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教育... [复制链接]

1#
《植物是“活”的吗》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的第五课,在四节课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搜集证明植物是有什么的证据。然而,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仍然较弱,对植物作为生命体的认识还比较零散和肤浅,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借由“植物种植汇报”,引发学生再现种植记忆,以启发式的问题促进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师:通过与植物朝夕相处的一个月,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植物各个时期的变化过程,瞧,这里是部分小朋友记录的“种子种植记录单”。
(展示学生种植情况,是对于学生前期植物种植的一种肯定,可以让孩子们获得认同同时与其他孩子的植物进行差异比较,进而进行更细微的观察。)
  师:这株植物照顾得真好,是哪个小朋友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种植经历吧。
(将种植转变为“照顾”植物,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去描述种植的经历,这时候会提到需要给植物照射阳光、给植物浇水等等,这些都是照顾植物的方式,初步感受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师:还有同学说一说你的种植经历吗?有没有同学在种植的时候遇到困难的呢?
(通过不同的植物的长势情况,有长势好有长势坏,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到植物是需要阳光、水分、土壤、施肥等,体现关爱植物生命。)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需要水、阳光、养料等等。在前期的种植过程中,植物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那么继续种植植物,植物会变化吗?
  生:在种植的时候,第三天绿豆发芽了,第四天长出了根,慢慢的茎越来越长,植物叶子也越来越多。但是后面绿豆芽有的就焉掉了发黄了。我觉得后面植物可能会死亡。
  师:是的,在一个月的种植过程,我们能看到它发芽、长叶等基本现象,其实它为了繁衍生命,接着植物还会开花、结果等等,只要小朋友们照顾得够好,都能看到这些神奇的现象。
(通过植物的变化体现植物是“活”的,具有生命,并提出新的“任务”,让学生对后续漫长的种植过程有目标动力,将课堂任务延伸到教室外,对生命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于植物美学进行拓展熏陶。)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同学们仔细看看在一年四季中,这棵樱花树有没有什么不同?你看到了什么?这个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吗?
  生:在春天的时候樱花树开满了花,夏天的时候叶子绿油油的,秋天叶子变少了掉了下来,冬天的时候树上铺满了雪,叶子也没有了。这说明植物是会变化的,能够证明植物是“活”的。
  (通过长时间的植物变化视频,植物不管大小都会发生变化,加深学生对植物的变化体现植物是“活”的特点。)
  师:老师把我们的想法做成了卡片,我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把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卡片找出来,如果你们小组的证据没有在卡片上,可以自己画上去或者举手让老师帮你们写上去。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起交流。
学生讨论四人小组活动,提供配有图片和文字的卡片放在上面,如果同意了可以来取走这张卡片。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节课观察过的塑料花吗?现在请你们再思考一下,塑料花是活的吗?
  生:塑料花有颜色,有气味,但是它不会变化,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水,所以它不是活的。
  (通过塑料花的非生命特征,来反面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师:最后是我们科学任务的领取时间, 小朋友们继续种植我们的植物,照顾到它们开花、结果的时候。
(课堂的延伸,加深对植物是“活”的认识。)
从体验中感悟——培养科学素养
  现有道德构成要素维度的研究分析可见,道德内容大致均可从个人、社会、国家、自然等维度加以划分,包括理解大自然与事物关系的德育内容、维持自身存在的内容、协调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内容、维持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四个方面。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实践途径和要求中,强调科学等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习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总目标细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在其描述中,对学生的探究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感、STSE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细致的目标。由此确立小学科学课程的德育目标为:(1)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科技知识;(2)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3)养成良好的学习惯等;(4)发展创新能力;(5)环境保护,爱惜资源;(6)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种植经历”这个亲生经历为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谈论种植过程的经历,基于事实,主动发现证明植物是“活”的理由,感悟到植物是有生命的。课堂中以汇报讨论的形式,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乐于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并不断的去完善现阶段的想法。
1.在探索中寻找“知识”
在本案例中,前期的种植经验正体现着“科学探究”中的要求。在老师的前期布置,学生们带着任务照顾植物。在为期一个月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到了植物种植需要的条件等自然知识,并且不断的更新记录植物萌发生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实验挑战,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如果这个时候以说教式的教学取代孩子自身种植,便都失去了一次向学生渗透德育的好时机,自己探索来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在后期将植物带来学校,汇报记录的同时,不断的对思维重建,找寻植物是“活”的理由。这种知识的潜意思中建成的,又不盲目重复、强化既定填鸭式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努力发现的。
2.在体悟中养成品德
本案例中已经是之前课程提及过的内容,通过旧知循循善诱,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加深了植物是“活”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仔细聆听,相互对比,明白植物与人,人与自然其实密不可分,点滴渗透保护自然的想法。与此同时,学生明白了要尊重事实,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品德。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科学老师不要怕麻烦,需要多让学生动手尝试,多体验教材中的探究拓展活动,让平时被遗弃在角落的内容重新焕发生机,其实就是科学德育渗透最好的方式。
最后编辑湖州熊二 最后编辑于 2024-03-16 21:22:52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4/3/16 22:23:4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TOP
3#

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做,探究的过程会发现问题,这时孩子们会主动思考,搜寻资料,找寻答案,解决问题,这样的成长影响更深远
TOP
4#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谢谢楼主分享
TOP
5#

照顾这个词非常的生动贴切,很有引导意义
TOP
6#

科学老师不要怕麻烦,需要多让学生动手尝试,多体验教材中的探究拓展活动
TOP
7#

德育时时渗透在其中,赞!
TOP
8#

加精鼓励!
TOP
9#

科学课堂也处处渗透着德育教育
TOP
10#

很好的出发点,各科都应该渗透德育。
TOP
11#

德育无处不在,以前对德育的理解太狭隘了
TOP
12#

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很赞
TOP
13#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实事求是这些一般认为是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价值观。这个也属于品德教育的范畴对吗?
TOP
14#

无声的教育。最高的境界
TOP
15#

高举德育大旗
TOP
16#

在教学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德育教学
TOP
17#

教书育人,在植物种植中感受生命教育
TOP
18#

课程思政一体化
TOP
19#

每个老师都是在育人,体现在每时每刻方方面面
TOP
20#

很好的课题和论文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TOP
21#

科学和德育的有效结合。
TOP
22#

可以写成一个思政学科案例。
TOP
23#

德育无处不在,科学老师也要注重科学教学德育的渗透
TOP
24#

只有亲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种植、饲养的过程,经历观察记录、经历事实依据、甚至是失败的过程,学生才会对“活的”、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部分老师将重点只停留在植物是不是活动的这一层次,显然是不够的。案例中老师站在更广的角度,从学科育人性质,在种植过程中,学生学会耐心与责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感悟生命的宝贵......值得学习,点赞~~
TOP
25#

确实,像这种长期作业,需要学生的耐心照顾。特别是养植物养动物,学生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小伙伴,是处处渗透着德育。
TOP
26#

低段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停留在动与不动,用四季变化的视频来解释生命是存在的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TOP
27#

科学和德育的有效结合。
TOP
28#

科学课中渗透着德育
TOP
29#

TOP
30#

老师不怕麻烦,学生才有动力去实践,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点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