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挑战自我,准备一节不常见的公开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前言:为了挑战一下自己,想借此机会,研究一节我并没有见过的公开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也试试最近形成的这一整套备课模式是否管用。


看了课文,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平时常态课基本阅读课文结合视频资料就过了,那要怎么上成一节思维发展的课呢?还得保护好学生对对化石的好奇心。以下是我这一个半月来大致的准备:
一、备教材
(一)简单解读单篇课文
文章的第一大部分为恐龙和猛犸象,从恐龙的形态特征进行推测他们当时需要生存条件,课本上是根据头颅来猜他们的食性;猛犸象是找亲缘关系。第二大部分观察更多的化石,显然重点是在前面。
(二)横向看单元结构猜全文用意


      单元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一课和第二课指向物种多样性,校园里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三课、第四课和第五课指向基因多样性,提及了遗传与变异是多样性延续的基础,不过都是现代同种物种之间的遗传与变异;
第六课,也就是我准备的这一课,根据前三课,我推测它指向不同时期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遗传变异现象”,不过不同时期物种之间的遗传应该叫做亲缘关系,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存在相似性;变异,也应该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化,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形态的物种存活下来。(于是,主要的科学观念的核心目标确定下来了。)
第七课主要是对前几课的总结回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生态系统在五年级时详细提及过,所以在这个单元略上。
(三)确定核心概念重组内容
对照13个核心概念和熊大师傅的引导,此篇课文指向生命的延续与进化。根据以上分析,课文讲了生命延续与进化的两个因素:亲缘关系和环境条件(环境选择)。于是大胆决定采用总分的方式来上这一课,第一环境出来主要观点,分别用两个活动去证明这个观点。
二、备化石
    原本根据文章用意,我应该买各种恐龙的头骨,但是搜遍整个淘宝,没有真实的恐龙头骨化石卖的,想必都是要被送进博物馆或者考古机构的;主要要研究的那只猛犸象,也是找不到的。第二环节的小化石倒是有一些。
      于是,只能根据限制性条件调整结构。大胆地将改为第一部分略上第二部分详细上。

      恐龙化石也是买不起的,那就用玩具模型来替代。是玩具,就不能用小组分组细细观察,只能根据整体来推测。得设计一个有趣的环节呈现【下回讲设计的时候再细说】
      第二部分的小化石,其实是我以为的小化石,恐龙蛋肯定不小,也买不到;始祖鸟二三十一块,买不起,这两果断放弃。最后买了三叶虫、蕨、鱼和鹦鹉螺化石。后来为了课堂简单一些,又舍弃了鱼化石,因为它没有悬念,一看就知道。所以,后来上课呈现了三种化石鹦鹉螺、三叶虫和蕨,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1.鹦鹉螺化石
在贮备这块化石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菊石和鹦鹉螺,各大网络傻傻分不清。买的明明是鹦鹉螺让我觉得它是菊石;买的明明是菊石,看起来却是鹦鹉螺,叫学校购置了一次自己又重新买了几回。


第一次买来的

淘宝是这么说的,但是由于化石小,许多地方磨损,那个缝合线非常不清晰,老师本人也傻傻分不清。后来大胆决定,买化石切片,呈现缝合线。

这块化石如此搞不清的情况下,坚决用它的原因有几点,它是“海洋中的活化石”,躲过了6次生物大灭绝,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点就是应为它的搞不清,菊石是它的近亲,曾经同一时期生活过,但是菊石已经灭绝了;第三点是特征非常明显,6次试教下来没有学生不知道它是一种螺的。
2.三叶虫
曾经在地球上存活了3亿年,在二叠纪灭绝。但是在准备三叶虫化石的时候,也遇到了几个问题:
淘宝上很难找到完整的三叶虫化石,一般都是尾部化石

完整的三叶虫化石非常昂贵,40元起步。又被“吓”退了,就退而求其次,用尾部。
也是极好的,它后来成了全课的焦点,因为只有部分化石,没有完整信息,大家推测出的各种相似物种,成了研讨求同存异的亮点。
3.蕨类化石

这也是一块非常典型的化石,它的现存物种就在我们身边。

买了这盆蕨,真的是跟化石上的蕨非常相似。学生切身体会到,原来化石上的物种可以与我们这么接近。
三、备拓展内容
根据化石寻找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那是跳跃式的。只能先找亲缘关系,根据亲缘关系大致猜测,但是大致还不够。怎么办?正在这时,我儿子看到我的三叶虫化石,他说你怎么在研究这个,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于是他从他的书柜里给我找了一本这样子的书:

哇,里面我选择的化石都有介绍。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环境要与地质学家研究地壳层有联系,一定时期的地层对应一定的环境条件,但是我需要几张大图向学生表达清楚。又找遍整个网络,没有我想要的,于是我又买了两本书。







从书中捣鼓出这么几张图,化石形成在一定的地质层,一定的地层对应一定的时期,某一时期有它自己的环境。
四、备奖品


琥珀,从书中了解到,也是还是的一种。正好四年级他们有这么一篇语文课文,正好与跨学科相融合。后来又做了改进,放进了盲盒,与学习资料一同方法,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也与学评教一体化相结合,有评有学。


五、备氛围
为了营造考古的氛围,渗透考古职业教育。为学生准备了白手套和考古刷





我自己,则穿上了一套考古学家的行头



身穿马甲,头戴帽,都是土色的,看起来像野外考古工作者。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5-04-30 06:58:20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一套下次在新教材2年级可以用上了
TOP
3#

用心准备,给孩子沉浸式体验
TOP
4#

有这么多的备课准备,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学习,好奇心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淘宝上原来可以这么方便 的购买到化石,这对于上这堂课的帮助很大。预祝成功。
TOP
5#

准备非常充分,材料非常丰富,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非常感兴趣的。
TOP
6#

准备很认真,学生研究的材料有选择,有结构,有层次。
TOP
7#

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
TOP
8#

地球上的化石,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TOP
9#

用心的备课,赞。
TOP
10#

菊石  鹦鹉螺 还是蛮漂亮的 不好辨认哇
TOP
11#

孩子们会很喜欢这些化石的,没想到还能以化石切片的形式给孩子们看
TOP
12#

学生肯定有兴趣
TOP
13#

太用心了,相信这节课上同学们都会感觉自己是个考古学家
TOP
14#

给孩子种下成为考古学家的种子!
TOP
15#

想象一下课堂就觉得会很赞~~用心的老师
TOP
16#

超用心,准备充分
TOP
17#

用心准备,课堂必定很精彩
TOP
18#

买化石切片,学到了,感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