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2: 走进教师的现实世界
——温州市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教材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陈素平
一、背景故事
《与永嘉农村兼职科学老师对话》
2005年4月,永嘉县某农村小学调研,听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执教者为有18年教龄的兼职科学教师。课后,我与该教师进行对话。
§我:你知道现在的科学课堂是怎样的?
§答:我不是科学老师。我每学期兼3节常识课。我从教18年了,我从来没有外出听过一节科学课(常识课),在校内,我也从来没有听过同事上常识课。
§我:你感觉上常识课最难的是什么?
§答:就是感觉一节课四十分钟,时间太长了,很难熬。书上就几句话,讲的很快,书上有的,学生看看书就知道;书上没有的,学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我:上过这节精心准备的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答:感觉时间好过多了,学生特别活跃!今天课堂上举手发言最积极的那位就是平时最顽皮的学生,我真是想不到!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答:主要是有了那么多的材料,而且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我:今天这些材料是你为学生准备的,还是?
§答:都是学生自己带过来的。我昨天要求他们将家里的塑料、陶瓷、玻璃、金属的各种制品带过来,开始我还担心,想不到这次他们竟带得这么齐。
§我:如果平时上课,你也会让孩子们自带材料和做着呢充分的准备吗?
§答:不怎么做,说实话也不会。
发现与启示:我们的教师遭遇了怎样的困难(现实世界)
§ 1.“我不是科学老师”的背后:从没听过科学课,从没好好准备上好一节科学课,而且习以为常;
§2.“书上没有的,学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背后:教师的对教材的理解和专业知识非常缺乏,以至于对科学课的教学望而生畏。
§
§
二、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找对子(组织活动)(5分钟)
目标:让同伴相互认识,彼此了解,增强同伴互助的合作性。
准备:小卡片若干张(与参与人数相同),标上1、2、3等序号,每一个相同号码两张卡片。
步骤:1.每一位参与者抽一个号码。
2.相同号码的两位分配为同组,并以此序号为组号。
3.相互自我介绍,记住对方最大的特点。
4.个别交流,活跃气氛。
体验活动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目标:1.交流参与式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把握学生的前概念。
2.参与者参与模拟实验的设计与过程体验,预测课堂所发生的可能事情,掌握模拟实验的一般技巧。
3.体悟科学教师的钻研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主动改进材料的专业精神。
准备:活动提示卡、手电筒、模拟小球、记录单
步骤:
1.情境谈话:(屏幕打出“昼夜交替”字幕和背景)昼夜交替是地球上常见的现象。(教师伸出一只手握紧拳头)我把这个拳头当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如果只有地球,会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会,需要太阳)(伸出另一只手握紧拳头)我把这个拳头当太阳。如果这两个拳头都固定不动,观察思考会有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出现吗?(也不会)
2.提问:地球和太阳要做怎样的运动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请大家用两只个拳头比划比划,然后把自己的猜想写在记录单的 “我的猜想”方框中。可以用用图示法表示自己的猜想,也可以在左下方,用文字表达自己猜想中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太阳是如何运动的。(字幕:独立思考,大胆假设)
3.交流初始想法,把教师的想法一一写在黑板上,并相机归类。
(要求上实物展示台展出猜想,老师利用模型在黑板上分三个区域:地球不动,太阳不动,两个一起动。总结与归纳学生的猜测。)
4.用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1)介绍和呈现材料
用这种手电筒模拟太阳,用这个球体模拟地球,为了方便操作,老师在下面加了条木棒。
(2)交代实验步骤和要求(字幕要求)
◆黄色标记为观察点,请观察这个点有没有发生明暗交替现象。
◆将模拟实验进行分步观察,画在记录单上。
◆先研究组内相同的猜想,再分别研究各自不同的猜想。
◆一边做实验,一边做记录。
(3)重点演示“分步观察”的操作方法。教师示范:“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请注意放慢速度去观察。 可以把每个实验分步骤去记录昼夜变化情况。
(4)参与者实验。
5.汇报交流
(1)关上手电筒,用一分钟整理你们的结果和发现。(字幕呈现:实验是怎样操作的?你看到观察点有没有出现明暗交替的现象?说明什么?你们有没有其它发现?)
(2)分组汇报,教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大家一致通过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勾),一致同意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叉)。有新发现的(星星)。
(3)引导做出新解释:如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你找到证据了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以地球自转且绕着太阳转为例)
6.整理材料,互动交流:
(1)插入A.儿童的猜测。(图片、归类)
b.儿童的交流,介绍学生现场的问题:(黄卫华提供)
结合教材和自己的教学,请谈谈在活动中体验到最深刻的一点。
(2)思考交流
两人一组的意义?
对材料改进的意义?
用拳头先比划的意义?
材料直接呈现的意义?
选择一个点观察的意义
实验做分步观察的意义?
为什么要记录?
最后插入学生的真实表现,意义何在?
三、经验分享
走进教师的现实世界
——温州市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教材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一、参与式培训概况
1.温州科学教师配备与培训情况(背景:温州地图)
温州市地处浙江南部,全市有11个县(市、区)998所小学。约有500名专职教师、2000多名兼职教师。与周课时为10课时的要求相比,当前的队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专职教师的数量与要求相差甚远,许多农村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正常保证开设科学课程。
2003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对新教材进行了第一轮的市级培训,通常以教材分析、上课观摩和专家报告为主,每次约200人参加,每学期开学初一次;县(市、区)组织相应的三级培训,形式以教材分析为主。
问题:(1.讲授式的培训方式虽然信息量大,但教师对教材的科学过程技能和专业精神无法通过“听”的渠道到实现。
(2.大多数的农村教师、兼职教师并没有“先培训后上岗”,也没有机会参与集体备课、校本培训等,因而大多处于“打无准备的仗”。
如何培训到每一位教师?
