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姜小卫2023暑期阅读专帖 [复制链接]

31#

《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地生长》阅读摘录15:这个意义是在所谓有效与无效之上的,更好地实现这个意义就是有效。当这个意义无法实现的时候,再多的用符号表达的知识记忆,其意义也是缺失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和成果都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意义。
TOP
32#

《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地生长》阅读摘录16: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鲜活的、智慧的、符合人的学习成长规律的生活,而不是把教学作为一套机械、僵化、背离人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的操作程序。
TOP
33#

《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地生长》阅读摘录17: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展开有意义的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表达并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义。
TOP
34#

《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地生长》阅读摘录18:在复杂的、变动不羁的时代,教育有自己的使命、理想和追求。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是这个时代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安静和专业地去对待。我相信,只要我们认准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TOP
35#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在第一本书《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中,我们提出,项目化学习是为了心智的自由。这两年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不可测事件,促使我不断思考这个命题。心智的自由应该植根于对社会的责任。心智的自由不是放任个体的自由,每一个个体都在和他人的关系中生长,个体要对所处的共同体和自然界负责。今天的教育需要引导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TOP
36#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2:诚信、尊重生命、独立的批判性思考、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不应该缺席。项目化学习对人的成长意义是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打磨和升华自身的价值判断。项目化学习强调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概念,或者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敬畏自然与生命,理解何为社会责任。
TOP
37#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3: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量琐碎的知识和机械重复的学习往往无法让学生理解何为对现实的关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只抓住细节的点点滴滴不能让学生有大的图景,看到不同的细节和事件背后的相互关联,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竞争性学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共同体的社群价值,理解"我""你""他"作为地球公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TOP
38#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4:我们需要怀有对自然、对生命、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从"全国项目化学习案例平台"几年来收集到的6000多份国内项目化学习案例来看,有将近70%的案例是在探讨与自我和日常生活、学科知识有关的话题,而较少在日常现象中体现更为深切的社会关怀主题。我们对国际上经典的项目化学习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案例往往带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指向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性、科学性议题,如生态环保、太空探索、文化保护等。
TOP
39#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5: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中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这并不是停留于空洞的口号或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真实问题有"切肤之痛",产生"关联之感",使学生主动地、持续地卷入项目探索。
TOP
40#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6:在国际上经典的垃圾主题项目中,前端会加上对垃圾来源的考察,链接"我"作为垃圾源,让学生直观地收集一周的垃圾,中期加入对不同类型垃圾的产生原因和处理方式的探索,预测不同类型垃圾的降解时间,后端会让学生生成与垃圾处理相关的经济、商业设计,由此让学生产生"没有任何垃圾是垃圾"的深度理解。这样的项目历程更加上位、开阔和深邃,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情感和思维培育的价值会更大。
TOP
41#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7:一个好的项目不仅需要还原真实世界的本质面貌,更应该具有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格局的立意。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有深切的社会关怀,为学生打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窗口。我们需要抬起头来,仰望星空,从个人扩大到全球、浩渺的宇宙,以人类普遍面临的困境、机遇与挑战为项目契机,塑造自由的灵魂。
TOP
42#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8: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长远而广阔的理智视野。我们需要承认,项目化学习是有其理智传统的,如果不认可、不理解其理智传承中的精髓,实践会变成对历史中走过的弯路的简单重复。项目化学习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来源。
TOP
43#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9:最早的一条历史脉络可以追溯至16世纪,以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为代表,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与传统的石匠和工匠不同,是有艺术性的,需要科学和艺术的理论知识与长期训练,不仅仅通过口耳相传。所有有志于进入这一行业的学生都要接受"设计的挑战"( design challenges ),形成的作品被称为 progetti ( project ),即为今天项目化学习的原型。
TOP
44#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0:progetti 需要满足五大标准,即今天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化学习黄金准则的雏形。
(1)挑战性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积极的问题解决,而不仅仅是聆听、理解、整合、再现。
(2)真实性, progetti 反映艺术家、建筑师的真实期望和工作经历。
(3)为了回应教师提出的真实性问题,学生需要发声和抉择,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和模型。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答案。
(4)产生公开的产品。"产品"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producer ",意思是" to bring forth ",产品是创造力的外在表现,让学习变得可见。
(5)一旦学习变得可见,那么他人将能够参与讨论,给予反馈,参与批评和帮助改善,作者自身也能形成反思。
TOP
