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陆越康专帖(一、三年级) [复制链接]

1#
一、行动座右铭
落实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做好每一节的实验,让学生有成长、有发展。
二、学年发展目标
1.学习课标,掌握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2.积极实践,将新课标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3.加强研究,认真做好每节课的实验。
4.社团辅导,发展学生的特长,赛出成绩。

三、主要行动措施
1.多学习,读各类专业书籍,参加每次网络研修。
2.上好课,课前多下水实验,课后多反思成败。
3.多研究,让全体学生有提高,特长学生有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2#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陆越康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XX分

(一)参加活动共得X分(详见3#)
1.网络研修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2.线上活动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3.现场活动得20分。

(二)教学研究共得X分
1.撰写文章得X分(详见4#)
2.上课讲座得X分(详见5#)
3.技能竞赛得X分(详见6#)
4.辅导学生得30分(详见7#)
5.课题研究得X分(详见8#)
6.课程建设得X分(详见9#)

(三)团队建设共得X分
1.出谋划策得X分(详见10#)
2.组织活动得X分(详见11#)
3.项目管理得X分(详见12#)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9-07 08:24:11
TOP
3#

(一)参加活动共得XX分

1.网络研修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得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交流研讨,主动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得20分。

2.线上活动得X分(本项分数由团队统计)
【得分标准】实时参加各级各类线上网络教研活动1次得3分,积极参与互动10次以上再得3分,有录播的活动后及时补看得2分。

3.现场活动得20分
【得分标准】全程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1次得5分,现场参与交流互动再得5分,网络互动10次以上再得3分。有视频录像的活动后及时补看得2分。
【得分内容】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9-07 08:21:05
TOP
4#

(二)教学研究——1.撰写文章得X分
【得分标准】主动思考,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报道撰写得10分,撰写案例、论文得20分。经区级媒体以上推送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TOP
5#

(二)教学研究——2.上课讲座得X分
【得分标准】承担开课、讲座等任务乡镇校级得10分,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

【得分内容】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9-07 08:21:39
TOP
6#

(二)教学研究——3.技能竞赛得X分
【得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项目建设、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TOP
7#

(二)教学研究——4.辅导师生得30分
【得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9-07 08:23:06
TOP
8#

(二)教学研究——5.课题研究得90分
【得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TOP
9#

(二)教学研究——6.课程建设得X分
【得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TOP
10#

(三)团队建设——1.出谋划策得20分
【得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

【得分内容】
TOP
11#

(三)团队建设——2.组织活动得30分
【得分标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协助参与项目活动得10分。

【得分内容】
TOP
12#

(三)团队建设——3.项目管理得X分
【得分标准】为主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视工作量酌情讨论得分。

【得分内容】
TOP
13#

留存此页!!
TOP
14#

新学期初,谢塘镇小学开展“新课标 新起点 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版科学新课标学习的科学教研活动,区教研员朱老师作了专题讲座,与会十多位科学教师在学习之时,积极互动,讨论研究,通过活动我们相信,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深耕课堂,迈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实步伐!!!
TOP
15#

一课一思:
三年级第一单元水第2节课水沸腾了。
教学思路:
一、聚焦: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烧水图。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火柴、铁架台、夹子。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学生演示操作。反馈操作方法。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重难点:在这节课中重难点是学生能正确使用酒精灯并将烧杯中的水烧沸腾,然后观察整个加热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正确表达。
问题:在这节课上课前我试做了一下,用50ML的烧杯,用40ML的水量,用95%酒精有酒精灯加热,从20多度的自来水加热到沸腾,用时23分钟,让水再沸腾一会,整个实验在25分钟左右,但学生用时大大超过了这个时间,从学生取材料后到让水沸腾,最快的一组在25分钟,最慢的一组到下课还没有让水沸腾,温度在80多度,在这个里主要有两个耗时点,一是不少学生不会划火柴,在这里花时长短相差很多很多,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火柴从来没有用过,模仿能力差一点的,胆子小一点,时间就花费了。第二个是用铁架台夹温度计,不少学生就是夹不住温度计,或者温度计老时贴住烧杯,调整不到位,导致时间花费。
亮点:学生能正确读出不同阶段的温度,直到100摄氏度;大部分组能完成整个实验,实验过程能表达清楚;大部分的学生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改进点:1.书中实验要求学生手拿温度计,改为用夹子夹住温度计,一边夹在铁架台上,确保温度计能在烧杯中,不与烧杯的底与壁接触,解放了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手抖操作随意性,让学生对温度的观察更加方便。2.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书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水面下,改为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在试管口中套上塑料袋。即金亚军老师的改进实验,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要花更多时间,原定的1节课,改为两节课,这个演示实验也尽可能让学生来完成。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09-15 15:18:53
TOP
16#

内容好详细,受教!
TOP
17#

回复 15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用夹子夹住温度计,可以大大解放双手方便,并且能够保证温度计在测量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很值得借鉴!
TOP
18#

