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家常课堂写真集(一)(二) [复制链接]

1#

[原创]家常课堂写真集(一)(二)

  这是我11月19日发在教师话坊里的帖子。谢谢浙江小学科学论坛送给我一个迟到的爱(一个帖子收为精华),让我有勇气继续呆在科学网胡言乱语:


 


当课堂出现异样声音时


      三年级一个班级的科学课堂上,孩子掂量着手里的纸在热烈探讨"白纸的特点",老师随着孩子的发现,把结论一个一个板书在黑板上:白色;能吸水;能弯折;薄;能写能画;容易撕破;容易着火;柔软……忽然一个孩子恶意地嬉笑着:“纸能擦屁股。”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加入嬉笑阵势,随声附和!看你老师的处置。


      老师的处理是:“是的,纸可以擦屁股,是哪几个特点让纸成为我们每天的必须品呢?”这时,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了,纷纷发言:“能弯折,能吸水,柔软”。孩子的回答让老师满意,也让老师走出难堪。


      曾记得办公室里老师聊天说起一个美术老师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孩子对老师大叫:“老师今天我们画胸罩”,老师气得发抖。其实老师不必生气,就对那个孩子说,“那么,你今天的图画作业就画你的想法,画好后,让老师给你评价”……


      如何应对课堂的异样声音。我们的老师也许更应该心平气和。别轻易发怒。发怒里学生反倒觉得老师很好欺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5 9:03:3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

转载教师话坊坊友们的回帖,


二坊主一统江湖:


 


教学的机智需要小经验的不断累积。学习了。


 


 


吴笔建:


 


 


你气我,我不生气,我一生气,就中你的计。


教师要学会忍耐,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机智。


 


 


汪国祥校长:


教学需要机智,童言无忌,需要冷静、理性、合理应对。同时也需要适度的引导,课后要跟学生谈心,让他们在言行之前学会思考该不该、妥不妥。


 


翁奇:


 


哗众取宠的小孩子,心理上,肯定有些问题的。


上课的处理了之后,要及时课后再要和这些小孩子聊聊,找一下原因。这样,自身的德育水平才能提高。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3#

嗯,类似的学生,总是有的。


老师们,不要烦恼,这也是考验老师功力的试金石啊。

QQ:1449115571 e-mail:julian227@gmail.com
TOP
4#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09-12-9 9:13:00的发言:

  这是我11月19日发在教师话坊里的帖子。谢谢浙江小学科学论坛送给我一个迟到的爱(一个帖子收为精华),让我有勇气继续呆在科学网胡言乱语:



 


纠正一点:你的勇气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有没有释放。人只有自信才能让让他人信服,更不要把所有的责任和权利寄托在别人身上。


 


以下是引用一缕阳光在2009-12-9 9:13:00的发言:

 


当课堂出现异样声音时


忽然一个孩子恶意地嬉笑着:“纸能擦屁股。”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加入嬉笑阵势,随声附和!看你老师的处置。


 


一个美术老师走进课堂,一个调皮的孩子对老师大叫:“老师今天我们画胸罩”,老师气得发抖。


 


两个例子性质雷同,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捣乱。


 


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让他们觉得可以放肆,但也不要失了自己的身份,否则学生会骑在你头上或轻视你。


 


我的建议:


 


例一,说的对,这是纸的一个作用,还有其他的什么作用吗?——引过此话题,不让学生继续纠缠。


 


例二,首先严肃批评,上课画什么老师有安排,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画……刚才某个同学对画胸罩有兴趣,我们把这作为他的课外美术作业,大家说怎样?然后继续上课,课外找这个学生处理该事。

TOP
5#

转载话坊不一样的声音


e-i-o-u:


 


 


教师要学会不生气,也要学会宽容。


但是我还有一点疑问:“纸能擦屁股”怎么了?


不是正在学习纸的特点和作用吗?


发散思维差的孩子还想不到呢!


