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研享】聚焦推理论证,发展科学思维——观《增加船的载重量...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4年5月10日晚,我在虞小科课例学习分享中进行了题为《聚焦推理论证,发展科学思维》的交流。
最后编辑徐嘉瑜 最后编辑于 2024-05-11 20:58:00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4/7/18 11:48:55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作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科学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与创新思维等。其中推理论证是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论证的过程本身是一种探究实践活动。它旨在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自己的观点,寻找合理的证据,开展基于证据的推理过程,建立证据与观点的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科学解释。问题、观点、证据和推理是科学论证过程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设相关的学习材料、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经历观察、实践、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脑、真实体验的过程中收集证据,基于逻辑对证据进行解释、质疑、评估、反思等,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TOP
3#

      下面我将以我观看学习的深圳市宝安区黄埔小学黄萍老师执教的《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为例,围绕“剖析问题,循序渐进”、“优化设计,有效实验”、“证据意识,有理有据”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与分析。

TOP
4#

一、剖析问题,循序渐进
      在导入环节,黄老师围绕“本校科技节小活动——船王争霸赛”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适时提出:“为了这次比赛,船王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以此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有的回答:行驶速度要快、载重量要大;有的回答:还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还有的回答:船底要坚固,不然容易漏水。
      接着,黄老师着重关注“载重量要大”,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船的载重量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有的学生说:船的底面积要足够的大;有的说:稳定性要强;有的说:和船的浮力有关;有的说:船舷要高;有的说:与船身的材料也有关系;还有的说:和船的体积有关。
     为找出“这么多个因素中,哪个才是影响载重量的关键因素?”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论证脚手架,通过精心设计的句式表达: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依据是什么,帮助学生建立起观点和证据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强化他们的论证逻辑。
     如:学生有的说:我的观点是底面积要大,我的依据是底面积不大的话,没有地方去放货物了。
     生:我的观点是体积要大,我的依据是体积不大,装不了那么多货物。
     生:我的观点是底面积要大,我的依据是我看到的很多船底面都很大很宽。
     生:我的观点是底面积要大,我的依据是前面我们做独木舟的时候,它很容易翻,但我们在做底面积大的木筏的时候,它稳定性就很好。
     生:我的观点是船的材料,有些材料能让船浮起来,载重量就大。
     黄老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将探究活动串联成有序的逻辑链,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有序的思考,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TOP
5#

二、优化设计,有效实验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猜想,黄老师适时提出:“要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把铝箔纸折成一个底面积很大的船,载重量就大。
       生:折成船舷要高、底面积要大的船。
       为帮助学生制订实验设计的方案,黄老师再次提供脚手架:我们使用的是12*12厘米的铝箔纸,设计成立方体的船,保证长、宽、高都是整数的情况下,你有几种设计方案?
       生:船高1cm,底面积10*10。
       生:船高2cm,底面积8*8。
       生:船高3cm,底面积6*6。
       生:船高4cm,底面积4*4。
       生:船高5cm,底面积2*2。
       黄老师询问:还有其他情况吗?学生发现在整数情况下,只有这5种情况。同时学生还注意到:5艘小船,船舷越高,底面积越小;船舷越矮,底面积越大。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方案的展示交流,展开深入的分析、论证与反思,相互借鉴、优化、完善实验方案。
TOP
6#

       接着,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黄老师还提前准备了小船模具和小船制作微课指导视频。这是我看到比较惊喜的部分:用模具来制作小船,平时在教学时,学生用尺子画出具体刻度再来折铝箔纸船,折的时候误差比较大,而黄老师的这种办法不仅减轻了制作铝箔纸船的难度,节省制作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和更深入的研讨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和进步。
TOP
7#

