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参与式培训后的一点反思
浣江小学:楼迪波
这次的培训活动,让我有了几点很深的体会,这是在从前的教研活动没有体会到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1、亲身经历也不一定有发言权。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即使是亲身经历,也必须是在方法到位,操作谨慎和多次重复的实验基础上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最后再有组织地汇报,力求语言表述的准确。千万不能被自己简单的想法和实验结果左右,这样出现的简单的臆断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很有害处。比如说:活动中我们小组用水把蚂蚁围起来观察,发现蚂蚁很容易跑出去,大家看到了一致的结果,很快得出结论:用水把蚂蚁围起来观察,这种方法不好,而且深信不已。而第一小组的老师们却提出:的用水围住蚂蚁观察方法很好。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不得不引人深思。在汇报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发现原来是我们太过武断了。第一小组是经过多次实验,分别用不同大小,不同粗细的水圈围住蚂蚁,发现当水圈处于一定的宽度和大小的时候,蚂蚁会试着去探探水的宽窄、多少,再想想是否要冲出去,事实上它们很难跑出水圈,只能乖乖地待在中间。这时观察起来就很方便。
2、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的教研活动,是一次参与式的培训活动。也让我体会了一次集体智慧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所以每个人在同一个活动中所关注的东西也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把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和感悟说出来,共同分享,我认为这才是集体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以前只是发现学生不注意倾听,今天在“观察员”的提醒下,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老师们自己也缺少倾听的习惯。显然,每个科学老师都十分清楚倾听的重要性,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难道真的只是一个科学素养的问题?我想这还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
3、对于兴趣的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尤其是观察蚂蚁之一环节,我们组的老师更是兴致勃勃。记得在观察蚂蚁这一活动之前,有老师提到过要站在一个三年级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类似于他们的思维来参与这次探究活动。这一点在活动结束时俞老师也提到过。好吧,那么就这么办吧,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一开始我信心满满,也认为应当如此。可是我们经历过以后,发现真的很难做到。原因就在“兴趣”二字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都有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在我们的小组就体现出来了。
其中两个男老师试着用各种观察方法,找出最能清晰观察到蚂蚁的办法。先用了放大镜叠加,用其中一只罩住蚂蚁,另一只调节焦距观察到最清晰的蚂蚁,结果发现,蚂蚁会往边上跑,不会乖乖待在中间等你观察;再把蚂蚁放在观察盒中,用一只、两只放大镜观察;还把蚂蚁放在一只塑料袋中进行观察,觉得这样的方法比较合适,而且发现了蚂蚁两只触角的行动,很好地引出了下文。期间还有意外的收获——发现把蚂蚁放到任何一个地方观察并不是很好操作,蚂蚁是在是太小了,最后把纸撕开后,用纸的毛边勾住蚂蚁,再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效果最好,成功率较高,主要是不会伤害到这些小家伙。
毛老师也参与到实验中来,可是她对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别好奇。一开始她发现自己看不清蚂蚁的身体结构,直到两位男老师发现了用塑料袋的方法后异常兴奋,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清晰的蚂蚁。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她集中精力观察塑料袋中的蚂蚁。所以,在后来的组内汇报过程中,她对蚂蚁的身体结果描述地最仔细。
杨老师负责记录,她记录了我们的发现和讨论。至于我,最感兴趣的是用水围住蚂蚁的方式观察,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最简便,也最节省材料,所以我做了在水中放瓶盖的方法观察蚂蚁和用水围住蚂蚁观察这两个实验。同时作为组长,我还对实验的时间进行了记录,还做了活动观察结束后的汇总工作和材料整理。
显然在这次活动中,如果来评价我们小组的实验合作,那无疑是不合格的。如果说到这次活动教学目标的定位,坦率地说,我们小组共五个人更倾向于找出一种最能观察清楚蚂蚁的方法,这种思想贯穿我们整个实验过程。这和我们的初衷——观察蚂蚁身体结构也相违背,除了我们的毛老师。
我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这是可能是由于我们老师观察兴趣在转移,转移到自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去了,永远是站在一个老师的位置上,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而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限制而改变。这里就有一个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了。是啊,这就像兴趣各不相同,关注点各不相同,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也各不相同一样。
所以我还有了这样的想法。有些实验需要大家合作,但是是否有些还是需要每个孩子亲历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觉得,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做得好,而且在交流汇报的时候,也只有亲历的那个人,才表达地最清楚,最深刻,最形象,对别人的启发也最大。如果强制学生做一个实验,只能有一种想法,那么,实验中的合作问题、学生游离于实验活动外的情况就一定会存在。
4、活动目标的明确性。活动期间,“观察员”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居然没有一位老师或是一个组去关注蚂蚁三个部分的比例问题,这样,我们能画出蚂蚁吗?这个问题对我有较大的震撼和遗憾,现在重新思考起来,是否跟老师确定的活动目标有关系呢?今天丁老师提出让我们亲历学生观察蚂蚁的过程,用我们讨论出来的方法选择几种进行观察。老师们绝大部分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到试验中去,没有强化“画蚂蚁”这一教学目标,老师们的关注点就不在这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希望和大家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3 16:55: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