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王科奇专帖(二、三年级)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1.积极思考,认真教学,争取撰写论文1篇;

2.坚持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学习,每周有所思、有所写。

3.坚持每月网络研修学习,促进自身不断提升;

4.深入实验教学,超越自己,用心上好每一堂科学课,做好每一个科学实验;



主要措施:

1.阅读有关科学专著,努力提高自身“内功”。

2.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活动,认真参与,积极探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认真研究新教材,以新教材实施为契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4.尽可能参加各项评比活动,不断磨练自己,没有最好,只求更好。
分享 转发
TOP
2#

上虞区20212年共同体王科奇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XX分
(一)参加活动共得X分(详见3#)
1.网络研修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2.线上活动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3.现场活动得X分。
(二)教学研究共得X分
1.撰写文章得X分(详见3#)
2.上课讲座得X分(详见4#)
3.技能竞赛得X分(详见5#)
4.辅导学生得X分(详见6#)
5.课题研究得X分(详见7#)
6.课程建设得X分(详见8#)
(三)团队建设共得X分
1.出谋划策得X分(详见9#)
2.组织活动得X分(详见10#)
3.项目管理得X分(详见11#)
TOP
3#

(一)参加活动共得XX分
1.网络研修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得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交流研讨,主动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得20分。
2.线上活动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得分标准】实时参加各级各类线上网络教研活动1次得3分,积极参与互动10次以上再得3分,有录播的活动后及时补看得2分。收看浙江省省测解读。得3分,有反思再得3分。
3.现场活动得X分
【得分标准】全程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1次得5分,现场参与交流互动再得5分,网络互动10次以上再得3分。有视频录像的活动后及时补看得2分。
TOP
4#

(二)教学研究——1.撰写文章得XX分
【得分标准】主动思考,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报道撰写得10分,撰写案例、论文得20分。经区级媒体以上推送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TOP
5#

(二)教学研究——2.上课讲座得XX分

【得分标准】承担开课、讲座等任务乡镇校级得10分,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

(二)教学研究——3.技能竞赛得XX分

【得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项目建设、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TOP
6#

(二)教学研究——4.辅导师生得X分
【得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二)教学研究——5.课题研究得X分
【得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TOP
7#

(二)教学研究——6.课程建设得X分

【得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TOP
8#

(三)团队建设——1.出谋划策得20分

【得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

(三)团队建设——2.组织活动得30分

【得分标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协助参与项目活动得10分。
TOP
9#

《水结冰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水冷却的概念可能局限于室内,要设法引导学生联想到冬天的室外,或者冰箱内部的结冰情况,使其自主找到水和冰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引出凝固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的。
二、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设计利用试管、冰水混合物、温度计等实验材料进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规范行径。
1.水结冰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 播放指导型微课,并交代注意事项。
4.结合ppt,学生了解观察体积变化及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7. 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我们要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在试管倒入清水前,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通过前后对比液面和冰柱的高度来客观反应水结冰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结冰的体积变大。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系的。
三、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结冰体积变大以及温度降低的客观要素。最后得出结论: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四、拓展:延伸课后,深入探究(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后布置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从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结冰现象,并对冰的变化进行猜测后实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TOP
10#

课后感想

今天听了叶舟晔老师的《食物中的营养》一课,觉得叶老师的课总体设计思路清晰,环节推动自然。从小游戏“猜猜哪个是水迹?”激趣,过度到虞小可一餐的食物,提问:你认为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呢?在整个活动环节,我觉得“做小小营养检测师”环节很精彩,步骤明确,节奏紧凑,用“滴”“等”“记”“收”好记易懂。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觉得仍然可以回到虞小可的餐谱中的食物,说说虞小可的餐谱营养搭配如何,适时提点饮食营养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TOP
11#

对于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罗老师执教的《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课堂整体自然,针对“工具”和“技术”的解释很到位,工具是一种物,技术是一种方法。其实上这一课,我觉得关键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能体会到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是相辅相成。这两者,技术显得更加重要。世界上从来不缺工具,但是缺少相应的技术。就像我们国家的人才储备一下,宁可人等装备,不能装备等人。因为科技人才有技术。就像我们国家的光刻机,突破了14纳米的工艺,要达到更小更精的工艺,还需要相应的技术储备。当然工具也很重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工具如米,技术如巧妇,没有工具,犹如巧妇无米下锅,等来的只能饿肚子;如果没有巧妇,只有妇,那煮出来的米饭肯定也不香,可能还会半生不熟。吕老师讲的开飞机的例子很普通,但很形象,说明要使工具发挥最佳作用,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他们之间不能分割。
TOP
12#

