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生汇报研讨关注什么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学生汇报研讨关注什么

——2024.04.15每月研修:听叶军老师《科学课该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做些什么》的心得体悟

  有关研讨汇报,我曾做了一个课题,一直在关注,并在课堂上实施,但是随着日子的积累,积累了一些方法,也发展到了瓶颈期。下面插入一些我这几年的体悟和听报告的感想,做一些小结与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思维进阶




   叶老师提到我们活动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而交流研讨是很好的载体。

  我个人认为,交流研讨是学生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关键期。学生喜欢热热闹闹的活动,但是活动阶段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很多现象只是停留在表面感知,并不能作深入思考。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阶段是在交流汇报阶段。学生之间发生认知冲突、科学专业词汇定义、作深入剖析等,都是从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升华之路。

  二、关注全体学生

    叶老师在讲座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学生的记录,需要老师们全体关注。如果每次都让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记录,那么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对记录不那么认真了,反正也不会被拿来展示。”

  这是我现在遇到的瓶颈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研讨。听叶老师的言下之意,最好是让全体学生的实验记录都能得到展示和关注,学生可能就会关注自己的与别人的记录的异同。

而我平时比较关注台上学生与台下的互动,以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台上学生自己组织汇报,自己叫同学发言。我只是在边上旁听,这样一来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压力、二来自主交流更有成就感。

   三、引发认知冲突与求同存异

  在讲座中,我听到一个常用词汇就“求同存异”。而我平时最喜欢在研讨汇报的时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意让学生争起来。总觉得矛盾激化阶段,学生学习最有效。而忽视了错误一放自我认错的心理,虽然我经常说错误的认识是学习的好时刻,全班都应该感谢展示错误答案的同学。叶老师的“求同存异”可能更适合集体学习,对于犯错学生来说更有温度。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4-05-01 11:52:31
分享 转发
TOP
2#

芳芳老师真的好用心好认真,喜欢hhhh
TOP
3#

研讨是思维的显性化表现。
TOP
4#

站在学生角度,教师“听明白”学生表达的意思是课堂汇报研讨的基础
TOP
5#

课堂研讨交流需要不断训练
TOP
6#

回复 1楼陈芳芳的帖子

善于倾听学生就能发现学生喜欢什么?便于教学高效实施!
TOP
7#

芳芳老师真的好用心好认真,喜欢hhhh
苏雨馨 发表于 2024/5/1 12:21:49
你也一样认真和用心!一起加油!
TOP
8#

芳芳老师真的好用心好认真,喜欢hhhh
苏雨馨 发表于 2024/5/1 12:21:49
同感!
TOP
9#

认真的陈老师
TOP
10#

叶特的讲座听过后感触良多,但没有及时写下心得,向陈老师学习。
TOP
11#

“让台上学生自己组织汇报,自己叫同学发言。我只是在边上旁听,这样一来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压力、二来自主交流更有成就感。” 很赞同!
TOP
12#

研讨可行性路径值得思考,但是有时仅仅靠研讨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实证支撑,研讨才更有说服力。
TOP
13#

课堂研讨环节是学生思维碰撞、升华的重要一环。
TOP
14#

聆听了叶特的讲座,学习领悟到很多。可以说学生前面的研究学习就是为后续研讨输出做的准备。
TOP
15#

回复 1楼陈芳芳的帖子

课堂关注全体学生是一个难点,值得研究!
TOP
16#

学习的很认真,感谢分享
TOP
17#

研讨的时候,尤其是大数据的分析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挺高的,都需要策划好需要从哪些层次和方面进行研讨~~
TOP
18#

把叶老师的话细细分析,不仅让我们听懂还加上自己的想法边学边思
TOP
19#

感谢记录。
TOP
20#

求同存异,有的孩子觉得自己说错了会不好意思,需要老师营造一个全班都能容错并从中学习的氛围
TOP
21#

陈老师的感悟很深刻,交流研讨能让学生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同时允许求同存异
TOP
22#

很多孩子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事不关己的样子,觉得老师一定不会叫到自己,叫到了都不会,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不要批评呢?批评又怕伤害他们自尊,不批评表示不认真听没有代价
TOP
23#

研讨环节如何深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TOP
24#

研讨要做实,真的很考验老师的水平。
TOP
25#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TOP
26#

认真的记录,用心的思考
TOP
27#

“关注台上学生与台下的互动,以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台上学生自己组织汇报,自己叫同学发言。我只是在边上旁听,这样一来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压力、二来自主交流更有成就感。”
TOP
28#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而交流研讨是很好的载体。
TOP
29#

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需要长期慢慢养成的习惯,感觉对学生的要求也蛮高
TOP
30#

课堂研讨交流需要不断训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