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与学生的思维旋律共鸣——观优课《风的成因》有感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5年1月10日,在cctalk课例研享中分享的主题为:与学生的思维旋律共鸣——观优课《风的成因》有感。这是重庆市魏寿煜老师的一节优课,附上观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IY3932OubjlPEroqltw4A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5-01-11 23:02:3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5/1/11 23:00:11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

         思维型课堂的起点是学生的思维我们要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学生对《风的成因》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很高,因为风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都有和风有关的经历。学生知道风是空气的流动,但空气为什么会流动的原因非常模糊的。通过从“有哪些办法‘产生风’”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唤起生活经验,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自然风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设计模拟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自然风的形成。

        在思维能力方面,三年级的学生能根据猜想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但是对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发生机制的分析推理,和将实验现象、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节课思维训练重点是基于现象的合理猜想、基证据的推理,规律背后的机制推理、基实验原理和活现象的比推理等。


TOP
3#

二、问题链,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搭建阶梯

有效问题是驱动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设计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问题链:

问题1: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问题2:冷热不同是否会让空气流动产生风?

问题3:怎样才能现察到空气的动路径?

问题4:大自然的风也是冷热不同引起的吗?

TOP
4#

        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四个问题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从自然出发,又回到自然、问题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因此本节课创设了对应的四个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一: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前一个问题“你们有哪些办法产生风”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探查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的回答暴露对“风成因”猜想的前概念,“外力让空气流动形成风”是大部分学生对风的前认知。后一个问题“自然风是怎么形成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自然风的形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发现“自然风的成因”可能有多种假说,其中“冷热不同会让空气流动”这一猜想可能性最大,学生对“冷热”有很多生活经验,但对冷、热空气是如何流动起来形成风的机制是模糊的,这也是推动学生研究“冷热不同”这一猜想的内驱力。

        学习模块二:实验初探,机制推理

        为了验证冷热不同是否会让空气流动形成风?这一假说,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形成教室里可行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材料、方法、寻找什么证据来验证猜想,这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持续激活。接着学生有目的开展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收集证据,通过不同实验现象之间的辩论分析,对小风车转、不转的原因进行推理、解释,学生通过思辨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热空气冷空气的循环流动,初步形成冷热不同会让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概念,并对背后的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习模块三: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上一环节的实验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冷热不同让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概念,由于空气看不见,学生围绕着如何让空气流动可视化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思维持续发展。通过小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证据收集,全班交流实验现象、逻辑推理,寻找空气流动路线的规律,再次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证据验证冷热不同会引起空气流动的机制猜想。


         学习模块四:类比推理,总结运用

        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将模拟实验中的现象与生活、自然现象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类比推理中逐步建立大自然中风的形成也是冷热不同让空气流动引起的概念,让学生思维进阶。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5-01-11 21:39:11
TOP
5#

        三、思维型课堂

       “思维型课堂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教学中通过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应用迁移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本节课是基于课标、教材、学情思维型教学理念进行设计,指向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本节课,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创设二次认知冲突来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向前发展:一是学生个体对自然风成因前认知的暴露,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是地球自转、月球引力、冷热不同…•让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并对各种猜想进行辩论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想继续探究的欲望;二是各小组用蜡烛、小风车自主探究冷热不同是否会让空气流动产生风,出现不同实验现象(小风车转一会儿停、一直转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产生了思维碰撞,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用证据推理,激发学生对自己持有的观点相互争辦,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热空气冷空气的循环流动,初步形成冷热不同会让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概念,逐步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批判思维,推动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自主建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课前以学生生活中和风有关的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通过对自然风形成的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自主检验、修正、建构关于自然风成因的解释,最后将模拟实验类比到大自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自主实验、观察现象、机制推理、归纳规律、验证猜想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

        思维监控:学习者对自己探究或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本节课通过观点交流、实验分析等思维互动让学生学习他人的思维策略,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新课标指出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知识系统,科学课堂不应只以某个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达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本节课研究的是大自然中风形成的规律,课堂的最后也回到大自然,启发学生将课堂学习延申到课后,将科学探索延申到大自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续

        迁移应用:本节课是《空气》单元第7课,也是为下一单元《天气》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自然中更多类似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延续。

TOP
6#

结语

       思维型探究教学的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利经验基础而定。思维型科学课堂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由浅入深、紧密联系的教学环节中有序进阶,以期实现跨学科实践和工程技术实践,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编辑吴寅菲 最后编辑于 2025-01-12 09:54:54
TOP
7#

最后环节的总结,让学生思维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TOP
8#

问题链简单但逻辑性强,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也完成了实验设计
TOP
9#

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迁移应用,这样的思维性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TOP
10#

从一节课总结出了理论知识
TOP
11#

认知冲突促进主动学习
TOP
12#

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维
TOP
13#

从问题出发,不断探索实践,解决问题,从不断认知中学习科学知识。
TOP
14#

很有见解
TOP
15#

自主课堂、思维型课堂
TOP
16#

题目就好吸引人,让人感受到了科学课的快乐
TOP
17#

问题链中每个问题的选择与衔接都十分重要,以更好的调动孩子们的思维
TOP
18#

“冷热不同是否会让空气流动产生风”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来说非常有难度。很好奇,这个问题是教师提出的吗?
TOP
19#

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进行探究,最终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验证猜想
TOP
20#

从问题出发
TOP
21#

“思维型”课堂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教学中通过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应用迁移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TOP
22#

这种自主建构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TOP
23#

问题链之间关系密切,看似简短,教师在设计时也是用心思考过的
TOP
24#

认知冲突引发思维
TOP
25#

学习  了 谢谢分享
TOP
26#

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问题链,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搭建阶梯。这节课我们学校镇教研也有老师上了,感谢分享。
TOP
27#

问题链驱动学生持续的思考,借助模型、板书,让无序变有序,思维得到提升。
TOP
28#

找准学生的认知点
TOP
29#

有见解,设计的不错,学生认知范围内学习知识
TOP
30#

问题链的设计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串联起来,很好的课例感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