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为高反,谁易高反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年因为高反出了挺多状况,很多人谈高反而色变,那么什么是高反,谁易高反?












      去了川西,出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就是学到了很多抵御高反的办法,一日三顿吃高原安,补充葡萄糖液体,在高原吸氧,多喝可乐,听导游的话——不许洗头、不许洗澡,不许喝酒,不盲目听网红的。可以说这次活动与我们平时的疗休养完全不一样,像历险记而非修养。      这一年这边的线路特别多的去稻城,去九寨沟,去西藏拉萨,去完成任务,去见不同的风景,去征服不同的高山。只是到底哪些人容易高反呢?
      案例1:我假期偶尔有爬山,不爱运动,一爬山就胸闷气短,到了高原心率偏快了,血氧下降到了77-88之间,但是仅此而已,并没有出现头晕呕吐胸闷这些情况,纵使一天十个小时在车上,纵使山路100拐,并没有让我加重高原反应。
     案例2:少年13周岁,进入高原就被导游告诫孩子一定要关注血氧,不然容易影响大脑发育。他平时不爱运动,能偷懒就偷懒,但是整个高原阶段他的血氧基本保持在90上下,状态极佳,基本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应。
以上两位最大的特点是听劝,不洗澡不洗头,老老实实吃抗高原反应的药,老老实实提早补充葡萄糖液体,不管是否胸闷定期吸氧,略有不适及时自查,不硬撑,不自我挑战。
     有人说体育锻炼多的容易高反,而实际上学校的体育老师个个状态都还算可以,除了偶尔有流鼻血,并没有人出现严重高反不适现象。
     出事的是谁?是本身晕车特别厉害的人,是本身处于特殊时期的人,是不听劝不做任何准备的人,是性格刚毅平时乐于挑战又非常自信的人,是本身带着病的人,是自身有特殊疾病又盲目挑战的人,这些人往往特别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反情况。


      查问豆包:
        什么是高反?       高反,即高原反应,是人体从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通常指海拔 3000 米以上)后,因环境气压降低、氧气分压下降,导致身体无法迅速适应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它是一种可逆的、与海拔高度相关的急性病理过程,并非疾病,但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出现高反?       高反的核心原因是高原低氧环境与人体适应能力的不匹配,具体可从环境变化和人体反应两方面分析:
1. 环境因素:高原的 “低氧、低压” 特性

  • 氧气含量下降:海拔升高会导致大气压力降低(如海拔 3000 米时,气压约为平原的 70%),空气中氧气分压随之下降(氧气占比仍约 21%,但单位体积内氧气分子减少)。例如,平原地区每升空气含氧量约 210 毫升,而海拔 5000 米处仅约 100 毫升,人体吸入的氧气量显著减少。
  • 其他环境影响:高原通常伴随低温、干燥、强紫外线等,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如干燥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影响氧气交换)。
2. 人体的应激反应与适应障碍当氧气供应不足时,人体会启动代偿机制,但如果适应速度跟不上海拔升高的速度,就会出现异常反应:


  • 呼吸与循环系统的代偿

    • 呼吸加快加深,试图吸入更多氧气,但过度通气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流失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头晕、手脚麻木)。
    • 心脏加速跳动(心率升高),增加血液输出量,以弥补氧气不足,但长期高负荷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心慌、胸闷)。

  • 血液系统的变化:短期内,身体会收缩外周血管(如四肢、皮肤),优先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但可能导致手脚冰凉、面色苍白。
  • 细胞代谢紊乱:氧气不足会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无氧呼吸增加),乳酸等代谢废物积累,引发肌肉酸痛、乏力。
  • 个体差异的影响

    • 海拔上升速度:快速登高(如乘飞机直达 3000 米以上)比缓慢爬升更易引发高反。
    • 身体状态:疲劳、感冒、肥胖、心肺功能不佳者更敏感;儿童和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弱。
    • 心理因素:焦虑、紧张会加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负担,诱发或加剧症状。

