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暗”与“昏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五年级科学第一课中有一题“黑暗中的苹果”,三个选项分别是①一段时间后看不到苹果②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红苹果③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苹果的影子。题中三个选项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没有光看不到,适应了可以看到以及暗适应的区别。

   每一年,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是三个选项都有,而且选后面两个选项的往往多于选第一个看不到选项的。这里有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影响着他们的判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的卧室:有时候晚上关灯后睡觉,刚刚关灯的时候房间是很黑,伸手不见五指,但过十来分钟的时候房间里的摆设可以比较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颜色不太看得清,但可以物体的轮廓都是可以清晰辨别的。让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学生说的都很肯定。

   学生的思维难点在“黑暗”,我们的房间关灯后很黑,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做到黑暗的房间是比较少的,一般“昏暗”的会比较多,只是昏暗的程度不同。怎么办?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学生家里。

   在确定了黑暗与昏暗的差别后,于是,第一步,我找来了一个盒子,把它摆在教室的讲台上,我开始想的是让学生坐在桌子上然后把盒子盖住学生,然后在盒子外面盖一块深色的遮光布。请一个学生尝试后,我发现这里 有一个安全问题,然后我放弃了这种办法。


  真正的对比开始了:

1. 开灯,小孔观察

学生的选择几乎没有变化,与自己在课堂作业本的选择没有什么差别。



2. 关灯,小孔观察

部分学生的选择开始变化,从有多数看得清颜色到只能看到大致轮廓。


3. 关灯,遮光观察

基本上学生都看不清箱子里的物品了。




交流:

我们家里的房间是黑暗还是昏暗?

生:是昏暗,因为外面的路灯啊、月光啊都有可能透进来。

师:怎么证明光可以透进来呢?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们房间里没有开灯,但也是比晚上亮很多的。


这样,学生理解了黑暗的环境看不到物体这个结论。

分享 转发
TOP
2#

排队体验非常有灵魂了。
TOP
3#

盖上这块布是真的让活动更有灵魂
TOP
4#

纸箱加桌布让实验效果很明显,明确昏暗和黑暗的区别,解决学生的疑惑
TOP
5#

课堂实验验证:在完全黑暗(如用多层厚黑布密封的箱子,内部无任何光线)的环境中,放置苹果,让学生观察,直观感受“黑暗中完全看不到”,与他们卧室“昏暗能辨轮廓”的情况形成对比,明确“黑暗”和“昏暗”的本质区别。
TOP
6#

概念精准讲解:结合定义,清晰阐述“黑暗”是没有任何光线,完全看不见;“昏暗”是光线极弱,但物体轮廓仍可辨认。通过举例,如深夜无灯的密闭地下室(黑暗)和傍晚未开灯的房间(昏暗),帮助学生建立准确概念。
TOP
7#

联系生活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真正“黑暗”的场景,如山洞深处、完全封闭的暗室等,让他们区分“黑暗”与日常卧室“昏暗”的不同,明白生活中“昏暗”的情况多,但科学概念里“黑暗”是无光线的状态,从而纠正因生活经验产生的认知偏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