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搭活动支架,促学习深度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搭活动支架,促主动学习



——《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灵感源起:
     工具类认识与使用的学习内容,例如《认识气温计》、《弹簧测力计》这样的学习内容该如何组织呢?平时常态课一般都是教师把结构、名称、注意事项说清楚之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技能的练习,老师讲授较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在2023年的浙江省小学科学关键问题解决研讨会上,刚好同时有这两节课的展示课。这两节课的观看地址如下:
     《认识气温计》https://mp.weixin.qq.com/s/W-5nqAAoj-K_N4zJAjSS-w
    《弹簧测力计》https://mp.weixin.qq.com/s/EHbPQKkM19MlBvIpkC4U7w
      这两节课各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尤其是胡老师的课的设计,也是前段时间很多公开课会采用的形式,通过设计制作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将课型变为工程设计类,化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随后钱
金明老师的课堂点评,让我有对这类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想尝试用这样的理念去设计一节课并进行实践。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5-02-01 10:16:5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徐玉红 于 2025/2/1 20:30: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搭建有结构化的活动支架能够让学生学习有进阶性,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TOP
3#

   教学设计:
     1. 情境支架 聚焦问题:
    创设利用“拉力器”为拔河比赛选择大力士的情境,同时邀请两位学生利用拉力器比较力气大小,其他同学作为裁判,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学生通过观察弹簧被拉长的长度,从而说出判断结果,初步发现弹簧具有“受力大,拉长长”的特点。但是拉力器却无法准确测出力的大小,聚焦提出两个问题:
① 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
② 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2.资源支架 初识弹簧测力计:
    开门见山引出弹簧测力计,并通过视频、模型等资源介绍来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名称。并通过视频观看后,推测以下两个问题:



            

      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去探究一样工具的组成结构名称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毕竟这些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同时通过利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瓶1L水,初步知道弹簧是具有一定拉长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会损坏弹簧,为后续的使用注意事项做好一定的铺垫。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5-02-01 10:30:24
TOP
4#

      3. 任务支架 再识弹簧测力计:
     以完成一份半成品使用说明书为任务支架,促进学生更深层地认识弹簧测力计。
任务一:观察结构,明确用法和读法
任务二:测量使用,总结使用注意事项
两个任务融合成一个大活动,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巡视,并进行个性化指导。



个性化指导内容:

①调零(个别小组的弹簧测力计,并没有调零,引起测量结果的差异)          

②平视(这个经验基本可以顺利从水温计和气温计的经验进行迁移,大部分学生可得出)

③不能超量程(设置了一瓶超量程的550毫升的水,发现超出了5N,但具体是多少并不知道,结果很多学生坚持写了5N          

④等指针稳定了再读数(也基本从水温计、气温计的使用经验中迁移过来)

研讨与交流:
组内交流:一个四人大组分成了2个二人小组,组内先交流测量结果,分析导致数据差异的原因;相互补充总结的注意事项;
组间交流:具体说清楚通过什么,我知道了使用时有这样的注意事项;
师生共同总结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调零、平视、不超量程、手握提环等。


       4. 应用支架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测试者”和“小考官”的角色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评价,加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范意识(虽然注意事项已经明确,但是学生依然会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例如手不会握在提环处,拿到物品马上上手测量,不考虑超量程问题)。通过小考官的火眼金睛去总结发现自己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强化与规范。
当然技能的习得并不是一节课就能练习好的,肯定需要后期不断练习,方可熟能生巧。



最后编辑夏薏 最后编辑于 2025-02-01 10:38:57
TOP
5#

板书设计:

TOP
6#

     实践反思:
      1. 材料可更具结构化;尤其是学生已经知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之后,第二组材料不够有层次。我提供的是橘子、牛奶、自选物品;可以放一个回形针,弹簧测力计测不出来的,或者大大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容量过大;相比于一般的常态课,这样的设计其实很考验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同班级的试教情况差异还是较大的,但是普遍都会超时。另外不按常规出牌是孩子的天性,拿到弹簧测力计的那一刻,他们才不管那么多,只想着各种测量,小钩所挂物品皆可测,但既是天性,也尊重着,所以这个特点后续可以如何更好地利用,还可以再思考。
     3. 缺乏说明书的评价;由于是借班试教,所以这个环节没有及时展开与跟进。但是我感觉也是蛮有意义的,利用下一个班级的说明书进行体验、评价与迭代。
TOP
7#

有效的学习活动支架,促进深度学习思考!
TOP
8#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TOP
9#

再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学习
TOP
10#

寒假也不忘主动、认真学习的老师,点赞点赞。
TOP
11#

在测量与规范测量间找到一个有趣的点
TOP
12#

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活动支架,是我们要精心设计的。
TOP
13#

一堂好课,上完后的整理可太重要了。
TOP
14#

也有老师从测力计原理入手进行教学
TOP
15#

弹簧测力计,很经典的一堂课
TOP
16#

上学期刚听过2堂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感触颇深
TOP
17#

一节优秀的课上完以后,梳理成文值得我们学习
TOP
18#

科学教学的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教育活动日益专业化。
TOP
19#

弹簧测力计是很典型的一节公开课,结构化的活动支架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进阶化。
TOP
20#

回复 14楼沈银彬的帖子

所以就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角度入手了,这样对原理会更加明白~~
TOP
21#

支架搭建的很丰富,适合高层次,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TOP
22#

使用评价单很新颖
TOP
23#

感谢分享,这个分享非常给力
TOP
24#

测力计说明书这个很有挑战性,支架也很接地气!
TOP
25#

研究课例改进自己的教学,赞!
TOP
26#

搭建支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TOP
27#

改成工程设计类,这个不错
TOP
28#

难度循序渐进,支架清晰,这个很不错
TOP
29#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TOP
30#

深度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