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多措并举,建构思维型课堂——观优课《蜡烛熄灭了》...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2:50
分享 转发
TOP
2#

  这节课是2023年江苏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的一等奖,由江苏如皋实验小学的王晓记老师执教,与我们浙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产生气体的变化》有部分相似。我认为这是一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优课。2022版新课标指出: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而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王老师这节课深化证据意识,在不断发现、寻找、分析证据中,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联系: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2:55
TOP
3#

我从五个方面来解读
一、假设引发思考,激发思维起点。
二、记录凸显开放,显化思维过程。
三、问题设计递进,深化思维深度。
四、证据深入推理,提升思维高度。
五、设疑引领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2:15
TOP
4#

假设引发思考,激发思维起点。

  王老师在做实验验证前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做出假设,比如用杯子罩住一根蜡烛,蜡烛熄灭了,提问蜡烛是怎样熄灭的?有的学生猜测是氧气消耗完了,有的学生猜测是二氧化碳积累多了,有了不同的猜测就有了思考的起点,才能启发起同学们验证假设的兴趣。又比如用杯子罩住两根蜡烛,哪一根蜡烛先熄灭,这也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猜测高蜡烛先熄灭,有的猜测矮蜡烛先熄灭,有的猜测同时熄灭,当然他们不是盲目的猜测,而是基于平时课外所知的知识加以猜测的,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3:09
TOP
5#

二、记录凸显开放性,显化思维过程。
  王老师两次使用开放性记录单,第一次指明:小组讨论后将大家认同的观点用箭头和涂色的方式在图中表示出来,记录单中只有一个装置,其他所有对猜测的分析每个组都自主书写。*学生认为高蜡烛先熄灭的分析:二氧化碳受热上升,聚集在杯子顶部,导致高蜡烛首先缺氧而熄灭。
*学生认为矮蜡烛先熄灭的分析: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会逐渐下沉到达底部,导致矮蜡烛先熄灭。
*学生认为同时熄灭的分析:杯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就一起熄灭了
第二次使用记录单是让学生将让杯子里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的方案画出来。
方案1:杯子上方设开口
方案2:杯子下面垫高
方案3:杯子上方开口+杯子两个侧面开口
这样开放的记录单,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有益于每位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和创意,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思维的丰富性。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3:17
TOP
6#

三、问题设计递进,深化思维深度。
  王老师整节课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贯穿课堂,推动学生思维深度的持续发展。
点燃一根蜡烛蜡,你能想办法让他熄灭吗?
蜡烛是怎样熄灭的?
点燃一长一短两根蜡烛,还用这个玻璃杯罩住。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二氧化碳会堆积在顶部?
想让杯子中的蜡烛持续燃烧,又该怎么办呢?
这一列的问题从简到难,有顺势引导也有逆向追问,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另一个高度。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3:26
TOP
7#

四、证据深入推理,提升思维高度。
  在实验环节王老师设置了其中一个小任务:蜡烛熄灭后,用手摸一摸杯子顶部和杯壁四周的温度,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经过加热后的二氧化碳密度减小了,会聚集在杯子顶部,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从而帮助学生推理分析高蜡烛先熄灭的原因。完成推理之后,老师还设置了“火海逃生”的模拟场景,其他学生指出四个扮演逃生人员的学生在逃生过程中的错误动作,主要强调应该弯腰,再次明确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变轻聚集在上部的原理。


最后编辑李尔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5 09:02:45
TOP
8#

五、设疑引领拓展,提升思维品质。
  最后王老师留下一个问题:如果要让矮蜡烛先熄灭,需要什么样的装置呢?在前面的猜想中有同学认为是矮蜡烛先熄灭,它认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会下沉到底部,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确实当装置变化之后,矮蜡烛也可能先熄灭,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装置呢?王老师让学生课后做模型实践一下,再分析推理此时矮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逆向的探究促使学生全面思考,综合分析问题,拓展了思维空间。

TOP
9#

感谢老师分享,很好的反思
TOP
10#

一根蜡烛引发的层层思考
TOP
11#

看似小事却引发许多思考。
TOP
12#

李老师分析课堂认真细致,PPT也做得越来越精致。
TOP
13#

活动具有层次性。
TOP
14#

回复 8楼李尔敏的帖子

思维进阶,感谢老师分析
TOP
15#

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
TOP
16#

详细的记录,细致的思考,可见的生长
TOP
17#

基于证据与逻辑,构建思维型课堂。
TOP
18#

一个用心的老师,细致的老师。
TOP
19#

看着李老师的分享,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课例的亮点。
TOP
20#

学习了。
TOP
21#

  2024年11月10日,我在小科云平台分享了观优课《蜡烛熄灭了》的感悟。
229339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11/15 8:54:34

每次看到小科云平台的分享 都是大餐~ 学习了
TOP
22#

一、假设引发思考,激发思维起点。  王老师在做实验验证前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做出假设,比如用杯子罩住一根蜡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11/15 8:57:33
从假设开始引入的课堂,非常快速地调动起学生思考,是一种高效的导入方式。
TOP
23#

  这节课是2023年江苏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的一等奖,由江苏如皋实验小学的王晓记老师执教,与我们浙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产生气体的变化》有部分相似。我认为这是一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优课。2022版新课标指出: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而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
李尔敏 发表于 2024/11/15 8:55:26
原版视频哪里可以看到?
扔块砖头,换点玉
TOP
24#

优秀的课例
TOP
25#

一节令人回味的课,多半是老师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有深度。
TOP
26#

李老师的优质课分析,越来越深刻,向你学习
TOP
27#

分析的非常深入到位,可以成一篇论文了
TOP
28#

李老师的分析好到位,让我学到不少
TOP
29#

分析透彻,有理有据
TOP
30#

蜡烛的熄灭,学到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