的细则。期间,陈梅娟老师介绍了协作组的基本运作及发展情况,并对工作站的加入表示了欢迎,也希望通过我们工作站的活动对协作组的发展起到更好地推动和宣传作用,为我们全省的小学科学老师谋福利。


    杨春晖老师在会上表达了对在大洋彼岸为我们萧山科学老师作指导的张博士的感谢,也对工作站一直以来的工作予以了肯定——实实在在搞研究,扎扎实实求发展。同时,杨老师也也希望学员们通过网络教研等便捷的途径,更好地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喜欢上科学这门课。


在活动的最后,学员们还对行动研究的前期进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张博士也依此初步给出了本学年工作站所要前进的方向,即结合行动研究中所碰到的问题,来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有效交流。


新学期已经到来,我们的“网研”也已向前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望各位学员能够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TOP
109#

YY语音教程下载


 

yy语音服务使用教程.doc (, 下载次数:75)

TOP
110#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925日(周日)晚上1930分~21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研讨内容:


一、工作站工作计划调整说明


二、学员个人计划交流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302000  工作回顾


20002040  学员交流


2040210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922

TOP
111#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109日(周日)晚上1930分~21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活动地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research.do?method=info&researchId=492



研讨内容:


一、第一轮上课的三位教师教学设计说明


二、学员交流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302000  第一轮上课的三位教师教学设计说明


20002040  学员交流


2040210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1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4 20:57:41编辑过]

TOP
112#

各位老师,中美“广角”工作站本学期第四次网络研讨活动将于明天晚上举行,主要内容是针对5E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及课堂有效提问相关策略要求,对三位学员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具体活动安排及内容请见省网论坛和协作组平台,谢谢大家的支持。


 

何佳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doc (, 下载次数:109)

髙莹燕:点亮小灯泡.doc (, 下载次数:52)

莫小丽:《磁铁有磁性》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 下载次数:74)

TOP
113#

 

记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网络研讨活动


2011109晚上730分,中美广角工作站8位学员以及站长顾云涛老师、导师张红琴博士一起再一次相聚在YY语音和协作组平台,这次活动同时也吸引了海宁和松阳的两位老师。


活动主要由3个环节,首先是3位即将上区级教研课的老师根据导师本学期提出的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来深度剖析自己的教案,何佳明老师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两个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一个是课前的“两条新闻”导入,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一个是课最后的“虚拟购物”,两个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且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在问题的安排上,采用了比较多的开放性提问,比如:在导入中,何佳明老师设计了这两个问题:看了这两条新闻,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那么你觉得怎样的食物才是安全、卫生的呢?能够激发学生的发言欲。莫小丽老师的《磁铁有磁性》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能够有自己想法,在每个活动验证前,莫小丽不忘多提几个“你们打算怎么验证的”的问题。高莹燕老师是刚刚加入我们工作站的学员,她能主动承担第一次教研活动的担子,精神可嘉,同时她也认真设计教案,大家在讨论时,鼓励老师多看一些5E的资料,为她指定了一个帮助的老师——陈斌老师。


师张红琴博士在看了大家的教案和听了大家的讨论后,肯定了3位老师认真的学习态度,认为教案设计符合5E教学环的要求,同博士也希望3位老师能从问题出发,串起整个课堂,少说几句结论,多问几个问题。


最后顾站长对于近期的一些工作做了布置,特别提出要做好全国科学年会的课堂实录工作,指出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同时希望我们学员不要忘记行动研究,争取整理出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铺垫。


活动结束后,老师也特地前来询问我们活动的情况,鼓励我们要认真学习,抓住机遇。


 


 


                                                         

TOP
114#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五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118日(周二)晚上1900分~20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活动地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research.do?method=info&researchId=492


研讨内容:


一、针对第一轮三堂课和全国年会特等奖三堂课,谈有效提问和有效介入


二、行动研究阶段进展汇报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002000 


针对第一轮三堂课和全国年会特等奖三堂课,谈有效提问和有效介入


20002020  行动研究阶段进展汇报


2020203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年11月4


 

TOP
115#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七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1126日(周二)晚上1900分~20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活动地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research.do?method=info&researchId=673


研讨内容:


一、教师有效介入研究总述


二、学员公开课实录片段分析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001910  教师有效介入研究总述


19102020  学员公开课实录片段分析


2020203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1125


 

TOP
116#

中美“广角”工作站学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关于“教师有效介入”的主题研讨


为了更好地展现美国小学科学课堂5E探究教学理念,实现探究教学相关模块的细化设计,实施张博士专题讲座及针对2011全国年会优秀课例分析中所倡导的“教师有效提问”、“教师有效介入”的教学方法策略,通过实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学员课堂实践能力。现决定于2011129(星期五)在萧山区城东小学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参加人员包括“广角”工作站成员、工作站导师何树德老师及个别新分配的小学科学教师。





