2.水沸腾了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够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难点:水沸腾现象的实验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开水吗?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出研讨的问题。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教师总结:如果一直给水加热,会出现沸腾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沸腾现象呢?(火锅里的汤沸腾、水壶里的水沸腾等)。沸腾是怎么发生的,你有完整地观察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让水沸腾起来,并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吧。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4.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烧杯和酒精灯,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结合视频素材“酒精灯的使用”“水沸腾实验”);
5.实验安全提示:该实验具有危险性,要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操作;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时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做准备。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展示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2.提问: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吗?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白汽”其实是水蒸气跑出来,遇到冷空气形成的小水珠。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3.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正常压强下是100℃。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变成水蒸气后水的体积增大。
【课后反思】:
整堂课中亮点是学生初步掌握了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实验过程比较顺利,遇到的困惑是,在说说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时?学生将“水汽”说成了“烟”,我想这是需要给学生纠正的。烟和水汽或者烟和雾气有本质的区别,烟是有许多细微的颗粒组成,雾气或者水汽是由许多细微的小水珠组成。吸入烟会刺激鼻腔,支气管,导致咳嗽等症状。
在给一杯水加热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加热一杯水所花的时间比较长,水多了加热时间长,水少效果不明显,不知道怎么平衡这两点?
TOP
13#

今天听了叶舟晔老师的《食物中的营养》一课,觉得叶老师的课总体设计思路清晰,环节推动自然。从小游戏“猜猜哪个是水迹?”激趣,过度到虞小可一餐的食物,提问:你认为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呢?在整个活动环节,我觉得“做小小营养检测师”环节很精彩,步骤明确,节奏紧凑,用“滴”“等”“记”“收”好记易懂。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觉得仍然可以回到虞小可的餐谱中的食物,说说虞小可的餐谱营养搭配如何,适时提点饮食营养
kich 发表于 2022/9/16 21:57:24
一节优秀的课例离不开精心的打磨,为博文科学团队点赞
TOP
14#

三上1.4《冰融化了》

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

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包裹小糖果的冰块、吸管、一次性杯子、结冰的试管(包含电子温度计)、烧杯、热水、彩色皮筋、作业本活动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

1.第一关:化冰取糖,用吸管吹冰块取出糖果,限时3分钟。

下发冰块、吸管、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份,学生实验,整理材料,体验成果(吃糖果)

2. 交流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冰块融化了、冰块受热融化、比较费劲...

3.过渡句:冰融化除了需要热量外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冰是怎么融化的,揭示课题:(板书冰融化了

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0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包含电子温度计)、烧杯、热水、彩色皮筋、作业本活动记录表]

(1)讨论预测完成活动记录表(3分钟):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生:预测出温度变高,追问如何判断?温度计(展示电子温度计使用方法)、形态从冰变成水,从固态变成液体(板书:形态)、体积变大、变小,追问如何判断?(板书:体积)

(2)教师出示实验演示视频,学生观看后交流操作注意事项,ppt出示温馨提示:

a、先用皮筋标出冰面记号,同时观察电子温度计变化,然后放入温水中,再观察温度的变化。

b、冰完全融化后观察对比记号与水面的位置,观察体积的变化。

c、组内讨论并完善活动记录表。(时间:10分钟)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作业本活动记录表、投屏软件]

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温度变化:由低到高,先快后慢,0℃时化出现液体水;(板书:温度:逐渐变高)

形态变化:由固态得冰变成液体的水,融化成水;(板书:形态:由固体变成液体)

体积变化:通过记号对比发现,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了,液体液面低于橡皮筋标记;(板书:体积:变小)

其它发现:取出后试管内壁和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拿到冰块时,温度计是零下的状态...

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冰融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变高,形态:固体变成液体;体积:变小

过渡句:冰融化成水是需要吸收周围热量,那水结成冰呢?(板书:遇冷)

3.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

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板书:冰
固态     液态    水蒸气  气态

5.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

(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

6.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板书:互相转化 热量

QQ截图20220919192610.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34:12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610.png

QQ截图20220919192621.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34:12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621.png

QQ截图20220919192648.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34:12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648.png

QQ截图20220919192534.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34:12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534.png

QQ截图20220919192556.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34:12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556.png

TOP
15#

观察冰融化成水

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

[材料准备:冰块、试管、烧杯、热水、彩色皮筋、温度计、作业本活动记录表]

(1)讨论预测完成活动记录表: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生:预测出温度变高,追问如何判断?温度计(展示电子温度计使用方法)、形态从冰变成水,从固态变成液体(板书:形态)、体积变大、变小,追问如何判断?

