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例分享】四下《比较不同的土壤》 [复制链接]

1#
    最近在休产假,没有进课堂教学,便把自己去年比赛过的课拿出来做些梳理与老师们分享。    
    《比较不同的土壤》这节课我在去年的录像课比赛中上过,有幸获得了区一等奖,并在上虞区小学科学2022年第二轮品质研修第三次活动中做了交流。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2-12-10 20:29:03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2/12/11 9:31:4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先看一下教材。《比较不同的土壤》是四下新教材第三单元的第7课,是较老教材而言的新增内容课,该课隶属《岩石与土壤》单元,是在前6课认识土壤的基础上,对土壤成分的进一步研究。


TOP
3#

再来看一下教学过程。最近一期,也就是1126日的桂馨科学课网络研修,陈梅娟老师在她题为《“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实践》的讲座分享了一个技术,即在备课时,先用思维导图理出课的主线板块,会非常清晰。听了讲座,现学现用,就把我今天分享课例的教学过程用思维导图理出来了,果真清爽。我觉得这招可以在自己下次上公开课前用起来。


TOP
4#

回到教学过程。课前先跟学生唠家常,聊到上虞四季鲜果的名片,不同村镇种植着不同水果。又扯到,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问学生,很多植物有地域限制可能跟什么有关?学生可能会回答,气候不同啊,土壤不同啊等原因,由此引出话题“不同的土壤”。

TOP
5#

正式教学,先是创设了一个帮小蚯蚓挑选新住处的情境,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能区分不同土壤的特征并说出哪种土壤适合小蚯蚓生存。之所以选小蚯蚓这个形象,灵感来源于章俐鑫老师:章老师之前去听了一节《岩石与土壤的故事》的公开课(也就是本单元的第1课),回来跟我分享她的感受,说试教老师上来直接研究岩石与土壤,直接开始讲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太过生硬,如果能引进一个形象串联整个课堂,比如小蚯蚓,那小蚯蚓钻着钻着碰到土壤,钻着钻着又遇到岩石,随着蚯蚓钻的动线讲岩石与土壤的故事会不会效果更好点。听了章老师的分析,感觉这样改动确实更生动了,所以便用在了自己比赛的课中。让小蚯蚓的形象始终贯穿课堂,不管是温馨提示还是微课都有它的出现。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2-12-10 20:29:49
TOP
6#

关于情境,同样是《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有着不同的创设方案。同年,定海区定海小学的洪松老师在临海举行的小学科学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中展示的这节,他创设的是“为瓜农挑土壤”的情境。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2-12-10 20:16:23
TOP
7#

还有,我在论坛上看到,陈琳老师是设计了“挑选适合凤仙花生长的土壤”的情境。现在看来,我更喜欢陈老师的方案,因为凤仙花的种植是四下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在种凤仙花时,会发现有的长势好有的长势差,土壤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相信学生了解到不同土壤的特征便能更好地种植凤仙花了。这样的情境感觉更有连贯性也更真实。


TOP
8#

实验环节。教材中有三处实验,观察土壤基本特点、比较土壤黏性实验、比较土壤渗水性实验。看教材的记录单,是把后两个,比较黏性和渗水性的实验合在一起做的。考虑到第一个实验,用眼、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很快便能做完,后面两个实验比较复杂,所以稍作调整。让学生把前两个,观察土壤基本特点和比较土壤黏性这两个实验并在一起做,渗水性实验单独做。


TOP
9#

比较土壤黏性的实验,涉及到一个“团揉”的动作,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便拍了微课视频加以指导。


TOP
10#

实验做过微调,记录单也跟着做了改动。左边是教材中的记录单。右边是改动后的。“黏性”学生比较好理解,团揉之后便能比较出来。那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呢?我设计的记录表是从渗水速度和渗水量两个维度帮助学生去比较的。当然在实验前,我也是先一步步引导学生,问学生“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学生刚开始会直接干脆地说“倒水”就能看出。然后追问“倒完水看什么?”学生慢慢地会说出看“水流下来的快慢”,看“水流出来的多少”。那“水流下来的快慢”就是渗水速度,“水流出来的多少”就是渗水量。在师生问答期间,穿插提醒这个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等量水”、“等量土壤”等实验细节。