这个孩子我是要表扬的。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6#

接受兔子的批评,在兔子面前无处逃遁,来不得半点遐想。你说到点子上了:


 


你的勇气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有没有释放。人只有自信才能让让他人信服!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7#

对待这样的孩子,除了跟班主任沟通外,跟其家长也是有必要的。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8#

                                              课堂幽默小曲


 


       科学课的家常课堂上,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时,噪音此起彼伏;当让孩子安静地听老师讲解时,很多时候枯燥、无味。还好,孩子们的幽默感动着我,让科学老师也有会心一笑的时刻。


       上个月,执教《它们吸水吗》这课时,让孩子了解古代蔡伦造纸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首先是割草伐木……最后晒干成纸。一个学生突然说出“晒干成纸后就变成蔡伦!”


        观察叶的变化,孩子们知道冬天很多叶子慢慢地枯了,一个孩子却说“叶子伤心地哭了!”


      


        观察并记录把一张餐巾纸用水浸泡、捣碎、搅拌后的特点,孩子们已经动手操作了,指导孩子记录“变成纸浆、很细、容易粘住,容易沉在水中等。”一个孩子突然诧异地发问“老师,容易沉在水中等谁呀?”孩子们哄堂大笑,我也一时回答不出……老师说橡胶树,孩子惊奇地说“啊,香蕉!”……


       谢谢这群可爱的孩子让科学课堂生动并快乐。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9#

继续吧!期待中!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10#

五分钟备课进课堂


——家常课堂写真之三


 


       铃声响了,优秀会员表格刚刚提交。同办公室的美术老师一声问候:“沈老师,你没课呀?”我才从梦中惊醒。赶紧拿着作业本、教学参考书和教科书赶赴三(4)班的课堂。此时,眼保健操音乐响起,该班的班主任还在看顾学生的做操质量。给我五分钟时间看教学参考《我们周围的空气》。


和孩子们讨论了有关空气知识的气泡图后,让孩子感受空气的存在:我随机应变,让孩子捏住自己的口鼻30秒,感受一番。而后发现有几个认真的孩子憋得眼泪差点流出来了(时间太长了,太残忍)。然后顺便一问:同学们,你们谁有塑料袋?可爱的孩子又一次给我提供课堂实验材料了:只见好几个孩子拿出科学学具袋,把里面的学具倒掉,学着书上的彩图做起了实验,塑料袋里装了空气。我感慨万千,及时表扬了那个把空气装入学具袋的孩子,并奖励给那一组一个智慧星,并告诉孩子这颗星,让老师也感动。


       接着,有几个孩子拿出学具袋里的气球吹了起来,感受空气吹动小纸条。其实我还是变换实验,让每个孩子吹出一口气,感觉空气的存在。没带水,就只能让孩子看图感受空气在水中产生气泡了……有点凌乱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1#

原创]一个意外的发现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16 10:40:00



一个意外的发现:塑料尺可以代替玻璃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四


 


      探讨第四单元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三种液体流动快慢的比较,老师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找不到玻璃,向其他老师借又感觉麻烦。课堂上我用学生的塑料尺代替玻璃,实验结果与玻璃效果几乎一样。


1、把尺子平放,


2、把三种液体分别滴在同一刻度的延长线上;


3、让尺子竖起与地面垂直,


4、实验结果:水流动得最快,食用油次之,洗洁精最慢。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2#

                                                          课堂上的角色互换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五


 


      每堂科学课刚进课堂的前几分钟,忙着校对作业,一天,看着许多孩子懒洋洋的样子。忽而心中一亮角色互换:“下面一道题的校对,同学们来当老师,沈老师先到你们这里过关,假如老师答对了,请举对的手势,老师答错了,你要毫不留情,打叉!而且错了一道扣10分。”这个实验效果不错,几乎每个孩子都很认真的充当老师,我的回答也让他们非常满意。接着,同一道题让孩子们到我这里一起过关。他们也挺认真的,非常投入。


      还有一个互换角色内容——今天我们教哪一课?书本翻到第几页?作业本翻到第几页?校对结束后,引入新授课,告诉孩子,很简单的问题,你们可以胜任老师:就是今天我们教哪一课?书本和作业本各翻到哪一页?孩子们当老师相当出色,绝不亚于真正的我。不过,现在我又提升该要求,第一堂课下课后,就对班级里的学困生说:“下一堂科学课,由你来当我的老师,有你来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作业本和书本各翻到哪一页?课题叫什么?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到!”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尽量顾及学困生,别轻易放弃他们。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3#

