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2学年共同体陆越康专帖(一、三年级) [复制链接]

31#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中,教学的目标就是让一年级的小孩子认识,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在教学活动中会发现,学生易理解什么是一拃,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 一年级学生对一拃的操作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如大拇指与中指没有张开,有的成手掌形等等,这样要求我们在学生活动前有、中、后都要有准对性强调和纠正。
IMG_20221122_131115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11/30 12:19:09 上传)

IMG_20221122_131115_副本.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11-30 12:19:09
TOP
32#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这课中,让学生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知道测量结果是多种多样。.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与手相比,它的长度保持不变(标准单位)。测量结果要标明所使用的测量单位。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工具的共同点:有一定的长度。
IMG_20221122_131115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2/11/30 12:28:50 上传)

IMG_20221122_131115_副本.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2-11-30 12:28:50
TOP
33#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这课中,让学生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知道测量结果是多种多样。.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与手相比,它的长度保持不变(标准单位)。测量结果要标明所使用的测量单位。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工具的共同点:有一定的长度。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1/30 12:23:17
方便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测量工具,用自己的身体测量能更让学生体会到测量的含义。
TOP
34#

不管怎么样,重要的是体验测量的过程
TOP
35#

用相同的物体比较。我们选用的小立方体的目的和优点是:比其他两种物体更适合做标准物:具体测量单位小,容易首尾相连,测量准确性高;可以堆叠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每一条边都相同长度,能多个单位随意连在一起,方便测量;十个一组方便计数。这样对一年级的学生活动和学习而言更有科学意义。
TOP
36#

一年级第二单元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活动,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然后,利用自己制作的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总体而言,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这节课,没有多大的难点,但细节有不少需要关注,一、用固体胶粘还是用双面胶粘,通过比较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用固体胶粘,所以课前要有准备,因为教具箱中没有固体胶,只有双面胶,建议教具箱能改进一下。二、剪刀。教具箱中有12把,事实上还不能满足本节课的要求,至少2人一把,最好是一人一把,这样能够按时完成测量内容,否则不能完成制作、测量活动。三,测量物提供。测量小筒个人觉得不方便,我让学生测量200ML塑料量杯,小筒上下端数据有较大差别,容易让学生怀疑测量结果,而统一的闻量杯,数据相差不会太大,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测量条的问题。
TOP
37#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2022年12月22日,冬至。3到6年级线上教学第一天,1到2年级线上教学第4天。
TOP
38#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中,教学的目标就是让一年级的小孩子认识,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在教学活动中会发现,学生易理解什么是一拃,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 一年级学生对一拃的操作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如大拇指与中指没有张开,有的成手掌形等等,这样要求我们在学生活动前有、中、后都要有准对性强调和纠正。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1/25 8:10:01
小手一拃的差异很大 的
TOP
39#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这课中,让学生会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知道测量结果是多种多样。.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与手相比,它的长度保持不变(标准单位)。测量结果要标明所使用的测量单位。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工具的共同点:有一定的长度。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1/30 12:23:17
越来越准了
TOP
40#

腊八过了就是年。转眼间又是一年要画上句号了。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TOP
41#

腊八过了就是年。转眼间又是一年要画上句号了。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2/12/30 20:41:33
记得小时候学过这篇语文课文
TOP
42#

今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TOP
43#

以学优教 立研改教 用技助教https://mp.weixin.qq.com/s/d1p3wSm51yDcQKuDvsWz3Q
TOP
44#

成长丨教师专业发展的八一路径
https://mp.weixin.qq.com/s/o9FgjaRomO267_xbaaPySQ
TOP
45#

祝大家兔年大吉大利!所愿皆所得!
TOP
46#

兔年大吉大利!
TOP
47#

2023年2月4日,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29]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29]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TOP
48#

开学前,完成下册的教学计划,备好一周的课,一周课的课件都过一遍,对教材通册阅读。第一周复习一下上册内容,做一个回顾。推荐一下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w6yhn1Y8ZXJVfT8ZN6S02w
TOP
49#

2023年2月19日,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TOP
50#

参加2023年2月22日区科学教研活动,听了四节课,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在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着力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好奇。无论是让沉的材料浮在水面上,让魔鬼塔的形成,土壤中的故事,还是如何让小车准确停到停车位,都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好玩。让小船承受不同垫圈,进行考古活动,让小车停得更准等活动,都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积极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好胜。载重量的挑战赛,让小车精准到达停车位挑战,过山车招标活动等,让学生将知识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创新发展。
TOP
51#

2022年12月1日我校科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运用影视元素,提升课堂品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中郑黄伟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五(2)《机械摆钟》,李煜鋆,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四(1)《点亮小灯泡》,郭建军老师开展了活教育新课堂讲座:《立足素养导向,促进思维发展——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活动深入推进“办有品质的活教育,育高素质时代新人”品牌工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与教学,推动“五育并举”,进一步深化课改,聚焦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探究学法多样,解码“互联网+”时代的幸福课堂,实现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梦想。同时也为了增强我镇小学科学教科研氛围,建设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凸显名师引领,聚焦课堂变革,促进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锤炼,深入幸福课堂的研究。
IMG_20221201_140250_副本.jpg (, 下载次数:0)

