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小电路工程师养成记之破解“黑盒子”之谜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小小电路工程师养成记之破解“黑盒子”之谜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过程及反思

        课前谈话:首先恭喜孩子们在上一节课《电路出故障了》中认真思考、共同合作,成功排除了电路中的故障,重新点亮了小灯泡,奖励他们一级小小电路工程师的荣誉证书,并和他们互相击掌庆祝,然后请四位学生(编号1、2、3、4)上台相互击掌。(此时都是随机无序的)然后抛出问题:假如四位同学两两相互击掌,一共要击掌多少次?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问题,很快就能答出,但是没有人会在意刚才四位学生击掌了多少次,有没有可能是7次?有没有可能是5次?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更高效?(台上台下的学生交流互动,演示,让学生都能看明白击掌顺序的规律,为后续检测暗盒的顺序做铺垫)台上学生回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挑战二级小小电路工程师,学生充满信心,兴趣被激发了。开始上课




        第一关:工欲善其事·工具革新与认知突围

        1、回顾简单电路中的通路、断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有电流通过,并能让用电器正常工作,形成的电路我们可以看做是(通路),如果任意两点之间没有电流通过,就叫做是(断路)。




        2、复杂的现实电路带来认知上的冲突

        现实生活中的电路连接是很复杂的,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肉眼是看不到的,比如学校里偶尔会发生停电现象,电工任师傅在维修电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播放视频任师傅打开楼梯口的配电箱,使学生看到里边的电路连接之复杂,有许多连接点,提问学生你能帮任师傅确定哪两个连接点之间是通路,哪两个连接点之间是断路吗?(学生交流,此时别说是学生,我们成人也无法判断,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真正电路连接之复杂)




        3、退而求其次,先定一个小目标

        老师这里有一个电路盲盒(学生比较喜欢拆盲盒,投其所好,把暗盒比作盲盒),上面有四个连接点,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都有可能是(通路或断路),但内部是怎样连接的,你有办法吗?(说了是盲盒,学生马上就想到要拆开,但如果是学校里的电路都这样拆开,会非常的危险、麻烦...)




        4、顺势而为,引出驱动性问题

        在不打开暗盒的情况下,如何判断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学生很容易想到答案,上一节课用过的电路检测器又派上用场了,恭喜学生通过了二级小小电路工程师的第一关。(板贴电路检测器、暗盒)




        第二关:外练筋骨·系统检测方法论建构

        1、回顾电路检测器使用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利用电路检测器的检测方法和顺序,学生基于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教师出示温馨提示:1.电路检测器使用之前要先自检2.为保证准确性,每两个接线柱之间检测2-3次。并提出更高要求,要想做到3.不重复、不遗漏、更高效,按照怎样的顺序检测更好呢?




        2、击掌算法的迁移妙用

        结合课前的击掌游戏,学生很容易答出按照如下顺序检测:1-2,1-3,1-4,2-3,2-4,3-4,教师板书,学生意见统一无异议。追问理由,学生也能联想到课前的击掌规律,按照这样的顺序检测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更高效,表扬学生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科学的问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到5个或6个接线柱,按照怎样的顺序检测,共检测几次。




        3、强调依据,让检测有迹可循

        检测过程中如何判断每种连接方式是通路还是断路呢?学生也很容易讲到让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连接任意两个接线柱,如果灯泡亮了,就在通路的一栏打钩,没亮,就在断路一栏打钩。教师提醒检测结果用铅笔打钩记录在作业本32页活动记录第1题,组长领取检测器和接线盒,开始检测




        4、团结合作,高效完成检测任务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检测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大约3分钟左右就能结束,在此过程中,组长的组织能力很关键,分工合作,每两个检测头重复三次可由不同的学生来操作,及时记录,完成后整理材料准备汇报。结果也很一致,表扬大家检测的真准,离二级小小电路工程师更近一步了。




        5、过渡衔接,板书揭题

        根据检测结果你能推测一下暗盒内部可能是怎样连接的吗?(板贴揭题: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板书制作




        第三关:内修心法·等效电路思维跃迁

        1、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统一

        根据检测的结果,每个人先自行推测连接方式并用铅笔把可能的连接方式画在作业本32页活动记录第2题,想一想推测的依据。画好之后小组讨论,选择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用记号笔画在小白板上并用电路检测器重新验证一下这种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如果需要修改,可以使用记号笔上面的海绵球擦干净再重新连。完成后,用钕磁铁把每组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如果还有和上面的连接方式不一样的,可以继续上台补充。




