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看特级教师邸薇《探究材料的导电性》感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天观看了特级教师邸薇的《探究材料的导电性》课堂实录,又一次学习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课堂魅力,受益良多。

  这一课标题虽然是《探究材料的导电性》,其实就是我们四年级的《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从上课的流程上还是课堂所呈现的效果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整堂课观看后,感觉就像邸老师所说的,就是在真实情境解决下真实问题的一堂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范例。



          

本主题由 管理员 杨君 于 2025/3/29 15:46:1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真情境驱动下的真研究

一、真情境驱动下的真研究

  本节课邸老师围绕真实情境:修理一张破损的的贺卡。通过创设问题;:选择什么材料修贺卡。

  这一真实情境的设计就像邸老师课后交流的那样:它适合于课堂开展的跨学科情境和问题;适宜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探究与劳动技术动手相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解决真实问题的同时引领学生开展持续地探究。

  随后的课堂始终围绕选择什么材料修贺卡这一问题展开学习,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了解到相关材料的导电性,并且最后动手解决真实问题——修好破损的贺卡。这就是真实生活情境下通过真实问题展开真实的学习探究,最后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OP
3#

真问题驱动下的真思考

二、真问题驱动下的真思考

  本节课邸老师围绕真实情境的真实问题,通过选择样本、预测、实测、寻找规律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这一实践探究的过程,在这教学过程中,邸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围绕实践探究的真实问题,形成问题链,驱动学生在这些问题链下的真思考和真研究。

  

TOP
4#

真问题驱动下的真思考

  问题1前测性问题:请同学们写写想研究哪些材料的导电性?

  前测性问题一方面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另一方面为邸老师课堂教学带来了真实的素本。


              


  问题2:选择样本:假如我要邀请同学们在材料超市里来选择一些物品作为研究对象(咋们的研究样本),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相同材质的选一个,例如铜丝和铜钥匙选择一个。

  子问题1:为什么这么考虑?

  学生:因为假设铜是导电的,铜丝和铜钥匙都可以导电,就多测了一次。

  子问题2:那可不可以反复验证呢?

  学生:可以的,但我们一般材料都测三次,铜丝和铜钥匙材质都一样,其实就是做了同一个实验。

  得出:要尽可能选择多的不同材质的材料。

  我们发现邸老师对学生相同材质选一个这一个注意点连续问了两个子问题,正常逻辑学生已经了解了相同材质不需要重复选择就可以了,但邸老师这两问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回答有理有据,逻辑性更紧密,更严谨,其他学生也更好理解。

  子问题3:选的材料总的数量你觉得怎么考虑?如果太少可能有什么问题?

  学生:有可能没有区别了。

  子问题4:那就是这个总数量一定要怎么样?

  学生:多一些,丰富。

  子问题5:这些材料都适合研究吗?

  学生:就那些木块之类的是绝缘体就不需要研究了。

  子问题6:那你现在就知道了,需不需要测试

  学生:需要

  学生:不一定。像手指之类的就把自己烤没了。(危险)

  邸老师随后告诉学生安全的电压范围内可以测试。

  子问题7:你觉得选择这些材料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复合型材料:螺丝刀、钱币)

  学生:有些材料可能一部分是导体,一部分是绝缘体,连接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后阐述:复合型材料测试起来不方便,表述起来也不方便。

  学生对钱币的分析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真思考。他们认为钱币是合金,可能有些金属导电,有些金属不导电,钱币融合在一起,这样算导电还是不导电,不清楚。甚至后面学生考虑到材料的占比问题等等。

  这就是问题链驱动下的真思考,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单一材料的物体,为后面的研究选择了正确的材料样本。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3-29 09:28:25
TOP
5#

真问题驱动下的真思考

问题3:预测: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子问题1:交流时对疑问的材料简单地说一下:为什么有疑问?

  子问题2:我们发现大家的预测不一样的,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预测这一部分问题就比较少,因为这一部分主要还是学生进行预测交流,所以更精炼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活动。


          


问题4:实测:

  子问题1: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测?

  学生:电路检测器、坏贺卡来测

  子问题2:坏贺卡来测,问:那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学生:在连接点上测试一下。教师出示实测要求。

  子问题3:为什么要紧紧压住AB两个接口?

  学生解释理由:接触不良会形成不了通路。

  子问题:为什么要测23次呢?

  避免实验误差。

  实验后交流,实测后发现手指不能导电,我们有疑问。

  子问题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手指好像可以导电,但是用我们的音乐贺卡却测不出来,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电压太小了,科学书上写错了,商家为了安全故意……

  学生:换工具

  引出导电球测试手指,带绝缘手套不导电

  子问题5:这个游戏说明什么?

  学生:手指导电,手套不导电

  子问题6:我有个疑问,那么刚才用贺卡的测试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问题?

  学生:电压太小,不能明显的测试电流小的物体。

  子问题7:那怎么办?需要都重新测一遍吗?为什么不需要?

  学生:导电的不需要测,只需要测不导电和有疑问的就可以了。

  子问题8:为什么只需要实测不导电和有疑问的?

