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夏薏
《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创新与实践心得
本次的实验创新经验来自于玉环市新城学校的张文英老师,她设计的《水沸腾了》实验的创新说课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不得不说,接地气的国赛一等奖经验真的是太香、太好用了。
这是她的具体说课内容视频,附上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3NjMwNA==&mid=2247533784&idx=6&sn=1321df5bc4ff725640cc49806e6c31fe&chksm=e9eb4ca7de9cc5b150a73f52913dede65236f9148ee657c434e9cc3affa18f407aeb0ab9a8d9&token=1494863855&lang=zh_CN#rd
这套装置除了用于三年级的《水沸腾了》以后,在五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温度与水的变化》也是非常好用的。
关于教材中的安排:
做过这个下水实验的老师都知道,实验进度很慢,杯口会散失大量热量、隔着石棉网加热,所需时间很长。所以很多老师会将杯口加上盖子、直接用六七十摄氏度的热水、减少热水的量,来加快进程。我也试过了,但是仍然不是我理想中的实验状态,留给孩子地研讨时间根本不足。孩子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等的焦急,实验效果差到孩子们都想把“难”字直接刻在了脸上。
此时我心一横,牙一咬,为了实验效果,斥巨资也要买一套张老师的实验装备(其实只需要再备一个“高硼硅三颈烧瓶”,一定要记住是高硼硅的才行,否则依然不能用酒精灯明火加热)。为了这套装备为孩子们带来带来更好地实验体验,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特意将最快的班的课调至周日上午,却不曾想本该周六到的三颈烧瓶,因为快递员周六休息,而被推迟到周日中午送达。无奈之下,我只能先用试管来代替,下水实验非常成功,用时很短。后来在帖子中发现金亚军老师也做过类似的改进,附上具体链接: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4679.aspx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1. 如何给试管加热?虽然强调过多次,但是学生依然操作不规范,看得我心里发慌发怵,幸好那节课没出什么安全事故,反正心里后怕。下次宁可用试管夹固定在铁架台上,麻烦点也要更加安全些。
2. 电子温度计测温不够准确,由于试管倾斜,所以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总是会碰到试管壁,学生摆弄来摆弄去,真的是太危险了。
先来说说改进后的装置优点:
①用时很短,一般2~3分钟会让常温水沸腾;
②温度显示和记录非常方便,并且电子温度计测温更加灵敏,不会出现非常离谱的温度;
③水蒸气的收集非常方便,一开始敞口加热,在沸腾之后,在另一个颈口加上塞子,袋子立马变鼓,拔下盖子,袋子又缩回去,袋子内壁附着着很多的小水珠。
④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能轻松收集数据与现象,为后续的深度研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关于本节课的研讨: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记录单过于简单,并且不能很好地呈现加热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所以特意将记录单改为下图所示:
学生在这套装置的加持下,轻松获得数据和现象。不出意外,实验时间10min绰绰有余。
实验进度快的小组,可以先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然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一起来看看不同班级小组的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本组数据和其他小组的数据可以发现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并且也能发现水在沸腾前加热,温度很快升高,但是在沸腾后持续加热,温度却不怎么变化,而且是维持在100℃左右。
最后是学生会找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的水的状态变化,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证据。
实践后的小心得:
① 由于粗心,拍错了规格,本来想买250毫升的,但是却买成了25毫升,虽然整体不影响,但是由于水沸腾时,翻滚很剧烈,容器体积太小,会跑到袋子里。而且由于容器过小,袋子的捆绑也非常不容易,袋子还特别容易被酒精灯烧到。
② 一个是没有橡胶塞打孔器,二是贪图用黏土固定电子温度计比较简单。虽然勉强撑了三个班级,但是由于水蒸气上去,所以黏土会有少许化掉,掉进水里,水都被染成了蓝色。用橡胶塞可以完美避免这个问题,而且后期清洗也会更加方便。
李丽芳
金亚军
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