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见学(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
真实材料的呈现(元素周期墙、酸碱滴定管、电子天平等);演示模型的呈现(自循环流动演示仪、侯氏制碱法工艺模型、精馏塔演示装置等)。
“线下+线上+其他”的科普工作计划:化工科技馆参观讲解、探究性实验操作、夏令营/冬令营、假期见习/实习、专项课题培训;虚拟实验、科普账号、科普讲座(直播);科技游园活动。
中小学实验一日课程:神秘的荧光、探究晶体世界、探索生命密码、酸与碱的秘密、走进维生素大家族等。
2.深化探究实践,提升科学思维
论文的写作方法,立足日常教学的积累,证据的反复利用,不同角度的描述。
(1)例《人人动手 人人记录 人人交流 人人评析》
人人动手操作——改善参与分工→改善策略:增加动手材料,增加动手机会,角色经常轮换,指定分工合作。(可让孩子们自备材料,调动孩子们参与度和兴趣性)
人人动笔记录——改善学习习惯→改善策略:倡导人人记录,倡导多方式记录,倡导合作记录,倡导交流记录。
人人参与交流——改善交流报告→注重组内讨论交流,改善集体交流方式,关注倾听质疑完善。(做中学,学中思,做中教,教中思)
人人评价提高——改善学习评价→开展活动自评,组织活动互评。
(2)例《言必有据 做必重据 评必依据》
言必有据——在言语交流重渗透实证意识(以事实场景为基础,运用实证提出问题;以追溯追问为手段,反思实证进行分析;以质疑思考为突破,结合实证进行辨析。)
做必重据——在实验操作中强化实证意识(以下水实验为基础,提升教师的实证意识;以真实数据为依据,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以照片视频为突破,留存实验的实证样本)
评必依据——在分析评价中深化实证意识(制定实验评分标准,引领核心素养发展;分析原始实验记录,磨砺实证意识提升;倡导反复证实证伪,评价学生理性思维。)
(3)问题导向,因用而学,学以致用。
3.基于儿童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
(1)好课的标准:增量,设计感,生活化。
(2)互动课:制作油条情境(面粉+食盐+白糖+小苏打+水→加错了:面粉+食盐+白糖+小苏打+白醋,对比现象产生气体)→探究气体是怎么产生的?对比实验,四种物质+两种液体两两组合,观察现象(不能但看产生气体),运用前期知识(溶解)→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二氧化碳,借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收集气体观察,探究不支持燃烧,探究比空气重)不能明确是二氧化碳→回到情境,联系生活(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未知不安全)
教具创新:物质和液体的固定平台(2*4,旁标名称),输液器的使用,大小蜡烛一体的小道具。
(3)河流思维:此岸→搭石(垫脚石)→彼岸。
此岸:课前调查,慎用“独立课”思维,前概念的呈现。
好情境:来自深恶干活,迅速聚焦,一境到底。
进阶实验的器材:实验完成先后差,先做完的额外材料,做到因材施教。
目标的重要性(确定彼岸):目标背后的目标——自我的迭代。
(4)利用模型预测(聚焦)→获得反馈(探究)→改进模型(研讨)→学以致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