(2)教师先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重点——温度计测温时不能碰到试管壁。学生再补充交流操作注意事项。

a、先用皮筋标出冰面记号,同时观察电子温度计变化,然后放入温水中,再观察温度的变化。

b、冰完全融化后观察对比记号与水面的位置,观察体积的变化。

c、组内讨论并完善活动记录表。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亮点:1.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试管比较小,坐在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实验过程,我一般都是采用希沃助手投屏,让不易发现的细微处投屏到大屏中,更加清晰。

2.学生在观察体积的变化很投入,效果尚可。

不足:1.课前应该及早准备好冰块,因准备匆忙,实验中的冰块混带着水分,有部分已经融化,所以当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化不明显,相差2毫米。

2.实验前的提示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完成后没有及时整理实验器材。

3.有一支温度计摔坏了,没有告诉对破损的温度计如何处理的方法。

QQ截图20220919192700.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47:07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700.png

QQ截图20220919192713.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47:07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713.png

QQ截图20220919192725.png (, 下载次数:0)

(2022/9/19 19:47:07 上传)

QQ截图20220919192725.png

TOP
16#

坚持记录和反思
TOP
17#

试管的冰融化是教师演示的吗,很清晰
TOP
18#

说说自己上的二上《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对于题目,上课前我出示的是《土壤-动植物的家园》。有个眼尖的学生马上举起小手指出来:老师,你写错了,应该是动植物的乐园。我让学生说说“家园”和乐园“的区别,有的学生说乐园是充满快乐的,有的学生说乐园是小动物们很喜欢玩的地方。初步理解了土壤对于动植物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4.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全面、有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动植物和土壤具有紧密的联系,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回顾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整个环节中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反思】:
1.优点: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带着问题小纸条、小耙子、小锄头,走进校园草坪,寻找土壤上的动植物,用小耙子耙耙土,寻找土壤下的秘密,学生找到了蚯蚓,蜗牛,蚂蚁,百足虫,毛毛虫等,彻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对于仔细观察的学生,我用小牛钥匙挂件作为奖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找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如何收、放,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关注接受能力较弱或是操作稍慢的学生?过多关注,影响课程进程,过少关注造成差距拉大。这是我们值得去研讨的。
2.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3.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在语言上应多表扬鼓励他们,在行动上多鼓励他们,出错了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改正缺点,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TOP
19#

回复 17楼我予我乐的帖子

因为课前准备匆忙,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冰块,所以只能演示一下,讲台桌上演示对于坐在后排的孩子来讲,看不清楚,所以可能投屏效果会更好一点。
TOP
20#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2、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3、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4、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6、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导入:
1.太阳从哪里升起?
(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
4.一起去操场来验证猜想。
聚焦:
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日出日落钱塘江
2.聚焦提问: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探究:
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
TOP
21#

2.根据图片和视频,说说太阳所处的位置。
3.提问:清早出来,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句式去说一说在中午和傍晚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4.介绍“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步骤和注意事项
①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找一块阳光能照到的地方;
②小组根据当时上课的时间以及太阳的位置先确定“东”“南”“西”“北”方向;
③小组商量分工,7张卡片让7名小组成员分别拿着,小组剩余的一名学生负责指挥卡片的摆放位置,大概是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点的形状;
④站在圆圈中的同学尝试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所在的位置,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
⑤小组成员轮流站在圆圈的中间辨别方向。
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4.室外辨别方向:带上太阳示意牌和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根据上课时间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三页的活动记录表。
探讨:
(一)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并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二)讨论。
1.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2.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TOP
22#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是户外课堂,但是因为学校草坪上杂草很多,为了安全考虑,选择了丰园的蔬菜基地。这节课我分成了两节课来上,第一节课上,我准备了40把小耙子,让孩子们到蔬菜基地去挖土,观察土壤上面和土壤里面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土壤上生长了的蔬菜,并且引导孩子了解土壤的作用,是我们地球的重要资源。而后用锄头翻土,观察土壤下面还住着很多的动物们,土壤同样在给他们提供着栖息地。孩子们到了蔬菜基地很是兴奋,找到了蜗牛,蚯蚓,百足虫等。参与过程中,因二年级孩子比较好动,场地又分散,管理上有些困难,又怕小耙子造成其他的意外伤害,上课上得胆战心惊。
TOP
23#

