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标实践】双轨并进,情理交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探究...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7月22日我分享的主题是《双轨并进,情理交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高阶思维提升研究》,我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的相关课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火柴盒 于 2025/7/24 21:27: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指的是在较高认知水平层面上发生的认知能力。它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科学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本课题研究中,高阶思维的培养与探究活动密不可分。学生通过亲历具有丰富情感体验的探究活动,在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提出假设、设计活动方案等,运用分析思维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和辨别信息,借助评价思维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方面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沉淀积极、稳定的情绪体验,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提升核心素养。
TOP
3#

1.高阶思维力
  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具有深刻性、周全性、广适性、系统性、辩证性等特点。
2.理性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理性探究是引导小学生以一种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观察或者随意的猜测。
3.情感体验
  小学科学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课题的情感体验是指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情绪发生时产生的一切主观感受。这种体验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科学认知,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OP
4#

如何实现情感+理性的科学融合在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我们通过以下四种路径建构实施。
TOP
5#

1.情境创设+认知建构:提升学生审慎认知
  理论性越强的科学课堂,趣味性就会相应减少,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已经提前知悉对本课“科学知识”,所以对探究的兴趣值就减弱,交流研讨也不积极。课堂经常暴露出一个现象:一节课的研究问题往往是由老师强硬抛出的,并非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提出。这就意味着: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没有了足够的思维悬念。
  科学情境作为评估科学素养的背景依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背景,还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它塑造着学习内容和学生,又被学习内容和学生所塑造。“情境创设”可以立足于学生前概念,针对薄弱处导入、再现、拓展,从而实现在课堂中对学生科学观念发展的前后对比,能够鲜明地看到学生在科学观念上的发展。
  

  “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儿童年龄段,充满趣味。例如三年级《影子的秘密》,创设悟空变影子的微情境。
TOP
6#

2.困难体验+理性反思: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课堂中的失败会引发“困难”心理,受此遭遇,学生或许会逃避退缩。围绕这一情感冲突,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失败?此时他们可以通过反思“问题的形成”以问促思。在《制作我们的小船》项目化学习案例中,设计了船只测试记录表,记录学生的测试结果和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产品迭代中的所思、所想。
  通过“困境+反思”的方式,正视失败,转变思维;分析失败,解决问题;总结失败,经验复盘。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推理论证,基于逻辑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如果能改正失败,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力。
TOP
7#

3.情感领悟+探究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探究
  情感是一种比较稳定、长时间的主观体验和反应,“情感+探究”的方式适用于将课堂和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展开真实的科学探究。提炼生活资源可以有效提升科学探究的真实性和亲历性。
  小学科学教材中“天气”“蚕”“能量”“环境”单元的教学,需要长周期的可持续探究作为支持,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的经验反馈到探究中来。学生不再只是对着课本的几页纸张进行空想,实际观察、实验、调查、访问,从实际的探究中理解课本知识,领悟到课本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拓宽科学探究的宽度。


  一到六年级的教材,每个学期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学生能力发展区附近的内容,布置为一个长周期实践活动。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完成实践调查,将调查报告汇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分享交流。坚持这一举措,学生在应对其他单元学习时,就会自发地探究,自主学习。
TOP
8#

4.科普融合+科技创新: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将“科普+科技”融入科学课堂,可以将感性认知充分发挥,又能让技术扎根于文化。课标指出:“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堂育人价值,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在于文化的传承、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能够实现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就能改写成《与“齿”同行,如“齿”闪亮——护牙大作战》的学科项目。


  “科普”可以包含科普剧、科学演讲、科学实验展演,这些内容可以包含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应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不以教材为局限,短时分享,长时品味。学生会在了解深厚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含有创意的巧思,从而运用到各类科技小发明和创新作品上。双线加持下,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技术创新也有了灵感来源。
TOP
9#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贯穿科学观念建构与探究实践全过程‌。高阶思维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TOP
10#

通过结合案例的分享学习,受益
TOP
11#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科学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指的是在较高认知水平层面上发生的认知能力。它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在教学目标
王丽洁 发表于 2025/7/24 20:56:49
高阶思维的培养,更适合高段学生,课题明确学段会更有针对性。
TOP
12#

1.情境创设+认知建构:提升学生审慎认知
  理论性越强的科学课堂,趣味性就会相应减少,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已经提前知悉对本课“科学知识”,所以对探究的兴趣值就减弱,交流研讨也不积极。课堂经常暴露出一个现象:一节课的研究问题往往是由老师强硬抛出的,并非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提出。这就意味着:学
王丽洁 发表于 2025/7/24 21:05:44
非常实用的四条策略,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13#

四条策略与理性探究的逻辑关系再考虑一下;
探究学习本来就是理性的,用理性探究一词,感觉不太妥当。
TOP
14#

高阶思维的培养非常的重要,感谢分享。
TOP
15#

高阶思维的培养非常的重要,感谢分享
TOP
16#

建议分享的时候PPT文字能够精简一些
TOP
17#

情境创设是认知建构的基底~
TOP
18#

通过结合案例的分享学习,受益
TOP
19#

结合实践案例来谈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四条路径。
TOP
20#

小学科学教学中,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科学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TOP
21#

高阶思维融合课堂的具体表现
TOP
22#

利用情境体验和理性探究双轨并行,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很有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