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求: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加强科学教育是国家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学生学习科学后就要:形成科学观念,训练科学思维,进行探究实践,养成态度责任。
面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不管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都要聚焦核心素养,都是为了立德树人
二、什么是学科核心概念
国家推进:学生的ai学伴,教师的ai助手,教学管理的ai助手
13个核心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形成13个核心理念。
物质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等;生命科学: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1.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学科的主要概念和思想。重点突出学科
2.跨学科概念:不同学科之间的共通概念和思想。属于综合科学
3.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大情境、steam:单元教学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新课标教材
特色1:大单元的组织形式 让学生收获知识体系
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教师要明确每一课在本单元的作用。
三、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念能有效地弥补分科学习的缺陷,是联系不同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生活中的情景与教学内容有效关联,根据情景构建教学内容或者根据教学内容构思情景(伪情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有时往往无法研究,可以进行分析筛选变成实验室可以研究的情景。
原因和结果: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如:敲是因,核桃碎掉是果。
一图胜万言,教师教学中多用科学概念图(学习能力实际就是把文字转化为图画让大脑记忆),来让学生说一说,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概念转化为概念图。
所有需要观察的地方都是需要测一测,量一量,实际叫观测,如天文观测台,天气观测台等。教师教学时需要观察的内容,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有什么结果,能不能定量化(大、小、轻、重),让学生养成科学不是模棱两可,而是清晰的,轻就是轻,重就是重。
视频可以用(1分钟内,不超3分钟),动图可以用,但不宜过长,课堂是人与人交流。锚图、科学可视化


特色2:
重视探究实践,强化了跨学科概念,取消了四大学科领域的表述;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实践活动,整合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跨学科概念,在不同学科知识间建立联系。
阅读推荐:《小到无穷小》,《大到无穷大》
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教学是多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硬塞给学生知识。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涉及几个关键原则和实践:
1.观察:科学家从观察周围的世界开始。
他们密切关注细节,并以系统的方式记录他们所看到的,
2.提问:科学家就所做的观测提出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某些事情,并试图了解其根本原因。
3.假设:基于他们的观察和问题,科学家们形成了假设。这些都是对他们问题答案的有根据的猜测。
4.实验:科学家进行实验来检验他们的假设。实验经过精心设计,以可靠的方式控制变量并测量结果.
5.分析:在一个实验之后,科学家们分析结果,看看他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涉及到统计分析和对数据的仔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