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晒晒获奖小论文 [复制链接]

1#

晒晒获奖小论文

    2009年全国“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比赛已经结束,各位指导老师可将获奖小论文在此晒晒,以作交流。或许还有可能得到各杂志编辑的青睐呢!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序号


楼层


题目


作者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01
3

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探索



杨  滢


赵文龙


05718245106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9:19:35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此文获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探索


萧山区进化镇三小601      指导老师 赵文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家乡有很多的竹林竹林,前几年有的农民采用覆盖的方法使笋早出,延长了产笋期,使农民效益大为提高。但由于种种技术问题,有的失败了,有的收益不大。为了找出“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规律,我们在乡农技站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早雷竹早出笋留养种竹的实践与探索。


二、实验过程:


1、覆盖


    我们的实验从20081113正式开始,实验仍采用原来的实验基地,面积为40平方米。


首先进行竹林的整理,浅翻竹地10CM——15CM,做到不伤竹鞭。清除石块和杂物,以便以后挖笋。


整理竹地的同时,施尿素2KG、磷肥1KG、人粪10但,然后浇透水。


最后覆盖竹叶,厚度为30CM左右。


2、挖笋


覆盖后到1月上旬,已经可以挖笋了。覆盖竹地挖笋主要靠脚踏,踏着觉得有硬顶,然后用手扒开覆盖物,用笋凿将雷笋挖出。挖空心思笋的好坏关系到产量和质量,宁可挖嫩点,不可伤其竹鞭。


3、留养种竹


    当春雷笋掘到产量的60%左右时,就可留养种竹。我们是在3月初这天开始留养的。由于气温寒冷,种竹很容易受冻害而死亡,所以,保暖时留养种竹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在有种笋的地方,将种笋周围的覆盖物拢推,然后再用稻草包扎好;待到长到一定高度时,改套尼龙袋(将尼龙袋的底部拆开,变成两头通状),袋里填满稻草等物,防止笋尖露与空中受到霜害。


三、实验结果:


1竹地产量和产值表:















覆盖时间(年月日)


初次产笋时间(年月日)


总产笋量(KG


产值(元)


2008.11.20


2009.1.8


75


600


2竹地留养种竹情况表:















初留日期(月日)


终止日期(年月日)


留养总数(株)


成活数(株)


0301


0413


25


24


四、结果分析和讨论:


1、覆盖便使笋早出的可能性


早雷笋是从竹的地下根状叶茎上长出的,只要能提高竹鞭层的土壤温度,促使笋芽提早发育,就能提前出笋。竹地覆盖后,土面与外界隔绝,降低了土面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又由于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覆盖物中的微生物的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及地温的共同作用,土壤表层的温度得以升高,实践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一般覆盖天左右,土壤表层的温度就可升高到15摄氏度左右,达到笋芽发育的适宜温度。


覆盖使早雷竹出笋的时间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通过对不覆盖的竹地农户的调查表明,我们的试验结果与他们比较,竹笋出土两个多月,产量增加1倍多,单位面积产值增加近6倍。(表3


3:覆盖竹与不覆盖竹地情况比较表:




















 


初次挖笋日期(月日)


每平方米产量(KG


每平方米产量(元)


覆盖


0108


1.9


15


不覆盖


0316


0.9


2.7


从表3可以显示出覆盖的神奇效果。问题是覆盖的时间及厚度如何控制。


2、覆盖时间及厚度


覆盖物的厚度,我们认为应控制在使土壤表层温度达10摄氏度以上。根据我们的试验,竹叶一般厚度在20CM左右。若在天气较寒冷的情况下,还可厚些,使土温控制在17摄氏度左右。


    笋芽是由种竹长出的地下茎一竹鞭节上长成的,所以种竹是早雷竹的根本。且覆盖过早,出笋时间提前太早,留养种竹由于气温过于寒冷,而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认为覆盖时间应选在11月下旬或12月初为好,这样,出笋旺期就可出现在1——2月(即春节的前后时间),使早雷笋的价格大为提高,又可以使种笋留养能在3月初养种竹,前期温度低,种笋长得缓慢,保温措施较容易实施,到后期气温逐渐回升,种竹就不怕冻害了。


3、土壤含水量


早雷竹是即喜欢水又怕水的植物,要使早雷竹长得好,就产,就要注意土壤的含水量。据我们测定,产笋时期土壤的含水量应在28%左右。所以,我们认为,覆盖前浇透水后,应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用手能将土捏得拢,仍之又散得开的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通过覆盖,笋芽发育的适温可处长到自然状态下的1倍以上,从而使笋芽尽可能多的萌芽,增加了产笋量。但是不利的一面是:大量的春笋出土,大大地消耗了早雷的有机养成料。如何做到科学施肥,恢复竹林的正常生长,防止竹林的退化,成了我们有待研究的课题。