做叶画。首先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激发学生做叶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交流叶画怎么做,有什么特点,自己想做怎样的叶画?最后教师介绍做叶画的方法及要求。材料:选拔自己喜欢迎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叶若干、 双面胶一圈或者胶水一瓶棉签两根、剪刀一把、A4纸一张。步骤:1、设计好画面(可画轮廓或者补充物);2.根据设计找合适的叶; 3、将叶或修剪或整体,在纸上摆放好; 3、用双面胶将叶一面粘贴或者用棉签在叶一面上涂抹胶水; 4、固定好叶,调整到设计需要为止,最后署名。学生对作叶画的兴趣比较厚,纷纷进行创作。
IMG_20220927_150502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9/27 16:13:59 上传)

IMG_20220927_150502_副本.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09-27 16:13:59
TOP
19#

做叶画最重要的是创意,这些作品真心不错。
TOP
20#

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用了64度热水与20度自来水进行对比实验,水各取50毫升,我们的盐用了4克,进行观察,前面5-6分钟中,变化不大,需要在10分钟后,才有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时间关系,到15分钟后,热水中的盐还没有融解完,这时热水温度已与常温相差无几,实验到此为止,我们将这组实验材料放在一边做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行实验,发现这个实验完成的速度非常快了,搅拌的组活动中,有的组1分40几秒就融解完了,最慢也在3分钟内完成,效果显著。最后在完成实验过程与结果时,学生也采用时间与文字表达的方式。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8 15:33:17
TOP
21#

混合与分离实验活动中,用蒸发装置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活动中,量化比没有量化,操作更合理,现象更明显。1.考虑时间因素,加热盐水越少,活动时间越少,太少的盐水会导致蒸发皿中盐少观察不清,2.考虑最后现象明显,盐水越多,最后盐越多,现象清晰,但所需时间太多,不利课堂教学活动,为了让生既能通过合理时间活动得出实验现象,又利于课堂教学,在这个实验活动中我采取量化。每一组准备盐4克与2克左右河沙混合物,加20毫升水,进行过滤实验,用时5--7分钟,然后取一半的水10毫升左右进行蒸发实验活动,用时5--7分钟,每一组都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实验,然后交流汇报记录情况并进行修正,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刚好,这样就避免了没有量化情况下,学生加水多过滤时间长,且操作易出错,蒸发时间长,难在课堂内完成,这样的局面,让课堂实验更加高效,让科学课在有效的引领下不断推进。
混合与分离.jpg (, 下载次数:0)

(2022/10/13 9:10:43 上传)

混合与分离.jpg

TOP
22#

回复 21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今天刚做了这个实验,确实取10ml左右差不多,析出的盐明显,且可以把控时间
TOP
23#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不断地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证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知道了物质之间的一些变化是可逆的。而本节课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水和纸、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IMG_20221019_111354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10/27 16:08:33 上传)

IMG_20221019_111354_副本.jpg

TOP
24#

充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TOP
25#

活动非常有意义,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混合与分离实验活动中,用蒸发装置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活动中,量化比没有量化,操作更合理,现象更明显。1.考虑时间因素,加热盐水越少,活动时间越少,太少的盐水会导致蒸发皿中盐少观察不清,2.考虑最后现象明显,盐水越多,最后盐越多,现象清晰,但所需时间太多,不利课堂教学活动,为了让生既能通过合理时间活动得出实验现象,又利于课堂教学,在这个实验活动中我采取量化。每一组准备盐4克与2克左右河沙混合物,加20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0/13 9:09:57
TOP
26#

学生是不是离的有点点近了呵呵
TOP
27#

当作业本中的恐龙,与教具提供的恐龙不一样时,就很纠结。爱牛提供的恐龙与作业本中恐龙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实物的恐龙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长短、高矮、宽窄等时,操作方便,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非常好,但当作业题中出现的恐龙与学生实际操作恐龙不一样时,就难了。最后,我还是给实物恐龙编号进行排列。
IMG_20221103_134346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11/3 13:58:35 上传)

IMG_20221103_134346_副本.jpg

TOP
28#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
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打气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研讨版块,通过在研讨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拓展版块,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活动过程
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
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
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
(一)压杯入水
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
(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
(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
(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
(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
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
(二)扎孔观察
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拔掉杯底的塞子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塞上杯底的塞子,压杯入水
(2)拔掉杯底的塞子,观察变化
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
4.简单交流:
(三)打气观察

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

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

3.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

(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

(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


4.小组反馈:


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

1.提问思考: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出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空气能占据空间)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按要求操作,现象清楚,交流结果统一,但观察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可以改进。1.水槽大小要适中。当水槽小时,水都溢出到桌面上,实验后的收拾极不方便,太大不利于观察。2.爱牛提供的杯子底上有孔,也提供了塞子,方便了实验,但如果这个塞子塞到底的话,学生基本上就拔不出来了,教师拔也拔不动,浪费了时间,但如果改为塞子塞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一些,则非常容易拔出塞子(第二班上时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好。)3.纸巾放入杯底不用粘,只要纸巾有二至三张基本不会掉下来,节省了时间,实验效果也非常好的。4.用打气筒打气时,用软管进行连节,方便,但要提醒学生打气时不能太用力,否则桌上都是水。

IMG_20221025_145514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11/3 14:38:26 上传)

IMG_20221025_145514_副本.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11-03 14:38:26
TOP
29#

回复 21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采取量化,减少蒸发时间。学习到了
TOP
30#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
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1/3 14:14:06
由立到破,又由破到立,辩证统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