水、水蒸气和冰之间的相互转化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波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现阶段我们掌握了水可以结成冰冰受热可以融化成水,水受热蒸发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水。其实水的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可以直接变成冰晶,这个过程叫作凝华,凝华过程要释放热量。在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上的水会结冰,但过段时间,衣服也能晾干。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液态
的水,说明固态的冰也可以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叫作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由此可见,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也能相互转化。
TOP
24#

一、判断题
1.水、水蒸气和冰,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
2.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直到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一致。(     )
3.水结冰体积变小,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大。(     )
4.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
5.冰融化时变成的水的温度是0℃。(     )
6.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
7.水的温度一定高于冰的温度。(     )
TOP
25#

2.3.压缩空气(同步练习)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选择题
1.如下图,在做压缩和拉伸空气实验时,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会变化,这是因为(    )。

A.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了    B.空气微粒减少了    C.空气微粒增多了
2.下列物品中,利用了气体能压缩性质的是(    )。
A.风扇    B.钢瓶装液化气    C.风力发电
3.下列现象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启动的风扇吹来风    B.打足气的轮胎让车行驶平稳
C.我们可以用瓶子装一瓶空气
4.如果用O表示空气微粒,图中(    )表示被压缩的状态。
A.     B.     C.
5.关于空气和水的不同之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占据空间,空气不占据空间
B.水和空气都看不到,摸不着
C.水有固定体积,空气没有固定体积
6.灌满空气的篮球,会“跳”是因为(    )。
A.皮球自己会跳
B.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C.皮球里面有电
7.篮球充气是利用了空气(    )的性质。
A.可以被压缩    B.可以被扩张    C.空气占据了空间
8.注射器装满空气后,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    )。
A.保持不变    B.会压缩,推到“0”刻度    C.会压缩,不能推到“0”刻度

二、填空题
9.游戏时,注射管口不能对着(          )。
10.水和空气的共同特点是都占据_____。
11.压缩后的空气具有较好的____________。
12.我们给瘪了的自行车轮胎打气,轮胎会鼓起来,说明空气能_________空间,用手按压轮胎能按下去,说明空气能被_________。

三、连线题
13.请将下面空气微粒的状态与相应的实验操作进行连线。


四、简答题
14.简答题
为什么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或者扩张,而水则很难被压缩或者扩张?
15.把注射器的活塞拉到注射器筒中间处停下,堵住管口,再向里用力推活塞。这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空气有什么特点?

五、实验题
16.牛牛非常喜欢在家里做实验,探究科学奥秘。这天,他在家里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如图所示,请利用你已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杯中的纸巾有没有湿?(      )。
(2)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
(3)如果把杯子稍微倾斜一点,会看到什么现象?
(      ) 。
实验二: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仔细观察。
(1)杯中的纸巾有没有湿?(      )。
(2)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吗?(      )。
实验三:一个针筒里装了同样多的水和空气,封住出口处,按压活塞。

(1)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到,(      )比较容易被压缩,(      )不容易被压缩。
(2)如果撤去右图上面的压力,活塞向(      )移动,这个现象说明 (      )。

六、综合题
实验分析。
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用力压活塞,管口内的橙子皮会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17.这个实验利用的原理是(   )
A.空气能占据空间    B.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C.压缩空气能产生弹力
18.下列常见物品中,利用了和上面相同的原理的是(    )。
A.     B.     C.
19.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与什么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P
26#