2、由于覆盖,增加了地温,使地下的害虫和地面害虫也得以发育。在我们的留养种竹中,有1株中心害,占留养种竹的4%,且随着覆盖年份的增加,虫害有逐渐上升的执头,如何防止害虫,这也是有待与我们去解决的课题。


科技兴农实践小组  601   滢执笔    2009.4
指导老师联系电话:0571—-82451066



获奖证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9:25:29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

我们也参加了本次比赛,不过奖状还没有拿到,希望能快点拿到这些奖状。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5#

学习这种积极实践的精神。
争取取得好成绩。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6#

  此文获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桃树高枝嫁接实验报告


萧山区进化镇三小 赵    指导老师 赵文龙


一、问题的提出:


果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资源之一,也是农村庭院经济的主要树种。但由于优质果树品种在农村推广的难度大,更新的时间长,农民对当地的一些劣质、低产果树又没有找到高产措施,到处使大批果树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存几年成了小老树,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也直接影响农民奔小康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高段小课题组组合常识学科教学在研究活动中,根据我们学科的实际情况,对老树〔桃树、金桔等〕进行了反复地考察、研究、实验,决心改变劣低产果树的产量和产值。


二、实施的过程:


1、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提高学生对活动意义的认识。常识教师为学校的高段学生的调查设计了这样一张表:
















种植的品种及面积


 


每年的产量及产值


 


投入的劳动及其他成本


 


在果树中的收益


 


通过调查学生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在我们附近的村中村民种植了水蜜桃、秋桃、黄桃、夏桃、黑李、及红芯李等面积达70多亩。但因为品种老化,所以品质差,收益低。〔每棵果树的收益不足20元〕


2、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水果种植的书籍,及请来了镇农技辅导站的叔叔给学生进行了水果系列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果树品种更新的重要性。


3实践操作:


2001年起我们对劣质、低产的毛桃进行了更新改造—果树高枝换头。通过高枝换头,使果树达到改善品质、丰产、高产、稳产的目的。


实验的过程:


A 果树整形


在大家在科学老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我们小课题组的同学们一起动手,先锯掉了老树的枝头,利用原树骨干多次高接一次完成。整形的原则是:因树作形,枝高接,固定主杆,分清主次,有进有出。


B 果树换头: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了果树换头。〔在嫁接前我们先根据学校的实际选择好优良品种—金湖蜜露〕然后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第一削好果穗,接穗的长度一般留3——4个芽,长约8厘米左右,这样有利用水分和养分的保留。嫁接时先在其下端削一个斜面〔呈箭头形,长度以接穗粗度来定,一般为3厘米左右〕,然后在背后削一个0.6厘米1厘米的小斜面或用力轻削斜面边缘露出形成层,便于与原树愈合,以提高成活率;第二,认真切好接口,接穗削好后含于口中,然后用切接刀将锯好的接桩销削平,再切一竖口,长为接穗大斜面的二分之一左右,深达木质部便于接穗成活。树离好皮后,用刀尖轻轻地拨即可;第三是插入大斜面上端距砧木切口0.20.3CCM为目止,一般每个枝插23个接穗,匀散排开,较细的枝插一穗即可;2第四是绑扎。我们用麻绳将插入的切口部分一圈圈缠紧,度以不露切口的裂缝最好,然后用黄土将锯口密封。这样做,即肥保温,又有助于果穗成活,还减少了病虫害。


    C、解除绑扎物:


     活后,6月中旬新梢长到20~30cm时,及时进行解释作绑扎物,防止了因高接果穗穗迅速生长而勒出的伤痕,影响枝条牢固性和成长发育。在解除绑扎物,防止碰坏已高接成活的查穗。


    D、绑支柱:


高接后23个月,新梢生长非常旺盛,而接口又没有完全愈合,有很容易被风吹折。因此,以免影响新枝发育。在7月初时带新时时新枝完全木质化时,接口基本愈合时,就可以去掉支柱


E、除萌蘖:


高接后原树体还会萌发大量的萌蘖,(原树的嫩芽)我们在适宜地留一些,以便以后再接其他的品种,以达到一树多果的目的。其余的则尽早除掉,以免浪费营养。就这一项工作我们从4月底开始一直到7月底。这样留下的果穗长势旺盛。


4、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7月初,经过我们的努力,学校校园中的4株桃树都长势良好。大大的改良了果树的品种。第二年夏天同学们尝到自己的果园嫁接的果实心里甜滋滋的。并把所取得的成果写成了实验报告,发放到我们学校种植小组每个同学手中。


