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烧杯 你的刻度准确吗 [复制链接]

1#

烧杯 你的刻度准确吗

  最近,正在上溶解单元的内容,在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前,我为每个小组装备好100毫升水,为了得到精确的100毫升水,我用量筒进行取水,当我把100毫升水倒入学校实验室的的玻璃烧杯中时,却发现与烧杯上的100毫升刻度不一致,显示水面是在100毫升刻度之下,这下我有点惊讶了。


  于是我检查了量筒的刻度是否正确,经检查后发现量筒的刻度是正确的,我又把实验室各种不同规格的烧杯进行了测量,发现,塑料烧杯的刻度是正确的,看来这批次的玻璃烧杯在刻度上,标示是有问题的。如果提供了这样的烧杯,细心的学生一定会说:“老师,你说烧杯里的水是100毫升,那么怎么水面在100毫升的刻度下面?”老师还得跟学生解释说烧杯的刻度不准确,感觉就是别扭。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实验材料中就应该要避免,省去不必要的干扰。


由此,作为科学老师,要反思,是不是所有的实验器材都是标准的器材,我们只有做一个细心的人,才能保证科学实验科学地开展。


  多年来一直养成了在课前做“下水实验”的习惯,一是对实验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便于在师生互动中能把握研讨的积极方向,因为科学课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凸显科学课科学味的重要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0 21:10:4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很有同感!


 


以下是我曾经检测的具体数据:(检测两只量筒的刻度是否统一。)


 


我在大量筒内装满100ml清水,然后一点点倒出清水,直到85ml,这样就倒出了15ml清水,放入小量筒内,哟,竟然有20ml,二者相差这么大吗?我又在大量筒内从底部开始直接取水至50ml,换到小量筒内,读数是71ml,两者相21 ml!那么,到底是谁的刻度不准呢?


我把大小量筒分别先过秤,然后各装上100ml水,先后秤得重量为:


小量筒自重131.53 克,加100ml水后重231.2克,则其100ml水净重99.67克。


大量筒自重382.9 克,加100ml水后重496.5克,则其100ml水净重113.6克。


看来,同样是100ml水的重量,大量筒的误差更大些。那么小量筒内取20ml清水的重量又是多少呢?


我继续检测着。


小量筒量取20ml水(0——20刻度段)的重量是:16.8克。


小量筒量取20ml水(40——60刻度段)的重量是:20.3克。


小量筒量取20ml水(80——100刻度段)的重量是:20.6克。


大量筒量取20ml水(50——70刻度段)的重量是:19.3克。


大量筒量取20ml水(250——270刻度段)的重量是:19.8克。


大量筒量取20ml水(400——420刻度段)的重量是:19.2克。


除去测量时不可避免的实验误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大小量筒每一段单位刻度的计量总数并不统一,尤其是量筒的底部和顶部存在着更多的误差。


 


所以也就可以解释昨天教研活动(比较水的多少)中学生出现的困惑了:


老师用同一只量筒量好98ml水分别给不同的小组,结果不同小组分别用自己的量筒测出来的数据差别较大,有93ml、95ml等,而测量中的误差是不会导致数据差别很大的,只能是作为计量工具的量筒刻度的不标准导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0 13:15:03编辑过]

TOP
3#

很正常。给我们的仪器很多都是这样的。误差极大。
一直努力中……
TOP
4#

仪器的误差不可避免,但是误差大了那不是误差了,那是厂商的无良,是质监部门的失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0 14:02:06编辑过]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在科学中寻找快乐!
TOP
6#

如果提供这样的烧杯,学生会说:“老师,100毫升水没有到啊”,会误导学生。
TOP
7#

同感,今天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50毫升水就有3、4个小组做出来溶解的食盐达到了23克左右。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烧杯应该是不能拿来精确测量的。


在我们的另一个实验“溶解的快与慢”当中我也有这样的疑问:


“取大约30毫升的冷热水各一杯”这里,我们能准确的取出30毫升的水吗?


记得以前老师强调过,如量筒、量杯在使用的过程中测量高温液体时不准确,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它们的刻度就不准确了。在这里,两个30毫升真的一样多吗?我在想,应该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吧


 

TOP
9#

谨慎一点,还是用量筒量比较准确,我坚持用量筒量,因为用烧杯的话,口径太大,误差也会很大。

TOP
10#

用事实说话,希望能引起厂家的重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