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0000000000 [复制链接]

1#
0000000000000000000
最后编辑薛步 最后编辑于 2024-01-08 21:33:53
分享 转发
TOP
2#

相约论坛,共商科学,一起成长,欢迎开贴,
TOP
3#

共同研讨,共同努力,多多分享。
TOP
4#

多多分享哦
TOP
5#
TOP
6#

回复 4楼朱斌的帖子

嗯嗯。💪
TOP
7#

回复 3楼在水流年的帖子

嗯嗯,💪!
TOP
8#

蚯蚓的选择;教学思考:实验要严谨!

蚯蚓的选择,是一半遮光,一半明亮,真的是“一半”吗?
研究的问题
蚯蚓喜欢生活在明亮的还是黑暗的环境里?
我们的猜想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材料
1个底部全铺湿纸巾(布)的长盒子(无盖、内侧涂黑),用于遮光的科学书1本,镊子1把,蚯蚓10条,实验记录单。
实验方法
10条蚯蚓放到长条盒子中间,底部全铺湿纸巾,保护蚯蚓,方便爬行;盖上科学书,一边留一个缺口,让盒子一端照亮,一端保持黑暗;3分钟后打开盒子,观察并做好记录。重复做三次。
TOP
9#

蚯蚓的选择;教学思考:实验要严谨!
蚯蚓的选择,是一半遮光,一半明亮,真的是“一半”吗?
为什么亮处开口小一些,孩子们真的很棒,他们能想到原因!
我们的教学和实验,也应该更严谨!
TOP
10#

每月研修——关于深度学习的思考

可迁移的学习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
科学课堂中,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浅层学习的现象。有时候还是自己会讲很多,盯着教学目标,忽视了孩子们的自我成长。
最近在上《蚯蚓的选择》,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也很困惑。课堂引入:从哪里可以抓到蚯蚓?孩子很快可以总结出“阴暗潮湿”的知识点,进而进行下一环节,实验……在过程中,探究是不是真探究?又如何实施深度学习?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一边思考,日常的课堂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深度学习课堂的特点: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有关光的思考》老师说到的两点:1、光源的定义2、暗箱苹果。几轮上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其中第一点光源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较好掌握,但第二点暗箱苹果,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困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在暗箱里只要我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我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暗箱里的苹果。(因为平时生活经验,晚上关灯之后,刚开始什么也看不到,但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了,所以学生觉得,暗箱里面只要观察时间足够久也能看到,这是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如何利用好这种错误“前概念”,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老师说的苹果、镜子、小电灯的预测很精彩,比暗箱苹果更好!针对学生原有前概念,唤醒的过程很赞!
活动与体验,核心活动需要精心设计!
学生通过搭建口腔模型了解口腔结构;体验咀嚼实(补充填空脚本设计)。
迁移和应用,体现在上一个环节的结果在下一个环节中的应用,并且推进后续学习环节。《光的反射现象》,如何设计核心活动?
我平时的课堂也会注意有几个板块,也会注意到几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结,但是老师说的“上一个环节的结果在下一个环节中的应用,并且推进后续学习环节”,确实是更为精妙!设计是有内在联结的,从挑战一到挑战二,不断推进学生在新情境下对知识的灵活提取!系统性和应用性在前一种可以得到提升!
挑战一:设计光路图,一次反射反光击球
挑战二:二次反射,桶底探宝。
反思与评价,对自我和他人的评判,给观点分类。
这个贴图的设计很新颖,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每组都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但老师的贴法不一样!相同的覆盖,不同的穷尽!这样有相同观点的融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真的很赞!而且评价维度既有组间,又有组内,评价机制丰富!对自己、对同伴,都有深入思考!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过程、学习的效果!
小车调试过程中,自我调试表,始终在向学习过程中自我驱动。评价、挑战、合作促进生生互动。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我觉得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摸索,而不是为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去“教”书。课堂形式,还是需要老师很用心去设计,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真正的“成长”,得到的是“渔”而不仅是“鱼”。
TOP
11#