 


 


 


 


 


第一节


8:15~8:55


城东小学


陈斌


三上科学


《空气占据空间吗》


301


综合楼4


实验室


 


第二节


9:05~9:45


明德学校


冯思思


四上科学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404


第三节


9:55~10:35


党湾二小


陈婷


五上科学


《运动与摩擦力》


503


研讨


10:40~11:30


互动交流;何树德老师点评


 


 


萧山区教学研究室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


                                         2011年12月7

TOP
117#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一次


网络研讨活动


研讨时间:201213日(周二)晚上1900分~203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活动地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research.do?method=info&researchId=673


研讨内容:


一、学员课堂教学研讨


二、导师工作指示


三、下阶段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002020  罗海军、陆祝林两课课堂教学研讨


2020203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212


 

TOP
118#

                          《分类》的课堂实录2


                           萧山区益农镇小     罗海军


导入


0:00开始


T:你们有没有去过大商场?


S:去过。


T:你能跟老师讲讲商场里有多少物品?


S:服饰、挂链、玩具。


T:商场里商品是非常的多,老师在商场里见到过这样一个标志,你们见到过吗?


S:见到过


T:你们觉得商场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个标志呢?(这是我的主要提问)


S:这样可以方便人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T:你们也这么想的吗?


T:比如我要买一个男士的皮鞋,应该到哪里去?


S4


T:这样商场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很快找到物品,这是一种分类的方法,你们在生活中通过分类让我们生活简便的地方。


S:比如说文件夹,数学的放数学的,如果要找数学试卷的时候,直接去看数学的哪一类好了。


T:这个同学已经跟我们讲自己整理试卷的方法,数学的放在一起,语文的放在一起。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地方?


S:在动物园我们看到一个箭头的标志,上面有一副图画,像熊猫、马、斑马什么的,让我们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动物。


T:动物园把动物分成一块一块的,让我们自己去找。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种分类的方法。


320结束


探究活动一:


T:大家刚才看到了,在我们的圆圈中间有什么?


S:鞋子


T: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把这堆鞋子分成几类?两类?大家可以先谈论下


400开始讨论


4:33结束


T:老师刚才让大家讨论,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下。


S1:男生女生


T:也就是什么?


S:性别


S2:左鞋和右鞋


S3:凉鞋和运动鞋


T:那你的标准是什么呢?


S:那这个布鞋呢?


T:我们要根据这个标准把这堆鞋子都分完,有一类鞋子是不是没用分进去。那这个标准行不行?


S:不行


S4:大人和小孩


T:也就是大小


S5:有鞋带和没鞋带


T:根据鞋子有没有系鞋带


T:有的同学可能现在没有,可能等会有,刚才我看有些同学跃跃欲试,要去动这个鞋子了,我们接下来的一个活动,就是让大家仔细的把鞋子分好,请看活动的要求(安静的看)


T:老师把10双鞋子编了10个号码,看好的自己来拿记录单,我们开始好了。


7:30开始活动


12:00结束活动


T:我们一起来看下。请哪个小组来交流下。


S:我们是按照男女来分类的。



T:大家觉得他们组这个分类清楚吗?


S:清楚


T:还有其他的特征来分类的吗?


S:我们是按照颜色来分类的。



T:老师要问你了,什么叫杂色呢?


S:就是颜色多。


T:你的意思是不是不是黑色的。


S:除了黑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T:有些鞋子都是黑色的,有些有其他颜色的。


T:不同于他们的还有吗?


S:我们是按大小来分类的。



T:你有不同意见吗


S:我们是按鞋带来分类的。



T:还有呢,刚才说左右脚的同学呢?大家看自己的单子,大家分成了2类,再这2类中是否还可以继续往下分?


T:我们举个例子,就以系鞋带为例子,认为可以的举手。


探究活动二:


T:老师这一张表格需要大家填,老师来解释下。



T:分到你自己认为不能再分为止。


2000开始活动


27:30结束活动


T:我们来交流下。


 



T:我发现他少了一只鞋子,补上10号。


S:左的鞋子和右的鞋子


T:这个鞋子有分吗?


S:没有分


T:对于他的这种分类你们认同吗?


T:那对于 这个45,有没有什么特征可以分?


S:黑和白


T:这个特征明显吗?


T:我请同学来描述下这双鞋子?


S:系鞋带,男生、黑色。


T:他看着这个表就是找出这双鞋子的3个特征。


T:我请同学描述下9号鞋子。


S:它是系鞋带的、女的、左脚


T:我们都能把这些鞋子找出它们的特征?