《压缩空气》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职责和目的是: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经过科学教育使同学逐步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进行具体操作,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构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当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协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同学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
TOP
27#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原理以及危害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蜡烛1支,火柴1盒,塑料袋1个,塑料筒1个。
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塑料筒1个,火柴1盒,小玻璃瓶1个,互学单,拓学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2.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乘坐过真实的热气球?都没有?好吧。李老师带来了一段热气球视频,我们一起看看吧!
3.看完后,关于热气球你知道了什么吗?(预设:它的结构。热气球升上去的原因。)
4.刚才我们同学说热气球升上去的原理是把里面的空气加热,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气球”,研究一下吧!
5.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
二、探索1: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
1.提供材料,尝试设计
(1)老师有一个较大的塑料袋,这个就是今天我们课堂上的“热气球”。当然,只有这一个塑料袋没法直接让它飞起来,还需要什么?(预设:用火来进行加热)教师出示蜡烛。
(2)谈话:现在,我们能利用这个热源来让“热气球”升空了吗?(可以——演示;不可以——说说原因)
(3)发现问题:直接用蜡烛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很难,会使袋子熔化变形。
(4)出示塑料筒,提问:为了避免蜡烛火焰熔化“热气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塑料筒,塑料筒上有一个进气孔,它有什么作用?
(5)那让“热气球”升空具体要怎样做呢,我们通过一段微视频来学习一下。
(6)看完微视频,同学们能判断一下这样的做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那应该怎么做?
错误做法:①袋子挡住进气孔  ②火柴倾斜拿着   ③袋口自然下垂  ④袋子下降时伸手去够袋子
(7)看来刚才的视频大家看得很认真,不仅找出了错误做法,还进行了纠正。接下来我们进行挑战一:成功上升“热气球”,出示实验要求,学生活动。
三、探索2:让“热气球”飞得高,停得久
1、谈话:我们一开始猜测空气加热能让“热气球”升空,但是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热气球”飞不起来,有的小组能飞起来,但是飞得也不高。是我们的猜测错了吗?(预设:没错。原因分析:热空气太少了。)
2、思考:怎么样让我们的“热气球”飞得更高,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久?
预设:加热时间久一些、增加热源、袋口缩小、将蜡烛挂在热气球下方........
    3、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都是让袋子里的热空气更多。我们采用增加热源和加热时间久这两个方法进行实验,1~6组用增加热源的方法,7~11组加热时间久的方法。
4、这次活动,我们不仅要完成挑战,更要做好观察记录,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记录单。
       阅读后请学生说一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5、在实验前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
1.注意观察热气球体积变化和用手感觉热气球内空气冷热。
2.音乐声响起,整理材料;认真填写记录单,填好坐正等分享。
    6、额外挑战:如果你们小组很快完成了挑战二,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特殊袋子”进行额外挑战。
7、请1~6组小组长到台上领取新热源,开始挑战吧!学生活动。
8、整理材料,完成记录单。
四、研讨:实验发现及解释
1.刚才的挑战二成功了吗?说明增加热源、加热时间久这两个方法可以使得我们的“热气球”升得更高,停得久。
2.“热气球”汇报分享会
(1)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记录的信息。
(分享完后问下同学们,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2)很多小组完成了额外挑战,我们也一起看看他们的发现吧!
     (预设:特殊袋子有破洞,热空气跑走了,所以飞不上去。)
     如果想让特殊袋子也升上去,怎么做?(预设:把洞补上,不让热空气跑走。)
(3)根据我们的发现,你觉得“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是什么?
热气球内的空气受热,体积变大,热空气带动热气球上升
(4)升上去的“热气球”最后都会怎么样?(预设:落下来,下降)那热气球下降的原理又是什么?
热气球内的空气变冷,热气球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
2.今天我们做的“热气球”和真正热气球还是有区别的,你知道区别在哪吗?真实的热气球又是怎样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呢?
四、拓展1:孔明灯飞行原理及危害的认识
1.古人很聪明,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发明了一样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孔明灯)
2.谁能来说说孔明灯的升空原理呢?
3.以前的人们还常常会在元宵节时利用孔明灯来许愿。但是现在很多城市都禁止燃放孔明灯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来孔明灯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无特殊情况,我们不要燃放孔明灯。
五、拓展2: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应用
1、老师这里有一个小风轮,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使它转动起来吗?
TOP
28#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
kich 发表于 2022/11/13 20:35:22
我们来做热气球,是孩子们很好的写作素材!
TOP
29#

实验操作反思:
(一)实验操作的细节指导
1.火柴点燃后平拿,不能将火柴头朝下。
2.进气口要朝下。
3.袋口要尽量撑开,塑料袋容易被融化。
4.袋子自然上升后尽量不干预,待它自然降落至桌面。
5.袋子加热过程中,提醒去摸一摸感受温度变化
(二)材料准备的小细节
1.每一组的蜡烛要准备2根,一根产生的热量不够;
2.蜡烛提前固定好,以防蜡烛倾倒;
3.准备小玻璃瓶放置火柴梗。
TOP
30#

热气球上升了

热气球上升了
Dingtalk_20221113204407.jpg (, 下载次数:0)

(2022/11/13 20:48:08 上传)

Dingtalk_20221113204407.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