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研修:基于核心概念设计促进观念建构的科学课堂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卢巍
又到了一月一度的每月研修时间,今天有幸聆听了卢巍老师关于核心概念设计的讲座,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核心概念也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是主要概念,他其实是属于核心概念的下位概念,2022版的科学课标聚焦核心概念,希望实现核心概念的发展。《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也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进展额过程。因为核心概念是可以迁移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周围的生活现象和事件,促进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2022年版新课标提出的13个核心概念是基于前版课标,整合提炼,突破学科领域界限,实现综合,凸显育人价值。
卢老师在建构科学课堂的过程中提出通过对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知识,科学方法知识,科学探究实践的不断学习,最终在学生脑海里建构科学观念。老师以“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观念为例,给我们介绍了科学观念的形成。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这样的科学观念形成可能要经过漫长的几年时间。
从一二年级了解不同的材料,尝试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再到三四年级认识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最后在五六年级将材料的用途和性质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做个保温杯这一课中,我们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关于热的知识、有限的材料等对保温杯进行设计,通过“明确任务-激活概念-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展示交流”这些环节让学生经历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实践过程,体会工程技术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