如何让每一位教师最有效地参与培训?
2.参与式培训的愿景
◆以单元整体备课为载体,让每一位教师提前都能备好每一个单元每一课,走出无备课的盲区。
◆以教师的现实世界为思考点,让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下水”中习得。
◆以团队学习为基本形式,让专业精神浸润在培训之中。
3.参与式培训简介:
由温州市教研院成立讲师团,借鉴STC培训的做法,在龙湾、洞头、永嘉三地试验。鹿城区、瓯海区由区教研室负责。
时间 |
对象与人数 |
内容 |
主讲人 |
2008.9 |
洞头县教师30人 |
各册上册第一单元 |
张汉、饶正辉、王邦银、陈素平、柯高益 |
2008.9 |
龙湾区教师180人(分
四组) |
各上册一、二单元 |
林昱、朱小雪,其他同上 |
2008.10 |
龙湾区教师180人(分四组) |
各上册三、四单元 |
应小敏、朱小雪、陈耀、施昌魏、缪旭春、王小梅、吴芳、陈素平 |
|
洞头县教师 |
同上 |
同上 |
2009.2 |
龙湾、洞头全体教师(210人,分四组) |
各下册一、二单元 |
朱小雪、饶正辉、林昱、林素珠、林孝亮、施昌魏 |
2009.2 |
永嘉县全体教师(250人,分四组) |
同上 |
同上 |
2009.4 |
龙湾、洞头全体教师(210人,分四组) |
各下册三、四单元 |
饶正辉、张汉、应小敏、施昌魏 |
2009.4 |
永嘉县全体教师(250人,分四组) |
同上 |
同上 |
下学期滚动到平阳县、文成县,
插入平阳县的计划(与领雁工程结合)
二、我们的做法
(一)活动时间:半天两个单元,每学期集中两次。
(二)活动过程与方法
环节 |
内容 |
方法 |
要点 |
准备 |
了解教师的前概念 |
卡片记录法 |
教师要充分暴露自己观点
(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思考) |
过程 |
主体活动体验 |
方法之一:重点活动体验法《形状与结构》1
方法之二:分块合作法《形状与结构》2 |
1. 一个单元体验2-3个重点活动
2. 材料的准备最重要
3. 教师要真实记录
4. 教师的讲授被减到最少
5. 融入教学的成功经验 |
总结 |
讲解知识与互动分享 |
过程反思
补充讲解 |
要点——科学概念的梳理
补充学习内容:廊桥;补充知识:科学知识
过程反思法 |
(三)基本要求
1.从“活动”的角度:要精选必要的体验活动(效率关系)
教材重点活动
教师“不会”的活动:“搭一个框架”——Follow Me。
教材的空白点:例《形状与结构》之拱形-圆顶形的变化
融入来自实践的成功经验:可放大200倍的电路检测器解决了检测水、人体、大地的导电性能,PVC架子解决了磁铁、温度计、气球的悬挂问题,用影集制作花的标本解决了学生学习《新的生命》单元的学习入门问题,等等,优质的教学设计,在短时间内打破了前来参与学习的教师的原有设计方法。
2.从学习者的角度:要让参与者的思维卷入
(1)体验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对问题的预测
(2)关注人文关怀
活动前的活动组织,让教师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结束的环境创设,让人意犹未尽(施昌魏的片子)
在培训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活动室非常重要的,它是开展真正有价值培训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
3.从教师备课的角度:关注活动中的问题提升
从教学意义上的问题提出与讨论
经验分享:磁铁的两极
4.从跟进的角度:关注培训后反思
教师反思( 博客,倪仙秋)、网络对话(与金萍的讨论)
资源共享
三、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初现端倪:
1.学生抽测结果:
2.教师心得(饶正辉、谢李陈)
在以年级划分的专题教室里,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入座。辅导老师是市里的骨干教师。他们根据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围绕科学概念为我们准备好了所有的实验材料,让我们以学生的角色倾听着、讨论着、操作着、填写着……慢慢地,探究过程清楚了,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体验到了,实验的辅导方法心中有数了,科学概念更清晰了,材料的准备也有门路了。大家愉悦地互动着,时而互相质疑,时而静心沉思,时而豁然开朗,个个沉浸其中。一个早上下来,两个单元的探究主题被逐一经历着,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有眉目了。当我走出培训教室的那一刻,脚步顿时坚定、轻松起来。
参与式培训,能集中时间、提供材料、设计合理活动,让参与的老师亲身经历一个单元的培训活动。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把教材的静态文本变成一种可触摸的、可经历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活动,从亲历活动中让参与者从单元整理上来理解教材编排的结构性,能够深刻体验到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层次关系。
(二)问题与思考
1.如何整合教师的需求
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差异教学)
准备:三个问题的收集:你认为最需要体验的活动、需要讲解的活动、需要补充的知识(林彩仑、富圣江)
数学的反馈表(插入0
2.如何与日常教研的整合?
主题体验:科学的过程是怎样的过程
相机体验:温州市生命科学专题培训会
平阳县与领雁工程培养方案、洞头县与课题组、瓯海、鹿城的全面培训
3.如何提升活动内涵
问题式的互动讨论(以昼夜交替为例)
4.如何提升培训者的素养(强调运用参训着的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的渗透)
责任、修养
就培训活动自身而言,单向信息传递式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同游泳和脚踏车一样,这种来自亲身体验的学习会对人的一声产生重要影响。它是一种具有情感投入、丰富活动和认知提升的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