三、体会:


通过这次小课题研究活动,不但使我们学到了果树高枝换头的技术,而且还提高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改变家乡面貌的意志和决心。


                                     果树小课题研究小组       2009.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20:02:07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7#

 此文获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可爱的蚕宝宝


萧山区进化镇三小 601班罗锡颖  指导老师 赵文龙


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奶奶走了进来神秘地从兜里掏出几个纯白色“小东西”。我便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东西呀?”奶奶努了努嘴说:“你猜猜”。“我猜不出”我无奈地说。奶奶回答说:“这是你一直想要养的蚕做的茧呀!你只要放几天他就会从这钻出来了。”


果然,过了几天从茧里钻出一个“小家伙”但并不是蚕分明是一只飞蛾吗!我边缠着奶奶问:“奶奶你骗我,从茧里钻出来的并不是蚕而是一只飞蛾!”奶奶笑着说:“我的小宝贝,这只白色的飞蛾就是“蚕蛾”等她产卵过后的几天卵里钻出来的就是“蚕宝宝”了。


过了四天,我发现淡黄色的卵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我又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蚕就快出生了。我还发现,卵呈扁平椭圆形,我用尺子一量它的厚度约为0.5~0.6mm,卵的颜色会慢慢的变深,但有些不会变色,这是为什么呢?以前,我听老师说过,这种不会变色的是没有受精过的卵。


蚕终于孵化出来了,刚孵化出来的蚕身上有毛,呈黑色,听奶奶说它叫毛蚕,约3mm左右,我看着它左顾右盼像是要吃桑叶我立刻拿来桑叶,小蚕爬过来爬过去在找最好的位置吃,两天后,它体色逐渐地由黑转白约经过四天左右。但我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一次上科学课我把这个问题告诉了老师,他告诉我这叫二龄蚕,刚孵来的是一龄蚕,它们每脱一次皮就增长一龄,每脱一次皮身体的增长加大许多四、五龄时期的成长更名显。听了老师的话就像读完了一本科学百科书。


蚕进入五龄之后,约七天。我发现无龄蚕开始土丝结茧,但是在之后几天我一点都没发现什么变化,因为他多在理它躲在了茧里面了,我想:蚕在茧里面是怎么变成飞蛾的?又是怎么变成蛹的?还有蚕在茧里是否还会脱皮……我又再次问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蚕在接见后月、蚕在结茧后约23日内蚕会再脱一次皮,然后化成蛹,身体变得又短又胖,呈茶褐色。约经十天蚕蛾便可孵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知道了蚕的一生有这么多的变化,从小蚕到蛹再到蚕蛾,如果一个阶段做不好,它就会被残忍地淘汰蚕给人们带来财富,带来温暖‘没有人记得它——蚕。蚕的一生是短暂的,却又是那么地光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16:31:50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8#

 

纸的观察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四(1)班  姚瑶


 指导教师:邹小斌


实验目的:通过撕纸实验了解纸的构造


实验材料和工具:


1.报纸四分之一张、笔记本纸一张、纸巾一张;


2.尺、剪刀、放大镜。


实验过程:


1.用剪刀纵向裁下每种纸的一半,在裁下的半张纸上标上“横向”,另外半张纸标上“纵向”;


2.把标有“纵向”的纸按纵向撕开,标有“横向”的纸按横向撕开;


3.观察撕开后纸的毛边,用放大镜观察撕出来的边缘;


4.重复做两次。



观察结果:






















方向


报  纸


笔记本纸


纸  巾


纵  向


容易撕开;


边较直;


边缘整齐,有毛丝。


很容易撕开;


边很直;


边缘整齐,毛丝少。


非常容易撕开;


边较直;


边缘整齐,毛丝长。


横  向


不太容易撕开;


边不直;


边缘像锯齿,毛丝多。


相对不太易撕开;


边不太直;


边缘像锯齿,毛丝稍多。


很难撕开;


基本不能形成连续边;


边缘不连续,毛丝长而多。



实验结论:


















比较项目


不  同  点


纵  向


相对容易撕开;边较直;毛边相对整齐。


横  向


不太容易撕开;边不直;毛边不齐。


原  因


纸是用纤维做成的,顺着纤维的方向也就是纵向容易撕开,反过来说横向就不容易撕开;纤维越短、越密越容易撕开,边越整齐,反之则越不容易撕开。



相关资料:造成的过程


    先将木头、草茎、麻条、破布等原料浸泡后捣成纤维浆料,搅匀,加入少量淀粉等填充物,利用圆网挂浆成型,在挂浆过程中纤维成纵向排列,与圆网运行方向一致,烘干后卷取,开切即成纸张。



