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声音的高与低的疑惑 [复制链接]

1#
四年级第一单元《声音的高与低》这课主要通过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来发现振动快慢与音高之间的规律。其中钢尺振动速度过快看不清问题可以通过拍视频慢放的方式展示,声音的高低使用塑料尺来代替钢尺更明显,但实验中发现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振动幅度不同的情况(伸出长度长振动幅度大,长度短振动幅度小),导致学生容易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振动幅度与振动快慢混淆,大家有什么改进实验的方法吗?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用拍视频的方式把尺子振动放慢,从侧面看能清楚的分辨幅度大小
TOP
3#

确实感觉塑料尺更容易分辨,但是振动幅度也不影响声音高低
TOP
4#

没有混淆啊,本质上就是跟这两者有关系的。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兴趣上来了,多做做,学生应该能体会其中的不同。没兴趣的,只能让他们多练习题目了。另外,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故意夸张的演示对比实验,学生应该也能区别其中的不同
TOP
5#

还可以引入其他材料,比如木质筷子,试了一下声音效果也比较明显
TOP
6#

这一课辨别声音的高低,学生的确有困难,不要说学生,我们很多成人包括老师都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声音的高低”是专业术语,而且是远离普通人生活的术语,对专业术语的运用,大家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让学生接受音质——声音的高低,应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四年级学生人人掌握人人会正确运用,单靠一两堂课,那是不太可能的
TOP
7#

我也在上这一课,比较容易混淆,生活化的语言跟科学语言的差别
TOP
8#

我也认同老师们提到的声音的高低主要是距离生活太遥远,主要是音乐中接触到,生活中学生主要对声音的强弱感受多而广造成的
TOP
9#

声音的高低强弱并不可能在一次课堂上就能解决掉,感觉一个单元都要给学生渗透科学用词,区别高低与强弱
TOP
10#

这课真有点难,实验现象又难观察清楚,是不是可以借用网上的微课观察效果更好。
TOP
11#

学生要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一直是个问题,多做实验,会有点效果。
TOP
12#

强弱的观察,是前一节课完成的;
在此基础上,观察高低变化跟振动物体之间的关系;
振动的快慢很难用肉眼看清楚,可以用软件来帮助测量振动快慢。
TOP
13#

按压的幅度控制开始的时候相同就好了。可以大家都向下按2厘米
TOP
14#

声音高低的分辨,真的会难于声音强弱的分辨。感觉高低存在与比如说各种乐器上,会让学生一下子分辨出来。
TOP
15#

另外这节课中,声音振动的频率学生往往还会注意到振幅的变化 ,怎样控制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是一个难点
TOP
16#

没上过这一课,听过同学校老师上,感觉学生不太搞得清
TOP
17#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点。
TOP
18#

我也是用一个单元的时间去区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因为这两个词对学生来说太难区分了。
TOP
19#

我是在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的光盘里下载了视频,里面有慢动作播放视频,再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验。
TOP
20#

学生学具袋里面的红色塑料棒还挺好用的
TOP
21#

控制变量,然后视频慢放
TOP
22#

这课确实难,很多时候有些孩子根本分不清声音的高低,像清脆一点的敲水杯还能听出区别,尺子的高低真的听不出
TOP
23#

这个实验控制变量有点难。用力大小很难控制相同,也可能导致幅度的变化
TOP
24#

力度的控制确实不易,但是其实我们普通人对音高的分辨没有那么细致,有一点差距不影响
TOP
25#

声音的高低强弱感觉挺难分辨的,自己都要思考很久。要让学生掌握是存在难度,下周要上这课了,先提前学习一下。
TOP
26#

知识点可以一节课就清楚了,但是运用起来真的是难的
TOP
27#

声音的高低从哪里引入较好呢?学生认定的声音高低在哪里呢?我觉得音乐课里的声音高低是学生非常认可的
TOP
28#

长短差距越大,实验结果越明显,你把长短差距拉大试试
TOP
29#

小科网的视频效果很明显,同时是否可以借助数据话仪器来帮忙呢?
TOP
30#

如果是研究声音的强弱,那么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一个用力拨,一个轻轻拨。如果研究声音的高低,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不同,但是拨动的力度是一样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