  学生:重复,没有必要。

  通过问题链的层层推进,学生了解了通过更灵敏的实测工具导电球对一些微弱的电流的材料就可以知道它们也是导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3-29 09:34:08
TOP
6#

真问题驱动下的真思考

问题5:寻找规律

  子问题1:能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导电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容易导电一般都是金属,不容易导电一般都不是金属。

  然后进行梳理。

  子问题2:你会选择什么材料修复贺卡?

  子问题3:裸露的铜丝,可以怎么改进呢?

  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串联,学生对材料的导电性进行了很有规律的梳理,并能用知识初步应用于生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3-29 09:34:22
TOP
7#

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三、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邸老师围绕贺卡破损的真实环境下修理贺卡的真实活动展开了三个子活动:1.材料选择;2.预测材料导电性;3.实测材料导电性。通过三个活动,学生一步步地探索导体材料和绝缘体材料的规律,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的科学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的核心素养。

TOP
8#

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1.样本选择

  邸老师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这些材料是老师课堂前置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而定的),师生通过交流探讨确定选择单一材料的十多种物品作为研究样本。

  样本的选择其实很有学问,而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让学生随意选择或者教师自己选择好样本开展教学。邸老师充分利用样本选择这一活动载体,让学生明白了样本的选择要考虑物体材料的单一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不重复性等,真正做到了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合适的样本进行研究。



        

          

TOP
9#

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2.预测材料导电性

  邸老师让学生选择样本后,不是直接实测,而是先让学生预测哪些样本是导电的,哪些样本是不导电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对学生关于材料的导电性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验证其预测是否正确的好奇心和好强心,为下一个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TOP
10#

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3.实测材料导电性

(1)贺卡实测

  我们一般性都是用电路检测器进行第一次实测,学生在课堂上也提出了这一观点,邸老师却很好地衔接修理贺卡这一真实环境,通过是否联通贺卡的电路,来证明材料是否导电,可以说更接导入,也更接生活气息。

  学生通过活动初步验证了一些导电性能强的金属类导体,但对手指产生了怀疑,进而引出了更灵敏地工具导电球,为下一步活动的探索埋下了伏笔。

  邸老师对实测活动中检测工具这么一改,把学生的惯有思维改变了,了解到了只要能够使断路的电流通过材料的连接后又变成回路的就是导体,还是断路的就是绝缘体,从真正意义上丰富了学生检测材料的导电性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也把科学观念植入生活。



      

          

TOP
11#

真活动驱动下的真探索

2.导电球实测

  导电球的实测很多教学案例中我们看过,不少教学中都是重新把所有材料测一遍。邸老师却不同,她让学生思考哪些材料需要重测,哪些不需要。这个问题的提出,不单单是节省了实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如果对实验结果没有产生异议的情况下,不需要重复实验,体现了更科学性。

  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邸老师戴上了绝缘手套,使电流断路。看似多余的一个环节,学生课堂上也质疑为什么邸老师要这样做。但从后面的交流中,学生也明白了绝缘体在比较先进的导电球检测中它也是绝缘体,并不会因为检测工具的改进改变其导电性能。


        


        
          

             水的实验
         用贺卡测试水的导电性
         用导电球测试水的导电性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3-29 09:47:45
TOP
12#

邸老师通过真实情境,提出真实问题,继而用真实的活动探索一步步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真正做到了科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TOP
13#

修理一张破损的的贺卡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14#

课堂内容真丰富
TOP
15#

这一课设计得真巧妙,真实情景导入,从破损贺卡测到人体导电球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个个有逻辑的问题串联成的问题链。
TOP
16#

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很喜欢
TOP
17#

一、真情境驱动下的真研究  本节课邸老师围绕真实情境:修理一张破损的的贺卡。通过创设问题;:选择什么材料修贺卡。[/si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5/3/29 9:21:45
聚焦真问题,展现真思考,核心问题驱动下孩子们学习劲头更足
TOP
18#

我觉得这课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学生自主选材研究
TOP
19#

这个情境我倒觉得一般般,有没有其实差不多
TOP
20#

感谢分享!收集至【一课一帖】四下2-6《导体和绝缘体》http://lt.zjxxkx.com/showtopic-67514.aspx
TOP
21#

以修理一张破损的贺卡为驱动性问题,把导体与绝缘体的学习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TOP
22#

这课的设计非常巧妙,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加以预测、验证,通过研讨,很好的体现的学生的思维过程
TOP
23#

真问题真研究,真探究真思考,👍
TOP
24#

材料超市是个亮点
TOP
25#

这一课设计得真巧妙,真实情景导入,从破损贺卡测到人体导电球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个个有逻辑的问题串联成的问题链。

邸老师通过真实情境,提出真实问题,继而用真实的活动探索一步步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真正做到了科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240619[/attachim
付出永远美丽 发表于 2025/3/29 9:47:23
TOP
26#

材料超市的环节设计好有巧思啊,值得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去尝试解决问题。
TOP
27#

我觉得问题链也设计的很好
TOP
28#

真是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TOP
29#

充满思维含量
TOP
30#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