        2、共同研讨,思维碰撞存异

        看看我们的推测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①有没有错误的连接,学生指出和1号接线柱相连的方式不符合检测结果,只有一根导线连接的也无法满足检测结果中的三个通路;正确的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或共同点,学生指出都没有和1号接线柱连接,但此时大部分小组呈现上来的都是三根导线的连接方式。教师引导:看来大家都比较保守,选择了最直接的连接方式,能不能对电路进行创新呢?在实际电路中,电工师傅希望电路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会尽量让电路简化,能用两根导线来解决的问题,尽量不用三根,大家看看都不能在此基础上节约某根导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接二连三的画出另外三种变式,但有部分学生坚持原来的想法,认为暗盒里边一定是三根导线连接,去掉某一根导线,这两个连接点之间就无法形成通路。




        3、开盲盒,真相大白认知趋同

        暗盒里边到底是怎样连接的,究竟和我们的猜测是否一致呢?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深度激发,早已迫不及待了)打开你们的接线盒,共同见证吧。教师选取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在展台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只用两根导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2-4和3-4两根导线连,学生能回答到电流从2号接线柱进入,经过4号接线柱,流到3号接线柱,也就是间接的方式连接。(暗盒里边的电路连接做了改进,爱牛材料箱里提供的U形插头导线过长,连上去之后导线卷曲在一起,不利于观察连接方式,所以自己重新剪出合适长度的导线,剥去绝缘皮,用螺帽拧到暗盒中,看起来更加的清楚明了)




        4、节约导线有规律,电路需等效

        在获得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拔高,就像检测顺序一样,节约导线也是有规律的,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好先节约哪一根呢?(先节约2-3,然后是2-4,最后3-4)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再减少一根导线呢?(只有一个通路了,与检测结果的三个通路不符)教师最后总结不同连接方式却有一样的电路效果,我们把这种电路叫做等效电路。




        过关颁奖

        表扬这节课表现认真的小组,恭喜同学们又获得了二级小小电路工程师的荣誉证书,请组长上台领取。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电路,相信将来你们当中应该会有从事电路方面工作的人,成为更高级别的真正的电路工程师。(这个环节非常的有仪式感,学生也很有成就感,就是拍照的时候还不够放开,有些拘谨)




        课后反思:整节课学生非常的有代入感,以一名小小电路工程师的角色沉浸在电路暗盒的工程探究中,学生参与度高,最终指向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从而达到一样的效果。但不足之处也很多,尤其是在检测结束后画电路连接方式,大部分学生都是三根导线连接,几乎没有学生会想到用两根导线来替代。个人觉得可能是在打开暗盒之前,学生只能看到外面的四个螺栓头,而看不到内部具体结构,所以想是否有必要在推测或检测之前打开一个没有连接线的暗盒,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内部四个连接柱的情况。


最后编辑张超峰 最后编辑于 2025-03-10 23:39:34
本主题由 管理员 西湖吴晓 于 2025/3/12 9:28: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奖状很有吸引力。
TOP
3#

下一节课学生准备升到二级了
TOP
4#

一张小小的奖状见证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好!
TOP
5#

为学生学习的精彩过程点赞
TOP
6#

刚好也上到这一节课,学生对于画图,大部分就画了单独一条线,很少有三条线或者两天线,作业反馈也是画图画的很乱
TOP
7#

等效电路?没接触过
TOP
8#

奖状很有吸引力,推测电路连接是个难点。
TOP
9#

很棒的设计,学籍有进阶,奖状很吸引学生。
TOP
10#

这个进阶设计的新颖有趣
TOP
11#

有创意,巧妙地设计
TOP
12#

是一堂认真准备的课呀,扎实!
TOP
13#

用击掌让学生体会到有好多种连接方法,需要依次连接才不容易出错
TOP
14#

优秀的课例,感谢分享
TOP
15#

一步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TOP
16#

奖状很有仪式感  好赞
TOP
17#

层层推进,设计的很好。
TOP
18#

层层深入,非常巧妙的设计。
TOP
19#

很好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TOP
20#

这个活动中小白板的使用是亮点
TOP
21#

还设计了小奖状,那这节课真的很吸引学生了
TOP
22#

电路工程师奖状的设计很有创意
TOP
23#

真实的情境设计,还有最后的奖状加持,孩子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这样的课堂,我也爱了
TOP
24#

孩子们在这课堂中充满兴趣吧
TOP
25#

学生对这堂课应该很有兴趣
TOP
26#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是很有意思的盲盒实验,这堂课我尝试过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两批上课。一批学生基础弱一点的,可以“抖包袱”,学生发现里面的连接方式原来比猜测当中的连接方式可以更节省一根导线时,很新奇,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批学生是基础好的,直接就比谁的连接方法多,比拼也很激烈。我感觉两批人分开上比较好。把这两个层次的学生一起上,就上不出更好的感觉。
TOP
27#

很有意思的实验!
TOP
28#

老师特别用心,从很多细节中,可以看出。
TOP
29#

联系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究热情
TOP
30#

课堂设计很扎实,奖状很有创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