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五期中美“广角”小学科学教师成长工作站
QQ群研讨活动记录
2010-11-9 19:37:30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今天,我们在黄金时间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第五次QQ群网络研讨活动,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刻,但是,我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张博士,凌晨5点半就起来陪着我们研讨,给予我们指导。我想,不用多说,张博士这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就已经给了我们莫大的鞭策,张博士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人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伟人就在眼前,让我们立志向张博士学习吧!
2010-11-9 19:38:41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的研讨主题主要是讨论新学员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新学员很努力,前两次的QQ群研讨交流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深刻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思想;最近还听了何佳明老师的课,对何老师的课堂设计也很是欣赏;最近张青青老师健康状况欠佳,但还是坚持参加我们的研讨活动,也很令人感动。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足迹,值得日后回味。
2010-11-9 19:39:46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先我们请新学员谈谈自己是怎样来设计这堂课的,有什么样的思考或麻烦。
2010-11-9 19:41:14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对于新老师,设计一堂课是不容易的,肯定有一个我们很想了解的过程
何佳明: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010-11-9 19:42:05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情境导入:
客人来了,要倒水给客人喝,但白开水淡而无味,就加点白糖。接着,摸着杯子烫,拿来筷子搅拌下,发现糖不见了。引出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
我看到这样一个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二袋糖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糖淹没了,等小毛驴上岸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糖在水中溶化了。(我觉得这个是小学生比较容易说到的)
生2
师:恩,真棒!那除了溶化,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呢?
然后你就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当然这里如果能配合视频,也许效果更好,可能要求更高了。
我觉得5E环节中 导入的作用应该是揭示前概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010-11-9 19:43:57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我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溶解的特征,怎样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因此围绕这个主题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来展开,一个是食盐、沙、面粉的溶解实验,另外一个是过滤实验。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对溶解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而且也与学生的前概念较吻合(溶解就是放入水中看不见,没有沉淀),并通过让学生对比“食盐与沙”溶液静置后的不同,使学生明白可以用沉淀法来判断是否溶解。而第二个实验的设计是因为学生对于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会产生疑问,从而引入判断溶解的另外一种方法即过滤法。
最大的麻烦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过滤的操作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可能课堂上不太能完成。
2010-11-9 19:44:56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刚才罗老师提的导入我也看到过,但我讲故事的能力比较欠缺,就换掉了个
2010-11-9 19:46:45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这是六年级的课?
2010-11-9 19:46:50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过滤的时候花的时间是很多的,我想是不是可以减少材料的量。用小烧杯做实验。。这样可能会节约点时间。
2010-11-9 19:47:49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过滤的时候是用小烧杯的,我打算过滤的量少点,能够看到现象就好
2010-11-9 19:48:07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课
2010-11-9 19:49:15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佳明说说你原来的时间安排 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2010-11-9 19:49:26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而且可以分组做,比如这几个组做面粉过滤,另几个组做食盐溶液过滤。。
2010-11-9 19:49:52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那么过滤是一个重要的试验技术,学生需要掌握,老师最好要详细讲解如何操作
2010-11-9 19:49:55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陈老师提到的分组做,我在教案中提到了个。
2010-11-9 19:50:39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我突然冒出了新设想:过滤时,把三种材料混在一起放入水中,然后过滤。这跟分开来过滤,其实也是一样的,大家认为呢?
