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屠琴2023年专帖 [复制链接]

1#
2023年工作学习目标:
1.对照新课标,每天认真备课。
2.平行班教学中坚持每节课至少备2次,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合理安排每日工作时间,熬夜加班不超过11点。
4.每周坚持阅读2小时,每月写1篇读书笔记。
5.每学期精心准备2节课,并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
6.每月论坛学习、回帖30次以上。
最后编辑屠琴 最后编辑于 2023-02-13 13:59:47
分享 转发
TOP
2#

可以加上每月在论坛回帖30个以上。
TOP
3#

相约论坛,欢迎开贴,一起研修。
TOP
4#

加班熬夜第二天确实很难上课
TOP
5#

回复 2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老师的鼓励,我会加油的。
TOP
6#

三下《运动和位置》教学反思

        2023年寒假在喻老师、林老师以及其他地区老师的帮助下,我在“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也拥有了自己的一节课——三下“物体的运动”单元第1课《运动与位置》。很幸运,开学初我就有了实践这节课的机会,现将自己上课之后的心得反思跟老师们分享。

  一、创设生活情境,整合教材活动

  《运动和位置》一课是“物体的运动”的起始课。在本课,学生会认识到“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时,我发现这节课的活动与活动之间难以自然过渡衔接,而且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意愿并不强烈。因此结合教材,我创设了“寻找丢失的芦丁鸡”的情境任务,通过这一任务驱动,将教材的5个探索活动紧密联系,不仅有任务的驱动,而且5个探索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整合成3个挑战任务,它们分别是: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测量并描述芦丁鸡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借助校园平面图,描述芦丁鸡的位置。经过上周6个平行班的实践之后,对教材的改变确实让本堂课在教学中更受学生欢迎。

   二、激发认知冲突,直面教学难点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首先会面临一个学习难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出判断依据。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不要求掌握“参照物”一词,但这确是帮助判断的重要方法。既然是难点,攻克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其他老师的建议下,录制了一个“坐扶梯的人”的视频来代替教材中三个静止场景的图片。教师提问“坐电梯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视频的冲击,班级中就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们很快发现“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掌握了这一科学方法之后,再出示教材的三个生活场景图片,我发现学生对这个难点的学习非常到位,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很多学生在判断时会自觉找不同参照物来做判断。

  三、改进科学教具,构建高效课堂

  设计教学时,我就面临3个教具改进的难题,一是芦丁鸡,二是方向盘,三是校园平面图。

  芦丁鸡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具,每个探索活动中都需要用到,用真实的芦丁鸡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我做了三个简单易得的芦丁鸡道具,在活动2(测量并描述芦丁鸡在某个时刻的位置)中,让模拟芦丁鸡的学生套上“芦丁鸡专属手环”,在活动3(借助校园平面图,描述芦丁鸡的位置)中,学生会领到“芦丁鸡专属便贴纸”,在活动3(实地寻找芦丁鸡)中,每个班级上课之前,我会偷偷地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藏好“××班专属芦丁鸡”。虽然每次“芦丁鸡”出场的时候,形态各异,但是极大地方便模拟实验的操作,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真实投入。

   方位盘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具,在原本爱牛配备的工具箱中只有大的纸质方向盘,这个大方向盘在活动2中使用是蛮好的,但是在校园平面图中去描述位置肯定不适用,因此我用透明塑料片自制了10*10cm的小方位盘,并标注东南西北方向,方便学生模拟练习。

   校园平面图,我也是在原来爱牛配备的校园建筑物卡纸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自己学校,挑选了一些重要建筑物,比如教学楼、食堂、体育馆、雕像等,再按照学校真实情况进行摆放,然后重新标注各建筑物的名称,用红笔画上醒目的定位点,方便学生在描述位置时能够准确测量。

   这些教具的改进,虽然称不上高大上,但是它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也让学生在实验中能真正收获知识。无论教具还是教学设计,“主要用心,就能做好”。希望自己能一直秉着这份初衷,在这学期,继续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享受科学课的魅力。

最后编辑屠琴 最后编辑于 2023-02-12 22:58:45
TOP
7#

回复 3楼火柴盒的帖子

确实,论坛学习,我们需要结伴同行,谢谢老师的鼓励。
TOP
8#

回复 4楼金旭峰的帖子

只有改掉平时拖拉的习惯,相信加班熬夜就会远离我。
TOP
9#

2023年2月15日每月研修学习反思——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每个月15日坚持线上学习“每月研修”已然成为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学习的重要机会。2023年,随着全省“论坛优秀会员争创群”的建立,一起学习交流的研修队伍就越来越庞大了。在同伴的激励和引领下,我发现,每月研修不仅让当下学习的“我”受益匪浅,它更加适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的“我”。


本期的每月研修(2023年2月15日),邸薇老师带来的讲座内容《指向深度学习的核心活动设计》,让我对一节好课的理解又多了一重标准——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讲座中,我捕捉到有着“深度学习”特征的好课,它对老师提出了这几点要求。


1.首先,老师要能创设出能融合多个重要学习事件的真实情境。比如在讲座中出示的几节课例,《食物在口腔中的旅行》一课以“表演秀的形式”模拟口腔中各部分如何协调配合的;《光的反射》一课,激励学生应用光的反射原理挑战“筒底探宝”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串联了教材中重要的学习事件,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可谓一举多得。无耐一节“深度学习”的好课,它情境的创设又谈何容易呢?没有捷径,唯有勤动脑、勤思考,“好情境”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2.其次,教师创设的活动和设计的问题要能积极建构学生的认知。在邸老师的讲座中,多次提到老师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创造经历“唤醒和改造”的机会。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上,这个“机会”就来源于老师创设的活动和设计的问题。活动和问题是我们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如何让它们能发挥“唤醒儿童”和“改造认知”的功能呢?我觉得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一,在实验活动中提供结构性材料帮助学生去联想、调动、激活原有经验;二,在研讨问题中直面学生的认知冲突,甚至放大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在交流、评价、反思中重构认知。


3.最后,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自主性的学习,这也是深度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我认为“自主性学习”和“深度学习”两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深度学习下的学生会实现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下的学生也能真正达到深度学习。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教师。


所以,一节科学课,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并不轻松。为实现“深度学习”这一好课目标,多学习,多实践,是我们成长的唯一途径。

TOP
10#

向你学习,新学期我自己的教学反思也要更新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