T:你们对照自己组的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吗?


T:接下来,老师要拿出一双鞋子来。



T:这双鞋子可以放进他们的分类系统中去吗?


S:可以


T:老师还有一双。



T:看来它们这个系统能不能放进去,加入我继续加鞋子,10双、20双、都能放进去吗?


大家想下,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S:我认为这样分下去的话,每双鞋子的特征都能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T:越往下的话,鞋子会越来越少,鞋子的相同的特征会越来越多。、


T:罗老师有一个题目要考考大家。



T:按照刚才这样先分成2 两类,可以按什么来分?


S:可以陆地和水,乌龟、鱼是水里的,马、鸟、猫、人在陆地。


T:马、鸟、猫、人继续往下分。留给大家课后交流。


(写于课后:二分的概念有点难,特别在界定标准这个环节,感觉什么标准都可以,又感觉什么标准都不是那么合适,学生的标准又是那么千奇百怪。对于自己的主干性提问我有所罗列。请老师看了后写一些文字性的建议给我,我的QQ286193087

TOP
119#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看一下(一个气球),但是这个朋友有一个烦恼,因为它没有头发,现在老师要帮它解决这个烦恼,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忙,谁愿意上来?


师:大家来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有没有头发吸起来?


生:有


师:虽然不是很美观,但还是有头发吸起来了是吧


师:有没有同学来解释一下老师是怎么样把头发吸起来的?


生:它带有静电。


师:好的,你知道这是一种静电现象。那同学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其他的静电现象?


生:用手擦毛衣手有感觉。


师:什么感觉?


生:有点痛。


生:我滑滑板车的时候脚扭来扭去有点痛。


师:哦,滑滑板车的时候有点痛,这是因为静电现象吗?


生:不是。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在我们接触毛衣的时候都可能会产生一些静电。今天在我们课堂当中,就要来制造一些静电现象。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梳子,橡胶棒,一块毛皮,一些碎纸屑)。同学们除了可以利用这些材料以外,还可以利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一些物品,比如说毛衣,头发,皮肤,尺子等。都可以用上。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小组花2分钟的时间来讨论一下,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制造静电现象。


师:刚才已经有同学在试了,那我来请问一下大家,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梳子在头发上弄一下,就有静电了。


师:哦,那你怎么证明它产生了静电呢?


生:用这个


师:毛皮吗?你觉得梳子梳完头发后可以和毛皮吸引吗?


生:点头


生:梳子梳过头发以后可以把纸屑吸起来。


师:还有吗?


生:用尺子摩擦自己的皮肤。


师:恩,你觉得这样可以也可以吸起碎纸屑是吗?


生:是的。


生:用橡胶棒摩擦皮肤后可以产生静电。


师:恩。那等会我们每个小组里面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一下。刚才有同学说到了静电能吸引碎纸屑,那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是不是产生了静电。还有一个要求: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张实验记录表。在这张实验记录表中老师给大家写了6种方法,等会你能够做出几种就写几种。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做出静电现象的方法最多。开始。


师: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的坐好了。


师:刚才我们说比一下哪个小组做出的方法最多,下面请小组长用手指来表示一下。我们来看一下。


师:有2个小组做出了7种方法,先请后面那个小组派个代表上来说说看。


生:第一种方法,我用的材料是橡胶棒,做法是去摸头发,产生的现象是能吸引小纸屑。


第二种是用0.5毫米笔芯的外壳去摩擦毛皮,能吸引碎纸屑。第三种方法是尺子去摩擦头发,能吸引碎纸屑。第四种方法是铅笔的外壳去摩擦头发,现象是能吸引小纸屑。


师:这种方法同学们帮他看一下,跟第二种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第2种是0.5毫米笔芯外壳,第4种是铅笔的外壳,是同一个笔吗?


生:摇头。


师:哦,都是笔的外壳,有点相同。接着说。


生:第5种是梳子摩擦头发,现象是能吸引碎纸屑。第6种是修正带摸头发,现象是能吸引碎纸屑。


师:哦,修正带摸头发也能吸引碎纸屑。


生:第7种橡胶棒摩擦了皮肤后能吸引毛皮上的毛。


师:好的。其他小组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方法?请那边小组上来。


生:(录像里听不清)


师:好的,又多补充了一种方法,一共有8种了,还有吗?


生:我用到的材料是梳子,尺子,碎纸屑,我的做法是用尺子和梳子摩擦皮肤,产生的现象是碎纸屑被吸上来了。


师:好的,这又是一种方法了,9种。


师:我们发现了有那么多的方法都可以来制造一些静电现象,那我们在用这些方法制造静电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需要摩擦。


师:是吗?


