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项目情境导入
1. 出示情境:小明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一个无人岛上,看到浮在水面上的两根树干,他们打算做个独木舟来逃离无人岛。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创设小明一家三口被困孤岛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何利用树干制作独木舟。
(二)项目实施
(1)设计独木舟模型
1. 只有这么一根树干,如果直接拿它来造船的话,万一造失败了就糟糕了。所以我们可以先用泡沫圆柱管来制作一个独木舟模型,来测试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在正式建造一艘船前,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来测试。
2. 如果独木舟模型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式用这根树干来造独木舟了。那么我们的萝卜独木舟怎样才算成功呢?
预设:能平稳地浮在水面上,能承重小明一家三口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学生明确制作独木舟的目标,为后面的测试明确标准。
3. 那就让我们要一起来做一个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独木舟,载着小明一家三口离开孤岛。
4. (出示材料:三个螺帽、一根实心泡沫管)在制作模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设计。你能看懂这幅设计图吗?出示老师提前绘制的标有尺寸的独木舟模型设计图。说一说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船舱是一个长方形,长宽分别是……。船舱的深度不知道是多少。
追问:如果让你来画设计图,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注意标尺寸······
设计意图:通过有俯视图和侧视图的范例设计图,引导学生如何绘制设计图,知道设计图应该要让大家都能看得懂。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设计图的标准仍然比较模糊,出示设计图范例、发现设计图的问题,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绘制设计图的标准。
5. 下发记录单,小组商讨后绘制设计图。
(2)制作、测试独木舟模型
1. 用完成的设计图来领取材料,提醒每一小组注意按图制作,测试后修改可用其他颜色笔。
设计意图:有些孩子习惯于擦掉原来的设计再修改,没有了原来的痕迹,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通过用其他颜色笔来修改,还能有助于学生后面表达交流时,分享小组的思维过程。
2.分小组进行制作。
每个小组均配备有水槽,可供学生将独木舟放入水中,测试其载重能力。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营救小明一家的任务,鼓励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原先的设计,不断思考并初步改进独木舟模型。
3.分享交流会:请成功的小组分享经验,失败的小组提出困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制作、测试独木舟,发现独木舟易侧翻,从而导致独木舟载重量小的问题。通过分享结果,对照目标检查模型,组织学生分享制作模型过程收获和经验。
(3)评估、改进独木舟
1.投屏视频(独木舟侧翻慢镜头),请同学们观察失败的原因。
2.给孩子们提供另一根泡沫圆柱管和牙签,设计、改进独木舟。
3.根据设计,改进、测试独木舟。
原本成功的小组可以试试,能不能再带一些孤岛特产回去。
4.分享交流会:改进的方法,改进后的独木舟有哪些进步。
5.现在,你有哪些做独木舟的建议给小明一家?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独木舟承重能力小的原因,进一步针对独木舟的侧翻问题,对独木舟进行有目的的改进。
(三)测试运输速度
1.大家都成功制作独木舟,那么小明一家准备出发了。你们觉得同样是爸爸划船,哪一个独木舟会更快呢?(选取两艘船头差异大的小组)
2.投屏进行测试,用垫圈作为拉力进行测试,比一比哪个独木舟行进速度更快。
3.思考:这是为什么?如果继续改进,你会怎么改进自己的独木舟?
大家可以在课后再继续改进,我们的独木舟会越来越完美。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观察,两艘独木舟在相同大小的力的作用下,行驶相同距离的时间,学生会发现船的形状会影响独木舟行驶的速度。可以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也为本单元后续内容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