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102浙江兰溪谢秀雯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分学科、分学年段对学生进行具有导向性、科学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探索。
1.层次评价可以对科学学期末测试实施分层测查制,改变以往单调的(一卷式)考试形式, 为学生准备丰富的(考试套餐)。例如:期末评价笔试和实践考试二选一;笔试又分为A、B卷,可二选一;实践考试也有很多项,任选一项即可。目的是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2.优免评价
针对本学期参加区级及以上科学比赛、科学活动,成绩突出且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实行学期末免试,也就是进行优免评价。获得免试被学生们看作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3.二次评价
二次评价与以前的补考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它的自主性上,它是学生的一种自主选择,如果自己感觉考得不理想就可以向老师申请重新进行考试,不让学生留下遗憾。这种评价的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测试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我、树立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4.延迟评价
由于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申请延迟评价。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再努力,达到目标。这里所指的「一部分学生」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的学生或者是还想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他们都可以向老师提交延迟考试申请表,延迟考试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最后期限是语、数、外考试完全结束之前。
通过以上途径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身心压力。尊重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积极探索弹性化、层次性、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成全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尊重小学生整体性的发展特点,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化了素质教育理念,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