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标实践】谨防科学课中的逻辑错误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10月28日,在上虞区小学科学第四轮品质研修第1次活动中做了课标实践交流分享,题为《谨防科学课中的逻辑错误》。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24-11-03 09:24:02
本主题由 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4/11/3 19:52:1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包括三个维度,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其中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
TOP
3#

科学课要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其中逻辑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结论需要实证的支撑,也经得起逻辑检验。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经常会出现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因果失联、偷换论题等逻辑错误


TOP
4#

一.谨防以偏概全
所谓以偏概全就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小学科学课常见的实验论证模式是提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问题是学生寻找的证据是否足够充分,是否足够全面,由于儿童认识的局限性,课堂上常会见到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如加热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后,看到白色粉末就说是食盐;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用电磁铁吸引了回形针后,就说电磁铁有磁性。
如何防止学生以偏概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来寻求更多的证据。如《物体的沉浮》一课,还可以再准备一些白糖溶液、小苏打溶液等,以此证明不是只有食盐溶液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还有一个策略就是利用同年级其它班级的实验证据,或者同年级上一年度留下的实验数据等。反证法也是一种有力证明方式,如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还会有声音吗?反过来证明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其次,要避免以偏概全,有时我们需要在结论前加一个前提或条件。如根据这节课的研究,根据我们班的数据等,这样的处理方式也隐含了科学结论是有局限性的,不是绝对的。

TOP
5#

二.正视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成立,也是小学生常见的逻辑错误之一。教学中由于材料、操作等原因,常常出现一些和结论不符的情况,这时教师引导尤为重要,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如比较水和食用油的轻重,有一个小组回答:“我们发现还有几滴油在水的下面,是不是这几滴油比水要重?”教师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一个小组就说:“多数小组的油浮在了水的上面,说明油比水要轻。” 同一种油为什么只有这几滴会比水重,这肯定与结论自相矛盾。大多数油浮在水的上面,说明油比水要轻,难道科学的结论是以量的多少来决定?其实很简单,摇一摇就可以了,还可以告诉学生:请你等到下课后再看一看,这几滴油还在水的下面吗?(那几滴油终归是要浮起来的)这样引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能力。
当现象与结论自相矛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直面这些矛盾,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小组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把这些“意外的矛盾”变成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TOP
6#

三.审慎因果关联
教学中,由于受儿童思维特点的影响,总是简单地将相关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如《磁铁的磁性》一课,因为磁铁中间吸起回形针的个数为0,所以就说“磁铁中间没有磁性”。再如《地球的结构》一课,教师出示一张岩浆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学生就说是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结构。从岩浆到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不是因果关系?我们只能从岩浆推到地球内部是高温高压的环境,而不能说地球内部的结构是怎样的。
简单地将相关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首先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教师要注意材料的科学性、结构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如《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比回形针更小更轻的铁质物体,实验后发现,磁铁中间不是没有磁性,而是磁性很弱。再如还是《地球的结构》一课,怎样证明地球板块是运动的?要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有关联的证据链,如珠穆拉玛峰每年升高2厘米,如在一些山脉上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再如一些断裂的岩层图片等等,而不是简单的看一个科教视频。

TOP
7#

四.警惕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主要是指转移论题,使前后论述的问题不一致。小学生由于思维的跳跃性,常会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时,教师在材料中加入了铜钥匙和铝盖,意在向学生阐明磁铁不能吸引铜和铝,只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但是在交流汇报中,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不同意见:铜钥匙和铝盖中的铁的成分不多,因为不多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由于教师准备不足,引导不是很到位,所以后续陆续有学生提出类似的观点。
这里学生就是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教师提出的论题是金属铜、铝能不能被磁铁吸引,而学生的论题是铁成分的多少对磁铁吸引的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论题。那么学生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仔细分析,学生认为“铜钥匙和铝盖中的铁成分不多,但也有铁的成分”这不是基于真实观察的结果,而是他们的猜测,真实观察到的现象是铜钥匙和铝盖不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可以这样去引导:铜钥匙和铝盖里面有没有铁的成分老师也无法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铜钥匙的主要材料是铜,铝盖的主要材料是铝,磁铁不能吸引铜钥匙和铝盖,我们可以说: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和铝。至于物体里面铁的多少对磁铁吸引的影响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有机会可以再研究。
因此,当学生出现转移论题的时候,需要我们敏锐地判断,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根据证据来说话,思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学回到正轨。

TOP
8#

这些教学中的问题的确需要重视。
TOP
9#

值得学习,感谢分享
TOP
10#

看了之后非常赞同,有时候课堂上教师也会想当然,不够严谨
TOP
11#

确实如此,“白的颗粒就是食盐”很经典的学生想法。
TOP
12#

对于每一堂科学课都应该更严谨的推敲各个环节
TOP
13#

感谢分享,归纳的四个方面非常典型,值得我们学习
TOP
14#

确实是需要注意,老师严谨了学生才会学着严谨
TOP
15#

这些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出现,通过楼主分析后,帮助我们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TOP
16#

如果老师自己逻辑思路不清晰,就会被带偏,不知如何应对。
TOP
17#

为较少此类情况出现,还是需要教师自我提升,为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
TOP
18#

你写的一定要认认真真看,希望学到你的皮毛
TOP
19#

所以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TOP
20#

看了很受启发,很多问题真的就是教学实践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TOP
21#

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很重要
TOP
22#

这个主题真的很好
TOP
23#

这个主题的思考,很有价值!加精!
TOP
24#

的确,教师的严谨性才能帮助学生变得越来越严谨~~
TOP
25#

许老师思考的很深入,对于学生的研究,学生的想法分析很到位,学习许老师的钻研精神,提炼。
TOP
26#

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在课堂上经常能碰到,以后要更严谨
TOP
27#

老师自己首先要严谨对待,小学科学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TOP
28#

在课堂上细小的地方也要进行严谨的思考,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从岩浆的图片学生联系到地幔,但是上课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要向老师多多学习
TOP
29#

现在很多科学课是探究。纯粹是为了结论而研究!
TOP
30#

科学老师确实应该更严谨一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