 








中年级

 



神奇的表面张力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四(1)班  姚瑶


指导教师:邹小斌



龙井茶和虎跑泉是杭州两大名产,人们特别喜欢用虎跑泉烧的水来泡龙井茶,据说这种茶水倒满杯子后不会溢出来,而在杯口水面呈现出拱状。


我带着好奇心问爸爸:“是真的吗?”爸爸笑了笑,说:“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吧,实践最能说明问题了。”


我们找了一个直径为70毫米的塑料杯,在杯子里倒满水,使水面与杯口平齐,然后找来若干枚一角硬币,爸爸让我估计放多少枚硬币后水会溢出,我说大概能放8个,爸爸让我自己去找答案。于是我轻轻的把硬币一个一个地放进装满水的杯中,并对水面情况进行了观察。下面是我的实验过程和观察记录:


 

























投币


个数


0


10


20


30


40


45


50


52


水面


情况


水平


无变化


略有


凸起


明显


凸起


更凸了


越来


越凸


好像要


满出来了


终于


满出来了


 


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是一种物理效应,它使得液体的表面总是试图获得最小的、光滑的面积,就好像是一层弹性十足的薄膜一样。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如树叶上的露珠、人的泪滴、玻璃上的水珠等,都是鼓起来的,晶莹剔透。


科学问题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

  本文获杭州市科技节天文小论文二等奖

                       日全食之动物趣闻 


              江南实验学校  四(2)班  竺昱澄


  


       听我们科学邹老师说:“发生日全食的前几天,大象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可能跟日全食有所关系。”我半信半疑,会吗?也有可能是近来天气炎热的缘故啊,大热天,连我们人都会暴躁一些,更何况动物呢!我决定在日全食来临之日,亲自前往动物园一探究竟。


      日全食那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动物园,直奔大象馆,真希望亲眼目睹大象的异常反应,但两头大象还象往常一样嚼着干草,唯一不同的是象背上撒了一些干草,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一样,替自己做顶草帽,一来可以遮太阳,二来可以防蚊虫。


大约九点三十四分的样子,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就跟晚上八九点一样,这时,惊喜的一幕发生了:两头原本正在吃草的大象,慢悠悠地转身往家走去,于是,边上许多人在喊:“啊,大象误认为是晚上,回家去了。”真的是这样吗?据我所知,大象的记忆力要比人类好得多,它能识别三百多头象的模样,所以它应该记得出来吃草才不久,连肚子还没填饱,怎么可能变成晚上了呢;其次,大象是有时间观念的动物,成年公象会记得四年中,最适合母象怀孕的那两天;再则,大象是种高智商的动物,它具有许多灵长类动物都望尘莫及的自我意识,所以大象决不会误以为是天黑了才回家的,为了确认这个判断,我还特意打电话给了大象饲养员,据她说,大象也有生物钟的它是知道白天与夜晚的,所以绝不会是误以为是晚上才回家的,可能是因为害怕。


      但据我的观察,大象那天是慢悠悠地走回去的,从大象转身至大象到家门口大约20米的路程,大象走了约两分半钟,根本不像是害怕的样子,我曾经见过大象受惊的样子,会四处逃窜,而且还会发出惊鸣声,而这次,大象的步态一点也不焦急,缓慢而悠闲,倒像是散步;再说,大象是不怕黑暗的,曾发生野象趁着夜色偷吃玉米地,以及为复仇在夜深人静时,催毁人的房屋。


      那大象为何会往家走呢?我的猜测是,大象的眼睛与我们人类的眼睛不太一样,对黑暗的适应力没有人类那么快,日全食那天,突如其来的黑暗,让大象看不清食物,所以就凭着自己比犬类还要灵敏的嗅觉朝家走去,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还特意到网上查了资料,但只能查到大象的视力不太好,只能看到一百米之内的物体,但对于大象对黑暗的适应力却没查到,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象回家,以及日全食来临之时它的真实想法,仍非我们人类所能理解,这或许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些庞然大物。


                                                              指导教师:邹小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2 22:21:24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0#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日全食过程中气温变化的研究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504班   马 可


指导老师  沈颉  邹小斌


 


     2009年7月22日发生了一次特殊的天文奇观——日全食。


     你知道日全食是怎么形成的吗?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上气象千变万化的源泉。当月球处于一个特別的位置时,太阳、月亮及地球会连成一线,而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月亮将遮掩太阳的光芒,在地球上投下阴影,在阴影的不同区域,就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日食现象。