2010-11-9 19:51:08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但是中间要明的理不一样的,也就是实验目的是不同的。
2010-11-9 19:51:24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估计颗粒太小,要分不清楚的。面粉的有点白白的,沙子黑黑的。
2010-11-9 19:52:10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是的,面粉比较难观察到
2010-11-9 19:52:12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如张博士所说:我打算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讲解的铺垫课,因为我感觉我自己做过滤实验的时候手都有点紧
2010-11-9 19:53:05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的过滤试验
2010-11-9 19:54:32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这里其实佳明已经做了改动了,很多老师会选择先让食盐和沙子来试验,然后再选择面粉这个物质,我觉得佳明的改动很好啊,3个物品一起出示。记录单的作用就会起很大的作用。表格的设计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说的多了交流也就不会冷场了。
食盐、沙、面粉溶解实验记录单(略)
2010-11-9 19:54:33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老师要讲明:过滤得目的是什么,过滤的步骤,注意事项
2010-11-9 19:55:34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每节课我们都有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备课中都要注意到
2010-11-9 19:55:54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这里我也有一个疑问,过滤实验在美国是怎么开展教学的?张博士听过课吗
2010-11-9 19:56:49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对于这种试验技巧的课,老师都会有录像或是自己先演示
2010-11-9 19:58:34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这是我科学网上看到的:过滤实验在这一课中其实要求不是很高,可是我在设计时却把它看得过于重要了,于是对学生的要求也太高了,总是用初中生的过滤实验要求去要求四年级的学生,所以每次都是失望而归,省教研员喻老师在评课时指出,在这一课中的过滤实验我们只需要让学生能够得到淀粉和沙经过过滤会和水分离,食盐和水不能分离这个结果就是了,至于正确操作过滤实验,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只要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就够了。
2010-11-9 19:58:34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佳明这堂课重点是学生认识溶解,难道是过滤
2010-11-9 19:59:57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那么博士是建议佳明演示吗
2010-11-9 20:00:01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我的理解是,如果要学生做过滤试验,就一定要要求严格,或者就放弃让学生做,只是老师自己做,学生看,
2010-11-9 20:00:52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建议还是老师自己做,让学生知道有这样的试验可以分离不能互相溶解物体
2010-11-9 20:01:55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但我自己做,可能时间花的会比较长,因为有三种物质
2010-11-9 20:03:07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对佳明这堂课的讨论,还有两处争论,一个是关于溶解实验的安排如何节约时间;一个是过滤实验的重要性。
2010-11-9 20:03:31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对,如果是老师演示,所需时间会比较长,学生在下面观察也只能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以及水从漏斗流下来,滤纸里的情况无法观察
2010-11-9 20:04:08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这里就涉及到老师如何做演示实验的问题
张青青:杠杆的科学
2010-11-9 20:05:31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杠杆这个简单机械的运用和它的科学原理的进行思考和实验研究。本课主要从分为这样及部分的内容:
一、课堂导入: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时间:5分钟
二、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剪刀、羊角锤,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时间:12分钟
三、四主要研究杠杆的秘密,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总结出规律,明确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的原理。时间:20分钟
五、课后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三种杠杆,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科学。时间:3钟
2010-11-9 20:06:59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张老师采取了激趣导入的形式,创设了让学生想办法搬动铁罐找秘密的场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简单地给出了杠杆的定义,并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杠杆的科学道理。我觉得这个导入如果可以进行的话效果还是很好的,也符合5E教学模式对导入的要求。但是从教案中,我对具体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楚,为了让活动更能够吸引学生,必定要请力气大的学生,六年级男生力气已经很大了,这个铁罐有多重,是不是搬不动的?铁罐放在讲台上,怎么撬?支点是什么?如果不易操作的话,是不是可以采取撬开饼干罐盖的活动,看看饼干罐子里有什么秘密,或者请撬开的同学吃饼干,两个活动差不多,但是就可以更简单一点。
2010-11-9 20:10:20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陈斌老师有道理,另外,张老师在引出杠杆三元素之前,能否结合学生对力的理解,让学生指出在杠杆上有哪几个力,方向分别是什么
2010-11-9 20:10:33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对于支点,我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我提供给他们撬棍,让他们想试一试,肯定有学生会发现要一个支点
2010-11-9 20:10:42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111 张老师 三、四主要研究杠杆的秘密,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总结出规律,明确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的原理。时间:20分钟
这个是怎么操作的
2010-11-9 20:11:27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这个也是我要突破的难点
2010-11-9 20:11:32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在三四环节中研究杠杆的秘密中,如何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更加清晰、准确进行分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这样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我把简单的数据填写表格换成了画图进行记录的方法,这样当教师将数据总结中黑板上是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各组数据的差异,让学可以更加容易的找出分类的标准,从而得出规律。
(表格说明:实验记录单一中括号填左右两边钩码数,左边五个小格子为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右边五个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涂写。)
表格实验记录(一) 实验记录(二)(略)
2010-11-9 20:13:01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张老师这节课省略了小杆秤的研究,是想在这个探究活动中花更多的时间吧
