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随堂听课中,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二年级的《曹聪称象》和三年级的《司马光砸缸》。科学老师听语文课,肯定要从科学课的视角来思考。曹冲和司马光能想出不同于与常人的解决问题思路,主要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发散思维。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通过将大象的重量转化为可称量的石头重量,并利用沉船的标记来比较两者的重量,这一过程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能够从多方面解决问题。曹冲的方法不仅展示了他的创造性,也体现了发散思维的核心特征,即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逻辑或实际操作。
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没有采用常规的“救人离水”思维,而是采用了逆向思维,即“让水离人”。他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从而使水离开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这种思维方式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鼓励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是一种非常规的思考方法。
曹冲和司马光能成为大家,与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有孩子提出一些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需要我们科学老师给与孩子最大得肯定和鼓励,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如金子般可贵,让科学课真正成为培养未来公民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