(2023/3/1 15:07:13 上传)

IMG_20221201_140250_副本.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3-01 15:07:13
TOP
52#

3.认识物体的形状(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将借助对乒乓球、木块、螺母模型、橡皮四种物体“摆放”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同时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本课有以下活动:1.观察物体的特征
2.把物体平铺在盒子里
3.用不同的方法平铺物体
活动反思:
1.这节课的活动比较简单,教学中,用已折叠纸盒,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2.我示范时用了橡皮的平铺方法,因为一个小组的橡皮不足够把盒子放满,需要教给他们方法,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一年级学生还没学会乘法,计算有点困难,主要是能明白方法。长方体的橡皮有三种平铺法,数量相差大,更要注意。
3.巡视时发现有学生用正方体平铺在盒子里有2种摆放方法,第一种4*4,共计16个,大部分组是这样,但有一组是用13个平铺,虽然不是最多的,但要表扬创新精神。
4.螺母模型、橡皮偏少,可以几组合在一起,学生更好操作。
IMG_20230228_131508.jpg (, 下载次数:0)

(2023/3/1 15:25:50 上传)

IMG_20230228_131508.jpg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3-01 15:25:50
TOP
53#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022年12月1日我校科学教研组开展了以“运用影视元素,提升课堂品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中郑黄伟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五(2)《机械摆钟》,李煜鋆,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四(1)《点亮小灯泡》,郭建军老师开展了活教育新课堂讲座:《立足素养导向,促进思维发展——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活动深入推进“办有品质的活教育,育高素质时代新人”品牌工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与教
上虞水手 发表于 2023/3/1 14:58:21
TOP
54#

平铺法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TOP
55#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   4.给物体分类
科学观念:知道物体有一定的外部特征,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面对同样的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便不同。
科学思维: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把物体分成不同的类别,初步了解分类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探究实践:经历观察、比较,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态度责任:经历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产生对更多物品进行分类的兴趣。
重点:经历观察、比较过程,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活动反思:
1.为了能快速的让学生完成物体的编号,要在课前把所有的物体编上序号,学生跟着老师把数字标签贴在相对应的物体上就可以。否则让学生一个物品物品的说,学生表达不是很清楚,导致活动后的交流很费时间。
2.在交流时,不要在意作业本中的两中方法,其实可以有5种以上(大小、颜色、轻重、软硬、规则与不规则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基础上,再让学生有选择的写入作业本中,教师要黑板上进行汇总书写,否则一年级学生有许多的字不会写如“颜色”“软硬”等。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3-09 14:44:10
TOP
56#

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  5.观察一瓶水
科学观念: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科学思维: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探究实践: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瓶中的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异同;.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对水的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描述;认真倾听同学对水的观察描述,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难点:分清透明与白色是两种不同的特征。
活动反思:由于要观察水、木块、洗发水三种物品,为了防止混乱,在活动中下发材料时,只有完成了看一看、闻一闻、掂一掂一种材料,并记录活动后,才能到老师这里领取另一种材料,虽然学生观察活动变得有序,记录比较完整。但活动花费时间比较长,最后流动性时间不够了。学生对透明与白色不是能很好分清,最后我用牛奶与自来水进行了对比,学生才接受。
最后编辑上虞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23-03-15 15:47:28
TOP
57#

回复 52楼上虞水手的帖子

这个摆放方法还挺少见的,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空隙利用起来
TOP
58#

2023年3月21日,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TOP
59#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   6.它们去哪里了
科学观念: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科学思维:初步形成“像食盐和红糖那样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均匀分布的现象,叫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探究实践: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简单示意图进行记录。.观察和描述红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态度责任: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反思:这一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难度,尤其是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完成三个实验活动,为了让学生认真完成这三个活动,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完成盐的溶解实验,巡视时发现有的小组活动比较乱,后来先让学生示范后跟着做,相对好一些,第二步,学生做红糖溶解实验,最后一步教师演示小石子放入水中实验,通过三步活动,既达到学生了解溶解的目的,又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本次活动需要用到水,小组活动中,水杯倒掉的组很多,后来我给每组准备的小半杯水,避免把水洒出来,搅拌时要求轻一些,否则容易倒掉水易重做,浪费时间和材料。
TOP
60#

7. 认识一袋空气  
科学观念: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科学思维: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摸不着的气体。
探究实践:1.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到的空气,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2.用已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描述空气的特征。
态度责任:1.对研究空气产生兴趣。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空气的特征。
重点: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观察记录描述空气的特征。
难点: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证据,支持自己观点。
反思:1.学生使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容易用力过猛,把活塞拉出筒外,要提醒学生温柔一点;给气球注入空气时,建议规定打气的桶数10筒,不然学生会不停的打气,容易出现气球爆炸。2.用塑料袋找到空气后,学生喜欢用力拍塑料袋,要提醒学生别把塑料袋损坏,否则后面的活动难完成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