2010-11-9 20:13:56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张老师的实验记录表做了精心地设计,挂在第几格用涂的方法,这样第几格挂几个钩码,就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做实验也不容易重复了。并且,汇报数据时,通过板书把第几格改成数字的形式,寻找规律就方便多了。通过提醒把数据分成三类,降低学生寻找规律的难度,同时也对杠杆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并完成记录单二进行巩固。探究和解释两个环节处理得都比较好,我觉得教师可以在板书数据时,直接把学生汇报的数据分成三类,把同类的写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板书,写在一块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就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分类思考,学生自己就可以发现不同杠杆是否省力的规律。
2010-11-9 20:15:28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谢谢,我想让学生先试一试自己寻找
2010-11-9 20:17:11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就是准备器材比较麻烦,如果要多次试教,准备过程会比较繁琐。最好有写了还能擦掉重写的材料,而不是纸张。
2010-11-9 20:18:04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要想成功,是一定要付出很多的
2010-11-9 20:18:14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请问学生用的杠杆尺是学具袋里面的吗
2010-11-9 20:18:31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青青的课思路很清楚,先是让学生认识杠杆和三个重要位置,然后是认识杠杆如何省力
2010-11-9 20:18:36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实验室里的
2010-11-9 20:18:46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要强调只挂一个点,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每边挂两个点的
2010-11-9 20:18:52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对,如果老师板书好了,学生找不到规律,再分类,那就不能很好地观察同一类数据了
2010-11-9 20:19:33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这就需要老师在观察试验时及时做出指导
2010-11-9 20:19:59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4、教师把把右边所用的力换成钩码,让杠杆尺仍保持平衡。请学生再思考还有哪些挂法也可以让它保持平衡,并且记录下来,完成实验记录单一。张老师是让学生自己找到多种挂到平衡的方法,还是你指定好的?
2010-11-9 20:20:37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自己找的
2010-11-9 20:21:31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对于如何让学生从数据中找规律是一个难点
2010-11-9 20:21:51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是的,我上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也找不到规律
2010-11-9 20:22:12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提示。
2010-11-9 20:22:35 高桥小学张青青(459921145)
我是想让他们从画的格子左右两边的多少比较发现
2010-11-9 20:22:36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但是不要忽略这个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
2010-11-9 20:23:17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在延伸环节,张老师分了3个部分,我觉得第一步和第二部的过渡可能会不是很自然,并且第一步和第三部都讲到了费力杠杆,但是没有串联起来,是不是可以换一下顺序:
1、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杠杆是否省力的规律,你能不能用刚才撬铁罐的棍子做出这三种类型的杠杆,并感受一下不同杠杆的省力情况。
2、通过这个活动,我可以发现在搬动同一样物体时,不同类型的杠杆所用力是不同的,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类型的杠杆(省力的),那我们来判断一下刚才看到的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剪刀,哪些是省力的杠杆(剪刀最好换成火钳),为什么我们还要制造出火钳这些费力的杠杆呢?请你可以思考这个问题,下一节课告诉我答案!
2010-11-9 20:23:19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要提示一下,,数据多一点的,我觉得老师板书他们的实验结果的时候还是让学生把格子数数出来,再分析左右两边的数据,这样有聪明点的学生还是能找出来的
2010-11-9 20:24:54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板书的时候是要把格数写出来的,都是数字规律就好找一点,这张记录表可以避免学生重复做同一种,记录表和板书结合,这个张老师设计得很好
陆祝林: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010-11-9 20:26:42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陆老师的《水和食用油》这节课,是在前一课《水》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四个对平常非常熟悉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研究:1.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2.比较它们的液滴滴在不同物体上的形态变化。3.比较水和食用油的“轻重”。4.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从多个侧面去认识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10-11-9 20:28:23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陆老师的备课很认真
2010-11-9 20:28:41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我的课的课题是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实话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考虑了很久,考虑到我是新学员,跟老学员之间还有差距,我尽量选择一个简单的课题来设计,因此了这样一个课题
我这堂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设计时,我安排了三个比较活动。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对比水和食用油,比较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黏度等外部特征;二是比较它们的液滴和“轻重” ,而比较两种液体的“轻重”,实际上是比较油和水的密度;两种液体在玻璃片和蜡纸上形成的液滴不同,液滴的形成跟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同时,水在玻璃片上会浸润,滚动后在玻璃片上形成水痕,在蜡纸上则不会;而油滴在两者上都会浸润;三是观察它们作为液体的共同特点。
我觉得其中会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可能是第二个活动中两种液体在几种不同的材料上所形成的液滴这个实验现象会不明显,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个实验现象就算做出来了,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来解释为什么回产生这样的现象,但是如果是用表面张力去解释的话不设和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2010-11-9 20:29:51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活动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导入,谜语激趣:
【这部分,以谜语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符合5E教学模式,但是,在引出水的谜题中:】 (1)在小溪里游玩,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欢笑。(谜底:水)【我认为谜题不能体现出水的一些特性,让人容易联想到在水里游的其他生物,表述不明】
2010-11-9 20:30:32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是的,我后来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个谜语不够贴切
2010-11-9 20:32:15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是的,可以换个,如:什么东西越洗越脏?