[原创]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1 20:01:00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实验成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六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堂课有三个实验,其他三个班级,第一个实验因为没有准备充分的封口橡皮泥最终让实验操作化成纸上谈兵,第二个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相当成功,第三各个实验“用两个注射器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也还不错。


      上周四下午的最后一堂课,走进三(3)班,也是结束《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最后一堂。孩子们读完乌鸦喝水感知水能占据空间后,我忽然眼前一亮:发现窗台边的一大半杯饮料,里面还插着一根吸管呢。这真是“踏破鞋底无觅出处”,不正是该课堂第一个实验材料的现成版吗?


      我赶紧该饮料的女主人上讲台,再让其他孩子到学具袋里拿出一根吸管,借给老师,就像书上那样:“A管插入杯中的饮料里,B管插入杯中离饮料还有一小段距离。”让该孩子先吹B管,发现饮料从A管流出。探讨“为什么?”孩子几乎轻而易举获取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


      我又让孩子往A管中吹气:发现杯中冒出好多泡泡!


      孩子的一杯饮料让失败的实验起死回生,让我震撼不已:“懒惰的科学老师,孩子永远是你挖掘不完的宝藏。你想要什么材料,似乎他们那里应有尽有。”这周其他三个班级的课堂买了一杯5毛钱的饮料,让他们也感受实验成功的滋味。


 


 


(曾很想很想到校长室借数码相机,把该饮料带来的成功实验用图片发上来。还是算了,别打扰杂事纷纷的领导。)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4#

喻头的点评启发我的灵感(测试科学学科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七


 


喻老师的点评: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以把它                     


A、养起来         B、弄死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分析:本题的原意是想让学生选择C,但是按照题目的意思,如果学生选择A,有错吗?如果学生选择A和C,老师怎么办?


 


      昨晚,订正考卷后,同时把它发送给市里的教研员。(期盼喻老师的指点能给我好运!)总结雅集回来后真是喜事连连:这不,昨天的试卷能到喻老师的亲自指导,那种幸运劲甭提了。让我遐想翩翩:


      今天我把此题打印了160多份(四个班级的科学),上课之前发给孩子测试,看看三年级刚接触科学学科的孩子对该题表现的行为是怎样的?不是说言为心声吗?很多老师估计选C的同学肯定居多。


     我有个自圆其说:


     1、选A的孩子,他对事物充满爱心,充满好奇……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2、选B的孩子,孩子率直个性和天真的体现,没说假话套话。


     3、选C的孩子,科学学科对他的行为已经产生影响了。


     4、选A、C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不简单,他一定能成就一翻事业。


     不知道我的自圆其说的测试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


     望科学老师指点一二或者是补充……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5#

估计期末考试卷上擦屁股的答案出现率最高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6#

[原创]把“吃饭”引进活动记录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3 14:44:00



 把“吃饭”引进课堂活动记录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八


 


      说实在的,科学课真的有那么点枯燥、无味。如何改变课堂模式,让孩子也能对科学有点儿兴趣呢?一天,孩子们看完我的操作实验后,接着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活动记录了。脑子忽然突发其想,脱口而出:“同学们,课堂作业本的活动记录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碗饭,书本上的记录几乎与课堂记录差不多的又一碗饭。老师瞧瞧,哪些同学可以同时在相同的时间里把两碗饭都吃了……”刚开始时,孩子们被“吃饭”的引导语弄得有点可笑:有的故意打着饱嗝,有的就直接说“老师,被你一说,我的肚子真得饿了!”但也有的同学说“我保证吃得一滴不剩。”现在,课堂上已经习惯吃饭的说法,当孩子把课堂作业和书上的活动记录完毕后,他们就自然而然脱口而出:“老师,两口饭我都吃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合乎科学课的原则?面对枯燥无味的科学,但愿“吃饭”能让自己的科学课堂变得——有点“情”味!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7#

[原创优秀会员呀,你的第一任务是课堂上时刻关注后20%的学生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8 18:48:00



优秀会员呀,你的第一任务是课堂上经常关注后20%的学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二


 


