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研引思,寻味科学 》——记网络研修之课例学习分享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以研引思,寻味科学

                         ——观《弹簧测力计》有感

2022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科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得到认识或产生真知,经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儿童获得真知的基本途径,也是儿童学习的真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设相关的学习材料、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

年11月份我在学校上了一节《弹簧测力计》印象较为深刻,上之前,参考学习了两节优秀课例,一节是丽水市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柳良敏老师执教的《弹簧测力计》,另一节是深圳市宝安区艺展小学赖艳清老师执教的《弹簧测力计》,现将我的学习感悟进行分享。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朱钻飚 于 2023/5/14 19:20:5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下面我将围绕“第一印象 抓人眼球”、“深入剖析 回味无穷”、“对比自身 谋定方向”三块内容进行阐述。
一、第一印象 抓人眼球
在导入环节,两位老师都创设了真实有趣、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如柳老师从两个盒子入手,测量比较它们的重力,从实物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会想到“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接着柳老师直接出示一根弹簧,用这根弹簧比较重力大小,询问学生有没有办法、怎么判断,将弹簧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上台实验,直观看到两个盒子的轻重,并在其中理解弹簧的特性(物体越重,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得越长),由此很自然地聚焦到本课主题。

(这里图片不是很清晰)

而赖老师呢,在导入环节,出示了两个毛绒玩具——小黑和小灰,小黑和小灰都认为自己是重力之王,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开展一场拉皮筋比拼,比较谁是重力之王。这样的情境生动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要是把“橡皮筋”换成“弹簧”,我想会更聚焦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呢,赖老师都利用到了小灰和小黑,情境贯穿始终,有效解决问题。


TOP
3#

二、深入剖析 回味无穷
柳老师这节课的探索环节共分为两块内容,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通过小组观察和微视频辅助,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



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分两个任务先后进行,任务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要求小组成员轮流测量,当1位同学测量时,其他同学安静观察,思考怎样操作更准确。这一任务的布置,让学生熟悉、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会规范地测量。
任务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多个物体的重力,柳老师选用了桔子、生鸡蛋、干香菇、回形针等结构性材料,要求由小组中的1位成员操作完成,其他同学进行观察提醒,并记录。当测量不出物体重力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再提供一根弹簧测力计。这一任务的设置,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积极动脑,解决碰到的问题,学会选择不同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学会遇到物体太轻测不出来时的解决办法、学会遇到不方便挂的物体时的解决办法,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TOP
4#

赖老师这节课呢,与常规教学相比,进行了很大的创新,改变以往先教授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用法、再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最后用较短时间拓展自制弹簧测力计的逻辑,而是将自制弹簧测力计设计为本课的重点,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分析原理、明晰量程以及如何测量,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赖老师这节课中,自制弹簧测力计是重点,设计也很巧妙,每个小组四个人,两个任务,分别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橡皮筋测力计,每个学生都可以动起来,测量数据的介绍,两个测力计的比较,学生都能够在引导下科学、准确的回答,同时,赖老师给不同的小组提供了不同重量的砝码、测量物这些材料,也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对于分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如何更好选择测力计提供了很好地帮助。这一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TOP
5#

三、对比自身 谋定方向

学习这两节课时,会发现柳老师、赖老师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得到深化发展的。因此,学习完这两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建设有思维度的课堂。

科学课学生学习活动有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等内容,其中的核心是思维。高效的课堂不是教师给学生讲明白了多少,而是引导学生想明白了多少。通过学习,学生得到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能提出多少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有思维度的课堂,思维度的多少决定了课堂含金量的多少。

反观自己的课堂,有时候只注重了“科学探究”中的“动手做”,忽略了探究的本质是思维,没有把探究过程中的很多思维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要素,降低或缺失了课堂的思维度。甚至有的时候为了防止课堂方向跑偏,无视课堂中的一些生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

TOP
6#

看优秀颗课例,尤其是同课异构,更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TOP
7#

年轻教师年轻有为异军突起
TOP
8#

感谢分享,让自己对这一课有更深的认识
TOP
9#

三、对比自身 谋定方向学习这两节课时,会发现柳老师、赖老师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是在不断得到深化发展的。因此,学习完这两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建设有思维度的课堂。[/f
徐嘉瑜 发表于 2023/4/16 22:30:09
其实很多探究实践就是在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TOP
10#

两堂好课思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
TOP
11#

学习了老师的教案,感谢分享。
TOP
12#

认真学习,努力成长
TOP
13#

观看优课录像,对自己上课有很多的借鉴之处。
TOP
14#

从文字看到了两节课的设计,我自己上这节课是从技术这个角度设计的,也挺有意思
TOP
15#

教自己的科学课,八仙过海!
TOP
16#

感谢分享!
TOP
17#

感谢分享,收获很多
TOP
18#

学习优课,再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去运用,事半功倍
TOP
19#

感谢两节优秀课例的分享和精彩比较分析!
TOP
20#

从制作原理出发,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
TOP
21#

站姿啊巨人的肩膀上,多学习才能进步
TOP
22#

建设有思维度的课堂。

科学课学生学习活动有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等内容,其中的核心是思维。高效的课堂不是教师给学生讲明白了多少,而是引导学生想明白了多少。通过学习,学生得到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能提出多少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有思维度的课堂,思维度的多少决定了课堂含金量的多少。

徐嘉瑜 发表于 2023/4/16 22:30:09

动脑动手学科学,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TOP
23#

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教无定法  思维是关键
TOP
24#

网络研修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TOP
25#

一线教师需要多观摩优秀课例,来引领自己的课堂
TOP
26#

先动起来,思考跟上,迭代实践。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TOP
27#

学习努力把老课上出活力
TOP
28#

好细致的反思,值得学习与借鉴。
TOP
29#

从优质课中学习精华,为我所长。
TOP
30#

好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层层递进,在递进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素养的提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