2010-11-9 20:34:17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在设计第一个活动后,我想如果让学生去比较水和食用油外观上的 不同,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2010-11-9 20:34:38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谜语:不洗真干净,洗洗不干净;不洗有人吃,洗了无人用。
2010-11-9 20:35:02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我自己最近在上材料这一单元的课的时候,见识到了学生的厉害
2010-11-9 20:35:46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说说看,学生的厉害指什么?
2010-11-9 20:36:09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能说出很多我在课前想象不到的东西
2010-11-9 20:36:20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关于表面张力提一下就好了,不要深入
2010-11-9 20:36:38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教案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很有必要。
2010-11-9 20:37:36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水的表面有张力,就像一层弹性的薄膜,能支撑一些很轻巧的物体,例如一些小虫子在水面上行走,就是受到了水的表面张力。类似于这样的说法。
2010-11-9 20:37:55 新塘小学何佳明(389941072)
(1)学生对于滴管的使用,是不是也要稍微讲解下的?(2)活动三中的两种设计:水和油混合的话要怎么混合?或者说另外一种称质量的话怎么个称法?请祝林你讲下哈
2010-11-9 20:38:42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滴管的使用确实有必要说一下,水和食用油的混合是在同一试管中进行的,先加油再加水。
2010-11-9 20:40:21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活动二、液滴比较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让学生画一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液滴在不同物体上的状态,很不错的设计,但是,陆老师,你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同吗?】
2010-11-9 20:41:47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不是,就是为了让学生发现水和油它们在不同物体上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不同点。
2010-11-9 20:42:46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活动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水和食用油相比,在相同的容器中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再次出示:颜色黄又黄,跟水一个样。身子比水轻,浮在水面上。 这个谜面中暗示着一个科学的检测方法,请学生找到可行的检测方案,并说明理由。【实验方法与谜题呼应起来,不错,但是最好是先让学生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水和油的轻重,然后交流,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谜题中的方法。】
2010-11-9 20:43:26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小丽这个指导老师做得好
2010-11-9 20:45:12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大家做得都很好,也达到了我的目的。对别人的指导,也是对自己的提高
冯思思:空气占据空间吗
2010-11-9 20:45:14 瓜沥明德冯思思(511837385)
我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学生的前概念是已经知道生物需要呼吸空气和我们周围存在空气。因此围绕“空气占据空间”这个主题我主要通过:一、利用空气能让瓶子里的水上升;二、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纸巾会湿吗?另外一个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通过第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利用空气能让瓶子里的水上升”本想把实验材料先给学生,1个塑料瓶、2根吸管、1块橡皮泥。让他们自己想怎么做。但学生可能想直接用吸管吸就把瓶子里的水吸上来。而不是用一根吸管吹,利用空气把水从另一根吸管压上来。
而最大的麻烦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要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抽取同样多的空气和水,进行实验比较。还有一些变量比较难控制。比如:控制同样大小的力比较难。
空气和水的多少,力的大小,都能影响被压缩的体积。进行比较的时候,想要让学生自己发现控制变量的意义,怎么引导比较好?开始不告诉他们要控制变量,然后比如实验中会产生压缩的空气体积有多有少,让他们说说如果让空气体积压缩量一样该怎么做。
2010-11-9 20:47:54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根据5E教学模式,第一个“投入”阶段,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冯老师采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我认为这个导入是比较有趣而有效的。
2010-11-9 20:48:12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不过个人认为:如果能将后面的实验二:杯中的纸会湿吗?放到投入阶段,可能效果会更好。“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而小魔术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许会更大些,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一、魔术导入:
1、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我们知道:将纸放到水中,纸会变(湿);我有办法让它不湿,你们信不信?