      从今天起,头顶上戴着优秀会员的皇冠。就意味着,我不能再用“随随便便”四个字来应付我的课堂了。我首先得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别辱没了浙江小学科学网管理团队和会员们的殷切希望——优秀会员,做一个基本合格的科学老师是我的起点目标,课堂上经常关注后20%的学生是行动落实。


      周一上午最后一节,走进三(4)班。书本上的内容已经教完了,只剩下作业本上的《单元练习》没有完成。课堂步骤:


一、前12分钟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1、判断;2、选择;4、连线;后20%的学生只要能完成判断题或选择题即可,他们属于胃口不太好的孩子,想尽办法喂他吃,他的胃动力差就是不接受;


二、校对作业,自改自批。(原来的课堂设计是分组或分行让同学汇报题目,再请个别说出答案。)今天,我专门请孩子们公认的差生,让他汇报第一个判断题,他居然读题通顺,也做对了!我让全班同学鼓励他:“潘永鹏,有进步!”第二道,请的是我的结对学生,他回答也不错!第三道请的是另一个结对孩子,他的状况就不尽人意了:(3)空——气——(是)——没——有——……“重量”两字不认识。此时,我已经不是科学老师了,变身为语文老师。教他一个字一个字认读。当问他对还是错时,他把答案找错行了,先说对然后再说错!我给他的评价是“孩子,你能站起来把这个题目讲下来就是你的进步!”也让全班同学鼓励他。还有一个更差的,一字不写,一字不读。我也是如上法则关注他。只求他们在原由的水平上有所进步。除了这个,老师还期求什么?你想他把你的成绩考个30分,那可是痴人说梦!


     下午的两堂科学课,我也是带着预定的目标走向课堂,关注后20%的学生。


     科学老师,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有不妥之处?望科学老师指导纠正!谢谢!


 


 


 


补充说明,不知道自己搞,第八个写真发了两个同样的帖子,没辙,只好把第十二帖粘贴在此了。要不,劳烦请管理员帮我重新编辑了……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8 19:06:57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8#




孩子请我吃大餐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九


 


     怎么可能?孩子有钱请老师吃大餐?肯定是他们的老爸老妈出血吧?科学老师,遐想猜测对吗?


 


     那是好几周前的周三下午第一节,这一堂课上完就意味着三(2)班这一周的科学课全部结束。那天,铃声响后,我像往常一样向该教室走去,通常课堂的前两三分钟几乎是千篇一律纪律组织,激发学习兴趣等等。而那天,让我惊奇的是,39个小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每个孩子脸上挂着一丝微笑,睁大眼睛看着我这个不知所措的老师。


我高兴极了,调整好自己的意外相,立即在黑板的右上角板书:“三(2)纪律10分”。并告诉孩子纪律满分是10分。我还谢谢他们请我吃了这份美丽的大餐。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我陶醉在幸福的科学生活中……


     第二堂课,走进另一个班级,我把该真实的故事告诉孩子,这班感受不深。但走进三(1),该班孩子好胜心过强。以后几乎每堂课走进教室那一刻,我几乎给这个班级满分的纪律。幸福地吃着孩子奉送的大餐,享受美好时光……我已经记不清楚在这个班级到底请我吃了几份大餐了,假如要还这份人情债务。我不知该花多少份心思偿还了。


     现在,四个班级都请我吃过三次以上的大餐了。


     寻思,用什么感谢孩子们呢?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9#

[原创]喻头点评激发灵感之二:到底该喜还是忧?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5 9:51:00



喻老师的点评: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以把它                     


A、养起来         B、弄死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分析:本题的原意是想让学生选择C,但是按照题目的意思,如果学生选择A,有错吗?如果学生选择A和C,老师怎么办?