     天文学家预测,今年7月22日,我国大部份地区都可以观测到这次罕见的日全食现象。上午8时53分左右,日全食从印度西海岸开始,随着全食由西向东推进,在9点钟左右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全食进入我国后,先后经过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等12个省市,几乎覆盖了整个长江流域。全食离开我国后,进入太平洋, 12时17分左右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结束。


       我是杭州的一个小市民,因此,我有幸观看到这次世间罕见的日全食全过程,从初亏开始,经食既、食甚,到生光、复圆,虽然天空中云层较厚,但还是可以清楚地观看到这壮观的一幕。我觉得可以把一次日全食比做一次快速的“日落”和“日出”过程。日全食期间,由于太阳辐照完全被遮盖,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也会给大自然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8时21分,初亏出现了,宣告了日食的开始。这时的气温是29.9℃,接着,月球就开始一点点地侵蚀日面,一小半、一大半……太阳正在慢慢地“消失”,可是气温还在上升,直到8时55分,气温达到了最高点30.5℃太阳变成了一个弯弯的月牙,这时气温才开始下降。



    9时34分,气温下降到了30℃。食既形成了,它标志着日全食的正式开始。此刻,出现了耀眼的贝利珠,光彩夺目,它是由月球上的环形山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形成的。


      图1:杭州分钟温度资料(8:00——10:59)


     接下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9时36分,日全食的最佳观赏高潮 ——- 食甚来到了!原来太阳的位置,变成一个暗黑的圆面,只留下一圈淡淡的金光,这就是钻石环!几秒钟内天地一片漆黑,犹如夜幕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昏暗的大地上凉风习习。此时的气温降到了29.9℃。几只鸟儿惊叫着从我头顶飞过,邻居家的小黑狗狂吠着在院子里上蹿下跳,显得焦躁不安。


 


     人们正对这美丽无比的天文奇观赞叹不已时,突然,天空亮了起来。9时39分,进入了生光阶段。太阳从月亮背后偷偷地露出了笑脸,犹如一根细细的金带,挂在漆黑的天空中,明亮的贝利珠此时又再现它那亮丽的身姿。但是气温仍在继续下降,直到9时50分,温度降到了最低点29.7℃,随后温度开始迅速回升。


     10时59分,太阳复圆,月球圆面完全离开了太阳,太阳的光芒重新普照大地。气温也达到了32℃,比最低点高了2.3℃。




























时间


日食状态


气温(℃)


8:21


初亏


29.9


9:34


食既


30


9:36


食甚


29.9


9:39


生光


29.9


10:59


复圆


32


     从这次日全食的观测,我发现日食期间气温会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可能与当时天空中云量较多有关。


这次我看到了完美的日全食,使我终生难忘。壮丽的日食是日、月、地的舞蹈,是大自然在向我们展现它那神奇而美丽的一面。


本文获浙江省国际天文年科学论文三等奖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1#

 

                         凤仙花的一生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四(3)班 叶周       指导教师:邹小斌


 


     从科学课上,我了解到: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指甲花,它性喜温暖和阳光充足,不耐寒冷这些特点,其它的让我去仔细观察发现吧......
     我非常期待,趁星期天买来了凤仙花的种子,回到家里,我开始观察种子,大小与芝麻差不多,形状是椭圆形的,种子中间有胚,颜色呈褐色。


我开始播种凤仙花种子,采取透明玻璃杯栽种和花盆栽种(观察凤仙花根的生长情况)两种方式进行播种。两种方式都种植了凤仙花种子,以便进行对照观察。


      3月8日:(方法一)
     准备一个透明塑料杯,放入餐巾纸,中间放泥土,在餐巾纸与杯壁中间放入凤仙花种子。

     苦等了5天,我的两棵凤仙花终于长出了根,他们像两个白尾巴的小豆号,静静地站在土中。
  


又过了2天发现它的根变成了红色,而且长出了白白的须,它还长出了绿色的小嫩芽,像一个绿色的小绒球。
3月8日:(方法2)
  我准备好花盆和土,用餐巾纸放在盆底,放入适量的土,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然后播种、用泥土轻轻覆盖、浇适量的水,放在阳台上。(为了保险,我播了三盆。)



3月15日:
  在焦急地等待中过了一星期,我去看凤仙花,“啊!”我兴奋地尖叫起来,惊奇的发现:我的凤仙花竟然长了一个小芽,那嫩黄的芽小小的,茎上有一根根软软的小刺,高0.5厘米。



3月22日:
   这个星期,凤仙花长出一对真叶,碧绿碧绿的,我目测茎约有1厘米,叶长1厘米,宽0.7厘米,用尺子测量了一下,茎有1.4厘米,叶子长0.7厘米,叶片中间颜色淡,周围深,叶子微卷。
 3月30日:
  真叶变大,长0.85厘米,茎高1.2厘米,两株茎呈红色,一株茎呈绿色,都朝阳台外方向靠,这就是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我还有一个发现:泥巴变干,我赶紧浇水。