2、变魔术:将纸巾塞到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
3、纸果然没有湿。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吗?请大家猜猜看。
2010-11-9 20:48:39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接下来是“探究”环节,一共有三个探究活动:
冯老师的设计已经做了较多的“放手”,没有直接的步骤提示,不过我觉得像第一、二个探究活动比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试,多准备点材料,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犯错、思考、纠正中去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掌握方法。
我的想法:
活动一:杯中的纸会湿吗?
1、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动手试,并思考:为什么杯中的纸不会湿?(多提供一些纸,不成功的话,可以多试几次)
2、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你们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些什么?杯中的纸为什么没有湿?)
这个实验学生的兴趣很高,操作比较简单,材料也很容易准备,而且不具危险性,所以我认为不需要老师提注意点,多给他们点材料,让他们自己找到成功的方法,这样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杯中的纸为什么没有湿?”这就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的过程。
2010-11-9 20:49:07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活动二:我来造“喷泉”
1、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演示,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实验材料:大半瓶水、吸管两根、橡皮泥。
要求:瓶子不能倾倒,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来造个“小喷泉”。
先讨论:(1)橡皮泥用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吸管怎么放?让水从哪里喷出来?
3、动手试一试。
4、交流:你们小组成功了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小组为什么没有成功,找到原因了吗?是什么原因让水喷出来的?
我将这个实验做了些改动。。
2010-11-9 20:49:18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
这便是5E中的“解释”阶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和定义概念,在必要的时候,正式地澄清概念。
2010-11-9 20:49:39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这应该是属于5E的“精致化”阶段。鼓励学生通过活动,对新概念进行拓展和运用。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用画图的形式来记录观察到的关于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变化。画图的方法,形象生动,而且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是三年级常用的记录方法。
最后的“评估”阶段,冯老师设计了: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举过的有些例子的图片在课件中展示,并且把有些实物带到教室里来(比如:篮球、气筒等),让学生玩一玩,感受一下。
2010-11-9 20:51:26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通过知道老师的评课,我真的感觉到我们的老学员的成长。
2010-11-9 20:52:06 瓜沥明德冯思思(511837385)
还有控制变量这样的思想 怎么让三年级小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比较好?
2010-11-9 20:52:11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是的,我们的老学员完全进入角色,胜任指导工作
2010-11-9 20:52:29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其实说句实话,自己对“5E”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一个学习、完善的阶段,这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要学习、要理解的地方还很多,我的想法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可以和思思一起成长!~~[表情]
2010-11-9 20:53:13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控制变量在低段孩子那边,可以让他们理解为“公平竞赛”
2010-11-9 20:53:31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控制变量在五年级有所涉及,三年级不做要求
2010-11-9 20:53:34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是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的。
2010-11-9 20:53:39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让他们说,然后把他们想法列在黑板上,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提示一下
2010-11-9 20:54:11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我们这边的科学教材,三年级确实已经有涉及对比实验的内容了
2010-11-9 20:54:46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五年级是做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
2010-11-9 20:54:47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不要跟水去做对比实验。
2010-11-9 20:54:56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现在看来,国内的科学课毕美国严格多了
2010-11-9 20:56:31 城东小学陆祝林(332193055)
材料的沉和浮就是明显的对比实验课
2010-11-9 20:58:22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关于说课等会儿提供一点参考资料给大家。
2010-11-9 20:58:32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好的谢谢何老师
2010-11-9 20:59:09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女儿要准备上学,我简单说几句今天的讨论
2010-11-9 20:59:33 麻省州立张红琴(1336855445)
今天大家踊跃发言,并且对每位老师的课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新老师认真,指导老师尽责。大家做得很好!