 


 


喻头点评激发灵感之二:到底该喜还是忧?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


 


测试总结


 


该活动参与学生数161人


选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141人,占总人数的87.6%


选A(养起来):11人,占总人数的6.8%


选B(弄死):1人,占总数的0.6%


选AC(养起来,放回原生活的地方):6人,占总人数的3.7%


 


 


从该项测试中表明,科学学科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虽说只有四个月的学科学历史,却有87.6%的孩子投入学习状态,


有积极心态的孩子占的比例不多,仅有6.8%;能说真话的学生更少得可怜。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当然可喜的是也有干大事的人才。


但愿这个实验没有我所遐想的如此夸张……


遐想发问:科学老师,面对这样的数据你是喜还是忧?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培育了太多的伪君子,敢说真话实话的孩子越发少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酸牛奶的话没说错的:


酸牛奶版主:一般的孩子弄死的想法是挺多的,包括我自己!但是由于考试,所以一般会选择C,有的时候测试本身就已经失真了!


 


 


追求答复: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25 14:56:00



可以选择A和C。


这道题的本意并非要学生说真话,而是要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


如果是重在让学生说真话,题目应该是这样:


观察完小动物后,你是怎么做的?把它                     


 


而C是我们教育的理想状态,却很多的时候并非能达到,比如有些动物已经离开了他的生存环境,很难把它放回去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养起来。因此选择A,也是特定情况下真实的做法。至于有学生选择B,则说明我们生命教育还做的不够,这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正好作为我们教学的反馈,进一步纠正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5 9:55:01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0#

科学老师,羞!羞!羞!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三


 


 


       这是第四单元《比较水的多少》认识量筒环节的笑话。


       应该说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也曾让我们认识量筒和量杯。我只知道他们是装液体,没有怎么细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天,为了让孩子认识量筒。我到分管实验器材的副教导主任那里借了400毫升、200毫升和50毫升的量杯各两个。(一套是为三5班科学老师借的,她毕竟主要精力放在二年级的数学上。我的宗旨是能帮则帮。)


第一堂三(2)班的科学课,认识量筒我就是稀里糊涂上下来的。三(5)班老师也的带着我给他准备的材料如此混过一堂课。下课了,回到办公室,三(5)班科学老师无意间说:“量筒应该是细细的,高高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赶紧趁下课剩余不多的时间冲向副教导处,领回了一个量筒。其他三个班让他们好好认识量筒和量杯了。


      第二天,广播操时间刚好下雨,我赶紧拿着量筒让三(2)班的孩子补上量筒的知识。


     


      感叹:科学老师,羞,羞,羞!量筒量杯分不清。现在我终于明白:量杯的刻度没有量筒那样精细!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1#

读晓秋老师《空气有重量吗:实验的疑惑》有感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四


 


     晓秋老师,我被你折服了!如此认真。不愧为小学名家科学老师!难怪论坛管理员对你佩服有佳!


     而这个实验图我的处理(实话实说):


     把它上成语文课里的看图说话,让孩子想想说说,再告诉孩子,这个实验很难成功!其实课堂上我也有操作的,但是我擅自改变操作重点了,本来是研究空气重量,我把该实验的重点改成感受“找小天平的平衡点和重端下沉”,然后再去看图说明本实验的重中之重。


      你知道我用什么材料来当天平吗?首先我考虑的是要让每个孩子参与该活动。用孩子写字的笔,用一个手指当支点,把笔放在手指上,找到平衡点,然后让孩子放一点东西挂在笔的另一端,感受重端下沉!当孩子几乎明白重端下沉时再讲解该课教学用书上的图:充满空气的气球一端下沉就说明空气有重量!


 


     懒老师是不是有点小聪明?懒老师是不是及其不够格?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2#

修补残余之漏洞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五

       上午的最后一节,走进三(4)班,今天的课程安排是课堂作业的P54页综合练习。我告诉孩子第一题选择题有十一个小题目共记11分,花六分钟时间独立作业,然后师生校对,自己给自己打分数。
校对到第五个很简单的小题目时,状况发生了:
(5)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
A、水稻        B、樟树        C、水杉
      孩子的回答中发现,选A的同学发言并不响亮。反而是选B的孩子发言大胆积极。当老师问为什么时,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这三种植物里,樟树的叶子是最多的!”从孩子的发言中发现他们把茎当成木本,把叶子当成草本了!如何修补该漏洞呢?
调整计划,先让孩子把书翻到P9,读一读黑方框里的知识:“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然后告诉孩子今天得好好把木本和草本的观察漏洞修补完整;
让孩子学习制定观察计划,带着问题去观察:
问题: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最后十几分钟到校园花坛边重新去体会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并记录。
经过一番折腾,能跟老师思路走的孩子能纠正错误了,但我相信有个别根深蒂固的孩子是很难纠正了!