三、证据意识,有理有据
      学生对这5艘铝箔纸船进行载重量测试,发现有3个小组得出2号船载重量最大;2个小组得出3号船载重量最大;6个小组认为1号船载重量最大。当面对实验结果的差异时,黄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把折的船拿出来,不同小组间进行比较,发现1号船和2号船两艘船的船高差不多,说明学生的实验数据存在误差,除了小船制作有误差这个原因之外,学生们又自主分析了实验时垫圈摆放不均匀、小船折的不太好导致船底不平,船舷变形,水从舷低的位置进水、小船侧翻进水导致的误差。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培养了学生们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探究和思辨活动,学生们不仅构建了基于批判的证据解释,还增强了他们在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科学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之后,黄老师引导学生算一算5艘小船的体积,学生发现2号船的体积是最大,在排除了刚才说的这些误差(造的船规格不够标准、放的垫圈不均匀等),得出“船的载重量和体积有关”的正确结论。
       这一过程,我想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在尽量排除刚才提到的这些误差外,再次实验得出结论会更好。这样我想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TOP
8#

       本节课例,黄老师以核心问题“什么因素是影响载重量的关键?”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以测试结果作为证据支持解释、反思辩驳,完善主张。在各主张的辩驳中,教师引导究根实验差异,助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TOP
9#

讨论细致,课堂环节分析清晰
TOP
10#

善于总结这节课的优点的同时,又能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
TOP
11#

一、剖析问题,循序渐进
      在导入环节,黄老师围绕“本校科技节小活动——船王争霸赛”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适时提出:“为了这次比赛,船王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以此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有的回答:行驶速度要快、载重量要大;有的回答:还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还有的回答:船底要坚固,不然容易漏水。
      接着
徐嘉瑜 发表于 2024/5/11 21:02:42
解决真实问题
TOP
12#

一、剖析问题,循序渐进
      在导入环节,黄老师围绕“本校科技节小活动——船王争霸赛”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适时提出:“为了这次比赛,船王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以此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有的回答:行驶速度要快、载重量要大;有的回答:还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还有的回答:船底要坚固,不然容易漏水。
      接着
徐嘉瑜 发表于 2024/5/11 21:02:42
学生的思维在被调动
TOP
13#

       接着,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黄老师还提前准备了小船模具和小船制作微课指导视频。这是我看到比较惊喜的部分:用模具来制作小船,平时在教学时,学生用尺子画出具体刻度再来折铝箔纸船,折的时候误差比较大,而黄老师的这种办法不仅减轻了制作铝箔纸船的难度,节省制作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和更深入的研讨机会,使他
徐嘉瑜 发表于 2024/5/11 21:05:29
使用模具这个思路厉害了,有学到了新知识
TOP
14#

三、证据意识,有理有据
      学生对这5艘铝箔纸船进行载重量测试,发现有3个小组得出2号船载重量最大;2个小组得出3号船载重量最大;6个小组认为1号船载重量最大。当面对实验结果的差异时,黄老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把折的船拿出来,不同小组间进行比较,发现1号船和2号船两艘船的船高差不多,说明学生的实验数据存在误差,除了小船制作有误差这个
徐嘉瑜 发表于 2024/5/11 21:07:05
影响因素确是其实蛮多的
TOP
15#

感谢好课分享,特地去搜出来学习了一下❤️
TOP
16#

思维型科学探究
TOP
17#

感谢分享,讨论的很细致
TOP
18#

用模型来制作小船,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TOP
19#

抓住了核心概念,环节紧扣
TOP
20#

正好这学期也上了这节课,受益匪浅
TOP
21#

推理论证是是重要的科学思维。
TOP
22#

课堂的推进是需要老师们前赴后继的,感谢分享
TOP
23#

这节课在教师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推进下,学生逐渐建构起载重量和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寻找证据中发展思维。但是,课例中,6个小组实验结果是1厘米高的船载重量大,3个小组实验结果是2厘米的载重量大,那么如何能转变观点呢?而且,这么多小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误差也太差了,如何能减小呢?
TOP
24#

这样总结优课,感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就写好了!
TOP
25#

深度磨课,效果一定很好,值得学习!
TOP
26#

感谢分享,让我们对推理论证的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TOP
27#

学习优课,发现优秀之处,学习思考,助力自身成长
TOP
28#

总结的真好
TOP
29#

底面积,体积和高,三者进行比较,有理有据
TOP
30#

感谢分享,这节课环环相扣,核心概念突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