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科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有感
江山市凤林小学 何盈
翻开新课标解读的第一页前言部分,关注到2022年版的科学新课程标准与旧版比较,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突破:凝练了既能反映科学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又能反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共通素养的核心素养;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建议、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建议,以及针对每个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等内容,充实了活动建议与教学建议,增加了对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我对核心素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建议这几个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有侧重点的对一下内容进行阅读及思考。
接下来,我将从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建议这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在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中(P17页)提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有如下特性:第一:目标上,易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第二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和必备的共同素养;第三在内容上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在功能上,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发展上,具有阶段性;在培养上,是可教可学的;第七在评价上,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进行评价。
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1.国家政策中倡导的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除了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外,还应当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对这些素养的培养应当渗透在科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探究实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四个方面。
而科学思维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是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素养的核心;
(二)科学思维
1.什么是科学思维?课标中指出(P42):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认识的方式。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要素。
2.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关注了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培养,忽略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掌握思维方法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前提,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文件中指导: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内容。根据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思维一定包括思维的材料,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这些材料即知识经验构成思维的内容。思维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因为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思维活动,最终形成的学科能力,是学生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在感性认识,特别是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语言等工具,以知识经验为中介完成的。这里的中介功能,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知识和经验桥梁作用。作为思维能力材料的知识经验,在内容上主要是语言、数和形,在形式上主要有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在该领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可能有与该领域相关的思维能力;反过来,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在建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考虑思维的内容一知识与经验。
思维能力离不开思维方法。根据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型,思维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它要回答三个问题:过程多长,什么样的顺序和怎样的流程,包括知识的接受、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过程,这些过程中涉及到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思维方法。另外,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要完成任何任务,特别是需要思维深度参与的任务,必须应用思维方法。任何一种思维方法,都有与其对应的思维能力。例如,推理方法对应着推理能力,分类方法对应着分类能力,概括方法对应着概括能力;发散思维方法对应着发散思维能力,等等。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思考思维仅仅是激发学生思考吗?上课时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了吗?阅读新课标后思考其实不然。我们通常会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只要激发学生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将我们需要传授的知识重点进行传输,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新课标之后,我学习到想要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下功夫,设计前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了解的教学重难点真的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吗?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3.学生的知识盲区、方法盲区、操作盲区在哪里?
4.如何去繁就简,创设真是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突破重难点?
设计与思考好以上问题,再在课堂中渗透相关知识内容以及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三)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
接下来说一说试题命制的解读对我带来的启发。
目前试题的情境创设是我比较苦恼与薄弱的环节。课表中指出情境是核心素养的考查载体,从本质上看,情境与问题是相互对立而互补的,问题隐含其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从功能上看,试题情境是一项或一组刺激,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解决问题。
想要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尝试每节课中选一个小知识点,设计一个小问题,将2--3个试题组合在一起,思考如何设计成一个情境试试题来逐渐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
其实,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对教育目标、对教育内容以及对培养学生提供了一个指引方向,让我们朝着这个标准不断靠近。新课标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仔细研读与思考,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快学习新课标,吸取来自各方面的经验,结合科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以致用、在教育中当学生的引路人。以上,是我对新课标浅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