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机勃勃的春天:和谐共生的见证 (3月-4月初)
现象观察:水草翠绿生长,苹果螺活跃爬行,小鱼健康游动,水体清澈透明。
复习核心:生态系统组成与相互关系
梳理小鱼在密闭空间存活的原因,分析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二、 失衡的信号:小鱼消失之谜 (4月16日)
现象观察:有一条小鱼消失不见。可能被大鱼吃掉了
复习核心:食物链
三、 “绿水”危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月 vs 5月照片对比)


现象观察: 3月照片清澈见底,5月照片水体呈现浓绿色(绿藻爆发)。
复习核心: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
分析绿藻(生产者)爆发原因:
1. 光照增强 (关键因素): 5月日照时间更长、强度更大,为绿藻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能量、繁殖迅速。
2. 营养物质过剩 (富营养化):
来源:小鱼的排泄物增加,水中营养过剩,绿藻繁殖迅速。
3温度升高 :5月气温升高,加速了藻类新陈代谢和繁殖速度。
绿藻过度繁殖的危害:
1.耗氧量增加
2.遮光
3.水质变差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 拯救生态瓶:问题驱动与科学探究
讨论解决方案 (复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思路):
物理方法:减少光照(遮阴)、部分换水(稀释营养盐和藻类)。
生物方法 (生态治理):引入以藻类为食的生物——“除藻卫士”。


设计对比实验:谁是更高效的“除藻卫士”?(复习对比实验设计)
多数学生想到的都是分成两个容器实验








少部分学生会选择将生态瓶一分为二进行实验




五、 课堂总结与升华
生态瓶 = 微型地球:它生动诠释了“生物与环境”单元的核心概念: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间关系(食物链)、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脆弱性与维持。
科学探究是钥匙:面对生态问题(绿藻爆发),我们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对比实验→分析→结论)寻找解决方案。严谨的对比实验设计(控制变量、设置对照)是获得可靠结论的基础。
启示:方寸生态瓶的兴衰,映照着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行法则。理解这些关系,培养科学思维,是我们守护更大生命共同体的起点。
这堂以生态瓶为线索的复习课,让静态的知识在动态的生命现象中鲜活起来,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中完成了对“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与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