4月7日:
  真叶长到长1厘米,出现了几条白色的、十分明显的叶脉,还长出了一对嫩叶,他们交叉生长,嫩叶的边缘有细锯齿。


 


4月15日:
  靠近阳台外的凤仙花明显比另外一株凤仙花长得好,真叶1.5厘米,叶子1.2厘米。除一对真叶外,第二对叶子已经长出来了,叶狭长椭圆形,叶子头尖,中间大。


4月20日:
  直立茎变粗,长10.2厘米,叶子长大不明显,除真叶外第三对叶子已经长出来了,我给它添加了花肥。我仔细地看了看凤仙花的排列情况,他们之间都没有互相的叠在一起,都是叉长着的,是为了更好的吸收阳光的照射,这样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更好的生长!
4月29日:
  这一盆长势喜人,我们就来观察它吧!真叶慢慢开始变黄、萎缩,有两片已经脱落。茎高12厘米,叶子有5对,平展, 最长的有5.5厘米,茎上有明显的节和凹凸感。


 


5月6日:
  好久没有仔细地去观察凤仙花了,今天我迫不及待地去看它,出乎我的意料,现在的凤仙花有10对叶子,中间的叶子又大又长,已经达到了6厘米,宽2.8厘米。下面的叶子有点老,长4厘米,宽2.2厘米。上面的叶子嫩嫩的,微微的往里卷,颜色由下面的淡到上面的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锯齿、叶脉十分明显;茎有筷子一样粗,淡红色。在两片大叶子的中间,有几个嫩绿色的,米粒般大小的水滴形花苞。我非常地高兴,因为我的凤仙花快要开花了哦!



5月15日:
  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在露水的滋润下,红梗开红花,靠阳台外的凤仙花率先开出了4朵粉红色的花,花萼成角状向下弯曲,花径3.5厘米,还有两个含苞欲放的花苞。书上说凤仙花植株大的有1米~1.3米高,小的有16~20厘米高,我的凤仙花16厘米就开花了,是个小个子哦!两天后,在绿叶的衬托下,6朵全部开放的花鲜艳无比。我用手轻轻拨开花瓣,看见了一个淡绿色的小鼓包,啊,是果实。


 


5月28日:


只见它绿绿的,外面有着一层薄薄的细毛,毛茸茸的,几天后,颜色呈棕色,我轻轻的用牙签挑开其中的一颗果实,发现里面有5粒软软的种子,我要等它们成熟后来收种,明年继续播种…


我的感想和收获:


这是我种植凤仙花三个月来的观察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有辛苦,有失望,也有许多快乐。我不光收获了凤仙花种子,更收获了观察中所需要的耐心。小小一颗凤仙花种子,在我的精心照顾和培养下,不仅枝干长得粗壮,花儿也开得非常漂亮,让我感到这三个月的辛苦劳动非常值得。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2#

玻璃的汗珠.doc (, 下载次数:150)

小探索者一等奖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3#

 


杭州动物园内日全食观测日记


501班黄佳雯   指导邹小斌


 


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21世纪以来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宇宙太空将展示它的无穷奥秘与深邃,太阳、月亮将在天空演绎大自然神奇而美丽的舞蹈。一大早,7点钟左右,爸爸便送我与妈妈,还有潘文君和她妈妈一起前往动物园,想看看在这百年不遇的天文奇观中,动物们会随日食变化有些什么反应:从容、安静,还是焦躁、害怕?心中充满无限期待之情。


7:37,到达动物园,我们成了最早的一批游客。天空阴、闷热,太阳没有出来,今天能不能看到日全食,我很担心。


7:40,到大象馆,结果大象还没起床,窝在洞里没出来。倒是看见了旁边早起的长颈鹿,正悠闲地啃着树皮,丝毫没觉得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不是我们人类特别激动啊?


7:57,太阳出来了,真是庆幸!测了一下温度:31℃。


8:00,去了天鹅湖,有的天鹅在水中的小岛上梳理羽毛,展示优美身姿;有的在水中戏水追逐。旁边禽类馆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悠扬悦耳。巨嘴鸟在笼中树枝上跳来跳去。一切都显得宁静安详愉悦,我打开妈妈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了这一片清新的晨曲。


8:07,来到猴山,这儿比较开阔,方便观测日全食。有猴子的地方总是很热闹,荡秋千、追打、搔痒、抢食物,我看得津津有味,都快忘了来干什么的。看来猴子世界一片太平!


