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实验教学变得生活化 [复制链接]

1#

  《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而这一切都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抓手。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个人觉得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寻实验的素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并推广实验的应用,简单的理解就是要让实验教学生活化。实验教学生活化,让实验更接地气,学生也更容易了解,更容易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接下来就从课前实验准备生活化、课堂实验探究生活化、课后实验应用生活化三个方面对如何让实验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已有3评分我要评分查看所有评分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4 14:47:28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徐玉红 于 2025/1/28 0:00:4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实验准备生活化

      实验准备是一个比较繁琐的事情,占用我们老师大量的时间。但教师付出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学生的焦点往往被实验器材所吸引,实验操作马马虎虎,对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数据漠不关心。而且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器材,学生的实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觉得实验材料的准备首先要生活化,即实验材料从生活中来的,习以为常的实验材料反而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感性基础。


                  

    TOP
    3#

    (一)实验材料生活化

      小学的科学跟生活紧密相连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的,倘若我们善于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实验的器材、课堂的教具便俯首可拾:一节竹子和一块橡皮泥便可对船研究;一根橡皮筋和一枚回形针可以制作简易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纸杯和一根棉线就可以制作“土电话”……

      当生活中的物体成为实验材料的时候,学生的焦点就不再是实验材料本身,而是通过这些习以为常的材料做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感兴趣了。学生们刚开始可能会问:“真的吗?我来试试看!”,后来可能会惊讶的发现:“是真的呀!太神奇了……”例如“土电话”制作,学生刚开始就会觉得怀疑,这个可以传声而且传声效果会比空气中好;当制作成土电话尝试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的确如此,原来棉线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又如学生通过尝试后发现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色,于是他们就会拿着碘酒在饼干上滴一点看看有没有变色,在胡萝卜上滴一点,在白菜上滴一点……自然而然知道了哪些食物含有淀粉;还如学生利用自己家废弃的纸盒、瓶盖等等做小车,成就感满满的……

      当生活中的物体成为实验材料的时候,教师也变得轻松了,因为材料不需要老师的准备了。只需要一个提前吩咐,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给你早早准备好,等待着这些生活中的小物件做神奇的实验。

      当生活中的物体变成实验材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做实验的劲头足了,实验效果更佳了。这样的实验就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TOP
    4#

    (二)实验场地生活化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在教室或实验室的封闭式场所进行的,缺少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但有些实验完全可以融入生活场景,将实验场地生活化,使实验探索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气息,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1. 家庭厨房:我们可以利用厨房中的日常用品,如醋、小苏打、食用油、食盐等,开展简单的实验,如小苏打+醋的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我们还可以利用食材进行营养成分检测,这样就会让家庭的厨房变成探索科学奥秘的小天地。

      2. 劳动基地:在学校的劳动基地,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比如种子发芽条件对比(光照、水分、土壤类型)、植物光合作用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自然界的生命奇迹。

      3. 学校操场天文观测:有条件的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设置简易天文观测站,利用望远镜观测月亮、行星等天体,结合天文软件进行星座识别,将广阔无垠的宇宙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实验场地不再局限于封闭的实验室,而是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科学变得更加亲切、易于接近,有助于培养学生日常对实验的兴趣,是科学真正融入生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4 15:07:21
    TOP
    5#

    二、实验探究生活化

      科学的核心素养在真实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来,这要求科学教学应能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真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验探究时就要考虑在真实的环境中研究真实的问题,使实验探究生活化。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4 15:31:47
    TOP
    6#

    (一)实验情境生活化

      《新课标小学科学解析》中指出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真实问题情境。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引起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引起兴趣,促进积极的思维,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律。

      如在教学《哪个传热快》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出示生活中的锅瓢工具,发现金属类材质的锅瓢,往往手握处是塑料材质,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生活真实问题的兴趣,继而了解其真正原因:金属比塑料传热快。

      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发展核心素养。


              

    TOP
    7#

    (二)实验过程生活化

      《课标》在教学提示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等,都体现了教学过程要真实生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探究过程,因此在这过程中也要体现真实性和生活化。

    通过生活化实验探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生活化实验探究,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通过生活化实验研究,学生会更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观。

      如蔡春芳老师的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竹子开展船建模项目化研究活动,从最早的竹节是否影响竹子的沉浮开始实验研究,到后来做成可以乘坐的竹筏,都是学生对生活中竹子的材料观察研究,不断探索的结晶;又如《运动和摩擦》这一课,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鞋”进行研究,围绕“为什么鞋底要设计各种图案?”,通过鞋底不同的两只鞋(一只没有花纹、一只有花纹)走路时的感觉及测试摩擦力的大小,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这样的生活化实验探究,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会更浓,也真正体现了《课标》中关于探究实践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述,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4 15:32:07
    TOP
    8#

    三、实验应用生活化

      《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秘密,进而亲近科学。

    TOP
    9#

    (一)实验推广生活化

      《课标》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我们在课堂上学生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如学习了《运动和力》这一单元,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发明和制作小车;学会了种凤仙花,学生也可以试着种其他植物;学习了光的折射,学生就可以自制七彩虹……

      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然后推广运用,就可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自我实践能力,同时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


        

    最后编辑付出永远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25-01-24 15:33:47
    TOP
    10#

    总结的真好,向你学习
    TOP
    11#

    (二)实验发明生活化

      《课标》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

      当学生把课堂实验中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结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发明出很多实用性的小制作。如学习了《压缩空气》,学生就发明了空气炮;学习了《电路》,学生就自制了台灯;学习了《声音》,学生就创造出了小乐器……

      学生把所学的实验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能创造发明一些小制作,既增长了生活知识,又巩固了课堂所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TOP
    12#

      总之,让实验教学变得生活化是科学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就是真正落实到科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发现科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

    TOP
    13#

    这个望远镜中间黑色的柱子为什么这么大?一般不都是简约的支架吗
    TOP
    14#

    让实验更加日常化,生活中利用简单材料就可以实验
    TOP
    15#

    这个生活化提的好,让学生从生活中来,生活中总结,生活中运用。
    TOP
    16#

    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TOP
    17#

    想知道这个彩虹是怎么得到的,好漂亮
    TOP
    18#

    生活化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TOP
    19#

    探究的生活化的具像化体现了。
    TOP
    20#

    善于思考和总结,向你学习
    TOP
    21#

    科学学习和生活接轨,才是该有的样子,孩子们的学习更富实效和生命力。
    TOP
    22#

    科学发现来自于生活,所以让科学学习生活化,实验教学生活化,就说回归科学本质。
    TOP
    23#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TOP
    24#

    科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才是学习科学的意义所在。
    TOP
    25#

    能用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做实验是最实用的
    TOP
    26#

    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参考和借鉴。感谢分享!科学本就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
    TOP
    27#

    生活情境与学生特别接近。
    TOP
    28#

    生活化的实验很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是也不是都那么容易,楼主的收集也是不容易。
    TOP
    29#

    孩子们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TOP
    30#

    学生在生活中也更愿意去学习科学,这正是他们需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