每月研修——关于深度学习的思考


可迁移的学习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

科学课堂中,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浅层学习的现象。有时候还是自己会讲很多,盯着教学目标,忽视了孩子们的自我成长。

最近在上《蚯蚓的选择》,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也很困惑。课堂引入:从哪里可以抓到蚯蚓?孩子很快可以总结出“阴暗潮湿”的知识点,进而进行下一环节,实验……在过程中,探究是不是真探究?又如何实施深度学习?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一边思考,日常的课堂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深度学习课堂的特点: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有关光的思考》老师说到的两点:1、光源的定义2、暗箱苹果。几轮上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其中第一点光源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较好掌握,但第二点暗箱苹果,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困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在暗箱里只要我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我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暗箱里的苹果。(因为平时生活经验,晚上关灯之后,刚开始什么也看不到,但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了,所以学生觉得,暗箱里面只要观察时间足够久也能看到,这是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如何利用好这种错误“前概念”,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老师说的苹果、镜子、小电灯的预测很精彩,比暗箱苹果更好!针对学生原有前概念,唤醒的过程很赞!

活动与体验,核心活动需要精心设计!

学生通过搭建口腔模型了解口腔结构;体验咀嚼实(补充填空脚本设计)。

迁移和应用,体现在上一个环节的结果在下一个环节中的应用,并且推进后续学习环节。《光的反射现象》,如何设计核心活动?

我平时的课堂也会注意有几个板块,也会注意到几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结,但是老师说的“上一个环节的结果在下一个环节中的应用,并且推进后续学习环节”,确实是更为精妙!设计是有内在联结的,从挑战一到挑战二,不断推进学生在新情境


下对知识的灵活提取!系统性和应用性在前一种可以得到提升!

挑战一:设计光路图,一次反射反光击球

挑战二:二次反射,桶底探宝。

反思与评价,对自我和他人的评判,给观点分类。

这个贴图的设计很新颖,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每组都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但老师的贴法不一样!相同的覆盖,不同的穷尽!这样有相同观点的融合,又有不同观点的碰撞!真的很赞!而且评价维度既有组间,又有组内,评价机制丰富!对自己、对同伴,都有深入思考!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过程、学习的效果!

小车调试过程中,自我调试表,始终在向学习过程中自我驱动。评价、挑战、合作促进生生互动。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我觉得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摸索,而不是为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去“教”书。课堂形式,还是需要老师很用心去设计,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真正的“成长”,得到的是“渔”而不仅是“鱼”。

TOP
12#

基于单元主题的作业设计:以一门学科单元内容作为作业主题,聚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
TOP
13#

【选题二】基于特色主题的作业设计:结合学校主题活动(学校文化、传统节日等),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地域文化、学科与人际交往等的联系和拓展,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
TOP
14#

【选题三】基于社会热点的作业设计:结合社会热点,关注自己的生活、身边的社区,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去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
TOP
15#

【选题四】基于非正式环境的作业设计:结合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校外研学基地等活动,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
TOP
16#

1.科学观念目标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TOP
17#

2.科学思维目标
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
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TOP
18#

3.探究实践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TOP
19#

4.态度责任目标
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
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
TOP
20#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资料学习,知道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认识到地球是有圈层结构的,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类,知道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地球的结构模型,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尝试制作一个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热情。
TOP
21#

深度学习课堂的特点: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
TOP
22#

三大策略:情境连接策略;思维外显策略;深度互动策略
TOP
23#

最近在上《蚯蚓的选择》,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也很困惑。课堂引入:从哪里可以抓到蚯蚓?孩子很快可以总结出“阴暗潮湿”的知识点,进而进行下一环节,实验……在过程中,探究是不是真探究?又如何实施深度学习?
TOP
24#