8;12,太阳好像跟我们捉迷藏,一会儿露个脸,一会儿又躲进云层里蒙上了面纱,不由得让我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诗“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时环境温度为32℃,气温略微升高。


8:22,动物园播出通知,即将发生日食现象,请游客们注意,请工作人员做好应急准备。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8:23,太阳完全从云层中出来了!透过太阳观测镜,觉得有一点点变形,这时应是初亏开始的时间了。


8:25,猴子们发出阵阵尖叫声,上窜下跳,不再吃食、玩耍,有些躲进了山洞里。是不是动物们比较敏感,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异常变化?


8:38,太阳被月亮咬掉了一个小缺口。



8;40,云来了,如纱一般缭绕着太阳,太阳看不太分明。


8:42,云层渐渐淡去,可以清晰地看见太阳被咬掉得更多了,足有三分之一没有了。


8:46,太阳只剩一半了,远远地望去有一些光晕,浅黄色,晕得极为均匀。


8:48,猴子发出阵阵嘶叫声,鸟儿也在尖叫,不远处不知什么动物不停地发出“蝈蝈蝈”的叫声。动物们是不是对天狗吃太阳不满啊?


8:49,太阳如弯弯的小船,戴上观测镜看怎么就觉得月亮如弯弯的小船。嘿,都搞浑了!一层薄纱笼在外面,神秘、美丽。真想象童话中一样,坐在弯弯的小船上,在太空中摇啊摇,随手摘一颗星星在手中。


8:55,太阳外的光晕呈现出粉红色,继而有些淡淡的紫色,太神奇了!


8:59,天空暗了下来,有淡淡的云层保护,用肉眼也能清晰地看,这时候的太阳就像夜晚的月亮。


9:05,太阳只剩三分之一了。


9:15,天空继续转暗,太阳越来越细,犹如太阳芽(以后语文课中有了新名词)。看了一下温度是31.5℃。


9:16,太阳只剩一条边,左侧边似有一个小圆珠发出光芒,不知道是不是贝利珠。


9:20,天空阴暗,起了风,太阳又被云遮住了,不见了踪影。远处的鸟不停地叫,还听见翅膀不停地扑打声,显得非常着急。


9:22,云层游开,太阳渐渐又出来,仅剩咪咪小一点儿了。


9:26,太阳旁出现非常短暂的七彩光芒。


9:27,天空越来越暗,笼罩在越来越深的暮色中,四周非常寂静。猴子们基本上不活动了,很多都呆呆地坐在石头上,望着天,还有的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若有所思。此时温度30.5℃,凉了下来。



9:32,天空很黑,像晚上8点钟光景。


9:34,贝利珠!看见了真正的贝利珠,发出钻石般光芒!人群发出惊呼。瞬间太阳就被吞没了,剩下一圈光晕,是日冕,这就是钻石环了吧。很黑,像半夜里,有点凉风,温度在29℃左右,打了手电筒只看见二三只猴子在山上傻愣着,不动也不叫,其余都躲进山洞了。大象在栅栏里焦躁地跑了几圈,毫不犹豫地掉头跑进了洞里。长颈鹿非常迷茫,在洞口徘徊,终于决定也进洞了。估计动物们都很迷惑,今天怎么天黑得特别快,才出来活动一会儿怎么就到晚上了?为这奇异的天象,人们则非常激动兴奋地谈论着,甚至发出叫声。打电话想问问爸爸在单位观看的情况,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了,昨天就想买指南针看看日全食是否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今天看来对地球的通讯还是起了干扰作用。沉沉的夜色持续了4分钟时间。


9:38,天空略微有些转亮,突然一滴光亮出现在天空,又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时的贝利珠在右侧出现。


9:39,天空亮了,贝利珠消失,太阳像一条细线,接着像一道弯弯的眉毛挂在空中,应该叫蛾眉日吧!


9:41,天空逐渐恢复正常光线,温度为30℃。


9:44,太阳逐渐增大,像香蕉,有光晕出现。猴子开始出来活动。


9:52,温度回升,30.5℃。


10:15,温度继续回升,逐渐恢复夏日炎热,有34℃。太阳已经有一半出来了。大象、长颈鹿都已照常活动,恢复正常。


10:29,太阳逐渐恢复,像8:42时候的形状,有三分之一了,有时有云遮挡,温度32℃。


10:42,天狗吐太阳还剩一小口,温度32.5℃。


10:49,太阳只剩一樱桃小嘴还未复原。


10:53,太阳只差一条线了,看起来还不那么圆。


10:57,肉眼看太阳已经呈圆形,太阳回归,普照大地。


日全食结束了,太阳的光芒又重回大地,一片灿烂。太阳公公笑眯眯的看着我,好像在问今天上演的剧情是否精彩,我向太阳招招手,让我小小年纪就观赏了百年不遇的太空奇观,真是太幸运了。除了天空上演的奇观,我还发现温度在日全食时会下降,通讯信号在日冕时会中断,还有动物们也会做出异常反应。飞鸟、猴子、长颈鹿、大象在这天中感受了它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日全食,动物的生物钟随着光线的巨大变化会做出相应地反应,它们无法做出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因此根据平时的作息习惯做出了相应举动,但显得迷惑、无所适从、焦躁,然后躲回到洞穴里去。


