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以实验探规律,以技术助思维——观《温度不同的物体...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5年4月12日晚,我以《以实验探规律,以技术助思维》为题进行课例研享,主要分享观看深圳市宝安区罗租小学隋想老师的一节优秀科学课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的所得所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火柴盒 于 2025/4/17 20:54:1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本单元的前面两课,已经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这节课则安排了“不同温度的水相互接触后温度如何变化”的探究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来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形成粗浅的关于热传递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拉开帷幕。本节课以“热传递”为核心,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精准的数据探究和跨学科的思维融合,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走向规律总结,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严性与新课标的素养导向。以下从四大维度解析其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

TOP
3#

一、情境驱动探究,问题链激发思维

隋老师以"加热冷牛奶"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聚焦"温度如何变化"的核心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递进式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如何知道温度变化"的初始问题引出实验法,进而通过"需要哪些材料?如何操作?"的追问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实验步骤,最后通过"折线图呈现什么规律"的深度设问推动学生从现象观察上升到本质规律的抽象概括。

整个教学设计凸显"做中学"理念,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既创设真实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又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实践,有效实现了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TOP
4#

为郑老师点赞
TOP
5#

二、实验设计精准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环节,隋老师通过三大策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一是材料创新,采用电子温度计提升数据精准度与测量便捷性,辅以红蓝双色记号笔标注冷热水温度变化,增强数据可视化效果;二是流程标准化,借助微课视频清晰演示“记、放、读、画”实验步骤,规范操作要求,并通过小组分工(计时员、读数员、记录员)提升协作效率;三是数据处理科学化,指导学生绘制温度折线图实现数据可视化,衔接数学学科思维,并通过多组数据对比归纳“温差缩小→热量平衡”的科学规律。实验设计注重细节严谨性(如规范操作“不触碰冷水”“调整探头位置”),同时以跨学科任务(折线图分析)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确性与实践性。




TOP
6#

数据处理是这节课的关键要素
TOP
7#

三、技术赋能课堂,提升教学效能

隋老师巧妙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多维度优化实验教学流程:借助微课视频直观演示实验步骤,突破传统讲解的时空限制,确保操作规范性;利用实时投屏技术动态呈现温度计读数变化,增强数据可视性与课堂生成性,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引入感温变色试纸视频,关联科技应用场景,拓展学生对温度传感技术的科学认知。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既通过精准、动态的视听支持提升实验效率,又以直观化、情境化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科学体验感与探究内驱力,彰显信息化教学赋能科学课堂的实践价值。



TOP
8#

四、知识迁移生活化,落实素养目标

隋老师以“实验—理论—实践”的认知逻辑构建教学闭环:首先通过折线图分析引导学生归纳“热从高温传向低温,最终趋于平衡”的科学规律;其次拓展生活应用,结合“冷热金属接触”“温水兑凉水”等实例促进知识迁移,并借助“延长实验时间后温度如何变化”的追问引发对热传递与环境关系的批判性思考;最后联结科技前沿,通过感温变色材料展示科技在温度感知中的应用,渗透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念。整节课以现象观察为起点,以规律提炼为桥梁,以实践创新为延伸,构建完整的科学探究链条,既深化学生对热传递本质的理解,又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充分彰显科学课程“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育人价值。



TOP
9#

五、板书设计:简约直观,助力思维建构

板书以双色折线图为核心,对比冷热水温度变化趋势,辅以关键词“热量传递”“趋于平衡”,直观呈现科学规律,成为学生知识内化的思维支架。


TOP
10#

六、教学启示

生活情境是探究的起点:真实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数据驱动是科学的核心:精准测量与可视化分析是培养实证意识的关键。

技术融合是课堂的助推器:恰当运用技术手段能显著提升探究效能。


TOP
11#

结语

隋想老师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一课,以实验为载体,以技术为支撑,以生活为延伸,实现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其教学设计启示我们:科学课堂应立足真实问题,强化实证思维,拥抱技术革新,最终让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思考

其实从整体看,其实隋老师的课并没有什么真正与众不同、推陈出新的地方,但是我最喜欢这节课的是她在实验探究部分的扎实,立足根本,从细节处指导、引导孩子完成实验,作为教师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这节课在所有老师分享的课例当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出众,但是对我这种新教师而言非常具有学习意义。要脚踏实地,从实验探究落实做起,争取上一节让学生收获满满的科学课堂。

TOP
12#

作为新教师能把一节课分析的这么透彻,向你学习。
TOP
13#

课例分享结构合理、特点突出,值得借鉴。为年轻的郑老师点赞!
TOP
14#

用统计图来记录很直观诶 学习了
TOP
15#

学习与分享,帮助自己成长
TOP
16#

这节课的数据分析很到位。
TOP
17#

数据处理很到位
TOP
18#

数据很清晰
TOP
19#

实验-理论-实践,很透彻
TOP
20#

实验-理论-实践,很透彻
TOP
21#

感谢分享,分析非常透彻,这节课优点展示的淋漓尽致,学习了。
TOP
22#

回复 5楼白风的帖子

这样分步骤制作的微课特别好,学到了
TOP
23#

其实学生数学还没有学过折线图,对科学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
TOP
24#

图表的应用让温度变化更容易判断。
TOP
25#

课例分析学习是很好的成长路径。
TOP
26#

隋老师的课思路非常清晰,整节课关注学生思维的增量。
TOP
27#

深度剖析一节好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TOP
28#

课例分析也是自我成长很好的一种方式,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