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更优、更深、更远的科学教学之路 ——《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有感
探寻更优、更深、更远的科学教学之路
——《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有感
2024年1月26日,黄春方老师以《日本科学教育考察汇报》为题,讲述了2023.8.27-9.3日期间去日本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悟,他们跟随教授、专家探访了5所小学,三条市科学教育中心,即;儿童科学杂志社、Benesse科学教室、国立科学博物馆,用“大”、“小”、“细”、“礼仪”、“整洁”、“传承”来总结这次考察,从黄老师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日本的学校文化与科技传承,从成就:获得诺贝尔奖28人中感受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
黄老师细致、深入的考察与记录中,给我们呈现了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增长了见闻,创新了教育方式,探寻一条更优、更深、更远的科学教学之路。
一、以契合的教学器材为支撑,探究更优的教学之路
在考察5所小学和科学教育中心时,黄老师不仅拍摄了很多科学器材的图片,还举例分享了课例《杠杆的原理和作用》,《月与星》。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科学器材的完备与契合。在杠杆的学习中,一个巨大的杠杆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杠杆平衡原理的学习,动手探究之后,再改为真人版的杠杆的应用,用“撬”和“提”两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等科学概念,这是面向200多人的大课,那么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感就少,之后,在小课中,学生亲手制作杆秤,在学习之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二,《月与星》中的小白板也非常使用,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前概念,记录一些发现,方便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展示汇报。
二、以前沿的教学理念为引领,探索更深的教学之路
能向学校提意见的信箱、任教老师信息介绍、校史馆的建设、自制教具的研讨,这些前沿的举措、开放、传承的方式让教学走的更深。
在黄老师的介绍下,日本的小学以小班化教学方式,班额不超过30人,这样的教育能面向更多的学生,学校中校史馆的建设,让学生更加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学校,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学生体验,注重实际应用,在山田小学中的《杠杆》一课,老师用大阪巨石引入,让学生感受、体验、解决问题,在专业材料、在模拟场景、在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探索教育更深的意义。
三、以创新的科普场所为传承,探寻更远的教学之路
日本的科学教育从小抓起,从科普场所抓起,黄老师介绍了3条科学教育中心。
第一,日本新泻县科学教育中心,以“学习、观察、触摸”为理念,集图书馆、锻造博物馆、科学教育中心、舞台、广场于一体的设施。作为市民学习、体验、休息的场所。
第二,Benesse个别指导学院,通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广泛的科学主题,为孩子的“为什么?”“也许是这样吧?”“明白了!”等体验过程,激发好奇心、培养思考能力。
第三,儿童杂志社,1924年创刊,小柴昌俊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开表示小时候受了该杂志的影响。
这些创新的科学教育场所,传承科学家的精神,让科学教育走的更远。
我们小科人耕耘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舞台上,需要学习、创新、传承、走一条更优、更深、更远的中国科学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