原以为其他几个班级会和这个班级一模一样,恰恰相反!(1)班和(2)班的孩子,这两个知识概念毫不含糊,发现带孩子再去观察简直是浪费课堂的时间。
科学老师,是不是很可笑加上一点可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19:57:32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3#

请后进生上讲台当小助手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六


 


     其实这个主题该是关注20%后进生那个帖子的后续。接下来的几周里,科学课比较轻松了,因为新课已经授完。剩下的时间就是以课堂作业本为纲,不时穿插一点科学网下载的资料给孩子当礼物享受享受而已。


     今天三(2)班作业是课堂作业p22页第2题:画图;


      第3题:哪些特征是树的生命特征的体现;


      第4题(1):我知道的材料特性。


      独立作业后,校对结束。还有几分钟时间,布置了一个抄写任务:摘抄第4题(1):我知道的材料特性(气泡图)。


 


     我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请到讲台上来当老师小助手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科学课堂上有进步了,原来不做作业,现在能基本完成,这就是他们的进步。我请了20%后进生中的两位,坐到讲台上。出乎意料的是,课堂上异常安静,这真得超出我的设想:原以为孩子保证议论纷纷,指指点点!我还留下一句话:“铃声响了,把老师的上课用书送到办公室!”


     其实今天我特意早退了,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两分钟后,两个可爱的男孩真得把我的书送到办公室。跑出办公室还听到一个孩子说:“我还没抄完呢!赶紧过去抄写!”看着并听着他们的认真劲。但愿我此举能点燃他们爱学习的火花!


 


      科学老师,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说穿了,很多时候一个心血来潮,自己也不知道课堂秩序会怎样?请老师给我指点一二,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0:05:29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4#

 


不错啊!
值得学习!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是好办法!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行走泰顺---小学科学老师张一平: http://blog.163.com/zyp19830103@126/!
TOP
25#

孩子对科学、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的评价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七


 


     昨天写真集之十六发表,五位管理员对我一致好评,让我深受感动,今天第一节又跨进三(2)班,令人惊叹的一个镜头出现在眼帘:39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是挂着喜悦的微笑,故意露出讨好老师一幅神态,让我顷刻扫除教师话坊带给我的心理创伤,暂时抚平心内的愁痛,暂时遗忘伤口还在不断的滴血。谢谢39位可爱的孩子!你们现在的做法却成了医治老师受伤的良药。


 


     作业只讲了一半,心血突袭的我又开始翩翩遐想了:“孩子们,昨天我把哪两个孩子请来当小助手了?”(教四个班级,年龄大了,永远记不住孩子的名字,真不应该,这该是科学老师不合格的表现。)孩子们马上告诉名字。“知道吗?我把昨天我们班上的课堂故事发在浙江小学科学网上,有五个科学领导老师表扬我了。让我真得好感动。同学们,说说科学老师上课时的感觉?”


      孩子们纷纷举手表示自己对科学课堂看法:


温暖(25个同学举手表决)、幸福(27个举手表决)、快乐(29个孩子)、开心(33个孩子)、高兴(32个,其中一个后进生举着双手,让我心动不已)


 


接着我又询问孩子对语文课堂的看法:


美好、能学到知识、欢乐、高兴;


 


对数学课堂表现不是太好,最后我曾提议让任课老师瞧瞧对课堂的评价,孩子们懂事地说:“别告诉数学老师,她会伤心的!告诉语文老师没事。”感叹:这群可爱的小不点;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请看孩子们对数学课堂的看法:


美好、伤心、难过、流眼泪、害怕、痛苦、很痛、温和;


 


英语课堂的看法:


好玩、美好、舒服、有趣、学英语、难过、做游戏、学到知识、幸福、烦恼;


 