《有关光的思考》老师说到的两点:1、光源的定义2、暗箱苹果。几轮上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其中第一点光源的定义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较好掌握,但第二点暗箱苹果,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困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在暗箱里只要我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我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暗箱里的苹果。(因为平时生活经验,晚上关灯之后,刚开始什么也看不到,但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了,所以学生觉得,暗箱里面只要观察时间足够久也能看到,这是和生活经验的冲突,如何利用好这种错误“前概念”,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TOP
25#

苹果、镜子、小电灯的预测很精彩,比暗箱苹果更好!
TOP
26#

情境中可以实现生动的学习,就是以一个学习事件,囊括素养目标,建构可迁移的素养。希望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所以需要思维外显。图说思维,设计图外显,便利贴外显(随时调整,修正),问答外显(研讨环节直指思维的生长点、本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外显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困惑于学生到底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重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思维的过程、学习的效果!
TOP
27#

核心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
TOP
28#

【作业简介】(作业开发背景及内容概述)

【作业目标】(建议从课标P7--15学段目标以及19——111页13个学科核心概念的内容要求中罗列对应的目标)
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作业内容】
周作业:(周作业是短周期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每个单元至少3次及以上)
周次    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
    作业提交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第一周        




            ★★★
                    ★★
                    ★
                    无
第二周                    ★★★
                    ★★
                    ★
                    无


第三周                    ★★★
                    ★★
                    ★
                    无


第四周                    ★★★
                    ★★
                    ★
                    无
TOP
29#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PPT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3.师总结: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二)查找月球资料
1.我们通过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图片,近距离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特征,
月球还有哪些秘密我们能发现呢?
2.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科学家收集来的“月球情报”请同学们阅读“月
球情报”资料,将你感兴趣的月球信息整理成月球小档案,来进行展示交流
3.学生阅读资料,整理月球小档案。
4.交流研讨:月球小档案能让阅读的人迅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与信息,你
的月球小档案与别的同学一样吗?欢迎你来补充交流。
5.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离
等基本信息。这为我们“地球移民”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三)模拟环形山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材料,我们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
4.学生实验并记录模拟后的月球表面。
5.学生交流:(找特例:环中环,环相连)。
6.学生实验交流:进一步模拟环形山特例,并说说形成原因。
7.学生交流: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
(四)探索月球的新秘密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月球还有新的问题吗?
2.学生记录:我对月球的新问题                     。
三、拓展
教师播放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视频。
四、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月球特征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归纳总结。
TOP
30#

探索:地球的形状
(一)猜想:天圆地方
1.教师出示“天圆地方”图片。一开始古人猜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你觉得他们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呢?
2. 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的。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那么地球真的是“天圆地方”了吗?
(二)验证猜想1:模拟并观察远处驶来的帆船
[材料准备:帆船模型,泡沫块,地球仪]
1.人们在猜测地球是“天方地圆”的同时,不断观察和思考,去寻找探究地球形状的方法。在海边的人们发现,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你们觉得这种现象会支持哪种猜想呢?(预设:学生预测支持的猜想。)
2.学生讨论支持的猜想,引导学生需要用模拟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出示准备材料:(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地球仪模拟地球,桌面模拟平面。)
3.小组活动,合作实验。学会用平视的方法观察。
观察后讨论:通过模拟实验你们发现了哪种现象符合我们生活实际。
(三)验证猜想2:月食的成因
[材料准备:手电,乒乓球,泡沫块]
1.引导: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还在继续寻找证明猜想的证据,在观察月相的时候,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
2.出示月食动图,教师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是谁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光线?(预设:地球的影子)。
3.引导: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
4.教师演示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球表面。
   (四)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
1.导语:人们根据生活现象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观点。只有不断寻求证据,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2.不走出地球,古人还是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有力证据。(预设:引入麦哲伦环球航海图。)
3.如果地球是球形,那么沿着一个方向走,绕着地球一周就能回到原点。出示航海图,学生利用地球仪“环球”一周。
(五)更多证据:
随着人类科技的的发展,走出地球,寻找到更多的证据。(预设:出示图片)
三、研讨
1.学生反馈交流:你能用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服“天圆地方”说的古人,哪些信息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提问: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