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史纵深:培育科学思维基因
科学史是科学思维发展的活教材。在《计量时间》单元教学中,可通过双轨并行的科学史引入策略,让学生感受计时工具的演进脉络,浸润科学思维。
例如,在《用水计量时间》一课中,引入中国古代漏刻的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对比汉代“沉箭式漏刻”与唐代“浮箭式漏刻”的结构差异,发现水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水位高低会影响水流速度后”这一结论后,出示刻漏装置,让学生思考:这个装置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漏壶,它如何解决水位变化导致流速不均这一问题的,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漏刻的发展历程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理解 "稳定水位 - 均匀流速 - 精准计时" 的科学逻辑。
在《机械摆钟》、《摆的快慢》课时学习中,通过伽利略观察吊灯摆动、惠更斯改良摆钟等科学史小故事,还原“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改进应用”的探究过程,将抽象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具象的认知路径,契合小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科学”的心理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