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3.4《认识星座》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认识星座》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课开始学生将开展对星座的学习和认识。我们从摘星星送给学生开始,初识北斗,搜集数据,引导学生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进一步客观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接着,从北斗七星到大熊星座,从学生熟悉的12星座扩展到88个星座, 引导学生从点到面,逐步认识星座。

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我杂设计是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基本遵循教材思路,让学生在一个正方形纸板下悬挂七个橡皮泥球,然后从不同角度投影,发现某一角度恰好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图像。本课指向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中的地球”,指向的大概念是“参考系的转换”。


【学情分析】


     “星座”这个词汇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对星座都有一定的了解,充满好奇。但大多数学生对星座的认识是很片面的,甚至将自然科学的星座概念和“占星学”里的星座混为一谈。学生对于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建立北斗七星模型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理性思维、合理分析等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科学认知来源于实践。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

2.科学思维:通过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分析,从而认识到恒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能够制作星座模型,能从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得到不同的北斗七星图像。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建立星座的概念。

4.态度责任: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观测星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星座观,能够认识到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也不同。

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作出解释。




材改进

30×30的正方形框架、北斗七星位置板



屏,贴上磁条,可以吸附在金属框架上,轻松切换四个角度



学生器材12套:架子+屏+纸1套、橡皮泥一包1、细线1、剪刀1,透明胶1、手电筒1、红点1、记号笔1、知识卡片2


自我反思: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从点到面,认识星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是从点到面的认识过程,什么是星座,首先从北部星空摘星星开始,呈现北斗七星,为了进一步认识北斗,就需要建立星座模型,那么建立模型需要哪些数据呢?星星大小,与地球的距离,宇宙中的位置,亮度等等,然后为学生提供资料卡,提供位置板和悬挂的线的长度,整理数据,根据微课完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照射7个橡皮泥小球,用红点记录,黑板上呈现部分投影图,学生会发现,从不同角度照射,得到的投影就不同,从而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图像

然后从北斗七星到大熊星座,从大熊星座到12星座,从十二星座再到88个星座,引导学生逐步地有序地认识星座,最后利用虚拟天文馆寻找大熊星座,课外拓展:寻找猎户。整个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而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最后和学生一起用虚拟天文馆寻找北斗星,大熊座和猎户座。


二、遵循教材,改进器材

我一直很纠结,用小棒戳小球呢,还是用橡皮泥悬挂的方式,两个方式都有优缺点,最后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决定用橡皮泥悬挂的方式。同时,为了投影过程中,小球的稳定,用一个金属框架支撑,投影的屏可以随意吸附在任何一个角度,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照射模型,而且非常稳定。



思考点:

  这节课建模的时间比较费,大概需要15分钟到18分钟,怎么样才能让建模的时间再缩减一点呢?《认识星座》是宇宙单元的第四课时,前面一课是《八课行星》,里面有距离建模,大小建模,着重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数据建立模型,而《认识星座》有没有必要再进行一次距离建模,从7课星星的距离和相对位置来确定橡皮泥小球的排列呢?这一直是我在反复思考的,我也看到过一节《认识星座》录像课,就是从数据处理开始,一步步建立模型。但是经过反复考量,我最后还是舍弃了数据的处理,把重点放在北斗七星投影图的不同角度的呈现,器材的改进,以及星座概念的建立上。


不足之处:

1. 对学生的追问,表扬、点评等方面还需要不断优化。

2. 时间和教学节奏的掌控

3. 器材还能再优化吗?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23-04-14 12:39:36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朱钻飚 于 2023/6/11 17:01:2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戚老师的认识星座这节课,让我对建模有了更深的认识。
TOP
3#

戚老师的教具改进以及整体思路都很值得我学习,最后的星空图真的让我们仿佛置身星空之中,很是震撼!
TOP
4#

立体星座,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空间感,制作的真好!
TOP
5#

回复 4楼我予我乐的帖子

万能的某宝购买的,一开始是打算自己请师傅做,但是难度较大,也找不到合作的师父,恰好某宝上有我需要的尺码
TOP
6#

戚老师的实验材料确是值得学习,这个框架在实验中作用很大。
TOP
7#

30×30的正方形框架设计的很合理,学生能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观察了,这个器材改进应该费了很多心思
TOP
8#

戚老师的建模真的很值得学习!
TOP
9#

用灯珠代替小球,更真实哦
TOP
10#

方便操作的教具,为教学添砖助力,赞
TOP
11#

这个真的太赞了,以前上这个课都是草草了事的,以后可以试一试了!
TOP
12#

不同方位的框架对学生的观察有引导作用,学生会有意识的进行观察。磁吸的屏对画图很有帮助。很赞的教具改进。
TOP
13#

我当初自己家常课就只改了橡皮泥,它的替代材料比较多,  考虑还不够全面
TOP
14#

教具的改进(框架、磁吸屏),很棒,学习了
TOP
15#

器材的改进,让教学更加高效。
TOP
16#

利用立方体框架来放置北斗七星模型,解放双手,又便于观察。
TOP
17#

改进教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赞。
TOP
18#

这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星星在天球上的投影,模型也是为这个概念服务的。
TOP
19#

这个小红点应该是三年级的材料吧,代替了用笔画点,节约了时间。星空软件的使用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自己喜欢的星座。
TOP
20#

最后学生的作品中,有的像勺子,有的不像勺子,正是指向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投影是不一样的。
TOP
21#

请教大家这个模型的问题: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星星是它们在天球模型上的投影。这个说法有些无法理解
1、投影通常是遮挡了光源产生的阴影,它本身不发光。而星星是自身发光的光源, 不是阴影。
2、在位置条件不变时,投影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遮挡物的大小和形状,与光源本身无关。但人眼看到的星星的大小和亮度是与星星本身的大小和亮度,距离等相关,与地球大气层等遮挡物无关。
3、投影具有遮挡物的轮廓和细节,但人们看到的星星是点光源,没有细节。
4、如果按照这个模型,我们如何画光路图?
TOP
22#

利用这个模型学生的观察更加方便了,学习
TOP
23#

戚老师的这节课,教具的改进非常的机制,可以自由组合各个面点赞!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深入
TOP
24#

回复 18楼喻伯军的帖子

关于“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星星是它们在天球模型上的投影”,喻老师能否深入解释一下这个点?不是很能理解
TOP
25#

回复 18楼喻伯军的帖子

关于“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星星是它们在天球模型上的投影”,喻老师能否深入解释一下这个点?不是很能理解
海豚阁 发表于 2023/4/15 17:13:09


这个理解对吗?
TOP
26#

这套实验器材还真实花了大成本,带给了孩子们很好的体验感。
最后的虚拟天文馆,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震撼。
课前准备是很辛苦的,孩子们的体验是很幸福的。
为戚老师的钻研精神点赞。
TOP
27#

回复 19楼李尔敏的帖子

是的,就是小红点还不够大
TOP
28#

回复 21楼罗华英的帖子

准确的说应该是视觉图像,投影是用来模拟视觉图像的
TOP
29#

好教具成就一堂好课,为老师点赞。
TOP
30#

老师课的设计用心了,层层推进,值得我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