今天的经历让我感受深刻,对天空的梦想就此起飞,无边无际的宇宙,天体里的奥秘等着我们人类去追寻与探索!



 


(日全食发生过程中的动物声音请参考声音文件)


 




















实验名称


 日全食发生过程中的动物行为变化的观测


实验目的


 伴随着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动物园里的动物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动物对自然异动行为具有先于人类的感知,它们在这样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时,行动会发生哪些变化?本实验主要采用观测录像和访谈法,了解动物在此期间的一系列行为状况。


实验时间、地点,参加活动人员


7月 22日  杭州动物园


黄佳雯和妈妈


潘文君和她妈妈


实验过程(包括具体探究活动计划、步骤,观察记录等,照片、原始记录可附后)


 从早上8点左右达到动物园,观测动物的日常行为状况。通过访谈动物饲养员,了解典型动物在平时该时段中的行为动静。比较日全食期间和平时动物的行为差异,探讨动物的行为变化是否受到日全食的影响。同时,借助温度计和通讯仪器,了解日全食期间的温度变化和通讯状况,尽可能多的探究日全食带给我们的影响。




实验结果(或结论)


 温度在日全食时会下降,通讯信号在日冕时会中断,还有动物们也会做出异常反应。飞鸟、猴子、长颈鹿、大象在这天中感受了它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日全食,动物的生物钟随着光线的巨大变化会做出相应地反应,它们无法做出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因此根据平时的作息习惯做出了相应举动,但显得迷惑、无所适从、焦躁,然后躲回到洞穴里去。






本文获市科技节一等奖  省二等奖   图片未插入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4#

                    可爱的蜗牛
      (此文参加绍兴县科学小论文评比获三等奖,但学生自行探究撰文精神值得学习)
今天,我从窗槛上见到了一只蜗牛。
它背着一个灰色的壳,身体的前面是头,头上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面的一对触角短,后面的一对触角长一些,触角上都有小黑点,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缩回去。
我伸出手摸摸,发现它的身体很凉,很滑,壳很硬。
蜗牛的问题
     看着可爱的蜗牛,脑子里奔出了好些问题:蜗牛触角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它的食物有哪些?我从中选泽了一个问题,进行实验验证。
蜗牛的研究
实验假设:蜗牛爱吃菜叶,苹果,薯片。
实验材料:一只蜗牛,一个装蜗牛的容器,蜗牛可能爱吃的食物(如:小块的菜叶,薄片的苹果,薯片,薄片胡萝卜,青草,蒜瓣薄片)和镊子
实验过程1.把蜗牛依次放在菜叶,苹果,薯片,胡萝卜,青草和蒜瓣薄片上。
         2.观察蜗牛的反应。
从以上这个实验中,我发现,刚开始蜗牛并不是马上爬到食物上,而是先爬到食物旁边,用触角碰碰觉得没有危险后再才慢慢爬上去,看是不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最后,我们发现蜗牛喜欢吃菜叶、面包、苹果等食物。
从以上这个实验中,我发现,刚开始蜗牛并不是马上爬到食物上,而是先爬到食物旁边,用触角碰碰觉得没有危险后再才慢慢爬上去,并且我认为蜗牛喜欢吃菜叶、面包、苹果,薯片和胡萝卜等食物。不喜欢吃蒜瓣等有浓烈气味的东西。    
我把蜗牛放回到窗槛上,之后我又发现,在蜗牛爬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透明的东西,被太阳一照,显得亮亮的,这又是什么呢?我从网上了解到:因为蜗牛的长相比较奇特,它们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蜗牛整天背着自己的“小房子”——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蜗牛的足上长有一种叫做足腺的腺体,足腺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能提高它们的爬行速度。这样,蜗牛爬过的地方,就留下了由足腺分泌出来的黏液。
从小小的一只蜗牛中我就能了解到那么多,我们不应该小瞧了他们哦!
                           杨汛桥实验学校 六(1)班 邵星宇
                                   指导老师:李玫
TOP
15#

   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写小论文,不过要从身边的东西着手去写,看看大家的指导,有点想法!也来尝试尝试。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16#

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