科学老师,这个心血来潮与科学学科关系不是很大!但却是我的课堂真真实实地记录!是不是很可笑?也许自己本就是个不知廉耻的老师。献丑了!但下课后我真得听孩子们的话拿给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看了、恰巧数学老师不在,你们说我该告诉科学老师吗?请为我做主!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6#

认真拜读了楼主的家常课堂写真集,最大的感慨:一个非专职科学老师的真实科学课堂生活,引人深思。
TOP
27#

这位老师文笔太好了,写得非常传神啊。拜读后感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多,谢谢这位老师。
TOP
28#

以下是引用科学精神在2010-1-6 20:41:00的发言:
这位老师文笔太好了,写得非常传神啊。拜读后感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多,谢谢这位老师。

也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29#


犯忌:科学课堂时常书声朗朗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八


 


      回忆着萧山朝辉小学科学课堂里的情景,似乎只有一个老师让孩子们齐读一次科学新理论。对一个曾经是语文老师(教语文三个学期历史,在学前班混饭吃十余年)的我来说,似乎找到一声知音。


      所有的科学老师几乎是启发,举手的孩子交流发言,然后分组操作,再让汇报员汇报实验结果。让所有老师震撼的永远是课堂上的个别孩子——科学课堂里的骄傲之子。科学老师,可曾想过,一节课,“就有那么几个拍马屁的孩子围着你老师转”(数学专家斯苗儿老师的话),有好些孩子在课堂上是名副其实的坐堂客。如何让坐堂孩子参与?朗读也许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科学老师,对不起,不合格的“科学”课上,时常书声朗朗:“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一排一排读……”形式随老师的兴致而定。个别抽请时,特别喜欢请不太举手,不太理睬科学老师那些孩子。从他们的读书声里,就能判断孩子的考试水平……


      科学老师,我曾经让孩子在课堂作业本每课空白的地方抄写科学概念,并让孩子读一读,并告诉孩子朗读水平可以超越老师,能超越老师了,孩子就是赢家!


     是的,科学概念是让孩子在实验中体会的,狂想的我就很想让孩子既在操作实验中理解科学概念,又想让孩子学会科学概念的表达。科学老师,我的做法让科学课堂书声朗朗是不是很可笑?是不是很傻?请指点!


    


     三(5)班科学老师教数学的,她也离不开数学,在让孩子画蚯蚓时,她指导蚯蚓的环带是画在离口三分之一处。好办法,她一说我就学来了,综合练习第二题画蚯蚓没有一个孩子画错的(因为画错了,就得重新画)。


     也许这就是姐妹学科的影响。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30#

潇潇洒洒输一回


——家常课堂写真集之十九


 


      每周周五,学校为了照顾远路的住校生,依照惯例把下午上课时间提前至12:30。


      上周五下午第一节是三(1)的科学课,看着孩子们特意制造的氛围,办公室走出,还能听到熙熙嚷嚷的课堂声音,而进入三(1)班门口的一刹那,43名孩子端端正正的坐着,就是等待我在他们黑板右上角写上:“三(1)纪律10分”。


     也许是孩子的大餐让我感动:昨天这个班级不是刚刚做了课堂作业里的综合练习第4题(1)我知道的材料特性。


我忽然灵机一动:“这是昨天做过的作业,沈老师没看答案。孩子们,让你们看答案一分钟。然后,听沈老师到你们这里汇报,听清楚了,9个特性,沈老师如果讲不完整,你们可得补充,可以吗?”孩子们满意地承诺着。看着每个孩子们那一分钟如此认真地记着材料的特性。我知道心儿又开始陶醉在自己的谎言里了。


接着,我也很认真地回忆着昨天的讲解,回忆着一个一个材料的特性,可惜9个答案,老师只回答了6个。当我向孩子投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补充着:“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


   “谢谢孩子们,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课堂上你们能超越老师,就说明你们在不断的进步。”一个叫项奕轲的男孩子接过话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爸抛到海岸上!”老师及时纠正,“后面一句不要,我们留其精华,并让全班孩子把发言孩子的前两句齐声朗读一次。再接着放手孩子完成后面的作业。


     在孩子们面前潇潇洒洒输一回,也许老师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快感,但赌注是不是教师的威信呢?


     请科学老师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1 15:01:56编辑过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