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知识体系,也是“点”“线”“面”构成,平时课堂中,以大单元备课为基础和载体进行教学,那么学生把知识概念以及实践技能等连“点”成“线”就有优势,如果平时很少在课堂中进行“线”的梳理,“知识点”的教学形成一个个孤岛,那么时间久了,这一个个“知识点”会相对凌乱,甚至遗忘。在期末综合考察后和几位青年教师一起探讨,老师们也提出来“明明每堂课的知识点讲得很扎实,课堂作业本上也做得不错”,可是期末了,学生忘得特别快,甚至好像当初没有上过课一样。这也是由于平时课堂上“重”知识,但“轻”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概念的能力培养。比如,一位老师说,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水蒸气”是一种气体,是水的气态,也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期末检测中出现“水蒸气”和“蒸汽”时很多孩子还是分不清,她反思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课堂中只采用了讲解和机械记忆,没有学生对两者的实践体验,哪怕是观看一下相关视频或者生活中的列举辨析也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是上《水与水蒸气》一课时与三上的《水》单元的教学缺乏联结,与孩子们已经学习过的蒸发的概念没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只要回顾一下水“蒸发”是液态的水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那学生也能把前后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了,对水蒸气的概念形成就强化了。因此,平时教学造成连“点”成“线”有缺陷,那么串“线”成“面”那就更难了。所以,复习时,很多老师会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也是检验学生能否串联“点”“线”“面”的一个很好的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