我想说的是,老师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清楚在40分钟里,你的课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来突破?要结合学生的前概念,尽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达到本课的目的。在学生试验过程中,老师的观察和及时指导非常重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对概念的理解和生成点,及时调整自己的上课内容和节奏。最后,我给大家提供一些老师在5E中要做哪些事情,大家可以参考(放入群共享中)。
2010-11-9 21:00:01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我说三种不同场合的说课要点,以供参考:
w A、常规说课
w 一、说教材
w 地位、作用、教材的前后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制订的依据;难点、重点。
w 二、说教法
w 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及理论依据。
w 三、说学法
w 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w 四、说教学程序
w 说怎样正确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材料准备,反馈与评价,流程图。
2010-11-9 21:00:25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w B、教研说课
w 结合对教材的理解说个人教学观点;
w 说环节、程序;说疑惑处,求帮助;
w 用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效果好;
w 课后说成败,说感受、说反思;
w 同伴互助,多说个人看法观点。
2010-11-9 21:00:43 教研员何树德(1161008698)
w C、考核说课
w 联系新理念说个人的教学观点;
w 简析教材、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w 简说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学程序;
w 说教学设计的创新处和亮点处;
w 准备时,理清思路,写出条文;
w 说课时,大胆沉着,控制时间。
2010-11-9 21:03:32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张博士还布置了任务,让我问问大家关于行动研究主题的最新进展情况,大家都来说说吧
2010-11-9 21:05:19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据我所了解,莫小丽已经打算把这一主题放到年会论文的撰写中了
2010-11-9 21:05:43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是的,我们的行动研究课题方向为有效交流,目前已经查了一部分相关资料,然后正在着手写以这方面为内容的年会论文。
2010-11-9 21:06:49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大家如果有了资料,或者正在进行实践。能否把资料的名称、具体实践的内容,或者如何操作,给说明一下
2010-11-9 21:07:11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也就是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进展
2010-11-9 21:08:33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我从网站上下载了很多,粗粗看了一遍,还来不及细看,我也打算做为今年的年会论文。。
2010-11-9 21:09:13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主题或者说论文题目、切口定了吗
2010-11-9 21:10:45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我和海军上次定的行动研究是关于记录表的,但是这个得靠平时的积累和坚持,所以暂时还拿不出什么来
2010-11-9 21:11:40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顾老师估计是希望我们先行动 后 总结。我和陈斌 是科学记录本的的行动研究,我们觉得目前我们整理一学年的科学记录本还是比较困难,我这学期打算就弄一个单元的记录本 如果可行的话 在下学期经行推广为一学期的记录本 我在想从记录本的形式上下的文章
2010-11-9 21:11:45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比方说海军和陈斌的课题,那就得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增加关于记录表的内容,不是说天天如此,但至少在有意识的尝试。有了第一手资料,再来分析和总结。
2010-11-9 21:12:45 益农镇小罗海军(286193087)
恩 每课坚持 就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不同的课 有不同的记录方法
2010-11-9 21:13:05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恩,,知道的,我现在也很注重板书和学生的交流哦。。我基本上每次上课都有完整的板书的
2010-11-9 21:13:07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嗯,那么,形式的确定,就需要去作尝试。每堂课有个完整的板书,也是不容易的,这些板书设计如果有价值,都要留存下来,作为行动研究的资料。
2010-11-9 21:14:47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这个过程会比较枯燥,但这是实实在在搞科学研究的样子
2010-11-9 21:15:40 城东小学莫小丽(289165140)
我现在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起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
2010-11-9 21:15:52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论文获奖很多,奖次很高,不见得都是行动研究做出来的。也不见得在教学中有多少推广
2010-11-9 21:15:52 党湾二小陈 婷(425233006)
其实关于交流,网上文章也是比较多的,我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出新意,找一个怎么样的切口?
2010-11-9 21:16:16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我们广角工作站成员,要跟别人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方说张博士所倡导的5E,还有行动研究。我们都要坚持尝试,这虽然谈不上改革,至少也使一些改良的举措。
2010-11-9 21:17:32 城东小学陈 斌(444322630)
恩,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做起来
2010-11-9 21:18:29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收获也在慢慢变得丰厚,教学设计、说课、录像课、课题方案,不到半年,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坚持做下去,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一、录像课已经完成的学员,请通过QQ传给我,我统一格式压缩后再交给张博士。
二、新学员现场说课活动安排在11月18日(下周周四)上午,地点是城东小学,请所有学员准备好说课稿(结合课件展示),准时参加。
三、评比提醒:年会论文评比时间临近,有意向的老师该抓紧时间准备了,罗海军、莫小丽老师都在积极准备,我略有耳闻,这样的好机会,能抓到就不要放弃。
2010-11-9 21:19:37 高桥小学顾云涛(67030399)
非常感谢张博士、何老师在百忙中参加我们的研讨活动,也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领导和老师,我们的成长就是对大家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