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昌洪: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1#

认真的研修,进步的阶梯
TOP
32#

研修向未来。
TOP
33#

研修学习 得以进步
TOP
34#

罗昌洪: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 第9期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一、好奇心的定义及分类

用有趣实验调动学生的知觉好奇心:受新奇陌生情景刺激而产生、希望将一个事物由不熟悉变成熟悉,从而消除不安全感的心态。很多动物也有这种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渴望寻找相似现象背后的模式及规律的心态。这是人类独有的好奇心。也是科学探究最需要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神经反应,是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抑制或者增强的。

二、科学精神

当前科学精神的理解看法:

科学是柔软的、有生命力的、可以纠错的。因此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始终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事物。

科学方法是一些可积累的、有秩序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较长时段内逐渐接近客观世界的道理。

三、小学科学课的目标

提高所有孩子的科学素养同时,鼓励少数对科学有强烈兴趣的孩子自由发展。霍金读大学时都还没表现出天赋,学生的发展周期较长。

培养科学思维最重要,应该占到全部努力的70%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是锻炼科学思维的副产品,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积累得多,也能促进科学思维在更高层面上开展;每个孩子在科学上的特点不一样,不必追求全才。中国在今天最缺少的是能创新的科学家。保护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最重要。

三、培养科学思维

公开讲给孩子介绍:科学思维培养不神秘,有套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

科学思维的基本循环:

1.获取信息

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上网搜索并分辨信息真假。

提醒并强调:分清事实与观点

2.提出问题

学会提问题,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逐渐总结归纳什么类型的问题更适合继续研究。

细致观察是提出好问题的基础。

提醒并强调: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尽量避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3.真正探究不是老师早有一个答案,去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答案,而是老师也什么不知道,学生提出多个假设问题,多个假设及猜想要互相竞争,看谁的解释力更强更广泛,并且能够被实验证实。

科学发现的历史,对于理解探究有很大帮助,回到当年科学发现的现场,体会科学家的困惑与迷茫;(就像来到案发现场的侦探)在科学思维的循环中,在科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试错。科学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科学探究。

四、如何做好科学老师

把科学思维的基本循环在科学课上讲给学生然后反复练习这个循环,形成套路。

平时装装糊涂,让孩子们自己探究,偶尔出手一两次。

给孩子们的探究提供帮助。例如,组织孩子们的讨论,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协调一下讨论的秩序。

鼓励提问,鼓励试错,鼓励创新。

老师“弱”,学生才能“强

TOP
35#

期待你的分享
TOP
36#

等我到了工作岗位上才意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TOP
37#

科学老师总是有不断学习的动力
TOP
38#

科学思维的确是老师容易忽视的但确实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
TOP
39#

鼓励试错,鼓励提问,把课堂更多的时候给孩子们,感谢分享。
TOP
40#

感谢分享
TOP
41#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试错
TOP
42#

回复 3楼皮卡裘二的帖子

是的没错
TOP
43#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孩子们喜欢科学才能学好科学
TOP
44#

科学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科学探究
TOP
45#

学习学习,了解一下,点赞收藏一下
TOP
46#

罗昌洪: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 第10期

国家要求: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加强科学教育是国家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学生学习科学后就要:形成科学观念,训练科学思维,进行探究实践,养成态度责任。

面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不管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都要聚焦核心素养,都是为了立德树人

二、什么是学科核心概念

国家推进:学生的ai学伴,教师的ai助手,教学管理的ai助手

13个核心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形成13个核心理念。

物质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等;生命科学: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1.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学科的主要概念和思想。重点突出学科

2.跨学科概念:不同学科之间的共通概念和思想。属于综合科学

3.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大情境steam:单元教学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新课标教材

特色1:大单元的组织形式 让学生收获知识体系

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教师要明确每一课在本单元的作用。

三、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念能有效地弥补分科学习的缺陷,是联系不同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生活中的情景与教学内容有效关联,根据情景构建教学内容或者根据教学内容构思情景(伪情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有时往往无法研究,可以进行分析筛选变成实验室可以研究的情景。

原因和结果: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如:敲是因,核桃碎掉是果。

一图胜万言,教师教学中多用科学概念图(学习能力实际就是把文字转化为图画让大脑记忆),来让学生说一说,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概念转化为概念图。

所有需要观察的地方都是需要测一测,量一量,实际叫观测,如天文观测台,天气观测台等。教师教学时需要观察的内容,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有什么结果,能不能定量化(大、小、轻、重),让学生养成科学不是模棱两可,而是清晰的,轻就是轻,重就是重。

视频可以用(1分钟内,不超3分钟),动图可以用,但不宜过长,课堂是人与人交流。锚图、科学可视化


特色2:

重视探究实践,强化了跨学科概念,取消了四大学科领域的表述;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实践活动,整合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跨学科概念,在不同学科知识间建立联系。

阅读推荐:《小到无穷小》,《大到无穷大》

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教学是多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硬塞给学生知识。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涉及几个关键原则和实践:

1.观察:科学家从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

他们密切关注细节,并以系统的方式记录他们所看到的,

2.提问:科学家就所做的观测提出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某些事情,并试图了解其根本原因。

3.假设:基于他们的观察和问题,科学家们形成了假设。这些都是对他们问题答案的有根据的猜测。

4.实验:科学家进行实验来检验他们的假设。实验经过精心设计,以可靠的方式控制变量并测量结果.