TOP
11#

渗水性实验相对比较复杂,在口头讨论完,也是放了一个微课进一步指导。


TOP
12#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主角就是三种土壤。准备材料的时候废了一些脑筋。现成的爱牛材料感觉不是很好用,提供的三包土壤需要做一些处理,黏质土不够细腻里面有一些较大颗粒,而沙质土中又含有许多较小的黏粒,壤土跟沙质土成分也有些接近。又看了阔华的材料,阔华里面的沙质土和黏质土是能用的。那么还缺壤土,就去学校的菜畦里挖了一点出来,但是太潮了,放太阳底下晒了好久将将能用来拍微课。但是要上课给学生用的话,挖来的那么多壤土一时间晒不干,只能去淘宝看有没有卖现成的,竟然有。后来我给用小袋子把土壤分装好,每个小组这样三包,分发的时候就特别方便了。


TOP
13#

事后我逛论坛时,发现李尔敏老师为了得到黏质土,现视把材料箱里的陶泥拿回家用烤箱烤干,然后拿面粉筛把烘完的大颗粒去掉,留下来才是要用的黏质土。一套操作真是太敬业太拼了,十分感人。


TOP
14#

还有实验中过滤用的滤纸,材料箱提供的是做化学实验用的滤纸,那个过滤纸上面放土,再倒水,水很难流下来,而且留下来的水也被过滤地很清澈了,与现实的雨后渗水不符。所以我在网上买了这种无纺布,剪成一个个圆形替换滤纸,效果比较好。


TOP
15#

实验做完,研讨总结三种土壤的特征并介绍其名称。然后回归情境,问学生哪种土壤适合小蚯蚓生活。讲了小蚯蚓,在延伸到植物,视频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分别长在什么土壤中。研究了一整节课的土,再聊一聊那时的新闻时事三星堆考古人把泥土装在袋子里的样子,像不像学生课上拿在手中研究的土壤样本呢?由是激发学生向这些学习细致研究的精神。并号召学生像考古人一样去研究上虞凤凰山窑址考古遗址公园的土壤底下埋藏着什么秘密。


最后编辑yuqin0430 最后编辑于 2022-12-10 20:30:41
TOP
16#

关于情境,同样是《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有着不同的创设方案。同年,定海区定海小学的洪松老师在临海举行的小学科学区域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中展示的这节,他创设的是“为瓜农挑土壤”的情境。[/al
yuqin0430 发表于 2022/12/10 20:14:54
这节课确实上的很好,有机会能现场聆听真的觉得太好了,主要是洪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可以感觉到洪老师是个很有文采的老师!
TOP
17#

实验做过微调,记录单也跟着做了改动。左边是教材中的记录单。右边是改动后的。“黏性”学生比较好理解,团揉之后便能比较出来。那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呢?我设计的记录表是从渗水速度和渗水量两个维度帮助学生去比较的。当然在实验前,我也是先一步步引导学生,问学生“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学生刚开始会
yuqin0430 发表于 2022/12/10 20:21:13
教材中的记录单,可能希望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
TOP
18#

学习了,土壤这种课平时上课实验挺不容易的
TOP
19#

善于思考、交流、改进的方式优化教学,这样的教研方式是厚实而充满活力的,赞!加精!
TOP
20#

余老师研究很透彻,精彩的课堂,学习了。
TOP
21#

学习了,余老师研究很透彻
TOP
22#

精心准备材料,巧用思维导图,微课制作,余老师真的很用心,向老师学习
TOP
23#

好课,材料准备上注重实效。
TOP
24#

学习了,好课,昨天讲得我都入神了。学习余老师的那份认真劲!
TOP
25#

余老师,对这一课研究的好深,好用心哦
TOP
26#

回复 3楼yuqin0430的帖子

佩服余老师总是能立刻学以致用,思维导图一出清晰明了
TOP
27#

余老师这节课设计的很精彩,余老师特别喜欢创设情境来串联课堂,让课堂更有活力。
TOP
28#

实验的指导和改进很到位,是一节好课。
TOP
29#

实验做过微调,记录单也跟着做了改动。左边是教材中的记录单。右边是改动后的。“黏性”学生比较好理解,团揉之后便能比较出来。那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呢?我设计的记录表是从渗水速度和渗水量两个维度帮助学生去比较的。当然在实验前,我也是先一步步引导学生,问学生“土壤的渗水性要怎么比较?”学生刚开始会
yuqin0430 发表于 2022/12/10 20:21:13
改进的记录表更有指向性
TOP
30#

土壤看似到处都有,容易取材,但符合活动要求的还是很难寻找,余老师光是准备就花了很多精力,值得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