生:对。


师:非常好,那不摩擦能不能产生静电啊?


生:可以,用一只手直接去粘纸屑。


师:你觉得这是静电现象吗?


生:不是。可能是因为手里有汗,汗可以把纸屑吸起来


师:好的,那要产生静电看来确实需要摩擦,或者其他一些方法。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摩擦不产生静电,摩擦了产生静电,原因在哪?


师:看来同学们都无法解释,那大家想知道原因在哪吗?


生:想


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一切的物体当中都含有静电,包括我们的头发,身体,衣服,桌子,椅子,地板等这些都含有静电,那为什么平时静电没有表现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视频


师:看了这个以后我们发现,原来物体当中带有几种电荷?


生:两种


师:分别是?


生:正电荷和负电荷


师:正电荷用加号表示,负电荷用减号表示。我们来看这个物体,大家来数一下,它带有几个正电荷?


生:7


师:负电荷呢?


生:7


师:所以他们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他有没有显示静电现象?


生:没有。


师:对,所有这是他不能够去吸引一些碎纸屑之类的物体。那我们来看一下摩擦以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师:你们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我来考一考大家,刚才我们在制造静电现象的时候,有些小组用梳子去摩擦头发,发现能吸引小纸屑,老师问大家,在梳子摩擦头发的过程中,电荷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生:会带上负电荷。


师:哪个物体上会带上负电荷?


生:梳子


师:为什么它会带上负电荷?


生:摩擦


师:这些变多的负电荷怎么来的?


生:吸收来的


师:从哪里吸收来的?


生:头发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摩擦了以头发上的负电荷能转移到梳子上。那这时候梳子显示了什么电性?


生:负电


师:头发呢?


生:带上了正点。


师:非常好。那也只有带上负电或者带上正电的物体才能够表现出静电现象。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师:同学们来看,现象两个气球都是竖直悬挂的,现在它们相互怎么样?


生:碰在一起


师:恩,彼此接触。请一个同学上来帮忙做这个实验。等会我用这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两个面分别去摩擦这个同学的头发,然后再让它们挂在铁杆上面。同学们来预测一下,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


生:气球会晃动


师:有理由吗?


生:没有


师:恩,猜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两个气球可能不会相互碰,会相互排斥。


师:有理由吗?


生:两个气球都是正电荷的话可能就不能相互碰在一起


师:恩,还有吗?


师:那我们来试一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你现在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排斥


师:那我在黑板上来表示一下这个现象。通过这样一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生:当两个气球摩擦了头发以后,正电全部都转移到了头发上,它们两个气球都是带有负电的,负电比正点多,负电和负电遇到的时候会相互排斥。


师:你是说这两个气球都带有负电,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刚才摩擦的时候头发生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气球上


师:恩,它们都带上了负电荷,我用两个相反的箭头来表示它们相互排斥。那么我们发现两个都带上负电性的物体会相互排斥。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等会小组里面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头发去摩擦气球的一个面,然后把摩擦以后的气球再去接近这个同学的头发。先摩擦再接近,那我们来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小组长来领气球。


师:那我来问一下大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头发会吸起来


师:那我来表示一下,用两个相向的箭头来表示它们相互吸引。那有没有同学来解释一下呢?


生:因为触碰头发的时候,气球里面的正电荷都跑到头发上了,头发上的负电荷都跑到气球上了,这样就像一块磁铁,两个不一样的电会吸在一起。


师:好,这时候气球带上了负电,头发带上了正电。你发现它们像什么一样?


生:像磁铁一样


师:说的非常好。那通过这样两个实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静电现象有什么规律,谁来帮我们总结一下。


生:负电和负电相互排斥,负电和正电相互吸引。


师:那如果两个都是正电呢?


生:会相互排斥


师:说的非常正确。这个规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规律比较像?


生:磁铁。


师:我们通过这两个实验发现了静电现象的规律,那我想问一下大家,静电对我们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师:好,那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下课。


 

TOP
120#

中美广角工作站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网络研讨


活动通知


研讨时间:2012221日(周二)晚上1900分~2100


研讨形式:YY语音服务器中美“广角”工作站频道(频道ID91858922


浙江省小学科学协作组平台活动地址:


  http://122.225.201.217/zjer2/research.do?method=info&researchId=673


研讨内容:


一、学员课堂教学研讨


二、学员设想与建议交流


三、导师工作指示


四、本学期工作说明


时间安排:


19002000  徐玉红、冯思思两课课堂教学研讨


20002030  学员设想与建议交流


20302100  导师工作指示


下阶段工作说明


请各位学员安排好时间,准时出席!


 


 


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站


                                  2012年2月1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