5.分析:在一个实验之后,科学家们分析结果,看看他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涉及到统计分析和对数据的仔细解释。

TOP
47#

自己先给爱学习的自己点个赞
TOP
48#

加油加油,一起学习
TOP
49#

实践也需要理论支撑,点赞
TOP
50#

又进行了一次理论学习
TOP
51#

不断充实理论知识!
TOP
52#

一起学习,进步!
TOP
53#

欢迎开贴,让我们一起在论坛上学习进步!
TOP
54#

学习的内容很深刻,整理、写感悟日记,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TOP
55#

一起学习
TOP
56#

1.看帖回帖——追求切中要点理答回帖(欣赏、鼓励及建议文字,10字以上为佳)
2.主题分享——追求精华发帖(有记录有思考有感悟等具体内容等,倡议图文并茂)
TOP
57#

感谢分享 学习
TOP
58#

加油记录,感谢分享
TOP
59#

感谢分享
TOP
60#

罗昌洪:2024-2025馨火科学网络研修共同体个人专贴第11期

立足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科学课堂互动质量-文德英

背景:

课堂中的两难:掌控型互动(一问一答弊端,答案唯一,学生思维受限,教师主导);放任型互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但是问题不聚焦,课堂凌乱)

实践:

01开发课堂教学分析工具

开发可视化课堂参与热点图

不同深浅颜色显示学生参与情况,黑色点代表教

师课堂中站位,30秒记录一次。

02开展科学课堂互动分析

建立科学课堂互动分类体系,从教师推动学生参与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师直接参与互动(师生互动)两类进行了分析。

类型

子类型

例子

推动学
生参与
互动(生
生互动)

推动信
息发出

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你来说。
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说错了都没有关系。

推动信
息接收

推动更多的接收对象

说给所有人听,而不是我一个人。

推动接收信息聚焦

听的时候注意别人的观点和你的有
什么不一样

推动更有效的信息接收

听别人说的时候眼睛看着他,面向
发言的同学。

推动信
息加工

推动比较

仔细听别人的发言,别人说过了就
不再重复。

推动推理

注意听,他们的观点有没有不合理
的地方。

推动辨别

注意听,看你们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推动做
出反应

推动挑战

有想问他问题的吗?有提出质疑的
?

推动判断

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认同他的
观点吗?

推动补充

还有补充吗?

推动反应规则

发言要举手(做举手的动作)。
请没发言的同学来说说。
别人说过的就不能再说了。

直接参
与互动
(师生
互动

教师参
与互动

参与信息发出

我来帮你说一说你们的观
.......

参与信息接收

看行为表现

参与信息加工

看行为表现

参与给出反应

对应"推动做出反应"


案例:

前面两个片段是学生和教师11,答案唯一,限制学生思维

后两个片段,教师肯定前面同学的思考,学生参与度大大增加,引导学生增加辩证能力。

教师起到搭建脚手架的作用,学生讨论比较混乱时,教师把他们的观点整理下,再让他们继续讨论。要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判断推理的能力,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也不用着急介入推断,可以让其他孩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着急作出判断,可以引导学生再次简洁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结课堂互动的策略

1.教师直接参与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涌现;

2.教师在推动课堂互动过程中推动学生挑战补充观点是一种比较的策略:

3.教师要慎用推动学生做出判断,因为做出判断的互动往往会让互动结束

三、基于学习进阶的量规设计


四、互动环节

纪律差的问题:

向语文数学老师学习他们的方法;教学活动设计过于简单或困难;先让孩子在一边,只要安静下来,再参与进来;

教师工作主要在备课,活动设计等环节,课堂上老师要静下来,主要听学生说,科学课主要流程:进入活动(学生根据任务自己去探究,然后表达自己怎么完成的,有什么发现)-----提炼学生的观点过渡活动(学生根据提炼的观点继续研讨脚力)---(学生研讨达成共识)教师引领过渡总结。

时间不够问题:

经典课例《观察与比较》

分析课标与教材,学生已知的部分少讲,重点放在学生未知的部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