       总结       高反本质是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急性不适应,其发生与海拔高度、登高速度、个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多数人在海拔 3000 米以下不易出现明显症状,3000-5000 米是高反高发区间,5000 米以上则风险显著增加。了解高反的成因,有助于通过缓慢适应、保持良好状态等方式降低其发生概率。

      所以我们要听劝,不盲目自信,有基础疾病的人尽量量力而为,发现不适及时调整或回头,或者循序渐进,慢慢从低海拔一点点适应一点点向上;要学会打有准备的战,及时关注接收身体信号。不是谁更易高反,而是谁的准备工作、自我认知更充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5/7/21 12:51:51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高反也是挺随机的,跟同学旅游,体质好的反而高反
TOP
3#

有时候去仔细查询,会发现真正厉害的那些人都不是随机的,都是有其背后的原因的
TOP
4#

我去年去的玉龙雪山,高反也还好,氧气都没怎么吸,也没吃抗高反的药,因人而异
TOP
5#

确实,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高反会更加轻松。
TOP
6#

回复 4楼皮卡裘二的帖子

确实每个人的需氧量溶氧量不一样,但是这也证明你身体情况确实不错
TOP
7#

回复 4楼皮卡裘二的帖子

应该说去研究那些出现严重高反的人更能有效得出结论
TOP
8#

去年娃去九寨沟也高反了,还是平时一直体育锻炼的。
TOP
9#

美丽的川西,心的向往!

去过几次高原,没有特别的高原反应,可能还不够高

经常听说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体质好的有高反的可能性更高,有待考证!
TOP
10#

想要见到美丽的风景也不容易啊!
TOP
11#

高反现在确实越来越多了,是不是现在大家的体质没有以前的好了
TOP
12#

好清的水啊,很漂亮的景色馁。
不过确实高反好像因人而异。之前还有刷到过有人第一年没有高反,第二年却有
TOP
13#

有些老人反而对高反适应力强,这个还是分人的
TOP
14#

对高反第一次认真去了解!
TOP
15#

越强壮的人越容易高反
TOP
16#

提前做好准备,应该没什么问题。
TOP
17#

我的高反,竟然是睡不着觉。一整个夜晚,一秒都没有睡着。闭着眼睛熬过了漫长的夜晚。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8#

划重点:不要盲目自信,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TOP
19#

我们一家子给予的案例参考是:1、高原上确实不适宜剧烈一些的运动。在那木措(海拔4000多),有坐白色耗牛的项目,家里的小女主美美地拍了一组美照,儿子也兴奋地在耗牛背上几次上下。两个人很快就气喘吁吁了,出现了轻微头疼的症状。好在很快又适应了。2、高源上确实不宜饮酒,在拉萨(海拔3700),去网红店好好地美餐了一顿,还是要尝一尝当地的酒,稍稍喝了一些,家里的小女主回到酒店后就处于吸氧模式,一开始有点难以入眠。还好,大概一小时很快又适应了。酒店的制氧机是整晚可开的。3、整体来说,我和家里的小女主都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儿子(当时六年级暑假)到时6天里吸了几次氧,有过几次轻微头痛。整体状况都还算可以吧。
TOP
20#

去西藏等海拔高的地方,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出现以外。
TOP
21#

听人劝,吃饱饭
TOP
22#

我们也是很多人高反,经常锻炼的人反而更容易出现高反
TOP
23#

两年前去过,是自驾去的,慢慢开海拔不升高的太快,高原红,吸氧吸取,反应会轻一些。人不要累去。
TOP
24#

需氧量高的人容易高反
TOP
25#

有必要去一次亲自验证一下
TOP
26#

去云南的时候好像没有出现高反,同事有一点点。和体质有一点关系吧
TOP
27#

不要盲目自信 也不要过度紧张  休息好很重要
TOP
28#

也因人而异,我上去次,没有那么明显。
TOP
29#

去过云南、青海湖,没有高反(团队里面,几个体育老师有严重高反)
TOP
30#

很认同提早准备,要听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