45#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1:近代的项目化学习又融入了杜威"做中学"的科学探究原型,以及医学教育中的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的特征,强调在真实问题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持续探究。这就使得今天主流的项目化学习带有强烈的设计导向和科学探究意味,体现为映射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以项目成果(人工制品)反映领域专家(科学家、数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工程师等)的实践活动。
TOP
46#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2: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不能脱离这样的理智传统和国际大背景而展开。项目化学习需要基于特定的质量标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实践都可以称为"项目化学习"。今天,进入到21世纪,在素养的变革浪潮中,国际上诸多国家、地区和创新学校进行了各类学与教的变革,虽然名称不一,但往往具有挑战性问题、真实情境、持续探索、增进反思等要素。
TOP
47#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3: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是我们进行项目化学习中国建构的原则。
晏婴阐述了中国"和"的思想:和如羹焉,水火醯磕盐梅以烹鱼肉,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
TOP
48#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4: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不是要发展一个"以水济水"的单一样态,而是尊重现有实践,在各种可能的样态中,用项目化学习的要素,"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允许不同样态和阶段的项目成长。
TOP
49#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5: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中国分学科的情境中,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课程样态中,在德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等多样的领域范围内,在学校原有的探究性作业、长周期作业、传统活动中都可以生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项目化学习样态。
TOP
50#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6:在国际比较中,中国学生往往被认为基础扎实,但是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是"短板"。在当下中国的教育情境中,项目化学习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补足中国教育的这块"短板",通过多种项目形态,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真实的问题解决经历,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TOP
51#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7:创造性是全面意义上的教育关键,也是人类最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一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人是否能够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尽可能多的新颖方案,因地制宜地筛选适切的方案,成为区别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许多个人能力,包括元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认同和社会参与,提升学业成就和未来职业成就。
TOP
52#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8:在我们对素养的理解中,素养、学习、创造性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素养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缺的:
第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
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
对情境的学习力和迁移力是素养的核心。素养在情境中形成、抽象、迁移、转换。素养的形成意味着个体在以往的情境中具有足够的学习力,能在新情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新情境进行判断,最终能解决问题。简而言之,这种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
TOP
53#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19:"素养"蕴含着对学习、学会学习的新的理解。学习不是指被动、机械地习得现成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指孤立地训练各种认知能力,而是指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再迁移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学习是带有创造性的。
TOP
54#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需要什么?》阅读摘录20:将“创造性问题解决”作为推进目标,并从这一角度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界定: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项目化学习要把握育人方向,全过程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等元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TOP
55#

感谢阅读分享,学习了~
TOP
56#

阅读可以让人厚积薄发,加油
TOP
57#

一个好的项目不仅需要还原真实世界的本质面貌,更应该具有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格局的立意。
TOP
58#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从"知识立意"的教育向"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发展,克服认知学习与应用实践的脱节,克服认知学习与人的社会性成长的脱节,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正是综合体现上述精神的学习活动。
TOP
59#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2:在中国,项目化学习备受关注,既是时势之必然,又有实践之机遇。作为体现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切中我国基础教育之短板,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学习挑战。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21世纪技能框架》,提出21世纪美国教育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并突出强调"学习和创新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critical - thinking and problem - solving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交流能力( communication )与合作能力( collaboration )。
TOP
60#

《重新定义学习》阅读摘录3:学习是促进人思维发展的过程。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核心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它应转化为基于理解的可迁移的能力。以往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应走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思维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学习"更多地呈现为学生在情境与任务中的"生长"。它应该是学生主动的经历和有意义的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形成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应用迁移的思维范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